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二十一章 老而不死是为贼

诏道于天 第二十一章 老而不死是为贼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5: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后说道:“我习惯把每一件事情记得很深,名字便也不会忘记。”

裴今歌自嘲一笑,说道:“还以为你忘了。”

皇后柔声问道:“这次来是为了叙旧?”

裴今歌想了想,说道:“算是吧。”

每一句话两人都是笑着说出来的,找不出半点阴霾笼罩的意味,与寻常知己好友重逢时不见区别。

然而事实上,她们在不久前才见过一面,那时候的她们绝非这般模样。

“叙旧外……”

裴今歌莞尔一笑,说道:“我更多还是想要看看你。”

皇后墨眉微蹙,但不是厌恶和烦恼,而是沉思的模样。

不知为何,这时候的她看上去莫名有些天真憨喜,有种难以形容的妩媚感觉。

这是世人所难以想象出来的画面。

裴今歌本该只觉寻常。

过往年间,像这样的宜嗔宜喜她已看过太多次,但今天她却看得很认真。

皇后微微挑眉,摇头说道:“如果你是想看凤袍的话,那还是算了。”

裴今歌有些意外,说道:“连你都觉得穿起来麻烦?”

皇后说道:“其实我什么事情都觉得麻烦。”

裴今歌说道:“我还以为你早已经习惯。”

“谈何容易?”

皇后微笑着叹息了一声,微仰起头望向天空,静静看着为春日所描金的白云。

她的声音很是动听:“不过是硬撑着罢了。”

裴今歌说道:“这话便更假了。”

皇后哑然失笑。

与先前的笑容相比,这时候她的笑容多了一抹嘲弄之色。

然后她说道:“好像是有些假了,毕竟我再如何说自己硬撑,事实上终归还是有人站在我的身后。”

裴今歌话锋骤转,说道:“其实有恃无恐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是失了本心,还是忘了本我,又或者别的什么?”

皇后轻笑说道:“愿闻其详。”

裴今歌说道:“无端散发的感慨罢了,没什么好往深处说的,就像此刻我站在这里和你聊天,最终也不可能改变任何事情,只不过是一次多年以后难以回想起来的闲聊罢了。”

皇后敛去笑意,静静地看着她,说道:“但你还是来了。”

裴今歌说道:“终归是要来的。”

皇后问道:“意义何在?”

裴今歌说道:“也许这世上不是任何事都需要有一个意义。”

皇后说道:“也许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裴今歌说道:“故而你由始至终都是在自找苦吃。”

皇后说道:“所以我很羡慕像你过往年间那心安理得的慵懒。”

裴今歌说道:“都已成往事。”

皇后闭上眼睛,再次仰起头与春日相逢,让阳光铺满那张艳丽的脸颊。

这时的她仿佛梦回多年以前,自顾自地伸手揉捏着发酸的肩颈,似乎这样就能让那些疲惫消散于无形,尽数不复存在。

她说道:“既然都成往事,何不为自己找个人?”

“如此念想未免俗气。”

裴今歌看着她,认真问道:“况且这世间谁人能与我共?”

皇后十分认真地想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直到很久以后她还是想不出一个名字,于是唯有以沉默作罢,有些遗憾地结束了这个话题。

她知道这很有可能是两人最后一次朋友间的闲谈。

无关利益,无关立场。

就像过往数十年间很多个午后那样,本就都是些很随意的漫无目的的废话,很难从中寻找出什么具体的意义,让人铭记在心更是强人所难,遗忘似乎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如此想下来,难过倒不至于,可惜却有很多。

皇后这般想着。

下一刻,她把这已无意义的思绪抛出识海,说道:“谈正事吧。”

裴今歌沉默片刻后,道了一声好。

……

……

“监正的死与你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你不曾借刀顾濯,这桩案子便无半点可能发生,而你作为巡天司司主理应清楚这样做的后果,这便是明知故犯。”

皇后以客观的态度陈述道:“其时监正身在旧皇城中,并且他由始至终都没有向顾濯动手,如今亦无证据证明宋景纶受他的影响试图杀害顾濯,所以这件事你做得不占道理。”

裴今歌随意听着,没有说话。

皇后继续说道:“假如宋景纶被证实受监正影响,暗中试图杀害顾濯,那依旧不是你和顾濯当场杀人的道理。”

裴今歌的神情十分平静。

就像话里说的那样,她是明知故犯,再清楚不过这样做的后果。

她甚至知道如何才能让这件事情变得有道理——证明监正从未放下杀心,始终试图对顾濯动手,被迫行杀人之事以求自保。

但她这时候却什么都没说,唇角甚至微微翘起,笑的很是温柔得体。

仿佛犯下累累罪行的那人不是她,另有其人。

皇后看着她,忽然说道:“有恃无恐果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不久之前,裴今歌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皇后没想到不久后的现在,她便要重复上一遍。

裴今歌耸了耸肩,说道:“谁让死人战胜不了活人呢?”

