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风起时空门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机遇

风起时空门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机遇

作者:芭蕉夜喜雨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4 22:42:29 来源:小说旗

林照夏在会仙楼跟蒋离商量接下来的生意,另一边唐时迁抱着两瓶酒回了书院。

青山书院在京郊,距城里不算远,但腿着走也得两个时辰。

严氏正和儿媳董氏在厨房里准备晚饭,见这都日落了,还不见人回来,不时往外探头,对儿媳抱怨几句,“你公爹定又是舍不得几文的轿子钱了。”

婆婆能抱怨,做儿媳的是不敢的,董氏笑着说道:“父亲节俭。”

严氏便叹了一声,家里虽不富裕,但也没穷到坐不起轿子。

父子二人都在青山书院任先生,每月月俸加起来能有十两,再加上两个女儿的贴补,家里还没到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地步。

听儿媳说老头节俭,严氏哼了声,“你公爹就是好脸面。”揣着读书人的那份可怜自尊,苦了自己不算,也苦了一家人。

“上回你大姐来,要塞我银钱,被你公爹看到,好一顿骂。那死老头子,自己不收还不让我收,这是儿女的孝敬,我怎不能收?我怀胎十月,辛苦把她们拉扯大,现在她们孝敬我,是她们的孝心,怎就不行了!”

死老头子,倔驴一个。

生怕被同僚笑话他养不起家,要靠女儿女婿贴补一样,回回把女儿的好意往外推。

董氏只是笑笑。心里却颇为赞同婆母的话。

大姐二姐嫁在城里,家中都是官宦人家,过得比自家好多了,两个姐姐也孝顺,时常贴补,拿得多了还经常被公爹训斥,明面上银钱更是不敢塞。

董氏有时候觉得这个公爹读的书多了,反变得越发迂腐。

严氏见儿媳不说话,生怕她心里落了对公爹的埋怨,又找补道:“你公爹虽时常训斥你大姐二姐,但也是为了她们好,怕她们经常贴补娘家,被婆家人说嘴,她们又没分家,一大家人住着,比不得我们自在。”

“是。儿媳懂得。”董氏低低应着,手上动作麻利,她就是想贴补娘家,也无处贴补啊,靠夫婿每月那五两月钱吗?

心里直发苦。

她也是官宦人家女儿,以为嫁个读书人家,将来升官发财,可享清福了,结果,夫婿只考了个同进士,公爹嫌他丢人,路都不肯帮他走,拘着他在青山书院当了个教习先生。

再看看自己,原来在闺中也是娇养,有下人伺候,现在洗手做羹汤,做各种家事越发麻利,外人还夸贤惠……

董氏心里苦,奈何嫁鸡随鸡,也不敢当着公婆的面抱怨。

严氏看了她一眼,暗自叹了一口气,她怎不知儿媳心里苦,旧日那些闺友个个得嫁高门,就她落到郊外,连京城都不敢去了。

儿子寒窗苦读十年,现只能当个教习先生,郁郁不得志,儿媳本以为嫁入可心人家,将来享福无尽,可不曾想和他们挤在书院后头这小小的院子里,也是郁郁不得志。

正要安抚一番,听见门响,往外探头,就见老头子抱着个匣子走了进来。

见他一副疲惫的样子,脚下直发飘,也知他定是从城里走回来了,张了张口想骂一句,又忍住了。

“回来了?饭就好了,你进屋歇歇,一会叫你。”

唐时迁应了声,抱着匣子进了屋,严氏目光落在匣子上,本要问他,见他没有开口解释,以为他要避着人,便也没问。

不多时,唐家儿子唐望之,在外耍的孙子唐寄文也带着妹妹归家了。

一家人就着昏豆似的油灯吃完晚饭,夜里歇时,严氏才问他匣子里装的什么。唐时迁便把今日在会仙楼的事与老妻说了。

严氏白了他一眼,这早早出门,还以为有要紧事,结果就是腿着来去会仙楼,就为了买一瓶酒?

这出息。

“人家伙计都跟你说了持牌只是菜价打折,你就耍光棍当没有这回事啊?”

