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 第501章 新式学堂

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第501章 新式学堂

作者:橘香袭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3:53:42 来源:小说旗

江枝一口就答应了修房:“你们三个村学得不错,书中自有黄金屋,前人强比不得后人强。

所以我村有夏秀才,既教了孩子们,又财源广进。

我愿意帮你承担修建房舍,添置桌椅还有孩子写字的石板,让你们村能多出几个读书识字的能人。”

听到财源广进,三个村长都露出笑容,谁会听到钱不开心,修了学堂可就是自己村的摇钱树了。

“不过!”江枝话一转,“你们村光是有房还不行,还要承担夫子束修知道不?”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那三个村长就道:“我们来徐家村已经两年,知道你们村学堂的规矩,是全村人给夫子月钱,不是读书孩子家单独给。”

“对,我们也回去找村里商量过,我们村人多,六十户,一家人一年一百文钱还是掏得出来的,孩子上学的再多给点,他们都答应了。”

掏钱的事,是人总会心疼的,但看着徐家村一天一天的在变化,他们实在是眼红得紧。

第一年来学习时,徐家村各户虽然修了新房但都是草顶,家里也没有什么家具。

今年全部换成瓦房,现在还有几户在翻盖屋顶。

第一年学堂就两间房,他们来学习还睡草铺。

今年来虽然还是住在学堂里,但已经是几张竹床,还有新被褥。

最让他们惊讶的村里居然有人专门看奶娃子,不用把孩子带到地头晒,不用关在屋里哭。

这种事情听都没有听过,谁家不是把孩子拖一天算一天长大的。

每次把徐家村的事拿回村去说,村里人都不相信,又不得不信。

从徐家村学了技术回去,种粮食的确有增产,每家人也多了三五百文收入。

这世道上,谁家有点新法子都是想方设法藏起来,只有徐家村明晃晃让人来学。

实习生们问起,徐家村的人就说这些法子全是书上的。

多读书就会很多东西,会写诗的夏秀才同样会相牛,毛没长齐的孩子会算账。

每次来徐家村不光是在学堂听到孩童稚气的读书声,就连在地里都能看到孩子们边干活边背书。

有这样勤奋上进的娃,一个村何愁不发达,自己只要跟着徐家村一样一样全学,就不会差太远。

没有作坊就修学堂,这辈不行还有下一辈。

江枝很满意这样的效果,你自己愿意努力,别人就愿意帮你。

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掉得最多的还是石头和鸟屎。

江枝答应给村里修房和送学习用具,还能补贴几两银子做束修。

听到还要给自己村补贴束修,三个村长就更开心了,对着江枝连连感谢:“我们都说江村长是大善人,活菩萨,是真正帮我们过日子的。”

江枝笑道:“以后你们村的事我多放在心上,杀虫剂和生根水可以供应,草药也第一个收。”

今年各村依然送来草药没有给钱。

王小菊他们明年就要开始付钱收购了。

已经连续三年白拿草药,无本生意赚了一个腰包鼓鼓,年终分红时就连江枝都分到十几两银子,不能吃饱还不知道放碗。

以后能来徐家村卖上几两银子的草药,这也是各村村民的挣钱路子。

那些杀虫剂和生根水有利庄稼,但数量有限,配合上烟叶水杀害虫能提高效率,江枝当然要给那些积极向上,愿意学习的村。

江枝说去村里修学堂,自然不会食言,徐家村去了两人,然后就是各村自己出人工。

该花钱的木料砖瓦由徐家村在砖场统一购买,然后再送去各村。

教室按照统一的三间建,然后就是男女分开的厕所,一间供孩子们喝水的水房。

还有教师用的白板,有炭条,有小孩子用的石板,桌子板凳。

各村拿出要上学的小孩子名册登记来领取。

给孩子们发石板那天,举人出身,负责管理县里的学校、书院等教育机构的县丞、县学教谕,还有积德行善、出钱大善人江枝一并出席。

修房的预算从来都没有准确的,江枝预计五两银子,但实际花费十到十二两银子。

原因无他,三个村里有两个村原本是有学堂的,也就是祠堂,江枝不用修,只需要添置桌子白板。

只有一个村需要新修房舍,花费最多的反而在孩子身上。

在适龄孩子登记时,江枝发现三个村里都有孤儿,大的十四五岁,小的才一两岁,寒冬腊月里破衣烂衫,穿着破鞋露出脚后跟,脸冻得青紫,鼻涕长流。

虽然有亲戚长辈看管,日子还是过得很苦,比石猴子可怜多了。

江枝问过情况,决定抚养这些孤儿。

只是年纪大的孩子留在原村,江枝帮忙翻修房子,以后会定时送些粮油米面来,自己学会撑门立户,七岁以下的小孩子她会带回徐家村。

所以钱就花在这上面了。

学堂修好,教书先生也是现成的,这样大的村,以前有学堂自然就有人识字。

以前的夫子是村里一个老童生,每个孩子收束修三两银子,另外还需要四季节礼。

村里孩子想念书的多,但能每年拿三两银子供孩子上学的不到三个,没孩子上学,这学堂也就办得懒散。

现在各村里也学了青泉学堂,夫子的束修换成给月钱。

孩子们也不天天坐在学堂里念书,只上早晚课,平时该干活还是得干活。

想多学的就单独给夫子束修,中间加课。

凑着一算,夫子能多挣钱,每户人家只需要几百文孩子就能上学识字,还不耽搁农活。

此时新学堂建成,几十个孩子全部来了,每人一块练字石板。

看着学堂里二十套崭新桌凳,孩子们个个激动。

县丞是个很严厉的人,先就是一通训斥,骂得村长族长狗血淋头,然后就说新学堂的事。

“有青泉学堂在前,你们要是跟着学都学不会,就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别出来丢人现眼。”

“年底时,教谕到各村考察孩童学业,要是夫子懒散不教,孩童不学,扣夫子月俸。”

现在教书夫子的月钱由村里筹一部分,江枝再替补一部分。

夫子每月有一两银子的工资,愿意在课时之外给人补课的,就能多挣点。

但要是夫子偷懒被发现,江枝这里的贴补就没有了。

这种新奇又有些不讲情面的月钱方式,让老夫子很不习惯。

不过以后每月有固定月钱可拿,又比以前只教三两个孩子有意思。

江枝这个新学堂的确是众人都没有见过的方式。

别人捐资助学要的是好名声,生怕被人说小气,江枝动不动就说扣工资,钱不离口,又大方又抠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