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南祁风华录 > 第22章 陈年旧事

南祁风华录 第22章 陈年旧事

作者:锦瑟轻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0: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夏侯纾和云溪先到约定的湖边,夏侯翊果然还未到,只有一条小小的游船停靠在岸边等人。

游船是夏侯翊一早就订好的,船夫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翁,姓罗,半白的胡子半白的头发,因常年撑船劳作,皮肤晒得黝黑,手臂也很结实,此刻正半躺在船头打瞌睡。

云溪淘气,抽了根在路上摘的狗尾巴草去挠老翁的鼻子,害得老翁惊醒之余还打了好大一个喷嚏,她却在旁边偷笑。

老翁定睛一看是个女娇娃,笑骂了一句“丫头好生无礼”,得知她们就是乘船之人,便领着她们上了船。

云溪淘气归淘气,还是把带来的糕点分了一些给老翁,算是给他赔罪。

老翁笑嘻嘻地收下了,还热心地帮她们生了炭火烹茶。

天色不算好,湖面风很大,湖边的柳条被吹得晃来晃去,像是水中起舞,婀娜多姿,让整个湖面都生动起来。

老翁帮着生了火,便进船舱里来询问是不是先开船,说是看这天气可能待会儿要下雨。

下雨了湖面雾茫茫的就没什么好看的了。老翁常年风餐露宿,看天吃饭,对天气的变化自然比夏侯纾这样的富贵闲人要敏感些。

夏侯纾不疑有他,又想着夏侯翊也不知何时才会到,一直待在原处也没意思,还不如自己先逛逛,便同意了老翁的提议。

小船沿着湖行了一段,果然不出老翁所料,外面开始下起雨来。湖面很快就生起了水雾,目光所及处,一片烟雨濛濛。近处几株杨柳垂下碧绿的枝条,在微风的搀扶下摇曳生姿,与湖面上荡起的涟漪相映成趣。

水汽氤氲中,夏侯纾不由得想起了一些往事。

史书上记载,南祁开国之初,太宗皇帝独孤靖为了表彰几位得力功臣,破格加封了十位异姓藩王,以示君臣一家,共享太平。这十位异姓藩王分别是襄王长孙铎、荆王孔承钦、肃王罗可敦、惠王张明瑛、敬王郑嘉、信王章怀素、陵王司徒洄、恭王钟朔之、顺王司徒献、益王薛从绩。

其中,恭王钟朔之是太宗皇帝的女婿,也是夏侯纾母亲钟玉卿的祖上。

恭王在十位异姓藩王中虽然排位比较靠后,却深得南祁历代皇帝的信任和仰仗,还成为了获得世袭罔替的三大异姓王之一,不仅是因为钟朔之是太宗皇帝的女婿,还因为恭王手里掌管着神秘组织长青门。

钟家祖上原是前朝大颐王朝司马氏的重臣,专司秘职,为帝王监察百官,同时搜索情报。

大颐王朝末代皇帝司马固骄奢淫逸,不善治国之道。他一边派使臣网罗天下美女充盈六宫,使各地出现“万家生女不敢言,违心矫作男儿养,一朝礼成婚约定,沐浴梳妆变娇娘”的怪象;一边又强行征地修建行宫,大兴徭役。其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之举,逼得百姓不得不揭竿起义。

钟氏一族见大颐王朝日渐式微,司马固视人民如草芥,不得民心,劝谏多次无果,毅然辞官归田。然而司马固忌惮钟氏一族手中的情报网,不断派人前来刺杀,企图将其赶尽杀绝。

钟氏一族为求自保,一怒之下加入了当时由独孤靖领导的义军。

独孤靖出身世家,为人豪爽仗义,用人不拘一格,礼贤下士,不仅厚待自己的追随者,通过联姻进一步巩固与盟友的关系,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当时身为钟氏掌门人的钟朔之为妻。

钟朔之也没有辜负独孤靖,他迅速召集旧部重建了情报网,为独孤靖搜罗情报,一路辅佐独孤靖东征西讨,建立了南祁国。

独孤靖称帝后,第一件事便是加封功臣,史称“太宗赐恩”。

百年来,长青门和恭王府钟氏一族互为依托,荣辱与共。

钟氏一族因把控长青门而受到帝王的重用,经久不衰;长青门也因钟氏族人的前赴后继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南祁历代君主的眼睛、鼻子、耳朵,同时也是最尖锐的兵器。

长青门的核心分为死士和密探两个部分。死士大多出生低微或者家境贫寒的流浪儿和孤儿,后被长青门收留,教习武艺,并经过严苛的训练和筛选后成为君主最忠诚的利刃。而密探的出身则不一致,有出身世家的公子,也有身手敏捷、头脑灵活的平民布衣,不论贵贱。身份的不一致,也更加易于隐藏和探听消息。此外,密探还有严格的等级和权限划分,根据信物分为紫戒、蓝戒、绿戒、银戒四个等级。各级密探直接听命于恭王府,大家各司其职,互不相干,甚至见了面都不一定认识对方。

钟朔之在世时,钟家外有开国之功,内有南祁公主为妻,成就了长青门的辉煌巅峰。彼时,长青门的死士和密探均由恭王府统领,效忠于君主,诸王皆不敢小瞧恭王府。

时至今日,恭王府虽然名义上掌管着长青门,但事实上长青门统领大权早已分裂成了两个部分,仅有密探部分由恭王府统领,死士则直接听命于君主,从人才筛选到任用,恭王府皆无权过问。