唐时迁面色讪讪,“本就说好打八折,我又没记错。”嘴上还是不肯认错。

他就按八折的酒钱准备的,多的一文都掏不出来。他没记错,就是八折。

严氏一看他那脸色就知道他定是听岔了,因只准备了那点酒钱,又爱面子不好当面认错,只好一路错下去。

“那酒就那么好喝?”平时那么节俭的人,为了一瓶酒,把攒了两个月的俸?都拿去换酒了。啧啧。

“你但凡肯画一幅画,肯卖一幅字,家里也不会是这般光景。”

“家里又不是吃不上饭了,卖什么字画!”唐时迁把摩挲了半天的酒放回匣子里,啪地盖上盖子。

这老头子。严氏想骂他两句,但念着他可怜的自尊,又没舍得。

“你倒是得意了,拿自个两个月的俸?去买酒,家里这两个月就要靠望之养着了。”

“家里又不是没有积蓄。”他哪里就靠儿子养着了。

“家里有多少积蓄你不知?寄文的笔墨纸砚也是费钱的很。再过不久就要准备过年的事了,各处要走礼,翻过年也要准备寄文的束修。”

唐时迁便不说话了,背过身去,望着桌上装酒的匣子发起呆。

隔天一早,唐家父子揣着书册去了书院,把要去书院就读的孙子也拎了去。待家事收拾好,严氏换了一身衣裳,对儿媳董氏说是要出门,叮嘱她在家看好孙女。

董氏听她说要进城,只以为她是要去看大姐二姐,应了声,送她出门,还给她叫了一辆驴车。

进了城,严氏向人打听着会仙楼的位置。满京城,谁人不知火得不要不要的会仙楼啊,很快就给她指了位置。

严氏一路寻了去。

一路寻到门口,远远地就见装饰华贵的马车、轿子停在酒楼门口,出入都是衣着光鲜的达官贵人,来来往往的极其热闹,再看这高五层,面阔七间的门脸,严氏便生了些怯。

伙计迎上来,“这位夫人,您是要吃饭吗?现在里头人满了,要在外头略等一等,我帮您记个号?”说着就要拿着号牌来给她登记。

严氏见他热情,并不以她老迈和衣着寒酸就看不起她,对这伙计和会仙楼起了些好感。“这外头坐着的都是排队的?”

“是呢。我给老夫人也找个位置好坐着等。”

乖乖,这都是排队等吃饭的。

又有伙计给排队的人拿免费茶水和小食,怪不得能美美地坐在门口,面无不耐,排队都排成了件美事来。

怪不得这会仙楼能挣钱,还勾得他家老头巴巴捧了两个月的俸?来买酒。

严氏拉着要帮她找位置的伙计,“我不是来吃饭的。你们大掌柜在吗?”

来找大掌柜的?伙计见她不像来寻衅的,便带她入内。

“小的蒋离,这位老夫人,您找我?”

见大掌柜笑容晏晏,态度还极好,严氏又生出些好感,连带着对未曾见过面的越王和越王妃都起了些好感,若不是上头教导好,下头人哪是这个样子。

从荷包里掏出银钱,“我家老头是青山书院的唐时迁,昨日来买酒,少了你家酒钱,特地让我来补足。”

昨晚听老头子说了买酒的事,知他是听岔了,酒是不打折的,按老头的性子,他是不会占人便宜的,奈何他身上只带了那些钱,只好装错就错。

可回了家夜里又不安。觉得自己倚老卖老,占了人家便宜。又没脸面拿钱来添上。且他自己身上也没钱了,又不好朝她伸手。

蒋离愣住,这……

“是他记岔了,又只带了那些钱出来。实在是对不住,给你们添麻烦了。”

“老夫人说哪的话。昨日酒钱已是结清了。本来我家王爷得了唐老先生的墨宝,就想着要回礼的,只老先生要留下酒钱,我这才把钱留下,怎劳得老夫人还亲自跑来送酒钱,没有这种事。”

推拒着,不肯接。

“送的那瓶就当是王爷的回礼了,只那瓶他买的,该是多少钱便是多少钱,不好开这个例,让你们难做。”

严氏为了老头子的那点可怜的文人骨气,一早准备了银子过来,是定要把钱留下的,也不肯多说,把钱放在柜台上,转身就走了。

蒋离忙抓了银子在手,就要去追,追到门口见她走得飞快,叹了口气,停下了脚步。

隔天,林照夏赵广渊带了长至来楼里吃晚饭。便听蒋离说了这件事。

一家三口都听呆了。

“那唐夫人为何还要把酒钱送来?那么贵的酒,掌柜都送他了,还差了那瓶普通酒的钱?”长至有些不解。

蒋离刚想张口解释,赵广渊就语重心长对儿子说道:“文人自有文人的风骨,他们行事有自己的标准,外人不理解,但需得尊重,切不可折辱。”

