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紫塞秋风 > 第一百零八章 丝绸之路(下)

紫塞秋风 第一百零八章 丝绸之路(下)

作者:刺客的野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0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人闲聊数句,裴矩又拆开第二封信,继续念道:“汉昌苟氏,每年愿送饷银五十万两,粮草二百万石,百副赤朱铁甲和十万支毒箭以及开放汉昌诸堡的征兵之权.......

杨霆风一边给裴矩添茶,一边笑道:“那这苟家,需要什么回报呢?”

裴矩抬眼看了一下密信,便低声答道:“大体和阆中周氏差不太多,只是多了一条,要大人给苟式子弟,在紫塞边军中,弄个一官半职什么的,也好报答杨大人的提携之恩。”

“提……提携?噗——”裴矩刚说完,杨霆风一口茶水就喷出来了。

但他只笑了一小会,就脸色沉了下来,“继续吧。”

裴矩微微颔首,又拆开了安汉龚氏的书信,念道:“安汉龚氏,愿资助大人饷银三十万两,粮食三十万石,另有好酒千坛,生猪五千头,活羊一千只,滇池驹五百匹,以及战马——冉駹驹百匹”

念道‘冉駹驹’三个字时,裴矩略顿了一顿,瞅了瞅杨霆风。

果然,在杨军尉的眼神中,有着一股极度感兴趣的神采来,但听他喃喃自语道:“冉駹驹!竟然还存于世上,本军尉一度以为,此马早已绝迹于西南。”

裴矩实在按不住心头的好奇,忙问道:“冉駹驹?不也是滇马?有何不同?”

杨霆风吸了一口气,解释道:“自然不同,杨某曾听探马营的老郭说过,这冉駹驹乃是滇马的变异种,一千匹小马驹里可能就出那么几匹,极是珍贵;与普遍矮脚的滇马不同,冉駹驹不但体高体长,且头小清秀,眼大光明,颈直、额宽、鬐甲高,四肢细、背腰有力,骨细质坚,腱部发达,寿命极长。最重要的,是它们天生具有高度敏感性与警觉性,非常适合用于突袭与侦察......”

说到此处的时候,裴矩突然道:“对了大人,说起冉駹驹,裴某想起来了,那应该是西晋名士陆机的《从军行》一诗中写道:“胡马如云屯,越骑亦星罗!”

杨霆风不禁一怔,喃喃念道:“胡马如云屯,越骑亦星罗?”

“不错!”裴矩又道:“自古以来,皆传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贼寇消,鸱苕翩翩,怖杀人。这西北凉州产的战马出自大宛国,属胡马,东汉时,设立八校尉,其中有四支,是精锐的骑兵部队,第一支因全员乘坐胡马,号池阳胡骑。二乘北马,曰长水羌骑......”

杨霆风点头道:“至于这第三支,便是“百夷越骑”,只不过,许多人认为,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多山川沟壑险阻,并不适合骑兵驰骋。故而,许多将领认为,所谓“越骑”,只是“材力超越众人之骑”的精锐骑兵,而非越人铁骑。但在杨某看来,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理解。”

一听得杨霆风也这样认为,裴矩笑道,“正如大人所说,武帝创立八校尉制度,他们麾下的部队,除了字面意思的军事职能外,一定还担负着某些特殊的作用。就如这长水铁骑、池阳胡骑、蛮夷越骑、御戎屯骑虽说都是骑兵部队,但他们负责应付的目标却各有不同,训练的科目也一定有所不同。”

杨霆风听到这里,已经站起身来,搓着手道:“正是,他们除了同是大汉王朝的铁骑,同时也是针对长水的羌人、北边的匈奴、南方的山越以及西边的异族——四种不同兵源的克星........不会错的,定是如此。”

裴矩品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笑眯眯道:“如果我等猜测不差,越骑能与羌骑、胡骑、屯骑能同为四大骑兵来看,战力即使不如其他三家,也不会太差。长水羌骑守卫关陇,监视羌人。胡骑的战力不用说了,真正能与匈奴骑兵硬碰硬的强悍部队。”

杨霆风背着手,来回踱步道:“这屯骑虽说记载不多,声名不显,但其成员大多自幼长在幽、并、凉、青等地,这些地区就一个特色,民风彪悍,饱经战火,与西边的异族作战,练得也是骑马射箭,长槊弯刀,是以绝不逊色羌骑与胡骑。”

顿了顿,他继续道:“只不过,越骑针对的战法不同,以至于历朝历代的大人们对其有很深的误解。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冉駹驹实在稀有,导致了这支越骑部队注定不能大规模的组建,如同老帅身边的近卫骁骑营.......两个字,缺马!”

他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此闲聊了起来。

此时正在兴头上,早把正事抛在了一边.........