恭王府的辉煌如昙花一现,主要原因是南祁君主对恭王府掌握的隐秘势力的畏惧,害怕恭王府和长青门不受控,对皇权造成威胁;其次便是朝臣们的排挤和陷害,让恭王府不得不更加低调的为人处世。

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便是钟家人丁不兴,好几代都是一脉单传,后继者资质良莠不济还没得选择,以致大权旁落。尤其是到了钟瓒这一代,更是子嗣凋零,门庭衰落。

夏侯纾的外祖父钟敬膝下仅有一子一女,长子钟瓒自幼便抱有振兴家族之志。然而他成年后虽然娶了好几门妻妾,也分别生下了子女,但至今未有一个健康长大的儿子。早前恭王妃和另外几名妾室都曾诞下过麟儿,不过最终不是病逝了,便是因其他各种原因离奇夭折了,其中有一个好不容易长到了十五岁,却因与别人纵马,不慎坠马而亡,反倒是五个女儿一个胜似一个娇艳。

外面有传言说这是因为恭王府历代豢养的死士和密探造下太多罪孽,才导致无人继承香火。

长青门经手之事向来隐秘,且危险重重,门主之位历来传男不传女。钟瓒在发现自己的振兴之路十分艰难时,便想把这份重任交托给下一代继续完成,实现他的宏图壮志。然而他一直没有儿子,这无疑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因此而焦虑和悲愤。

后来钟瓒想着妹妹钟玉卿育有两子,便把主意打到了善于伪装的外甥夏侯翊身上。毕竟夏侯翊身上也流着一半恭王府的血液。与其将来过继钟氏不知道隔了多少代的旁支子弟来继承家业,倒不如把长青门交给自己的亲外甥,也不算是后继无人。

彼时夏侯翖尚在,钟玉卿想着来日长子夏侯翖要承袭越国公的爵位,次子夏侯翊继承恭王府统领的长青门也未尝不可,所以并没有反对钟瓒的提议,反倒有意无意地暗中培养夏侯翊。

夏侯纾刚回越国公府时,只知道自己是越国公的独女,母亲是先帝亲封的郡主,外祖父和舅舅都先后承袭了恭王的爵位,门庭高贵,家世显赫,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的焦点,并不知道恭王府手里掌握着什么样的势力,更加不清楚夏侯翊早就被选定为恭王府的继承人。每每看到整日与三五好友谈笑风生,不思进取的夏侯翊,她都只当他是个胸无大志,一心只想等父亲百年后袭爵的浪荡子。

直到后来发现猫腻。

当时钟瓒醉心于指导夏侯翊识人用人之道,一门心思要将他打造为最优秀的接班人,所以夏侯翊隔三差五就往恭王府跑,有时候甚至直接住进恭王府,十天半月的不归家。

夏侯纾心生好奇,也借着与诸位表姐妹亲近的由头去恭王府小住,却发现夏侯翊每次进了舅舅的大书房后就会消失不见。

平白无故的就消失大半天,这显然不同寻常。不过夏侯纾生在富贵人家,多少知道点密室这种隐蔽场所,但是她后面好几次借着找舅舅借书的名义去过大书房,却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这不禁激起了夏侯纾的胜负欲,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真相。

后来有一次,趁着把门的护卫没注意,夏侯纾再次紧随夏侯翊的脚步偷偷溜进了大书房,发誓要找出他们舅甥俩在书房消失的秘密。

那一次,夏侯纾没有像往常一样急不可耐地到处翻找,而是直接坐在舅舅书桌后的太师椅上,捧着一本书一边悠哉悠哉地看着,一边守株待兔。

黄昏时分,只听身后传来一声响动。夏侯纾蓦然转头,便见椅子后的书架从中间分开,随即里面的一堵厚厚的墙也裂开了来。墙后面是一排通往地下的石板台阶,深不见底。通道两旁的石壁上镶嵌着萤石照明,而钟瓒和夏侯翊,正负着手,一前一后地沿着台阶走上来。

六目相对,每个人都掩饰不住惊讶,尤其是夏侯纾。

她之前也怀疑过这些看上去工工整整的书架,还一边翻找一边沿着墙壁敲打了一回,岂料书架后面的那堵墙故意加厚了,就算她敲破手指也听不出后面是空的。

钟瓒不愧掌管长青门多年,很快就反应过来。

他先是捏着胡子询问夏侯纾为何会出现在书房,接着又斥责她不该随便来自己的书房,最后告诫她以后绝不可靠近书房半步,否则不准她再踏入恭王府,一席话几乎一气呵成。

夏侯纾猛然被舅舅训斥了一通,心里很不是滋味。含着眼泪出了书房,走了好远才察觉到事情不对。但她也不敢去找钟瓒理论,毕竟是自己不请自来,还撞破了别人的秘密,理亏在先。而且钟瓒的口风非常紧,就算她费尽口舌也不会问出什么来。

于是夏侯纾将目标转移到了夏侯翊身上。

在她多番胡搅蛮缠和威逼利诱之下,夏侯翊最终还是缴械投降如实招供了。

夏侯纾起初是惊讶,回去想了一个晚上后,便以此为把柄威胁夏侯翊也帮自己在长青门谋了个职。

夏侯翊傻了眼,没想到人小鬼大的妹妹居然还得寸进尺了,又想着长青门的危险,自然是一万个不同意。

不过夏侯翊最终没有经得住夏侯纾的软磨硬泡。

当然,夏侯纾自认技不如人,在夏侯翊的大力帮助和隐瞒下,也只堪堪捞了个银戒密探。只是做了长青门密探这事是瞒着家里的,就连掌管着长青门的舅舅钟瓒都不知道实情,因为她进入长青门时用的身份叫莫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