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风起时空门 > 第一百一十章 越王上朝

风起时空门 第一百一十章 越王上朝

作者:芭蕉夜喜雨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4 22:42:29 来源:小说旗

次日朝会,赵广渊依旨上朝听政。

文武百官见到他纷纷打招呼,打完招呼,又暗自打量他。

越王还是人前那个样子,一脸冷肃,感觉不好接近。贵气天成,又自带一股威严。让人不敢多看。

“七弟,你来了。”太子笑脸盈盈。

“见过太子。”

“咱们兄弟不必客套。”太子打量了他一番,“这身朝服穿着很合适。”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初次上朝,若有不懂的,跟皇兄说。”

“谢皇兄。”赵广渊从善如流。

见秦王和楚王齐齐走来,“见过三皇兄,四皇兄。”赵广渊朝他俩拱拱手,秦王楚王嗯了声,淡淡撇了他一眼,也无二话,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今日朝会皇上的儿子只有这四位到朝。晋王、赵王等人除了初一十五的大朝会,是不太来参加平时朝会的。除非朝中有大事,或是皇上要求他们上朝。

天天鸡未鸣,摸黑饿肚来上朝,是个人都想偷懒。

不一会,司殿太监唱喏:“皇上临朝!”

集英殿文武百官停止了交谈,各归各位。

“跪!”

众大臣皆伏地跪拜,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皇上。”

集英殿鸭雀无声。至正帝厉目往大殿内扫了一眼,目光落到赵广渊身上。

赵广渊感受到他的注视,垂目盯着地砖。片刻后那股压迫感就没有了,轻轻舒了口气。目光闪了闪,复杂难辩。

接下来便是朝议时间,有本启奏的大臣纷纷上奏……

赵广渊默默地听着,也没有发表意见。至正帝也没有问他。朝中几派依然互相拉踩,时不时争辩吵闹一通,赵广渊并不觉得呱噪,甚至觉得有趣得很。

一个早朝他就得了不少信息,哪些是太子的人,哪些人又站秦王,哪些是直臣孤臣,哪些人好骑墙两面派,倒让他掌握了不少信息。

暗暗记在心里。整个早朝只听不说,并不发一言。

等司殿太监再次唱道:“退朝!”赵广渊也同一众大臣拱手,“恭送皇上。”等皇上出了大殿,嗡声四起,大臣们三三两两走到一起议论今日朝会内容或是寒暄。

太子走过来拍拍赵广渊的肩膀,“七弟今日怎么一言不发?”

“回太子,臣弟初次上朝,心中惶恐,故不敢多言。”

太子笑了起来,“无妨,议政议政嘛,不议如果清明?朝会就是要听四方意见,集各家所长,拿出最佳解决方案。今后七弟若有不懂的,可随时来问为兄。”

“臣弟谢皇兄教导。”

见太子和越王在攀谈,秦王楚王也只是撇了一眼,就离开了。

“三哥,太子这是要拉拢老七?”昨天太子的人把秦王安排到厉州的知府告了一状,这二人对太子有好脸色才怪。

“这不明摆着吗。”秦王目不斜视,对众大臣的招呼也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攀谈的意思。

“老七有什么好惦记的。”早朝屁都不放一个。他觉得老七就是一只没牙的老虎,不足为惧。

但秦王并不这么认为。内阁有蒋项支持老七,现在齐王叔又和蒋项成了亲家。老七并不是孤身一人。而且他一直觉得老七隐藏了实力。

“盯着老七的人没有发现异样吗?”

“没有。不是去这里烧纸就是那里烧纸,再不就是去看铺子装修,去蒋项府上看他那个王妃。”

说到越王那个王妃,楚王嗤之以鼻。“也不知老七怎么想的,放着孙家白家这样的家世不要,要一个民间女。年纪还那么大了,背后也没什么实力,我还以为林家富可敌国,结果不过一普通的乡绅。”

这脑子不是给门挤了就是进水了。

“派人盯着他们。”秦王淡淡吩咐。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去做一件事。老七想为太子和吕家平反,不可能不笼络一些势力。他要娶林氏,必有什么深意。

楚王虽觉得皇兄想多了,但也不敢反抗,“是。都有人盯着。”