在大家今天的印象里,历朝历代多是南军缺马,而北军缺船。

其实,这是个误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方由于人少地稀,植被丰富,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环境下,极为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相反,河西走廊一些养马圣地,反而多是一些不宜农耕的干旱大漠地带,始终无法以水利、开垦荒田来继续增加可耕面积,才最终导致了河西五郡耕牧两种文明的分界线。

而在南方的古滇、夜郎等地,在未被开发之前,就是得天独厚的畜牧宝地。

据《华阳国志》的记载,武帝时期初开益州郡,就获得“牛马羊属三十万”,而西汉、东晋时期,各势力通过摊派等征收方式征缴当地牛羊马匹更是“动辄以万计”,这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可是绝无仅有的。

充足的马匹资源,使得当地势力有了训练骑兵的资本,也让当地骑兵装备得以高速发展。

相传,古滇国甚至发明出了,最古老的马镫。

虽说,这种只能允许骑兵将大脚指,放入马镫的装备极其简陋。但已经能够让骑兵在作战时进行借力发力。

众所周知,马镫对于骑兵战影响,可是从量到质的改变。

当然,当时的古滇国骑兵,所骑乘的战马就是历朝历代认为不堪大用的矮脚滇马。然而,汉武帝曾特意在益州郡设立“万岁苑”,专门畜养这种“体小而雄俊,尤善山行”的滇池驹。

同时,面对山势陡峭、道路崎岖地南方地带,汉朝招募山中百越勇士,训练了一支特殊的山地骑兵,是曰:越骑。利用矮脚马,体格矮小,灵活易控的特点,专门针对翻山越岭如平地的西南少数民族叛军。

后来,汉武帝派遣唐蒙在南扩的旅途中,许多越人豪族选择了归附大汉,这些内附的越人中有不少骑术精湛之辈,因此,他们被编选至越骑校尉麾下,成为大汉帝国镇守西南的一把利剑。

其上山下阪,出入溪涧,如入无人之境,又能在山间险道倾仄,且驰且射。

由此可见,这支越骑相较于其他三支骑兵部队,绝不逊色多少。只是,术业有专攻,擅长点不同罢了。

不过,随着大西南被逐渐开发,汉末三国至两晋南北朝铠甲、兵器工艺的精进,以及马镫、马鞍等骑兵装备的发展,导致越骑逐渐被战场所淘汰。

加之能作为战马的冉駹驹,数量急剧减产消亡,以及丝绸之路上,外来马匹进入中原大地,类似滇马这种体格矮小却灵活易控的马种,也不得不让位给体格更大、负重更强的舶来马。

并逐渐成为,负责商队驮运的运输马。而随着茶马古道的开发,加之远离中原的战火,南方地区的经济,反而日渐繁荣,人口急剧上涨,耕地的减少,想要再找一块合适的牧马地,也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也正因如此,骑兵才开始逐渐变为北方军队最标志性的兵种。从而造成南方缺马,缺骑兵的现状。

他二人扯淡良久,裴矩又拆开了最后一封——来自蜀郡杜氏的书信:“蜀郡杜氏,愿每年资助大人粮草五十万石,军饷五十万两,家族炼铁工匠二十人、甲胄技师十人、弓匠漆工十人、铸剑大师三人.....至于这回报条件么......呃........”

杨霆风正听得津津有味,乍闻裴矩忽然停嘴,不由好奇道:“怎么,很苛刻?”

“那倒不是,只是.......”裴矩咳了咳嗓子,继续道:“只是除了大人昨日所说之条件,杜氏还希望能借用大人手下的精兵,前往蜀郡周边,消灭当地的百越蛮夷。”

杨霆风想也不想,便一口回绝道:“笑话,先不说杨某能不能带兵入蜀。即便入蜀,面对这些身披藤甲,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善使弓弩毒箭打防守的蛮夷,我得死伤多少人?”

裴矩也道:“确实如此,南边多山,且地形复杂,无形之中,成为这些蛮夷们,天然的屏障。别说是我军,连当初秦军的虎狼之师、大汉的精兵强将在这些越人手中,也讨不着什么好。”

“既然四家都开出了条件。”杨霆风请教道:“你意如何?”

“裴某的意思,是在阆中周氏或者汉昌苟氏中挑选一家,毕竟,一个给的钱多,一个资助的粮多,各有千秋。”裴矩捋须指点道:“不过,安汉的龚氏,能提供牲畜战马,倘若能再增加些钱粮;比如,六十万两左右?咱们未尝不可与他合作。”

杨霆风仰头想了一会,突然神秘一笑,说道:“与他们四家一起合作吧,利益分成四份。”

裴矩不解:“既然大人早已发话,打算找一家长期合作,如此作为,岂不出尔反尔?”

杨霆风摇头道:“不不,此一时彼一时,与多家合作,好处更多。裴先生请看,他们每一家的条件,都是我们所欠缺的,简直是缺一不可,少了谁都不行。而且,这分饼的多了,咱们岂不是周旋余地更大?”

裴矩担忧道:“可是,怕就怕这些蜀中豪族之间,矛盾颇深,此时牵涉利益,恐怕——”

闻言,杨霆风笑了起来:“我还巴不得他们自己闹僵起来呢!”

裴矩一愣,不解道:“求教!”

“道理很简单,这竞争的少了,他是你大爷;竞争激烈了,你反而是他大爷!”说完,杨霆风自顾自笑了起来,“现在,咱们不光要利用蜀中豪族间的矛盾,来互相制衡。未来,等咱们在这儿扎稳脚跟,同样也要利用蜀中豪族来约束关中豪族,甚至,还要联合关中豪族与蜀中豪族来共同对抗本地的西北豪族......”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