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九十章 人间之佛

诏道于天 第九十章 人间之佛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5: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世间强者无数,然而在世人眼中真正站在最高处的,无非只有那四位。

易水太上与长公主,道休大师与皇帝陛下。

余者不过碌碌无为之辈,千百年来不乏踪迹。

前二者如今已不可能再出手,在人间冷眼旁观,在黄泉幽幽上望。

当剑道二宗掌门联手而为,以绝代手段降下那场世间最为昂贵奢侈的雨后,观主再是不惜性命不顾上真飞仙图之损毁,强行破开神都大阵的那一刻,人们便已知道后二者的高下将要真正分出。

未央宫前一片安静。

雷霆不断落下,轰隆声不绝于耳。

人们却都觉得遥远,眼前唯有自宫阙中缓步而出的皇帝陛下。

白皇帝与世人相别已久。

帝位空余数十年,景海垂钓千千日,世人从未真正忘记过这位收拾破碎山河的皇帝陛下,但也真的很少有人再见过他的真面目。

直至今日,他从那片珠帘玉幕中走出,行至晦暗天光之下,人们终于得以再一次见到他的存在。

狂风吹拂着帝袍,微白的鬓发屹然不动,便如身躯。

他平静地站在殿前,站在人们眼中,却又像是立于天地之间,身影直抵天穹之高。

他的眼神极为明亮,仿佛星辰临世,不必付诸言语口中,满天雷霆骤然静谧消逝。

一道超乎世人所能想象的强大威压自其身而出,没入天穹之上,无形无迹。

云海顿散,阳光重临大地。

由始至终,他不曾多看一眼天地。

天地便已因他而变。

这到底是怎样的境界?

与当年玄都之上的道主相较又如何?

……

……

孤崖上。

王祭也是人,当然好奇这个答案,望着顾濯。

顾濯放下那一壶酒,为自己添了杯新煮的老茶。

他慢慢喝着,感受着其中的复杂滋味,说了句不短的话。

王祭闻言,神情变得很是感慨,说道:“原来他已经走得这么远了。”

那句话并不复杂。

若在人间,白皇帝不败。

换了世外,道主可以胜。

……

……

未央宫前。

皇帝陛下伸手,自风中摘下一道阳光。

那道阳光随着他的指尖而变幻万千。

他望向已然面无血色的观主,忽然说道:“朕先前始终在想一个问题,便是你所信奉的所谓天意究竟是何物,然而始终不得其解。”

上真飞仙图随着白皇帝的意志再无掩藏,展露于天地之间的那一刻,便已遭受重创。

这件道门至宝的状态如今近似百年前的缘灭镜,即便侥幸在今日幸存下来,也不知道要蕴养上多少年才能重归于好,又或者是再也不见圆满。

观主的处境比之上真飞仙图还要更惨。

正如白皇帝所言,先前他为求破阵已经拼命,此刻自是身负重伤。

在极短的时间当中,他仿佛苍老数百年,脸上布满皱纹,眼神浊如浑水。

然而他的声音并未沙哑,仍旧有着平静而坚定的力量。

“我已经告诉过陛下您了。”

“那是天地间自然运行的规律。”

“无论是你,又或是他,都在违背这个规律,试图带领这世间前行。”

“当年我因道门之荣辱兴衰而迟疑不决,今日我已无此挂虑。”

观主与皇帝对视。

皇帝陛下神色不变,淡然说道:“还是那句话,无论朕还是他,所作所为的都是人间事,何以招惹你念念不忘之天意?”

就在这时候,道休的声音响了起来,带着很多的感慨。

“或许所谓天意就是不希望人间得以归一呢?”

观主没有再说话。

不知道这是否他的真实想法,又或者别有存在。

皇帝陛下看着此间的朱紫公卿与世家宗门之主,看着那些乱七八糟的尸体,看到千万里之外的军队,仿佛整个人间都已被此刻的他纳入眼中。

是北燕与南齐正在胆战心惊的国君。

是身处极北荒原艰难求生的荒人。

更是千千万万的芸芸众生。

最终他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嘲弄的笑容,讥讽说道:“如果这就是天意,那它的眼界未免来得太过狭窄了些。”

观主说道:“陛下您试图以一己之力带领这世间前进,未免太过狂妄了些。”

皇帝陛下问道:“何以见得?

