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远去的风筝 > 第四百零九章 战后的粤省,

远去的风筝 第四百零九章 战后的粤省,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5:59:38 来源:小说旗

羊城的冬天,早晨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淡淡的蓝色中透着寒意。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只露出半边脸,散发出微弱的光芒。此时的羊城,虽然少了些许夏日的热闹,但却多了几分宁静与冷峻。

在这个季节里,羊城的早晨总是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高楼大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江面上的雾气缭绕,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

早晨的羊城街头,人们身着各式各样的冬装,匆匆忙忙地赶着路。寒风轻轻吹过,吹散了路上的尘埃,也吹走了人们心中的疲惫。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天。

冬天的羊城早晨,自然景观和城市氛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南国特有的气息,也可以领略到都市的繁华与韵味。这种独特的氛围让羊城的冬天充满了魅力和韵味。

对于我来说,羊城冬天的早晨是一首美丽的诗篇。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在这个季节里,我喜欢早起,走出家门去感受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我会沿着珠江边散步,欣赏着雾气中的城市景色;或者去公园里打太极拳,感受着阳光透过树梢洒在身上的温暖。

羊城冬天的早晨是一个美丽而难忘的时刻。它不仅让人感受到南国的气息和都市的韵味,更让人领略到生命的无限可能和美好。这里已经远离战争,羊城的老百姓终于可以带着笑意走在羊城的大街上。

早上七点整,悬挂在羊城的大街上所以的大喇叭传出由女孩子唱出的声音。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敞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

“亲爱的羊城老百姓,我是六十七军播音员袁辑贞。也是你们的朋友。我代表粤省的陈济棠将军,余汉谋将军,韩勇将军,李钦文将军,张庭将军和广大的六十七军的战士们,向粤省的老百姓宣布,给小日本占领近半年的粤省,又从新会到我们粤省的老百姓的怀抱里,粤省解放了,小鬼子给我们打跑了。”

这个时候的大街上所以的老百姓在狂呼,陈济棠将军回来了。陈济棠将军回来了。

粤省的老百姓不知道韩勇是谁,但是陈济棠将军他们知道,

1913年,陈济棠在粤省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在粤省地方部队任排长,不久升任连长。1915年,他参加讨袁(世凯)倒龙(济光)战争。失败后,辗转到肇庆投护**的林虎部。1917年,他奉命率部驻防阳江剿匪。乱平后,他率先以兵工作修桥建设,因而积功升任营长。1920年粤桂战争中,他脱离了林虎部。11月,粤军参谋长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他应邀在该师任第四团第1营营长。1922年6月,陈炯明策动反对孙中山,并要挟广东所有部队参加他的反叛行动。团长陈铭枢因参与反对孙中山感到内心惭愧,不久离职去南京,第四团暂时由陈济棠统领,回驻肇庆。年底,孙中山联络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入粤讨伐陈炯明,陈济棠表示支持孙中山。此时,奉陈炯明之命去梧州指挥打滇桂军的叶举,路过肇庆,逼第1师将领饮鸡血酒发誓表明同心打滇桂军。在李济深的布置下,陈济棠与邓演达、张发奎奋起兵变,配合滇桂军合力进攻,击败了陈炯明的叛军,重新占领了羊城。

1923年1月,陈济棠升任第1师第2旅旅长,率部随师长李济琛移驻江门整训。4月,桂军沈鸿英部进攻广州,第1师奉命讨伐,溯西江追击。陈济棠指挥第2旅配合张发奎、邓演达部攻破肇庆城,并乘胜占领了西江。7月,两广革命势力在梧州会师,成立西江督办公署,李济琛任督办,陈济棠兼任督办公署参谋长。此后,他奉李济深之命与徐景唐等曾3次率部入广西,协助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收拾桂局,解决了沈鸿英、陆荣廷的部队,统一了广西,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羊城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为着名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济棠任第十一师师长。1926年7月,北伐开始后,陈济棠留守广东,被任命为钦(州)廉(州)警备司令。该年秋冬间,陈率部参加第2次东征和南征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

