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元朝奇葩九十年 > 第一章 劝降

元朝奇葩九十年 第一章 劝降

作者:高十翼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6:0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南宋虽然经济文化灿烂,但是重文抑武的治国理念让其外强中干,在这丛林法则**裸的世界,你总不能想着用嘴去战斗吧,因此悲催的命运自靖康之耻之后一直常伴这个王朝左右,在1279年,随着崖山战役的结束,南宋垂死挣扎不下去了,彻底被扫进历史尘埃——

崖山战役的前一年,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兵败广东海丰五坡岭,自此开始了他漫长的的囚徒生涯,至1283年1月9日被杀。(所谓名家颂美德,笔墨赞英雄,对于这样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长记以致敬。)

文天祥,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虽然家境宽裕,但是此时的南宋朝政腐朽,内有奸佞外有强敌,可谓是风雨飘摇一破船。

文天祥丰厚的家世,为他进学提供了可能,他少有才名,18岁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即中选吉州贡士,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劝谏皇帝要远小人、亲贤臣,如此等等,就是劝皇帝老兄要做个好皇帝,不过当时的皇帝老兄是赵昀,虽然没听从文天祥的意见,不过还是给了他个状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葩事呢?这要从宋理宗赵昀这位仁兄的经历说起,有一说一,这位老兄还是比较有追求的,从联蒙灭金这件事上就可看出他的志向不一般,只是这位老兄意志力有点欠缺。在联蒙灭金的同年出兵北伐,意图收复三京,结果事情不但没干成,还给元朝留下了自毁盟约的口实(具体该怨谁,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自古大抵如此),接着就发生了宋元之间四十多年攻灭战。这事之后宋理宗就在醉生梦死中过着荒淫无道的幸福日子(这和当今多少兄弟们何其像啊),不过这哥们虽堕落,但不傻,也知道该给子孙留下点什么遗产,文天祥这个状元除却自身才华之外,我想应该就是这么来的。这个职工能力不错,我喜欢,留给我儿子,赵昀是个好父亲。

不过也合着该文天祥倒霉,成了状元当了官,就遇到了历史上个别少数却极为有名的大奸臣贾似道、贾大爷,用现在话讲,这位爷就是对面派来的好队友,在和元朝的战争中几乎没赢过,在排斥异己方面又不遗余力,毫不利人、专门利己讲的就是他这种,1275年贾似道亡,不过这个时候南宋国运也差不多了。

坐在囚车之中的文天祥回想往日种种,心中也是五味杂陈,自己也算是少年得志,自从步入官场就开始为宋王朝奔走、呐喊,为了挽狂澜于既倒,自己一阶文弱书生亲自披挂上阵,厮杀数十载,母亲、儿女都死在了军中,被俘之时自己也曾服下冰片,想以死全了自己的忠君大义,结果被元军发现的及时,救了回来。

一劝

劝降,这是胜利者才有的特权,文天祥作为宋末三杰,影响之大元朝也为之眼红,因此开始采取各种套路,想要劝降他为己用。

俘虏文天祥的是元军千户王惟义,此时他正拿着一封信站在关文天祥的牢房前:“都元帅亲笔信。”

所谓的都元帅,就是宋之降臣,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其先祖是北宋人,后属金,再后来就成了元朝人),他被元朝授予攻灭南宋之权,和文天祥是老相识(长期敌对作战)。

文天祥冷漠的看了一眼王惟义,并未有什么动作,王惟义命令看守的卫士打开牢门,亲自将信塞给文天祥。

张弘范的信意思很明白,宋朝不行了,像我一样,换个老板吧,一样吃香喝辣,文天祥拒绝。

二劝

见文天祥不肯配合,张弘范又生一计,第二年元月,他把南宋残余势力赶到了崖山这么一个小地方,同时让人把文天祥装上船,送到崖山前线。

在崖山前线,张弘范热情接待了文天祥,并要他给宋军主将张世杰写一封劝降信,文天祥说:“我不能救父母,乃教人背父母,可乎?”最后写了《过零丁洋》一诗,交给张弘范,算是答复,张弘范看罢,笑了笑便不再逼他。

在崖山,文天祥亲眼目睹陆秀夫负主投海,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悲痛欲绝之际,也想跳水自尽,但是元军看得紧未能如愿,此时,张弘范再次劝降说:“国亡矣,忠孝之事尽矣,正使杀身为忠孝,谁复书之?丞相其改心易虑,以事大宋者事大元,大元贤相,非丞相而谁?”

文天祥答:“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殷之亡也,夷、齐不食周粟,亦自尽其义耳,未闻以存亡易心也。”

第二次劝降再次失败,不过张弘范出于对文天祥的敬重,上书忽必烈,为他求情,忽必烈感叹说:“谁家都不缺少忠臣啊。”下令让张弘范善待文天祥,并命令将文天祥押往大都,自此,文天祥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颠沛之路,下一个目标,元大都。

四月,文天祥离开广州,六月过吉州、隆兴到达建康,在建康停留了两个多月,八月从建康东阳登船,经淮安、徐州、济宁、郓州、保州、涿州,十月到达大都。这期间文天祥激过将、绝过食、跳过海,一心求死而不可得。

再劝

在大都,文天祥迎来了最豪华的劝降团队,先是礼部尚书留梦炎(宋降臣),后是宋恭帝赵显,再是平章政事阿合马,又是宰相孛罗,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这时候元朝的朝臣不少都觉得劝降无望,主张杀掉文天祥,这时候因病回到大都的张弘范再次上书为文天祥说情,希望皇帝不要轻易杀害文天祥,这正合忽必烈的心意,忽必烈也不想杀文天祥,文天祥很符合他所提倡的节臣标准。

就这样,文天祥又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这个时代的监狱绝对不比后世,脏、乱、差、黑绝对是准确描述,换做一般人早就熬不住了,但是咱们的英雄文天祥注定不是一般人。

身陷囹圄期间,文天祥编成了《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来反映南宋灭亡的经过、自己和战友的抗元斗争,揭露投降主义者卖国求荣的丑行,表现自己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被称之为史诗。正气歌也是在这期间写出来的。

见文天祥在监狱里始终忠贞不屈,最后忽必烈决定亲自出马劝降,同时也要为此事做个了断,因为朝堂之上杀文天祥的呼声太高,而文天祥也没有投降的意思。又因为南方一直不稳定,有传言南宋遗民想要救文天祥出狱。

文天祥被带进皇宫,面对忽必烈,依然不卑不亢,不肯下跪,只以长揖作答礼,对此忽必烈不以为悖。

劝降的流程也很简单,忽必烈说:“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意思就是说,你文天祥如果能像效命南宋一样效命于我,我就让你做宰相(元朝宰相不止一个)。

文天祥不为所动,回答说:“我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

忽必烈仍不甘心,再次劝说道:“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文天祥回答得斩钉截铁:“一死之外,无可为者!”忽必烈再也无话可说,至此谈话结束,劝降大业以失败告终。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杀于元大都。

从忽必烈对文天祥长达四年的劝降可以看出,作为大元开国皇帝,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开明和大度(这种性格对元朝的政治制度影响深刻)。

在这里我们用另一位民族英雄于谦的评价,向文天祥致敬: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亡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词,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