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六十八章 祭奠

诏道于天 第六十八章 祭奠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5: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夜尽天明,晨光破晓。

伴随着遥远天边泛起的暖融颜色,天琼峰顶的声音渐淡渐无,直至如水般平静。

两人坐在湖心石上,很是随意地聊了一整个晚上。

是过去到现在,是那些年里有过的小幸福,是诸多不足为道的琐碎往事。

漫无边际,忽远忽近,或有或无。

闲聊本就是这么一回事,只要彼此愿意聊下去,那就可以无休无止。

故而当其中一人不愿再聊的时候,话题就必然延续不下去。

顾濯说道:“那就到这里吧。”

余笙用鼻音嗯了一声。

她的眼神格外明亮,不见彻夜未眠后的憔悴。

相反,就像是被春雨洗过的天空,干净得让人移不开目光。

“我也该走了。”

余笙想了想,说道:“有件事得麻烦你。”

顾濯有些意外,问道:“什么事?”

余笙看着他,认真说道:“你给我再教训白浪行一顿。”

顾濯微怔,旋即哑然失笑出声。

“这很好笑吗?”余笙面无表情问道。

顾濯连忙摇头,认真地敛去笑意,说道:“那幅画很好看。”

余笙想也不想说道:“要不然呢?”

下一刻,她醒过神来,发现话题已经再次走远。

她不觉得这有任何意义,站起身来,赤足再次踏水,往湖边走去。

顾濯随之而行。

湖水微寒,于盛夏时节却是恰好,带来的阵阵凉意让人再是舒服不过。

百余丈的湖面很是宽阔,足以让两人走上好一段时间。

“再过些年,这座湖里会有鱼吗?”

“那得先放鱼苗进去。”

“要不就现在?”

“往哪里找鱼苗给你?”

“苍山?”

“……你为何觉得我是那种为了钓鱼不惜养鱼的人?”

余笙好生无语说道。

顾濯有些遗憾,心想改天再往这里走一趟好了。

天琼峰的禁制依旧在,未曾随着那些坟墓的坍塌而消散,这当然是两人有意而为之的事情,为的是留下峰顶这一片清净景色。

只是想到山路难行,这终究不是容易事。

言语间,两人行至岸边。

余笙拾起鞋袜穿上,不再赤足。

就在这时候,她问道:“你准备去哪儿?”

顾濯沉默了会儿,说道:“暂时还没想好。”

偌大人间,此刻的他竟有些了无去处。

望京当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那里的人们始终对他心怀好感,在那里他可以活得十分舒服。

然而他现在并不想去,或许是因为不想让旁人遭到牵连,又或许是别的什么。

至于别的地方,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

重回玄都,与那终年不变的景色为伴?

当年不就已经看腻了吗。

“那就随便走走吧。”

余笙看着他,温声说道:“趁如今这难得可贵的平静,多看几眼这人间。”

顾濯想着曾经看过的那些风景,若有所思,说道:“也好。”

……

……

说走就走,拖泥带水这四个字与余笙从来无关。

两人并肩行至天琼峰脚下,没有往那些坍塌的坟墓看上哪怕一眼,在照常升起的阳光映照下平静道别,相拥过后即是分别。

余笙往崖边走去,于晨风中一跃而下。

黑色的发丝,自她的脸颊快速掠过,留下的是一个凛冽至极的背影。

直至山间云雾淹没她的身影,仍旧不曾回头一次。

顾濯静静看了会儿,收回目光,离开。

……

……

白帝山不复往日之清净。

夜雨未能洗净鲜血,地面仍旧残存着昨日留下的痕迹,入目颇有几分心悸之意。

顾濯自然不在意,回到石屋里简单收拾了一遍生活的痕迹。

——白浪行为他带来的那幅画,早已被收入三生塔中,这次只是简单仔细的打扫。

做完这些事情,他坐在屋内发了会儿呆,等到太阳完全升起,阳光晒到他腰间的时候才是起身离开。

自去年初冬至今年盛夏,在白帝山度过的这段时间,是顾濯自那年离开望京后难得的平静时光,有过不少美好的时候,如今即将作别,怀念在所难免。

走出石屋,顾濯没有耗费太多时间,便已找到白浪行。

然后他不准备听余笙的话,在临别的时候再次教训这位三皇子。

与那些百年前的画当然没有关系,主要是因为白浪行一脸低落与惘然,分明是因为昨日那场变故的原因,在心神上遭受了极大的冲击。

面对这样的晚辈,顾濯如何能下得了手?

“你去哪了?”