虽然陈济棠自诩为“中山先生坚定的追随者”,但他却始终不赞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驻北海期间,陈济棠压制工、农运动,排斥进步青年,无所不用其极。他长期与胡汉民、古应芬等国党铁杆右派来往密切,是国民党内部最早喊出“清共”的叫嚣者。此外,他又使其兄陈维周承办各项捐税,从中牟取暴利,引起了各方不满。

面对外界的强烈指责,陈济棠不得不在1926年底辞去第十一师师长的职务,去苏联和一些欧洲国家进行考察。四个月之后,委员长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羊城进行大屠杀。在国外的陈济棠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到了,遂前往南京,向委员长呈上了一份反苏反*的报告。正逢“宁汉分流”的委员长,得此“见面礼”如获至宝,马上就让陈官复第十一师师长原职。

陈济棠1929年至1936年在粤主政期间,对粤省发展颇有建树。海珠桥、中山纪念堂、中山大学五山新校舍、爱群大厦以及广州30多条马路等市政建设成绩显着,惩治贪官污吏、整顿税务机关、保护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地将粤省农产品工业化,他在整理财政方面也颇有心得。陈济棠提出要“改革陋习,刷新政治,造成模范新粤省”,他认为“为政在人”,因此设立公务人员考绩委员会,实行考试,以资选拔。

陈济棠还提出“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永久的事业”,提倡民办中、小学校,设立图书馆,奖励专门技术之研究及发明。在短短的三年内,粤省全省小学和中学分别增加了400余所和60余所,小、中学生人数分别增加了14万和1.6万人。而因为一直怀有深沉的传统文化情结,陈济棠还在粤省发起了“复古运动”,他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并曾以“一介武夫”的身份与大学者胡适展开过论战,使国人为之瞩目,成为当时华夏传统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治粤期间,陈济棠倾力于地方建设,对粤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均有重大影响。当时即广受好评,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

陈济棠在粤期间为羊城市政建设作了不少工作,同时,陈济棠在其故乡的现代化建设中也作出不少努力。据当地人介绍,陈济棠曾在欧洲购置两台火力发电机,一台放在羊城,而另一台则在防城港,并兴建发电厂。“这是当地最早的发电厂”。原防城港副主任陈耀恒是陈家后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就在当地见过发电机。为了维护发电机的运行,陈济棠在广州以高薪聘请了一位技术人员去防城港。“他拿的工资最多,吃得也最好。”陈耀恒对该技工魁梧的身材印象深刻。除此,防城港最早的新式图书馆就是由陈济棠兴建以其父之名“谦受”命名,至今还在。据介绍,陈济棠主粤期间,还为家乡创办了防城中学、防城医院、慰慈救济院等多样新式民生机构。

陈济棠为做给委员长看,也为防止红军在粤北停留,或真的从粤北进入粤省腹地建立根据地,频频调兵遣将予以防堵:令余汉谋派出两个师一路尾追红军;将驻羊城花县的警卫旅用火车和汽车急运至粤北仁化,抢占沿途诸要点,并广筑工事;将自己的行营前移至粤北曲江,坐镇指挥。但这些都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红军过粤北期间,陈济棠给前方一线部队明确的任务是“保境安民”;规定的战场纪律是“敌不向我开枪不准射击;敌不向我攻击不准出击”。陈济棠警卫旅为做到“不与红军打仗”,还将中校团副郭士槐等一些与*党有仇的人借故留在了后方。

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委员长再次颁布紧急“堵剿”电令,在第三道封锁线上修筑了数百座碉堡,加强防堵。在这个过程中,红军认真执行“秘密协议”,不入粤省腹地,只沿粤北西进。于是,红军一路未遇粤方顽强阻截,又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

委员长的计划一次次落空,部署一次次被打乱,他终于觉察到自己算计陈济棠不成,反被陈济棠狠狠“耍”了一把,不禁恼羞成怒,亲自给陈济棠拟写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此次按兵不动,任由红党西窜,不予截击,贻我国民革命军以千秋万世之污点。着即集中兵力27个团,位于蓝山、嘉禾、临武之间堵截,以赎前衍。否则,本委员长执法以绳。”