皇后说道:“更重要的是你与羽化仅差一线。”

裴今歌感慨说道:“我果然了不起啊。”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笑得明明矜持,偏偏讥讽。

皇后神情不变,说道:“但这不是绝对的,因为你终究差了一线。”

“是啊,所以你到底要怎么办呢?”

裴今歌的声音里都是诚挚:“愿闻其详。”

还是原话奉还。

这当然是嘲弄。

皇后看着她,没有说话。

无论裴今歌还是顾濯,他们都有着一个相当麻烦的身份,而且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是监正与巡天司先动的手,是杀人不成反被杀。

奈何监正之死在规矩上却说不过去。

如果裴今歌真的羽化了,那这件事决然不会掀起如此波澜,奈何她尚未羽化,却又与羽化仅剩一线之差,随时都有可能突破。

这桩案子棘手的地方便在于此。

如何才能让事情有一个圆满的结果,让大部分的罪行被定到死人的身上,让各方势力都为之而满意,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总有活人从中作梗。

裴今歌微微一笑,说道:“看来你还没想好这个问题,那我们改天再聊吧。”

……

……

当天夜里,神都忽有流言四起。

哪怕散播流言者几乎是第一时间被抓捕起来,仍然无法阻止那句句蜚语,与星光共满间。

那是监正的死讯。

这显然是有心人的手笔,因为流言里不曾提及事情的来龙去脉,着重点在于顾濯与皇后的关系,裴今歌与皇后的关系,而这两道关系又再被牵扯到钦天监去年夏天时候,所亲眼目睹的天象异变之上。

纵使没有人敢把妖后祸国乱政,又或是牝鸡司晨之类的话付诸于口,但这样的念想终归是止不住的。

风波已起。

一发不可收拾。

……

……

事实上,在车队抵达神都之前,相关的官员们便都有了预感。

每个人都知道事情不可能再压下去,但他们终究没想到消息泄露的如此之快,以至于夜深时分仍旧不能休息,要为此而忙碌到无法归家。

尤其是因为巡天司涉及此案,为求避嫌缘故,几乎是全面撤出相关的调查,更不要说是追溯流言散播。

在面对这种突发变故时,更是让诸衙门深刻感受到了缺乏人手的痛苦,以及无穷尽的疲惫。

灯火彻夜不熄。

晨光来临前,有官员来到那座行宫,请求与顾濯见面。

那位官员在见面后,依循惯例地问了一遍那桩案子,尽可能地了解当中的细节,将其记录在案。

紧接着,又有神都的世家权贵前来求见,顾濯依旧没有拒绝。

于是他听到很多极具深意却只让他觉得无聊的话。

话里虽然有话,但终究还是那么些意思——由衷地表达善意,愤怒地谴责监正,悲痛地指责巡天司,然后再一脸诚恳地请求他站出来,扫清这不正之风。

归根结底,无非借刀行杀人之事。

顾濯自然不会答应。

但他也没有拒绝。

如潮水般的沉重压力涌向皇城,汇聚至御书房中,落在皇后的肩膀上。

与之一并而来的还有如纸片般的奏折,言官们开始顺应被有心人掀起的民意,要求此案必须要秉公执法到底,决不能在这种事情上进行妥协,否则千年大秦风骨何在?

更有意思的是,有同样举足轻重的官员持截然相反的意见,表示治大国不可如此轻率,须再三谨慎。

至于十天前夜里参与偏殿议事的与会者,当然不会在这种时候刻意沉默,让自己变得无比显眼,但这不代表他们做了些什么,只不过都是在浑水摸鱼罢了。

……

……

孤立无援,茕茕孑立,孑然一身……无数相似的词语都能用来形容皇后如今的处境。

除却生活在皇宫里头的人们,她似乎已经陷入一种无人可用的境地当中,失去了挣脱当下这局面的可能,只剩下最后一种办法。

——让皇帝陛下站出来解决这件事。

但这也是与她为敌者所愿意看到的画面。

御书房灯火通明。

皇后却没有坐在那张椅子上,如雪花般堆积起来的奏折无人理会,就像是一堆废纸。

……

……

皇后去了景海。

景海为皇帝陛下的道场,个中风光全然在乎其心意,与人间四时不同,今夜落着微雨。

走在湖畔,两人并肩沐雨。

皇帝陛下鬓间已有华发生出,但这不曾让人联想到衰老二字,更具从容风度。

“这事是不好办。”

他的声音很是随意,就像是在唠叨家里寻常事:“然而世事往往如此,做多了便习惯。”

皇后忽然问道:“百年之前,陛下你可是这般过来的?”

听着这话,皇帝陛下陷入回忆当中,眼中思绪微乱。

片刻后,他醒过神来,说道:“不是。”

皇后有些意外,挑眉问道:“那时候的陛下正值年少,便有如此手腕?”

