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 第466章 改进蚊香流水线

阴雨结束,阳光明媚,气温回升,巴郡短短的冬天即将过去。

徐根有和田贵带着几十个来学习的人翻粪土和稀泥,准备早茬苞米的粪球育苗。

现在播种时间虽然早了一点,但只要盖上厚草保暖,也不妨碍种子发芽。

各村来的人都是种地的农户,这些事情只需要说到,眼到、手到,他们就能掌握技巧,做得又快又好。

于是三天时间,这批免费进修生就把江枝地里的农活干完。

又留下干了两天,把村里其他家的地也锄了一遍,让原本还有些意见的村民不再抱怨。

其实最初大家都不愿意把技术外传,说只要自己村多收粮食,不要管其他人怎样。

江枝觉得这想法不好,人什么时候都是“患不均”,别人饿肚子,自然会盯上那个吃饱饭的。

一乱起来就成了“你有粮我有枪,你家就是我粮仓”,被人抢走还不如早早结个善缘,让大家都能赚到钱,粮满仓。

这些来学习的不偷懒,帮着干活让村里人满意。

其实就是大家都满意,大学生们来学习也受益匪浅。

什么麦地中间的预留行,玉米套种,轮种,青储技术,用青储就可以多养牛羊增加农家肥……

这些都是他们靠祖辈传下去农耕技术没有的,或者是只知道这样种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却不知道。

已经有两年操作的田贵等人,毫不保留的把这些经验全部教给各村人,让他们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安排。

至于还有棉花种植技术,苞米人工授粉还需要到季节再来学习,一次是学不完的,还得来干几次活。

经验很惊喜,那些外村人一问这些技术是哪里来的,立即就有人把夏秀才背“相牛经”,吓到牛贩子的事绘声绘色添油加醋的说了。

“你是不知道,这书里面有学问啊!什么都有,有金叶子,学好了翻书跟翻银票一样。

你看我们村现在修学堂,让所有孩子都去念书,以后人人都懂相牛经,这些种地的事就更不在话下了。”

前有夏秀才谈“牛身上长几个旋”,唱着歌吓傻普通人眼中精明能干的牛贩子一事,让大家知道书里有学问。

后来江枝又把自己出门全部说成是“进城学习”。

听习惯了,现在徐家村的人也把“人要经常出门学习”二字记在脑中,而且对学习使人进步这个道理深信不疑。

各村里人在学习,江枝虽然没有亲自教学,也没有闲着,她在跟王小菊,徐根生他们商议蚊香作坊改进。

前一年是让人搅拌草泥再分发给各个台子,用竹筒挤压成条再盘出形状。

但江枝觉得太慢,这一年多时间来,她回忆起以前蚊香盘形状。

在现代蚊香盘是两盘紧密相交,想完整掰开还是一个技术活,显然不是后来才盘上的。

这个简单的工艺技术让江枝琢磨了一年多,昨天去看药片,她才茅塞顿开,直后悔自己真是笨蛋了。

“先把蚊香泥压成片,再用切刀直接压出盘……”

王小菊和徐根生,还有李老实听得一脸茫然。

江枝说得连比带划,看大家都听不懂,她也急了:“唉,小菊,你让你哥再做一个压棉花籽那个机子就是!需要做大些,我已经让二瑞找铁匠打刀片了。”

这次王小菊是听懂了:“婶子,你是说大的轧花机!”

她以前弹棉花用时需要挤压出棉籽。

把籽棉从两根滚动木棍中间留出的缝隙通过,让棉和籽分离,叫轧花机。

“对,用来压面也一样可以,做大些三排木棍,至少能一次很宽的面皮。”江枝见王小菊听懂,这才松一口气。

药坊制药片是先擀出药皮,再用固定模具压出药片形状就是。

现在蚊香盘也可以一样的方法,先压成平面,再用环型刀具在平面切割下来。

只是这螺旋环型的刀具有点考人,江枝已经用纸画出蚊香盘的双螺旋,让铁匠纹路照着打刀。

二瑞拿着图纸进城找人加工去了,顺带也去给向德金家送“月米”。

巧云正月初八生了小老二,前两天德金媳妇也生了,还是小满进城去正碰上赶紧回来说,现在二瑞就去送礼。

对改进技术,怎么提高生产量,王小菊是最感兴趣。

“滚筒压片,刀具切割……剩下的那些片泥边角料再丢回拌料桶里进行下一次压片,做好的蚊香盘需要晾晒烘干!”

“那就还需要再建一个烘干房!”

“这好建,药坊就有一个,有烘干房,以后晾蚊香盘就快,不担心下雨!”

在江枝的引导下,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慢慢设计出一条土制流水线。

至于工钱结算,江枝没有再出主意,在场的三人一个比一个人精,总会想出周全方案。

现在药草原料已经得到解决,只要这流水线一上,日夜不停倒班,生产量翻几倍。

王小菊三人都兴奋起来了。

去年卖出的蚊香刚刚把村里各项开支完,没有盈利,要是生产量翻倍,就意味着大家的荷包鼓起来。

“我还有一个建议,如果蚊香作坊要大量生产,最好是把各家土地租给那两户后来的流民耕种,也可以让石家多种地。”江枝不失时机提醒道。

来村里落户的两户流民虽然修了房,但能种的地少,又被排除在外面作坊外面,收入有差距。

这一点江枝也没有办法说服村民,毕竟当时就承诺过。

村长可以收流民进村入户,但不能随意安排人进作坊,这得由小组长们决定。

他们要想生活过得好,只能从村民手里低价租地。

村民们想上流水线挣钱,肯定就没有以前那么多时间干农活,可以把自己的土地请人种。

还有石家同样如此,虽然允许石家进作坊,但这一家人反应慢,动作跟别人合不上拍,反而拖慢进度。

更何况现在上流水线,有“夺命一桶水”的王小菊在,肯定慢不了。

石家还不如多种几亩地,地里的各种草正好喂猪。

毕竟石家养猪还是不错的。

佩奇的小猪崽们已经放进石家猪圈一个多月了,石家几个女人们把猪照顾得非常好。

前半个月,小满爷奶每天都要过去指点着该做啥,石家女人们就跟着做。

为了让猪养成定点拉屎尿的习惯,几个人不分白天黑夜轮流在猪圈边守了十天,不许猪随便拉。

现在每天都在地里找猪草,混合着砸碎的青杠子一起喂猪。

圈栏打扫干净,家里各间房也要扫干净。

不干净不行,只要脏了石猴子放学回来看见,他摸黑都扫,不扫不吃饭。

石老大和石老二在外面干活回来,如果看见宝贝儿子不吃饭,他们就要闹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