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风起时空门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寻活不易

风起时空门 第二百六十一章 寻活不易

作者:芭蕉夜喜雨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4 22:42:29 来源:小说旗

函谷城,越王府。

一家三口正在吃午膳。林照夏给儿子碗里夹了一块他爱吃的排骨,“吃慢些,今天你爹难得有空陪我们娘俩用膳,咱们让他多陪陪咱们。”

长至抿着嘴微笑地看向一旁的爹,这样的日子真好。

希望以后每一天的饭桌上都有爹娘相伴。

赵广渊看儿子已伤愈,也很开心,给儿子也夹了一块肉,又给林照夏夹了一筷子菜,自己也夹了一筷子吃,“这是什么,吃着挺青爽。”

红白相间,颜色也好看。

林照夏看了一眼,笑了起来,“这是泡瓜皮。”

“泡瓜皮?”父子二人齐齐看向那盘红白相间的菜,脸上的惊讶神色一模一样。

林照夏看着不由得发笑,都说长至长得不像赵广渊,但父子二人其实细看还是有些像的,特别是有时候不经意的神情,简直一模一样。

点头,“嗯,就是陵瓜的瓜皮腌的。”

“娘,这是陵瓜的瓜皮啊?”长至很是惊讶,又夹了一口,“好吃!定是娘教他们做的!”

“对,娘跟你外祖母说瓜皮也可以吃,教给他们做法。皇陵附近并昌平周遭便都传开了。”

时下物资并不像后世那样丰富,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多一样免费的菜式可食,又能饱腹又能给家里省一笔开支,何乐而不为。也是去年陵瓜丰收,饭桌上才多得了这一道菜。

“你慢些吃,家里还有。你三舅娘拿了好些来。”

又对赵广渊说:“我听说泡瓜皮和沿州的干菜,在互市那边卖得极好。”

赵广渊点头,互市那边的情况隔三差五都会向他汇报。什么卖得好,什么卖得不好,他都了解,再加上他自己的商队也在那边做生意,账本他也是常看的。

沿州那边的作坊一直开着,干菜生意一直在做,本来灾情缓过来后,干菜生意不那么好做了,但没想到运到互市这边,竟出奇地好卖。

西域诸国,很多都不擅长耕作,肉是常吃的,但蔬菜极缺。没想到不起眼的干菜竟在互市得了追捧。

更引得函谷城周边诸城百姓开荒热情加剧,哪怕越王拿不出适合西北地里种植的种子,他们长长短短种些菜,在互市那边也能卖些钱啊。

开荒热情高涨。

说到种子,林照夏问他,“你想拿出什么种子?”

之前他在京城司农司当差,是想拿出一二高产种子的,但那会不想太高调,一切都在徐徐为之。拿给陵村林家的种子也让他们轻易不要示人。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西北现在是他说了算。

“西北这边的土壤极适合棉花种植,我准备让各卫营拿出一半的地来种棉花。”

“只让卫营来种?不分给百姓?”

赵广渊摇头,“先让卫营试种。先解决战士们的冬衣冬被。百姓那边先种土豆这类可致温饱的粮食,比棉花更适合。”

百姓先解决温饱,才有力气发展经济。

同时也是为避免棉花种子流出。他得先顾着手下的百万将士。

西北土地开化之后,大多数百姓除了自家的田亩,每户也已开垦出数亩荒地,都盼着越王承诺的种子了。

因为西戎赔了牛,西北各县辖下各个村子几乎都有了牛犁田,而且官府还有牛出租,地里的开垦效率提高了不是一星半点。

卫营那边效率更高一些,因为不止有牛,还有军中淘汰下来的劣马。

谁说马不能犁田的,给那些不能再上战场的劣马套上笼头,一样犁地。马比不上老牛的耐力,但速度不慢。提出要租马匹犁地的百姓,在县衙和卫营门口排成长龙。

西北风风火火搞大开发,搞经济建设,让至正帝压下想收拾越王之心。

也给了赵广渊更多的喘息时间。

向来边境地区都是地广人稀,为避免战争之苦,百姓们纷纷往中原迁徙。但自越王与西戎签了五十年和议,越来越多的人又回流往西北寻求活计。

此次函谷关大战,淘汰了许多马匹,赵广渊都分配给各卫营,或是卖给西北百姓,这些劣马上不了战场,用来犁田拉车也是极好的。

除了淘汰诸多马区,还有许多伤兵残兵老兵也退了伍。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留在西北。

赵广渊得知情况后,想了许多法子安顿他们。或是派往各卫营作些轻省活计的,或是派往各城池作守城兵的,或是让他们管理军田的。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自食其力。或租或买军中淘汰下来的军马,用来拉货拉人。在各城池间接送商户或是乡民,也不少赚钱。

平桥县,昌大拉着两个儿子抱着包袱正蹲在城墙一个角落。

“饿了吧。”从包袱里掏了一个干饼出来,掰成两半递给两个儿子。一边还四下望了望,生怕有人来抢。

这是他第一次带两个儿子出门,儿子要是出了事,他家娘子能把他撕了。

其实昌大也没来过西北,在家时听说西北这边现在遍地都是活计,他便心动了。他家仅有两亩薄田,娘子带着两个女儿就能干好。

不用那么多人在家守着。

原本每年开春后,他都是跟着乡人到外头打零工,贴补家用,同时也是给家里省一口粮食。但以前多是往南走,西北这边倒是第一次来。

“爹,你也吃。”两个儿子都各掰了一块饼子递给昌大。

昌大摇头,“爹不饿,你们吃。”

见俩个儿子还伸着手要他吃,又推了回去,“你们多吃点,吃了长力气,才好让主家看中。”

大儿子才十四岁,小儿子才十三岁不到。两个儿子瘦条条的,也不知主家能不能看得中。

但家里这两年越发难了,两个儿子渐渐大了,两个女儿也到了嫁人的年纪,家里屋子漏雨都没钱修,昌大愁得吃睡不好。总不能再这样赤贫下去。

听说西北这边因为有了越王,又是开互市又是垦荒种地的,听说每天天不亮排队等进城的商队就排成长龙,各村也需要会种地的老手。

他别的不会,种地他熟啊。两个儿子也都是从小就下地的。所以这次他没有跟村里人往南走,而是带着两个儿子往西北碰碰运气。

昌大看两个儿子吃得香,舔了舔嘴唇,摸了摸包袱里所剩不多的干饼,站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