白浪行抬起头,望向他的眼睛,沉声说道:“昨晚。”

顾濯摇摇头,直接拒绝了这个问题,平静说道:“就算你知道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白浪行下意识想要反驳。

然而当他想到昨日的自己,想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便只能沉默。

他问道:“那你找我是为什么?”

顾濯没有告诉他,起身往外走去。

便在这时,白浪行站起身来,说道:“画。”

顾濯停下脚步,问道:“嗯?”

白浪行看着他的背影,沉声说道:“和我最后再打一场,只要你赢了,姑姑的那些画都给你。”

不管怎么听,这句话都很奇怪,毫无道理。

过往数十场战斗的结果,足以说明彼此之间的差距。

这或许不是无知,而是白浪行需要一个理由来放弃这些东西,又或者说是铭记。

顾濯听懂了,道了声好。

两人走出石屋,相隔十余丈。

接着,战斗开始。

然后结束。

是的,胜负就在瞬息之间,

在天光变幻的瞬间,折雪已然越过这段距离,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

白浪行没有低头,感受着自咽喉传来的剑锋寒意,明白过往那些天的切磋,自己始终在被故意让招。

这个结果并不让他愤怒,甚至有种莫名其妙的如释重负感觉,让他本已憔悴到极点的心神,毫无道理恢复许多,不再那般难受。

当白浪行亲手把姑姑的画像交到顾濯手中的时候,随之而来的还有格外认真的一句话。

“好好保存,总有那么一天,我会把画像拿回来的。”

顾濯笑了起来,说道:“那我衷心祝福你。”

这是他留在白帝山上最后的痕迹。

……

……

时间就这样在离别与离开中无声流逝。

世事纷扰不断,大秦朝廷正在为长公主的逝去而忙碌,人间诸国与天下诸宗为此遣人连夜赶赴神都,给予最高规格的致意。

至于其余如阴平谢氏与阳州万家这样的世家,更是由家主前往神都,极尽诚意。

然而最受此消息震撼的终究还是大秦军方。

对那些军人们来说,长公主殿下有着极为特别的意义,因为百年前的她就是那面在战场上迎风而立的旌旗,是她亲自率领兵马重拾旧山河。

哪怕天下太平后她毫不犹豫地卸下手中一切权柄,与军帐久别到直至死去的今天,她依旧还是秦**方的精神气魄之具体所在。

如果不是有重责在身无法离开,所有人都相信三位王将大人此刻都已亲自返回神都,而不是让下属为自己遥寄哀思。

与这极尽哀荣的一幕相比,长公主殿下的葬礼极尽朴素与简单,参与者寥寥无几。

这自然是她本人的意思。

根据暗中流传出来的些许消息,在那场葬礼上皇帝陛下的憔悴掩之不住,肉眼可见。

长公主殿下的离开,给予他根本无法修饰的悲伤。

没有人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假,若不是姐弟之间的感情与立场始终坚固如一,何以这百年间大秦始终安定,从未有矛盾自两人间生出?

要知道史书上从不缺少相似的故事。

在此之外,还有两个消息让人们格外在意。

据闻,归老的前巡天司司主仍然没有在这场葬礼中现身,谁也不相信他对长公主殿下的离世一无所知,那就只能是他不愿到来。

有人因此回想起去年春末之时,神都那场最终导致巡天司被肢解的风波,想到顾濯因此而得到的莫大好处,无可避免地生出诸多猜测,认为是司主对此耿耿于怀,无法释怀。

这件事在私下很自然地引起人们的讨论,其中不少人为此而感到担忧,只觉得司主心死如灰后长公主殿下离世,大秦的江山或许不再稳固。

如此担忧自然是有道理的,只不过为此而忧虑的人,最终往往会放下心来,因为皇帝陛下仍在。

只要陛下活着,天下就乱不起来。

与此相比,另外一个流传出来的消息遭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顾濯不曾出现在葬礼上。

自去年春天过后,举世皆知他被长公主殿下代师收徒,是名义上的师弟。

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故而,当他缺席如此重要的场合后,理所当然地招惹来诸多猜测,其中不乏认为他与长公主殿下的离去有着直接的关系,奈何这终究只是没有证据的猜测。

怀疑带来的是寻找。

在秦国为长公主殿下寄予哀思之时,各方势力开始私下派人寻找顾濯的身影。

不为什么,只求有些许线索指向白南明为何而死。

这是每个人都想弄清楚的问题。

整个世界都在暗中寻找顾濯。

而此刻的他在时隔两年后,再下阳州,又入云梦。

不为何事。

只是祭奠。

祭奠他那个名叫陆明诚的徒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