赵广渊辞了太子,往宫门口方向走。走到半途,见蒋项还在等他,知他有话对自己说,朝他走了过去。

直到出了宫门,蒋项才犹豫着说道:“再有不到半月,王爷就要大婚了,也不必急于这一时半刻……”

赵广渊知道他说的是自己昨晚宿在栖霞院的事。

“我昨晚睡在书房。”

呃,蒋项愣了愣。脸上红了。这种事本不该他开口,但王爷如今也只有自己为他操心,有些事不得不多加提醒。“那也不必宿在府中。”

之前越王每天都会来自家府上看王妃,虽说不合规矩,但王爷并不留宿,不知昨天是出了什么事。这孤男寡女的,实在容易出事,到时引得外人说三道四,对王爷和王妃不好。

也怪自己昨晚与王爷谈得太晚了。

赵广渊没有多解释,只道:“那秃驴给王妃送了佛珠来。”

呃?蒋项愣了愣才反应过来,“是致远大师?他出关了?”

“赵刚让人送来的。”

蒋项见赵广渊说到致远面上一副厌恶的表情,想了想,劝道:“当年那事,也怪不了他二人。”

当年那事,实在复杂,大齐几十年不遇的灾害,让有心之人找到了害太子的筹码,一环扣一环,步步紧逼,最后竟如山崩石裂,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若不是那秃驴在那样的情况下,说我皇兄是盛世明君,青出于蓝胜于蓝,引得皇上忌惮,越发纵人打压我外祖,我皇兄何至于乱了手脚?”

不乱手脚东宫就不会漏如筛子一样,让人得了可乘之机,栽赃嫁祸。

那样拙劣的理由皇上都信了,还不是暗中纵容,默许?还不是担心吕家势大,将来朝堂成为吕氏的一言堂?

当年先晋王和皇上争皇位,要不是他外祖一家倾全力支持,他那好父皇哪里能坐上皇位!

蒋项默了默,“致远也是想帮太子……”

“他哪里是帮我皇兄!他是往热锅里泼了一桶油,帮皇上做了决定!”

若不是致远透的那句话,他那好父皇还没想着要动皇兄。最初他只不过是想收吕家的兵权罢了。

结果因为致远那句话,等于是皇兄堵死了别人的路,害他皇兄越发受到各方的猛烈攻击,一环扣一环,招招要人命。

“那秃驴不是被大齐百姓盛赞为天师吗,说他卜算极准,就跟开了天眼似的,屁的开了天眼!”

说他皇兄将来是盛世明君,天命所归。结果呢,他皇兄一天都没坐上那个位置。

那秃驴就是个神棍!害人的神棍!

见一向隐忍的越王忽然脸色发青,拂袖而去,蒋项愣在了那里,良久才长长吐出一口气。好在致远避世不出,不然越王怕是要找连夜找他算账去了。

赵广渊一脸怒气回到司农司。

司农司众人本来从昨天得知消息开始就在狂欢了,这一早上到衙门上差,还跟捡到金子一样,傻乐。乖乖,什么时候他们司农司也在集英殿挂上号了?

差点被裁撤的部门,在工部一众同僚面前他们活成了透明人,在京城走在大街上,说他们是司农司的官员,别人都不肯多看一眼,结果越王一来,这一切就变了。

他们不仅有金大腿抱了,越王还时不时让酒楼给他们送饭,还给他们打赏,现在越王还能上朝听政去了。

这可是他们司农卿大人,做梦盼都盼不来的好事。

竟让越王赶上了。他们做不到的事,越王为他们做到了!

越王每天早上到集英殿上朝,皇上只要不瞎就能看到站在第一排的越王,看到越王还能不知他在哪个衙门当差?

将来逢年过节赏赐,还敢漏了他们司农司?

司农司大小官员立刻就抖起来了。今早见了工部的同僚,腰板挺的那叫一个直。

往常见了他们跟看不见他们似的,招呼都懒得打,可今天那群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家伙也会跟他们打招呼了。

啧啧!果然是势力眼。

越王这条金大腿他们必要抱稳了,抱住了!

