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 > 第488章 高速发展

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 第488章 高速发展

作者:思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4:12:35 来源:小说旗

承光六年,皇后崔萱妍诞下龙子杨松,杨烨大喜,立杨松为太子,举国欢庆。

同年,大汉柏州有罗马余孽一千二百人叛乱,对县衙发起进攻,当地县令率府兵五十,尽歼之。

闻此役,天下鼠辈无不闻风丧胆,不敢再有异心。

承光十二年,第一架飞机问世,大汉空军成立,大汉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全大汉一千四百万军队(包含各地驻军)取消原先番号与兵营建制,改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其中一个军下辖三个师,一个师下辖三个旅,一个旅下辖三个团,以此类推。

另外还规定了每个阶段的编制人数,一个班12人,一个排加上指挥官和其他人员共40人,一个连150人,一个营500人,一个团1800人,一个旅8000人,一个师人,一个军人。

除了班以外,排以上的编制皆包含了指挥官以及其他成员,比如炊事员、警卫部队、文职人员。

大汉的一千四百万军队,一共分为了一百四十个军,四百六十多个师!

其中以大戟士、玄甲军为代表的精锐部队,就有一百五十个师,这一百五十个师全部驻扎在中原。、

剩余的三百个师,则是驻扎在大汉大汉各地。

同时还规定,每个州必须驻扎两个师,其中一个师分散驻扎在州府下辖的各县,另一个师驻扎在州府,以便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同时武将的官职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原先的官职全部取消,同时改为后世的军衔制,正副排级为正从九品官,正副连级为正从八品官,正副营级为正从七品官,以此类推,最后,正副军级为正从三品官。

从二品以上的武官,则是可以在京城中枢任职,为军界的最高指挥官。

同时从二品以上的武官原先的官职则是改为各自的封号,比如徐达原先是正二品卫将军,但他现在的官职则是正二品军务院副院长,四星上将,卫将军则是成了他正二品官职的特殊封号。

说白了是高级将军才有的殊荣。

军队的改革,不仅仅是编制制度的改革,还包括了武器的更新换代,服饰装备的统一。

这些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不但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还要消耗大量的财力。

自从战争结束后,大汉的国库好不容易缓了过来,这几年也存下不少余钱。

结果在杨洵和杨烨父子一手策划的改革下,国库又被掏空了大半。

除此之外,随着照相机被发明出来,大汉百姓也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身份证,一人一证,只有拥有了身份证的,才是大汉承认的大汉子民。

一开始也有人不愿意办这个什么身份证,可当百姓们得知没有身份证就不能坐火车、不能进城、孩子不能读书,甚至连盐都买不到后,大汉百姓办理身份证的热情就格外高涨。

短短一年之内,办理身份证的大汉百姓就超过了十二亿。

当然,这又花了户部的一大笔钱。

这可苦了户部尚书杜如晦,若不是房玄龄等人拦着,估计他就在朝会上撞柱子了。

不过身份证问世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让朝廷更直观地掌握了人口基数,且大大促进了大汉的繁荣发展,让百姓们履行了应尽的义务,降低了犯罪率。

也让户部原本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了许多。

其实杜如晦也知道身份证的问世对他们户部今后的工作大有好处,可他就是心疼这些钱啊,没办法,老毛病了,一时半会也改不了。

而杨烨为了这两项改革工作,整日忙得头皮发麻,没有办法,只好将教导太子杨松的任务交给了诸葛亮。

反正他自己就是诸葛亮教出来的,对于这个老师,杨烨是打心底里满意。

一时间,诸葛亮成为了两代帝王之师,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丝毫不亚于丞相萧何。

再加上诸葛亮比萧何要年轻很多,谁都知道,等萧何退休之后,这丞相之位必定非诸葛亮莫属。

比起忙得不可开交的杨烨来,杨洵这些年的生活就轻松多了,每日除了和李妙音她们探讨人生,就是种种花,养养鱼,溜溜狗,时不时回一趟天都城给杨烨屁股上两脚,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看着杨烨每日繁重的政务,杨洵越发觉得提前传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承光二十一年,杨洵特赦三子杨灿回北燕,入杨府居住,此时的杨灿已经三十多岁了,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桀骜,多了一丝成熟与稳重。

杨洵之所以恩准杨灿回来,一方面是因为白霜霜实在思念杨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年杨灿确实很老实。

他基本上已经忘记了自己皇子的身份,每日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这让杨洵很是满意。

当杨灿带着杨韵彩踏入杨府的那一刻,杨韵彩才知道杨灿竟然是杨洵之子,震惊得无以复加。

承光二十三年,大汉的学府制度改革,同时杨烨突然开始全面打压商人,不但将商税加了一倍,还大大提高了货品的检测要求,与运送门槛。

得知朝廷在进行学府制度的改革,商人为了讨好朝廷,缓和与朝廷的关系,纷纷在各地出人出资,按照朝廷颁布的要求,建起了小学,中学。

几乎每个县上,小学和中学都各有三到四所。

且这些商人还很识趣的,将盖好的中学和小学上交给了朝廷,由朝廷指派人员管理、任教。

杨烨见目的达到,也就停止了对商人的打压,并下令,所有未满十六岁的大汉百姓,都可以免费进入各地的小学和中学学习。

同年,大汉的最后一个村庄成功通车通电。

承光三十年,大汉的第一百所大学成功建立,举武院也更名为陆海空三军军事大学,为大汉最高级的军事大学。

同时百所大学同时开放,中学毕业后的学子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学习,大汉拥有了第一批大学生。

承光三十五年,卷了几十年的杨烨越发力不从心,决定提前传位给太子杨松。

杨松登基之日,大汉的第一次阅兵式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