皇帝笑了笑,说道:“你猜错了。”

“是因为那时候的我与傀儡没区别,不过是一尊名义上矜贵的孺子帝罢了。”

他说道:“真有这样的事情,岂有轮得到当时的我多言?大臣们早已在朝堂之外和宗门做完了利益置换,商量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了。”

皇后听着这话,想着当时的画面,很是感慨。

也许是太久没有与人闲谈过往事的缘故,皇帝陛下难得起了兴致,依着这话题聊了下去。

“其实那时节也不算难过,虽说如今的史书都在说彼时的大秦已经踏在悬崖边上,只差一线我就是那位亡国之君,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为何?”

“因为那时候的大秦足够腐朽,如同一位行将就木的病人,太过方便操纵,道门又怎舍得这么一具好使的傀儡,必然是要用上好些年的。”

“这与亡国有何区别?”

“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便有了后来那些天翻地覆,如今回想起来……再让我走一遍从前的路,我应该还是会走,因为当年的我不曾做到完美,有着很多的缺陷。”

“世间哪有真正的完美可言?”

“道理或许如此,但我留下的麻烦终究太大,某些时候甚至让我认为亡国也未曾不好。”

皇后不说话了。

这句话太重,她不愿接。

皇帝笑了,说道:“不要把这个想法看得太过偏激,不是我已经厌了这个人间准备去死,而是因为我这些年来越来越憎恶那些世家与宗门。”

话说到这里,他的笑容明明还在,语气却冷:“更让朕为之而无奈的是,朕没有办法解决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就是大秦的本身所在,而朕再如何强大也无法击败大秦,因为朕自己就是大秦的另一面。”

近些年来,皇后一直在御书房里处理政务,又如何能不明白这个事实?

大秦从来都不只是白家的大秦。

然而当白皇帝亲口把这些话说出来,落在她的心湖当中,仍旧让她生出复杂情绪。

皇帝沉默片刻后,收敛笑容,随意说道:“后来我翻了许多史书,得知世事从来如此,便也淡了这个念头,眼不见为净。”

皇后看着他,摇头说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吧。”

皇帝说道:“嗯。”

皇后认真说道:“这样做会死很多人,而陛下您经过百年前的那个乱世,便不愿人间再回到那个生不如死的年代里。”

皇帝想着那些血流漂杵的画面,想着易子相食的惨事,想着不惜一切只求给宗门山上人当狗的人们,想着无数诸如此类的过往。

他神情淡漠说道:“总归是现在来得更好,又还没到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何必闹那么多的事情呢?谁也无法保证未来是更加美好的,我不行,天道也不行。”

不知不觉,皇帝与皇后已然行至一处亭下。

夜雨被拦下,轻敲琉璃瓦,淅沥作响。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人几乎没有再说过话,静静地看着这场不愿停歇的雨,就着杯中热茶打发时间。

这是过往很多年里他们相处的方式。

直至夜尽天明,皇后才是站起身,准备离开。

借这一夜清闲消愁,为的终是面对现世事。

就在这时,皇帝的声音响了起来。

“巡天司是该要安分些了。”

皇后明白他的意思,转而问道:“钦天监又当如何?”

皇帝安静了会儿,说道:“无论如何,监正之所以身死,终究是因为他在尽职,那便需要给他一个交代。”

皇后不再多问。

如果她连这都要问,那她还有什么必要坐在御书房里?

更何况往常时候,她根本不会听到这么几句话。

但是今天之所以成为例外,与她的关系不见得那么大,更有可能是因为司主与监正。

果不其然,在她尚未走远的时候,皇帝似是感慨地再说了一句话。

“人真的很难服老,偏生老而不死便为贼,所以我至今仍旧为我年轻时候的仁慈感到惋惜。”

……

……

离开景海,皇后仍旧若有所思。

白皇帝最后那句话在她听来,意思并不复杂。

最浅显的意思无疑是让她不要把这次风波真正落到裴今歌的身上,不必让其置身事外,但至少是要安然落地,其中的欣赏意味再是清楚不过。

至于还有没有更多的意思,或许有,但她不会去想。

像这样的事情,不想比想了更好,因为没人能确保自己永远不会想歪。

……

……

晨光再临时,神都外的那座行宫又迎来了客人。

与昨日不同的是,这一次站在顾濯面前的人不再态度过分温和。

那是一位从皇宫里来的太监,姓曹。

众所周知,曹公公是皇后的心腹,常年站在御书房里,亲眼见证过无数重要决定的落成。

他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代表皇后的意志。

故而当他的语气不再温和时,其中流露出来的意思便也清楚了。

皇后已有决断。

顾濯坐在他的身前,平静问道:“何事?”

曹公公从怀里取出一张白纸,说道:“关于纸上的这些问题,烦请顾公子您给出解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