一众官员包括司农卿一早就候在衙门口等着越王归来。结果见他黑着一张脸,大伙吓得话都不敢说了。

“无事可做?”见一堆人堵在衙门口,赵广渊眉头皱了皱。

司农卿姚勇毅暗暗捅了捅少卿杜知书,没办法,谁叫杜知书跟越王走得近呢。

杜知书想瞪老上官的,又不敢,只好挪了挪脚,小心翼翼上前回话,“回王爷,我们,大伙都是来迎王爷的。”

赵广渊扫了众人一眼,连杂役都来了,全堵在门口,“本王有甚可迎的?怕本王迷路?”一个司农司,屁大点的地方,一眼能望到头,还能迷路。

杜知书吞了吞口水,“王爷头天上朝,我们,我们来聆听训诫。司农司就没人上过朝……”

朝中有什么大事,工部那些人也不会跟他们说,什么事他们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现在好不容易司农司也有人上朝听政了,那是极有面子的事!

还不兴他们激动一把?

赵广渊只一听就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又扫了众人一眼,“都回去吧。以后有什么事本王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是。”众人恭恭敬敬退下,心里高兴的很。他们朝中也是有人的了!

“姚大人,杜大人留下。”

姚勇毅,杜知书刚要和众人一起退下,听到这么一说,便应了是,随越王到他的公房。

两人进了公房,低眉垂眼恭敬地站在那里,也不敢多看多瞧,一副听命的样子。

赵广渊在椅子上坐下,也不多废话,“厉州知府纵容手下大肆圈地,以地换粮的消息,想必你们早已经知道了。”

“是,也,也没多早,就这两日听得外头议论,才知晓……”两人头俯得更低。

赵广渊想骂,又骂不出口。

安抚受灾百姓,关注灾地民生,本是司农司的职责,可现在司农司却消息闭塞,得等外头消息传开,才能知道。

姚勇毅见越王生气,心里也想哭。

他能有什么办法!工部把他们当透明人,什么都不跟他们说,他们上哪知道消息。

司农司又穷,也没银钱打点,人也少,有品阶的,除了他和杜知礼,并两个九品知事,其余都是杂役,他哪有什么人可派?

要不是家中还需要他这份差事,按月领些俸银贴补家用,他恨不得挂冠而去,谁爱当这狗屁差事谁当去。

赵广渊扫了他一眼,暗自叹气。

司农司的现状是朝廷不重视的结果,本来应该是极重要的一个部门,变成如今的可有可无。都是太平日子过久了,君臣都在划水摸鱼了。

也没有再说斥责的话,只道:“此事朝廷已知晓,厉州知府不日就会回京问罪,他手下圈的田地,应该会发还给百姓。但今夏受灾,百姓无粮可食,怕还是会换地。”

不换地就会卖儿卖女。朝廷即便再凑一批赈灾粮,怕也是杯水车薪。

赵广渊手指敲着桌面,很快就有了主意,“姚大人,你即刻修书一封,请厉州沿州等地府衙配合,让他们以府衙的名义收地,契纸上约定,所卖田地仍交由田主佃种,来年若能拿出银两或粮食,可再赎买回去。”

姚勇毅和杜知礼一听,不由就拍大腿,这方法好啊!

以府衙的名义收地,府衙就不会白白贴补库粮,若百姓不能赎买回田地,还有田地在手。百姓也更信任府衙,毕免了被豪强恶意压价收地的可能。

“那是按原粮原价赎回吗?”

“就收一成为利。也莫让府衙吃了亏。”也叫百姓们有些压力,莫以为就是天上掉陷饼,助长了他们的贪欲。

“王爷英明!”两人拍了赵广渊几句马屁,便急急出去办事去了。

二人走后,赵广渊又想了想,又写了一封书信,让早前派去沿州等地的手下,也关注一下此事,若有人原意卖地换粮,也暗中收一些,条件与府衙一样,不过换的粮食比府衙多一成。

这跟原先厉州知府手下强买强卖不同,收来的田地仍交由田主佃种,五年内亦可随时以银子或粮食赎回。

厉州沿州今夏受灾,府库中的粮食换出去有限,若百姓们嫌府衙换出的粮食少,他这边暗中命人收地,条件又优沃,应能收上来一些。

到时百姓暂时成了佃农,他再吩咐他们地里种些什么庄稼,也更好操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