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续命大明朝 > 第二章 路遇吴三桂,军前定武略

续命大明朝 第二章 路遇吴三桂,军前定武略

作者:高十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0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吴襄听了高一鸣的话,明显愣了一下,不过想到崇祯平时也不是好色之徒,可能就是出于对臣下的关心,所以才有此一问。

立马躬身道:“回皇上,就在军中,臣这就唤她来见驾。”

“不必!如今贼军将至,我们速速赶路,快上马。”尽管不会骑马,但是为了赶紧脱离危险,高一鸣还是战战兢兢的爬上马背,强忍着腿部的不适赶路。

吴襄护卫在他左右问:“皇上,我们要去往何处?”

“先去山海关,见到吴总兵之后再做计较。”

定下目标,众人疾驰而去,当日凌晨,高一鸣接到奏报,李自成率领大军已经进了紫禁城,王承恩以及吴襄以为皇帝会悲伤过度,没想到高一鸣听到禀告,只是不咸不淡的说了句:“抓紧时间赶路。”

对高一鸣的表现,尽管二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也没人敢说什么。

黎明时分忽见斥候来报:“禀告皇上,前方五里有我明军数万,不知属于何路人马。”

“再探!”

打发走斥候,高一鸣催促大军继续前进,再行五里,斥候已经探明对方统军将领身份,正是从山海关赶来京城勤王的吴三桂。

本来吴三桂收到崇祯皇帝让他起兵勤王的旨意后,立马就点齐四万兵马朝京城而来,但是因为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他的部将劝他不要赶那么快,看看风向,如果其他各路勤王人马能够及时赶到,那么他们再去不迟,如果其他人马赶不到,他们这点人马去,还不够敌军塞牙缝呢,一旦山海关有失,那大明江山可就危险了。

考虑到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吴三桂就慢了下来。在这里徘徊了一日,他也收到了京城昨晚沦陷的消息,他自己甚至还为此大哭一场,本打算一早就离开这里,回山海关整兵备战,没想到却在这里遇到了崇祯。

见到崇祯的吴三桂,不敢相信的狠狠又揉了一遍眼睛,直到看见高一鸣身后的吴襄和陈圆圆,他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皇帝总算舍得离开京城了,大明江山有救了,这是吴三桂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大礼参拜之后,立即将崇祯等迎进军中。

“真是太好了,臣昨夜听闻京城沦陷,以为皇上已经落入贼手,没想到您早就撤离了,如此我们就还有与贼军周旋的余地。”

“以往都是我的过失,我识人不明,导致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幸有将军等忠臣仍在,朕心甚慰。”

一席话说的众人唏嘘不已。

高一鸣看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便道:“吴爱卿,如今天下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作乱,外有大清虎视眈眈,不知道你可有平敌之策。”

吴三桂听皇帝向自己问策,斟酌了一下道:“臣以为当前我大明军队虽然人数上仍有优势,但是百战精兵甚少,臣以为我们当前应以固守为主,等敌军疲惫我各路大军齐集之后,再缓缓图之。”

“将军所言甚是,不过朕以为我们当主动放弃山海关,退守山东,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我们要把漫天打出的拳头收回来,凝成几股强大的力量,不给贼寇各个击破的机会,你看如何?”

高一鸣的话,引起了吴三桂极大共鸣,早该如此啊,如果当初你不那么糊涂自毁长城,何至于此,更不该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下,又因一城一地的得失逼死大将。

“皇上圣心独照,臣深以为然。”吴三桂激动道:“如今山海关处在清军和闯贼军的夹击之下,想来闯贼不日就会兵临城下,正该撤出关宁铁骑这支有生力量,以策万全才是。”

“好,你同意就好,不过我们不能过早撤离,我们要将山海关送给李自成的大顺军,你明白吗?”

“皇上英明,大顺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可战之兵不会超过三十万,而清军有精兵二十余万,山海关交给闯贼,可让他们互相内耗,而我们就能抽出身来。如此即可以削弱两敌力量,又可以为我们汇聚大军争取时间。”

“不错,不过为了不让张献忠和李自成两股贼兵互为犄角,我准备先承认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稳住一边,如此做,一是因为张献忠力量相对薄弱,以后好收拾,二是让他们内部产生裂痕,不求他们短期内会束甲相攻,但求互相间不那么信任就好。”

“臣以为此计可行。”

“另外,还要趁着李自成精锐都在北方之际,我们要趁机袭取长安,切断两股贼军往来联络之通路,之后寻机,再一一歼灭之。”

“皇上,闯贼虽然号称百万,不过都是一些墙头草和无知百姓凑出来的,您此计虽然可行,但是山东必须得留有一支强大的兵马,一来牵制在京城的李自成,不让他回援,二来一旦有变,可快速夺回山海关,拒清军于关外。”

“将军所言甚是,不知将军可愿意出任山东武经略一职,为朕镇守山东?”

闻言不但吴襄面露喜色,就是吴三桂也是眼冒精光,武经略那可是一省最高官职,能够节制辖区所有文武官员的牛逼存在。

吴三桂也就激动了一下,他知道自己还年轻,论资历这个位置他没有资格,于是便道:“谢陛下看重,只是臣资历尚浅,恐难当大任。”

高一鸣似笑非笑的盯着吴三桂看了半天,看得吴三桂很不自在,片刻他才缓缓道:“朕知道你所虑何事,无非就是担心被我猜疑和被内阁阻挠对吧。”

“臣不敢!”

“哈哈,刚才我把大概战略定下了,下一步实施还需要年轻的将军才行,老人家担不起如此重担,刚才说的是武略,我知道大明能有今天一方面是因为党争,另一方面是因为重文轻武,王承恩。”

“奴婢在!”

“我说,你写,为朕拟五道圣旨,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见皇帝要下圣旨,吴三桂等人立马跪下听旨。

在古代,君王的圣旨就代表君王本人,不但接圣旨的人要净身、焚香跪着接旨,代写的和听写的也要跪着,以此昭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