“是。”父亲的教诲,长至一向是记在心里的。

见王爷颇有耐心地教导王妃的小侄子,蒋离面带笑意。

王爷偶尔会带这林小子过来楼里吃饭,被很多人看见,背地里都说王爷要过继王妃的这位内侄,背地里说什么的都有,还有人可惜可怜王爷。

被别人害得不能有子嗣,做为男人,蒋离感同身受。王爷对谁好,愿意过继谁,那是王爷的事,过继一个,这会仙楼将来也有人继承。

蒋离再看长至的眼神更亲切了几分。

见林照夏对这位唐老夫人很有好感,想起唐时迁的那幅墨宝,笔走龙蛇,难得的佳作,赵广渊起了爱才之心,便让人去查了唐时迁。

隔天,唐时迁一家人的资料就到了赵广渊桌案上。

这日休沐,唐家迎来了一位客人。

“你是?”

“见过唐老先生,老夫人,唐先生,唐少夫人。小的蒋文涛,忝为越王府长史。”

越王府长史?蒋文涛?那个蒋大人家中了探花的小儿子?马上又要尚郡主的蒋文涛?

父子二人正愣神,严氏已是热情地把人往屋里引了,“快,快进屋坐。”乖乖,他们家哪里来过这等贵客。莫不是来错了吧。

蒋文涛来家干嘛?唐氏父子心中疑惑。但并不像严氏婆媳心里想的,人家来错了,蒋文涛京里土生土长,家里又是那样的门庭,自己又有官位在身,会上错门?

父子二人面色不定地跟着他身边,相互见了礼,这才坐下。

“冒昧上门,是小的失礼了。”

“哪里的话,蒋大人能上门,家里蓬荜生辉。”唐望之说着,便招呼一对儿女来见礼。

蒋文涛现在大婚在即,对小孩子也很有好感,当下就给了两个孩子一人一块玉佩。

“这使不得使不得!”

“如何使不得,两个孩子也是要叫我一声叔叔的。”

蒋文涛笑意盈盈地招两个孩子到近前说话,听说那叫寄文的小子今年七岁,在书院读书,又考校了他几句,见他才思敏捷,很是喜欢。

“王妃那侄儿现在正跟我读书,一样聪慧,我无甚教习经验,时常忧心恐误人子弟,现在见寄文这样,定是唐老先生,唐先生教导有功了,少不得我要向二位讨教一番。”

一番话说得唐家父子心里极为舒坦,说起教习之事,又亲近了几分。

唐时迁教唯一的儿子极为用心,以为他会中举入仕光耀门楣,哪知这个儿子像极了他,为人处事板正有余,圆通不足,做的文章也是一板一眼,入不了那年阅卷大人的青眼,只得了同进士。

他心灰意冷,如今便狠心教这小孙孙,倒是这小孙孙没学了他父祖两分迂腐样。

不禁老怀甚慰。

听蒋文涛夸自己孙子、儿子,唐时迁父子自然是心里高兴,待蒋文涛也真心实意了几分。

寒暄了一会,蒋文涛才说起正事……

“我家王爷冬日准备办个书画展,邀各路文人赐墨宝,对唐老先生的那幅字赞不绝口,找我来求几幅。到时候挂在楼里,不为品评,只为给京中学子一个学习的机会。”

话说得漂亮,人家又亲自来求,唐时迁也说不出个拒绝的话。

且越王又不是拿他的书画去卖钱,还说不是为品评高低,只为给在京学子一个观摩学习的机会,这是行好事,哪肯拒绝。便应了下来。

蒋文涛知王爷想拉拢他父子,话里更显真心。

“二位想必知道,我家王爷现在司农司当差,从皇上那里揽了几桩事情,司农司一下子便人手不足了,八品的录事目前还缺了一员,不知唐先生是否有兴趣?”

司农司缺的何止是八品的录事。

按制,该有两员少卿,四员司丞,主薄和录事再各二。只是司农司这些年一直被边缘化,本来是独立部门,被六部踢皮球似的踢到工部,成为工部一个附属衙门,很多官职就没再添过人了。

王爷命人查过唐家,不止唐时迁是科举中榜的进士,他儿子唐望之也是身负才学,只不过那年唐时迁得罪了人,连累了他儿子,被当时的阅卷官判了末等同进士。

蒋文涛说完,唐望之以为自己听错了,越王给了他一个职位,越王让他入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