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 第76章 备战备荒为和平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第76章 备战备荒为和平

作者:骥伏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5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说滕国这一次挫败了宁国10万大军的进攻,但这一个月以来商品销售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像那些铁器商品未能及时售卖出去,生产的早的已经开始生锈了,不得不重新再做表面处理,涂上一层油。肉蛋奶这些鲜货加大了国内的销售力度,可终究还是消化不完,幸好西山口这边没有战事,肖德哙组织商队销往大成国。

成王之所以不答应宁军绕道西山口去攻击滕国,他不愿意在他的边境发生战争,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他更不愿意因为宁国的进攻而影响成腾两国的贸易。

滕国加大了肉蛋奶出口成国的数量,成国的百姓大受裨益。这些情况成王自然是知晓的,农民手中富余的粮食被滕国买了去,双方各取所需。

战事结束之后,肖德哙曾请示李秀娥,是否恢复对宁国的贸易?

李秀娥召集周正邦等人多次分析研究,决定贸易还是要进行的。想那宁国,因为军卒扮劫匪而抢了滕国商队遭到了惨痛的教训,这次战争又大败而归,想那宁**卒也不敢再抢商队了。

于是,便决定恢复与宁国的贸易,只是仅限于民间行为。

肖德哙得到旨意就风风火火地安排车队备货,去推销那些积压的商品。

目前滕国境内有三个大项目正在进行。一是木器厂在建造和修补战舰,工程已经过半,再过一个多月两艘战舰就可以下水了。另外三艘战利品进行修补也并非易事,等到下水还需要些时日。

滕王的那座金丝楠木楼台,即便是宁腾两国在交战期间他都没有停止建设,现在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工程。

滕王去现场的频率更高了,最多隔上一天他就会去一次,他会在现场仔细检查,发现有瑕疵的地方必须拆了重新安装。若是因为零部件没有做好,就重新返工,有时他还亲自上手,将每一根木料严格把关,做到精益求精。

兵部尚书董振义可忙了,除了要组织宁国的哪些降卒继续进行训练之外,还要调集一部分人去帮助工部进行建设。

沙水镇的窑厂烧出了三窑青砖,造纸厂那里的城池开始进行基础建设。为此李秀娥还专门给做这座城池命名工业城。

这城池的规模比沙水镇要小将近一半,不着急赶工期,只需青砖够用,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完工。

在城池建造的同时还有一项技术,李秀娥觉得必须进行改进。那巨型战炮的威力自不必说,可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经过这次与宁军的实战,她发现了一个弊端。

巨炮开炮之后进行第二次弹药装填,必须要等炮体冷却下来,否则会有爆炸的风险,幸亏在关口配备了十门巨炮,否则难以阻挡数万敌军的进攻。

根据后世的经验,李秀娥提出来一个设想,让兵部责承郭振山研究炮弹,试用一下铁皮能不能做成。

郭振山召集能工巧匠,因为技术的原因,铁壳炮弹终究还是做不成。李秀娥想到了后世的礼花弹,让他用厚纸筒试试。

经过多次试验居然成功了。只不过这炮弹要分成两体,一段装火药。一段装铁珠,分体制作相对比较简单,运输起来也比较安全。

李秀娥亲自奔往小白山,观看了实弹试射。那巨型战炮在第一发炮弹打出去之后,一分钟之内就可以发射第二发,连放十炮都不成问题。这个成果令她非常满意。

鉴于这个思路,就那小型火炮的炮弹也进行了技术改进,同样采用这个方法,以提高作战效率。

郭振山受到了启发,在他的建议下,那火铳的子弹同样可以生产了。由于子弹个头比较小,完全可以做成一体的,火器营的军卒们不必再背着两个竹筒盛装火药和铁砂子,全部换成了子弹袋。

李秀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纸做的弹壳容易受潮,特别适逢阴雨天气,弹壳一旦打湿,子弹就会失效。

针对于这种情况,郭振山进行了蜡化处理,在弹壳外面浸上一层薄薄的蜡,这样完全可以防潮了。存储子弹时再包上一层蜡纸,与空气隔绝,解够存放很长时间,这样的话完全可以量产。

为此李秀娥还专门给他记了一功。

忽然有一日,边关报来消息,有大量难民想要进入滕国境内,请示李秋娥是否放行。

李秀娥亲自到了北山口,当场进行盘问。

大约数百人,男女老幼都有,这些难民来自大裘国。他们在宁国境内逗留了些时日,却遭到了宁军的驱逐,一部分人去了成国,而他们听说滕国有优惠的移民政策,便结伴而来,想要在滕国安家落户。