观主神情越发平静,说道:“当然是从陛下您所做的决定,以及今天发生的一切中窥见。”

“百年以前,您亲眼见证道门的失败,故而这些年来您始终把自己藏在幕后,让这世间看似平静地如常运转着,于沉默中无声积攒着力量,等待这一天的降临,为取得今天最后的胜利而做准备。”

他说道:“如果您赢了今天这一局,人间将要迎接的那个未来,在我眼中已是清晰可见。”

皇帝陛下淡然不语。

观主继续说道:“秦皇扫**,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皇帝陛下摇头说道:“是王,不是皇。”

“我所言不是诗,而是陛下您心中所想。”

观主看着他,声音铿锵有力:“这个世界不该成为陛下您所追求的那般,为大秦的太平所笼罩,因为那将会是一潭了无生机的死水,人间同样不该成为一家之言,这就是我当年不愿让道门宰治天下的道理,便也是我如今站在陛下您面前的坚持所在。”

皇帝陛下抬起头,望向天空。

他没有说话,但谁都能感受这个眼神里的意思。

——假如你所言为真,如今神都大阵已破,何以不见天意诛朕?

观主认真说道:“因为陛下您仍有回头的路,就像当年的他。”

皇帝陛下的回答十分清楚。

那是一个讥讽的笑容。

观主沉默片刻后,恍然大悟,叹息说道:“原来证圣二字落在此处。”

……

……

四十年前,大秦改年号为证圣,直至今日未改。

证圣这个年号在史书上从未有过,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其时的人间对此颇有几分微词。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步入证圣年间的人世始终太平,国与国再也不见刀兵厮杀,宗门之间的冲突被限制在巡天司的规矩里面,世家沉寂近乎无声,四年一届的夏祭更是让无数天才得以崛起,继而投身进入这个制度当中,成为秩序的一部分。

这是千年以降最好的人间。

这是前所未有的盛世。

人们很清楚这一切的源头所在,奉白皇帝为圣人,以为这就是证圣二字的含义所在。

直到今天,世人才知晓这太平仍旧不是皇帝陛下所求之盛世,不是他要证之圣贤。

……

……

崖上风清,不见雪落。

冬日暖阳尤为温暖。

王祭眯起眼睛,无意识地叩打着扶手,说道:“观主今天的话未免太多。”

顾濯说道:“我和他完全不熟悉,不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祭想了想,说道:“今天的他看起来是一个殉道者。”

顾濯说道:“听起来很值得让人尊重。”

“为所求之道不惜性命,这样的人的确不好讨厌。”

王祭望向神都皇城,说道:“但我还是厌恶。”

顾濯问道:“为什么?”

王祭说道:“与白皇帝先前所言背叛有关系,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另外一点。”

“嗯?”

顾濯有些好奇。

王祭收起手中动作,面无表情说道:“言语中有再多大义,看起来再怎么要死,但他终究还是没死,既然没死那就不是真的殉道者,凭什么能抹去我对他的厌恶?”

……

……

崖外山林中,司主形如枯木。

他仍旧维持着先前的姿态,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无论是观主的天意,还是神都大阵的破灭,都不曾给他带来情绪上的波澜。

仿佛他将会沉默到海枯石烂。

或许就连他本人都不知道他要在何时踏出那一步。

……

……

未央宫中已然无人。

在皇帝陛下站起身的那一刻,皇后娘娘便已离去,那位太监首领陪同在旁。

接下来的羽化之战唯有羽化才能介入,又或是祭出与那场壮丽剑雨相同的手段,除此之外别无办法。

太监首领境界极其高深,虽不在巡天司所列的登天榜上,但他的名声始终流传在修行界里,而他的强大与传闻毫无区别。

与羽化仅差一线,哪怕因为后天的残缺与所修功法的缘故,让他的境界只能停留在当下,永远无法往前再进哪怕一步,这依旧不妨碍他的强大。

更何况皇后娘娘自身境界同样不浅,有自保之力。

在剑道南宗身负重伤无力再战,人间骄阳与裴今歌胜负未分的现在,这很有可能就是羽化之下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

