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紫塞秋风 > 第一百零四章 盐与副食

紫塞秋风 第一百零四章 盐与副食

作者:刺客的野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0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私自结交当地豪族,这可不是件小事情。

然而,大军远征,浴血疆场,生死只在旦夕之间。

将士们的父母妻儿,皆倚门而望。可将士们,要是连肚子都吃不饱,又谈何安心杀敌,为国效命?

杨霆风思考了好一会,才道:“既如此,就劳烦先生留在此地协调了,只是万事还需小心,尽可能低调行事。一旦有任何变故,派人飞马报杨某知道。”

“大人尽可放心,在下定不辱使命。”裴矩领命,拱手起身告退。

这时日已入暮,杨霆风招呼众军官吃饭,他特意找了当地的几户农庄,自掏腰包,买了百只老母鸡,煮了一大锅鸡汤,分发给各部将士。

吃饭期间,他将裴矩的计划和众人说了,让四个伯长统一口径,一旦日后有人问起,便只说粮食是从民间地主处购买,其余的一概不知。

这下倒好,几人本就对购粮之事颇为头疼。乍闻有裴矩统一督办,不由大喜,纷纷拍着胸脯允诺。用过饭后,几人又商议了一个时辰的行军路线,方才各自散去。

由于朝廷宵禁严厉,加之杨霆风他们乃是客军,不便在县内招摇。

是以,杨霆风下令营门外值守士兵——除裴矩外,不准任何人外出,违令者重杖四十军棍

他与萧狼二人则轮流上下夜,负责不定时查岗查哨,检视各部就寝情况。

也许是连续的急行军累了,这一夜,倒是无士兵私自外出,用过晚饭后,都早早地歇息了......

转眼,到了次日清晨。

一夜春雨之后,田中稻苗抽芽,菜地的白菘,蔓菁、胡菜也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绿油油的光泽.......

杨霆风站营门口,狠狠伸了个懒腰,瞧向山坡下,大片大片的作物,不由心情大好。

他亲自负责下半夜执勤,加之还有无数军务在身,是以,从后半夜开始,他都没睡。

要知道,军队无小事,没有一件不重要的。

而且,来一件,就要办一件,绝不能延误。

古代不比现代,有着一套独立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

所有的事情,都是军官一把抓。

除非年年打仗,否则,根本毫无战备可言。

兵马一动,所有的问题,立刻就显了出来。

比如,战备军粮。

由于战备粮皆是陈米,可陈米,也要分个三年、五年、还是七年。所有的战备军粮都得分类,以供大军随时调用。

第二、陈米虽说能吃,但是口感极差,不过对身体倒是无碍。可要是霉烂变质的陈米,人吃了就得中毒生病。

一句话,吃的事,仔细点错不了。

再比如,棉袄军衣。

雍凉乃苦寒之地,需要大量棉衣,以供将士御寒。

从杨霆风接到命令的那刻,便派人前往宋军需处领取棉衣。

这些个军大衣,在紫塞西军的库房内,年头待久了,每一件,都散发着一股霉味。

杨霆风在行军途中,曾经让将士们拿出来遮阳,顺便晒晒阳光,去去霉,到了冬天可用。

他本是好意,可谁知这些大衣外表看着新,在这大太阳底下一晒,春风一吹,棉絮立时全部散了架......

当然,最麻烦的还是兵器。

由于杨霆风本人十分爱护装备,是以,蹶张营全体将士在他的‘熏陶’下,个人所用的刀枪剑戟弓弩等,平时保养勤快得当,有条件的军官,甚至还上了刀油,在阳光的照射下,蹭光发亮的。

可箭矢方面,可就麻烦了。

为了防止造反,边军实行了严格的军备管理制。

就比如杨霆风的蹶张营,平时只准领取少量常备箭矢,用于训练;只有在战时,才能去府库,大规模领取列装箭矢。

结果,也不知是受潮了还是府库那群人管理不当,这领回来的箭矢,箭杆子早已朽烂不堪,一撅就断。要知道,没了箭矢,这弓只能是烧火棍,完全无用。

此等玩忽职守,怠慢军备的家伙,当时可将杨霆风给气炸了,他本意上报帅府,将这些个家伙统统锁拿问罪。

可后来一想,战事将近,上面催得又紧,自己的大后方,还需要这些家伙们供应,他便压了下来,自认倒霉。

所以,在大军火急火燎地赶至御戎城后,杨霆风非但没有好好歇息,反而愈发地忙了。

在接管布防的一个多月中,他主要办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请教当地老者,发动御戎城的百姓,建造新的水库,军队布防,不仅粮草重要,这饮水同样重要。