李秀娥自然会问询他们逃亡的原因,都是穷苦百姓,青壮男子为了逃避兵役而携家带口逃离出来的。这个信息与乔得准传回来的极其一致。

李秀娥当场告知,他们要到滕国安家,按照滕国的政策,青年人同样也需要依法服兵役。这对滕国的每一位公民都是一样的。如果接受这个条件,滕国欢迎他们,如果不接受,滕国也难以收留。

也许是这些难民不想再四处漂泊,也许是他们觉得滕国这一方即便是青年男子去服兵役是有酬劳的,要比裘国那里待遇好的多,便都纷纷表示愿意遵守滕国的法律。

李秀娥责承户部将他们妥善安置。一个是补充因为应召离开工厂的工人缺额,另一个是继续在浏水河两岸,以及沙水镇和长桥村南部进行垦荒,增加棉花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战后降卒增加了四万多人,衣服被褥需要大量的棉花,库存已经不多了,又有难民进驻,以后还需更多。

同时安排儿童入学,适龄青年应招入伍。每家每户还要发放安家费。众多难民欣喜若狂,没想到滕国有如此优厚的待遇,纷纷表示他们不会再离开这里。

那些条件好一些的,可以到石昌城沙水镇购买新楼房安家落户。这些难民们感觉就像是到了天堂,没想到逃难逃到了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

难民们陆陆续续的还在涌来,三个山口都有进入。原来大成国也不愿意收留他们,大成国的土地本国的百姓全包种了,谁也不愿意让给他们土地。

而成国的政策是,如果想在那里安家落户,只有继续往西走,去那里垦荒。难民的看到的都是山地丘陵,不愿意在那里遭罪,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滕国待遇好,便跑到滕国来了。

李秀娥自然一视同仁,欢迎他们到滕国安家。

由于难民的加入,滕国的人口迅速增加,一个月内增长了15万人,特别是来了许多青年男子,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计,新兵增加了4万。

滕国的军队数量现在已经超过10万了,总人口将近百万人,比李秀娥初到此地时增长了一倍还多。现在再去看每个村每个集镇,每日里都是车水马龙,异常的热闹。

这些人口的增加扩大了滕国内需,那些肉蛋奶不再发愁销路,加上运往成国的一部分,基本上达到了产销平衡。

肖德哙安排商队送往宁国的商品,都是些日常用品了。肉蛋奶这一类鲜货暂时停止了供应。那些桌椅板凳农具玩具不存在什么保质期的问题,便可以进行远销。

有一个商队准备了10车货物,本打算销往大畅国,可临近畅国边境之时遇到了劫匪。

这是自从宁滕战争之后第一次又遇到劫匪的问题。这群劫匪看上去并非军卒所扮,衣服穿着均是百姓打扮,手拿的武器更是多种多样,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几乎都有,甚至有人还拿着棍棒铁锹一类的。

这百十名劫匪也不过十余人骑着马匹,剩下的都是徒步。整个商队连同镖师不过30余人,被这些人突然包围,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打死打伤对方20余人后,最终还是丢了货物,还有五六个人受了伤。

镖师都配备了火铳的,可在一个山坳他们被困住了,杀了一条血路才将十几个商人带了出来。

李秀娥对此事自然相当重视,加上之前斥侯传来的消息,宁王下旨,勒令军队抢夺滕国的商队。她猜测,莫看这次从装束上那劫匪不像是军卒,可估摸着极有可能就是军队所为。

有两个镖师暗地里跟踪了这帮劫匪。果不其然,他们将抢劫来的货物全部送进了军营。只因这些货物都是些铁制工具桌椅板凳以及木质玩具一类的物品,没有肉蛋奶这些可以吃喝的东西,那军队一件未留,全部上交了县城,他们换回来了两车大米。

这个事件发生的地点在东隅,距离滕国比较远,足有千里之遥。近一个月以来,进入宁国境内方圆六七百里都没有再发生过抢劫商队一事,看来他们确实是怕了。这远方的军卒没有受到教训,却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宁王的旨意。

李秀娥依旧很气愤,真有心想再去灭了那波人,可又担心因此再次引起战争,毕竟战争对于双方来说,无论是胜与败都会造成极大损失的。

于是她暂时先忍下来,召来肖德哙,深入宁国境内的销售暂时不再开展,只在附近比较安全的地带进行。

肖德哙这时上报了一件事,这让李秀娥不得不重新考虑她的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