按照事先的计划,王大将军率领的禁军与皇后娘娘汇合,宰相亦在其中。

双方在最短的时间里,冷静交换情报,然后做出许多的决定。

比如青霄月将会被送出神都,只是这被他亲口拒绝,理由是他有必要继续指挥巡天司。

比如确定阵枢破损的程度,有无在这场战争结束前临时修复的可能。

比如站在宗门侧的神都世家还有谁不曾家破人亡。

比如诸宗强者有谁是必须要尽快杀死。

皇后娘娘在这场临时的议事当中,展现出极其强大的决断能力,或者说无情。

在她听到林家未被满门灭绝的那一刻,她甚至连眉头都没上挑一下,毫不在乎地略了过去,视若尘埃。

话的最后,王大将军皱起眉头。

“何事?”

皇后娘娘问道。

王大将军看着她,说道:“如果我没理解错,娘娘您现在做的这个决定,用意是把诸宗的强者全部留在神都。”

皇后娘娘说道:“不错。”

王大将军安静片刻,说道:“以我们现在可用的力量,这太勉强,或许得不偿失。”

皇后娘娘闻言,唇角微扬,说道:“原来你漏算了。”

王大将军不解问道:“漏算何处?”

皇后娘娘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一个字。

“我。”

……

……

未央宫前的谈话已经结束。

道休站在观主的身前。

白皇帝的目光被他拦下。

在今天发生的很多事情当中,僧人都显得极其低调,原因在于沉默。

除却先前那句假设天意外,他几乎没有说过话。

就像今天这场战争的领袖是道门,而非禅宗。

不熟悉他的人,以为这是别有图谋。

皇帝陛下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懒。

懒得说话,仅此而已。

这就是道休不语的真正原因。

如果他喜欢说话,手下又怎会沾惹那么多的鲜血?

比起阴谋诡计,巧言如簧,他更习惯用杀人来解决问题。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道休的声音温和响起。

皇帝陛下明白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笑了起来,说道:“至少现在是没有了,战吧。”

道休不再多言。

隔着百余丈的距离,两人的目光真正相遇。

相遇刹那,阳光遽然大盛。

寒风行于天地,卷起无数鲜血,凝聚成极为细长的一条。

仿若与长堤相撞的海浪。

皇城外,那些不顾生死仍要留下来的观战者,在这一刻双目无不感受到剧烈的刺痛,泪水止不住地流淌落下,连带着身体颤抖晃荡不休,有人甚至直接昏厥过去。

这只不过是白皇帝与道休大师对峙之时,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些许气息,便已这般惊心动魄。

身在其中,又当如何?

世人再次确定那个事实。

——羽化层级的战斗决不是闲杂人等所能介入。

……

……

长乐庵主不是闲杂人等。

她作为禅宗第二人,于这百年间破境羽化,与盈虚相似。

根据巡天司的情报记载,她没有任何与羽化中人交手的经历,而这是任何文字与画面与旁人讲述都无法弥补的重大缺憾。

故而在世人眼中,她是当世羽化中最弱的那一位。

这个推断是有道理的。

因此她今天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站在道休的身旁,在必要的时候做该做的事情。

比如此刻。

万顷阳光随着道休的意志汇聚至神都,紧接着响起的就是庵主的声音。

她神情默然地转动着手中念珠,诵经声缓缓而来。

与她的孤苦如石般的面容截然不同,她的声音是那般的动听,如山间溪流,若月下松泉,比之丝竹更为悦耳,无半点俗气。

所谓天籁,莫过于此。

如此动听美妙的声音,讲述着的却是活在世间的千万痛楚,让人不知觉地平静下来。

禅宗为大秦国教,神都信徒众多。

无论修行者还是寻常百姓,闻得经声者无不泪流满面,盘膝坐下仰望天光,与之同伤悲。

无数经文随风飘起,没有真实地显现于人间,留下肉眼可见的金色文字,却已深入人心。

阳光渐生温柔,不再炽烈刺眼,于是成了佛光。

有光镜凭空而生,出现在道休的身后。

说是身后,实则天穹之间。

近乎透明的镜身遮去半边的天空,上承万道天光,散发慈悲怜悯之气息。

故而人间并未昏暗。

有佛光笼罩神都。

画此地为佛国。

……

……

皇帝陛下的身影依旧高大。

站在未央宫前,他淡然看着缘灭镜的出现,聆听颂唱不断的经声。

哪怕神都沦为佛国,他的神情依旧未变,就像他没有尝试在这途中出手,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有些意思。”