陈济棠害怕日后难以逃脱责任,为了不留下任何把柄,急忙销毁了与红军谈判的文件记录,命令叶肇、李汉魂和李振球等师分头尾追红军进入湖南。但他们的先头部队距离红军总有一二天路程,而且各部追至蓝山后,便都立即撤回到粤省防区。陈济棠部对红军的这种追堵,被国民党南昌行营第一厅中将副厅长、委员长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喻之为“敲梆式的堵击,送行式的追击”。

1936年6月,陈济棠联络李宗仁、白崇禧,以抗日为名,发动了反蒋的“两广事变”。6月1日,他指使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作出决定,委他与李宗仁组织抗日救**西南联军,并任他与李为正副总司令,公开揭起抗日反蒋旗帜。2日,西南两机关对南京发出冬电,呈请中央领导全国抗日,并通电全国,呼吁党政军民一致督促中枢领导抗日,同时发动两广国民党各级组织各民众团体通电响应。由于抗日口号深得人心,全国震动,不少人表示同情。4日,陈济棠与李宗仁以第一、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名义,率领西南将领三十名通电响应,要求明令派兵北上抗日收复失地。

此时,陈济棠已将第一集团军扩编成五个军、十五个师,约二十万兵力,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扩编成四个军,约十万人。两广的兵力共计约三十万人,飞机一百九十余架,江防舰艇数十艘。他命刘斐和白崇禧到东江、北江等粤桂边境地区,视察地形,拟定作战计划。确定对福建和贵州方面采取守势;对江西、湖南方面取攻势,粤军主力集中大庾、韶关地区,准备进攻江西;桂军主力集中在全州、桂林地区,准备进攻湖南。9日,其先遣部队进入湖南,分别占领了永州、郴州,欲一举下长沙而趋武汉。蒋介石一面电陈迅速撤兵,一面急调兵入湘,于10日抢先控制了衡阳。西南联军北上计划受阻。

6月下旬,委员长布置召开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请西南派员出席,以作缓兵之计,同时暗向西南调集军队。此时,被蒋派到羊城活动的蒋伯诚,对分化和收买陈的部下也收到效果。7月4日,陈部军队余汉谋由广州到大庾,召集第一军将领商议,一面打电报给南京政府,向委员长报告请示,一面集中兵力准备向南雄、韶关推进,对陈济棠进行兵谏。6日,第二军副军长兼东区绥靖主任李汉魂挂印离职赴香港,翌日通电反陈。此时,西南两机关的肖佛成、陈融、刘庐隐、邓青阳、杨熙绩和粤省省长林云陔、羊城市长刘纪文等纷纷出逃,陈济棠借以发号施令的西南两机关随即解体。13日,陈济棠被南京国民党政府免除本兼各职。14日,余汉谋在大庾宣誓就任蒋介石任命的第四路军总司令和广东绥靖主任,并发表通电,敦促陈济棠于二十四小时内离开粤省。同日,第二军军长张达也被蒋收买,声明服从“中央”,并着手迎接余汉谋来羊城上任。18日,空军司令黄光锐、参谋长陈桌林分乘三架飞机于香港机场降落,各种飞机七十二架先后飞到南昌机场投蒋。

陈济棠见众叛亲离,大势已去,只得于18日电余汉谋以羊城抬安相托,并发表告袍泽,告同胞书,声言下野。随即,他前往香港。至此,纷扰了五十多天的“两广事变”遂告结束,同时也结束了陈济棠对羊城的割据局面。

陈济棠是中国近代少见的儒将,不但嗜好国学,且一生以推崇国学教学为使命。在陈济棠主导下,西南政务委员会拟订了《粤省三年施政计划》,其中,对民生、教育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较多关注,促进了这些事业的发展。以教育为例,在计划实施之后,粤省的教育经费1935年达503万元,比1930年增加132万,占全省预算10.8%。除加强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等10所高等学校外,还创办了省立襄勤师范大学、省立国医学院、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广东陆军军医学校等,并使全省的中小学数量分别上升了20和46个百分点。

就因为这样,粤省的老百姓还是记住陈济棠这个人,也对陈济棠将军在粤省所做的贡献记在心里。余汉谋是谁,老百姓知道,但是余汉谋给粤省带来的伤痛,粤省的老百姓知道,因为粤省的老百姓知道小日本太坏了,说杀人就杀人,是个没有人性的畜生。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