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 > 第397章 需要一位大才辅佐自己

握着温玉般玲珑的玉足,

韩林将两只高跟鞋分别穿上,

这样的行为,

先不说惶不惶恐,至少王元姬的俏脸已经红的跟猴屁股一样了。

其实高跟鞋,在早些年,就已经随着系统的奖励而问世了。

如今,

在舞厅、酒吧跳舞的舞女,

包括各家青楼的女子,

在舞蹈时高跟鞋都已经是标配。

只是华伦天奴这种柳丁鞋的外观,倒是第一次出现。

而且对于王元姬这样的大家闺秀来说,显然平日里不会去穿这样的高跟鞋。

但是,

这并不影响韩林的行为。

接下来的几天,

其余的宫女已经开始进入培训的状态,

至于其他地区,选美活动依旧如火如荼的在进行当中。

而有了新欢的韩林,最近几天小日子过的也是十分滋润。

今天和貂蝉打牌,明天和苏妲己钓鱼,后天跟王元姬看球赛,总之每天的活动都花样百出,甚至地点也是不断的更换。

在这个时候,

天机阁的第二个榜单,出炉了。

这也是天机阁的老套路了,

每一次发布新榜单的时候,

四个榜单的发布时间,中间都会隔几天。

这不,

在名将榜发布后的五天,名臣榜才在各大地区开始发售。

时刻关注这件事的叶清秋,在名臣榜发布的第一时间,便购入了一份。

可是相较于十年前的榜单,

这一次的名臣榜,可以说多出了很多陌生的面孔。

而且因为这十年间许多国家被齐国和秦国吞并,因此一些小国的丞相,也有机会上榜。

比如:

【第十名】:子产(郑国)

上榜理由:效仿齐国和秦国,对郑国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帮助郑国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生存下来。

变法包括:为田洫,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

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

铸刑书,修订并公布了成文法;

实行学而后入政、择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

不毁乡校,愿闻庶人议政,有控制地开放言路。

.....

虽然说,

在子产的帮助下,

近些年的郑国,相较于之前富强了不少。

但是在齐国和秦国双雄争霸的局面下,郑国的生存环境依旧是十分恶劣。

但子产的变法,也确确实实帮助郑国的国力,获得了一些增强。

【第九名】:申不害(乾国)

上榜理由同样是变法。

在经历了长平之战前,面对秦国的无力后,

侥幸存活下来的乾国国君,任用申不害为相,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至于申不害的变法理念,是推行“法”治和“术”治。

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

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样的做法不但稳固了乾国的的政治局面,更是使乾国的国力获得了极大的增加。

同时推行“术”治,整顿官吏,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

军事上,建议整肃军兵,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

并且申不害深知,富国强兵的道理,因此效仿齐国不光是土地上,还大力推动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是兵器制造。

在齐国和秦国在长平对峙的这几年里,

不断发展的乾国,如今已经拥有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可以说,

不论是郑国还是乾国,

在面对如今这样风雨飘摇,随时都会被大国吞并的局面,一个个都开始效仿这两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哪怕这样的改革,

因为会伤害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从而受到极大的阻挠,

但是跟亡国相比,这点反对的声音就算不得什么了。

【第七名】:李悝(魏国)

上榜理由:......

不同于名将榜,其中的上榜理由都是这位将领获得了怎样的功绩,成名之战是那场战役,后面又战胜国谁等等,

名臣榜的上榜理由,字数就很多。

毕竟像申不害、子产、李悝这种,都是通过变法图强而上榜。

上榜理由就必须要阐述一下变法的内容。

再往后翻,

人名就开始熟悉了。

秦国的李斯、张仪、范睢、蔡泽、陈轸。

齐国的管仲、晏婴。

在这封面,

秦国的阵容显然更加豪华。

从中随便挑出一个人,放到除齐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是治世能臣。

至于排名上,

也是因为齐国获得了长平之战的原因,再加上如今的齐国,无论是在内政、经济、民生,都比秦国要强不少,因此前两名也是毫无悬念的被管仲和晏婴获得。

而秦国包揽了第三到第七的位置。

这样的榜单,

叶清秋只能说,秦国在人才招揽方面,比其他国家强出太多太多了。

尤其是历朝历代,

很多时候,秦国的丞相,甚至都不是秦国人。

就比如当年的商鞅,出身于卫国,因此早年很多人还称对方为卫鞅。

看完榜单之后,

叶清秋陷入了沉思,

一方面,是遗憾前世的自己,没有这样的大才辅佐。

另一方面也有些焦虑。

毕竟想要颠覆齐国,或者说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在内政方面必须要有人辅佐自己。

问题是,

自己上哪去找,类似于榜单上的这些治世能臣?

前世自己身为齐国皇帝,都没地方去找。

现在区区一个商会会长,又该怎么办啊。

在这方面,

叶清秋真的是一个脑袋两个大。

不会看人。

有时候,

叶清秋真的很嫉妒韩林。

嫉妒韩林有那么多能臣猛将的辅佐。

更加嫉妒韩林明明就是个好色昏君,却有着让全天下君王都羡慕的能力,慧眼识人。

而且韩林还信任对方,

在发现人才之后,能将权利给对方,让对方去治理这个国家。

看看韩林,这些十多年来上朝次数一只手多能数过来就知道了。

压根就从来没处理过朝政。

这些年,

全部都是管仲和晏婴代为处理。

这样的轻快,不知道会让多少其他国家的皇帝眼红。

毕竟谁不想当昏君。

谁不想天天沉迷美色,不理朝政。

若是有人能替自己治理天下,同时又有绝对忠心的话,恐怕九成九的皇帝都会放弃朝政,转而陷入进温柔乡之中。

谁还愿意苦哈哈的天没亮就上朝。

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

最终忙碌的要死,效果还没有那些治世能臣一半的好。

曾经,

叶清秋单纯的认为,仅凭自己一人,也能将一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可是经过了和秦国的决战,

发现自己一人焦头烂额,没有人分担压力的绝望之后,

再加上现在,看到齐国一天比一天的繁盛,

叶清秋也明白,这种事情,不可能凭自己一人就超越他们。

必须要找到一位大才来辅佐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