皇帝陛下说道:“但还不够。”

说完这句话,他终于动手,不再是挥袖。

以缘灭镜相对的那半边天空,骤变。

一个巨大的云涡无由而成。

为佛光所照亮的神都,再次迎来晦暗。

无数闪电自云中挣扎而出,散发出刺眼的光芒。

轰隆声姗姗来迟。

有人抬头望去,见云涡深处存在一个极为微渺的黑点。

那个黑点看起来极其渺小,然而只要是看到它存在的人,便自然生出一种强烈的感觉,认为眼中目睹之物是因此而来,然后知晓它的名字。

——天道印。

至物榜上第一。

大秦屹立千年不倒之根本所在。

人们尚未来得及因此而生出感慨,比如回忆起观主所言天意,顿觉嘲弄……这天罚便已落下,轰向伫立于另外半边天空的缘灭镜。

在此之前,缘灭镜中已然跃出无数道金色丝线,其中蕴藏着红尘世俗气息。

两者就此相遇。

无数炽热的光芒在神都佛国的上空绽放。

人世间唯有苍白一片。

……

……

神都之外,孤崖之上。

在双方动手前一刻,且慢便已出现在王祭手中。

他平静地用自己的身体挡在顾濯的身前,留下半边的天空,粗糙的拇指无声息地让且慢锋芒流露些许,以此形成一层无形的剑意屏障。

轰隆声响中,江水纷飞而起,山崖倾塌崩毁,无数林木被狂风折断。

整个世界就像是正在毁灭。

不知道过了多久,那些光芒终于开始消散。

人间不再无限苍白。

王祭抬起头,望向前方。

神都依旧存在,城墙未曾崩塌,沦为尘嚣四起的废墟。

在这场世间最强的较量当中,双方都有意避开人间,尽可能地把余波倾泻在无垠天空,不至于让大地因此而陆沉,分裂为千万座岛屿,开启一段新的历史。

王祭看着这一幕画面,神情变得越发淡漠,说道:“道休的确比我强。”

顾濯说道:“我说过他很强。”

“但他终究不如白皇帝强。”

王祭沉默了会儿,说道:“如果只是这样,那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同归于尽,而且希望渺茫……”

话音戛然而止。

他霍然抬头,望向天空,因为那里正在发生他所想象不出的事情。

无数佛光自人间各地升起,汇至神都。

画面蔚为壮观。

……

……

元垢寺中,无垢僧听着回荡在寺内的钟声,缓缓坐下诵经。

西海畔,长秋寺的郁荫椿与同门并肩而坐,也在诵读经文。

云梦泽外的群山中,茶庵寺的住持满怀激动之色,苦读经。

南国四百八十寺,寺中僧人皆在行此一事。

就连南齐的国君都跪在蒲团中,神情虔诚无比。

无数相同画面,在人间各处真实出现。

道道佛光因此升起,没入天穹,行至神都。

或者说佛国。

……

……

“这是怎么回事?”

王祭的声音有些苦涩。

顾濯平静说道:“禅宗就是这般麻烦的东西,而且道休坐了大秦百年的国师之位,早已为自己洗干净了双手上的血腥,镀了金身。”

王祭怔了怔,问道:“人间之佛?”

顾濯说道:“可以是这么一回事。”

……

……

天穹上,以天道印凝聚的云涡忽而生出数百道裂缝,无数金光从裂缝中出现。

云涡仿佛下一刻就要破碎,不复存在。

未央宫前,皇帝陛下静静看着道休。

他的双手依旧负于背后,身躯依旧笔直,找不出丝毫颤抖的迹象。

他仿佛感知不到天空的画面,不认为自己在世人眼中已然陷入下风,仍旧有着绝对的信心。

道休同样平静,温声说道:“与陛下您一样,我同样也为今天准备多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