若是士兵们饮用不洁之水,便会生病。生病者过多,便会发生瘟疫。而一旦疫病在军营流行开来,人与战马一死便是整营整片的,其损失不可估量。

故而,寻找水源,建立水库颇为讲究,非得请教当地见识广博的老者不可。

而且,新水库建成后,还需得派专门的士兵把守,防止敌人投毒。

第二,便是巩固城防。

杨霆风在于本地官员商议后,当夜便派人上山伐木,率领士卒们,在御戎城护城河外围,架设拒马枪,并在拒马枪附近,装设各类机关。又在拒马枪之后,挖出数千陷坑,坑内布满尖刺,而后表面铺满伪装,与地面相平,外表根本看不出。

与此同时,他让萧狼带领士兵沿城墙安装木机枢,发动百姓,以杠杆升降机关,将巨石从山上顺着箩筐滑落,可直接抵达城墙前,防守时,滚木垒石可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外围部署妥当,杨霆风又将军务,全权托于贺若弼等人,叮嘱他们抓紧训练新兵。

他自己,则是挽起袖子,亲自操刀,与木匠们一起,制作一种名为‘摧山’的秘传巨弩。

此弩,还是‘神机门’前掌门卢湛,参照墨家巨弩,以及秦弩,汉弩之精华,耗时八年,设计而出。

此巨弩底盘设有转轮,可以向八面转动,还能凭借巧妙的机栝,拆分成几部分,方便士兵们搬运转移,上面还设有卡尺,大大增加了精准度,乃是守城的大杀器。

当然,最重要的,是装填方便。

具体是由六人为一组,一人负责射击,二人负责转动,一人负责专心装填弹药,二人负责持大盾掩护射手。六人配合,使原本的射击效率提升数倍,近似于未来欧洲的半回旋战术。

这其中,还有个小插曲。

本来,杨霆风只需画出图样,让木匠依图制造即可。

奈何此弩构造太过繁复,还有大量参数,木匠大多目不识丁,而当地官员更是对木工军事一窍不通,是以不大重视,故拖了三日,始终未能制作出一台。

直到杨霆风亲自下场指导,协助木匠昼夜赶工,这才造了一架,装在城头。

只不过,众人从未见识过此弩的威力,故而颇为不屑。

在第一台弩炮问世的后三日里,当地官员们,还是该干嘛干嘛,工匠则是继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个个磨着洋工。

杨霆风见状,当即找了快巨石,成功演示过此弩的威力后,众人方才有了改观。

加之他下了死命令——月内必须造成十台,否则从官员到工匠,统统军法从事。

这才一个个老老实实地干活,闲话怪话少了许多,日夜赶制,丝毫不敢懈怠。

杨霆风来此处的第三件事,便是军衣兵器。

他自掏腰包,拿出银两,发动御戎城的妇女们一齐动手,重新弹棉花,缝制棉衣。

遇到特别心灵手巧的,杨霆风还教授她们,如何修复扎甲绑绳,修补鲮铠甲片。

当然,城内的铁匠们,杨霆风也没让他们闲着,他亲自监督,委派他们抓紧赶造枪头、修复刀剑。

另外,他还将全城会编竹篓的篾匠,漆匠集中起来,指导他们如何制作箭矢以及生产竹束大弓。

当然,这些人的工钱,也是按朝廷标准的三倍支付的,其目的也是为了调动众人的积极性。

是以,这一个月下来,可把杨霆风给累坏了。

但这也没办法,谁让他的身上,担着天大的干系。

是以,即便再困再累,他也都咬紧牙关,强打精神,办好每一件事。

当地衙门的官吏们,见杨霆风不但雷厉风行,风风火火的地办事。

而且许多时候,忙得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人人佩服不已,加之严刑军法之下,一时间,当地官员个个畏惧不已。

从前那种推诿、拖沓的官僚作风一扫而光,办事效率也是大大提高。

总算在月终,赶制出了十张‘摧山’巨弩,杨霆风检验合格后,也是对众人大大褒奖了一番。

而那些篾匠与漆匠们,也在老杨的‘重金’之下,日以继夜,赶造出了万支箭矢......

现在急需的,便是蔬菜瓜果以及食盐的问题了。

毕竟,人不能光干饭,还需得副食与盐。

虽说,豪族们可以解决粮食问题,但这蔬菜总不能让别人天天送吧?

而且,一旦御戎城被围困,这物资便送不进来。

粮食还好说,放个三年五载的没事,可这蔬菜却放不长,没几日便要腐烂发臭。

缺少副食,是个麻烦。

但是,没了食盐,便是麻烦找他吗——巨麻烦

首先,盐是保存蔬菜与肉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

其次,盐可以清洁消毒伤口,减少士兵的死亡率。

第三,盐能够维持人体渗透压及酸碱平衡,还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维持身体健康。

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天天都必须摄入一定的盐来保持新陈代谢,调整体液和细胞之间的酸碱平衡,促进生命的维持。

说白了,副食可以不吃,但食盐的供应,绝不能没有。

于是,月末的最后一天,杨霆风便把御戎城——所有大小军政官员都叫到城墙上,商议对策.........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