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九十一章 归朕

诏道于天 第九十一章 归朕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5: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穹下,道休的身影在无数佛光的映照下高大极致,越过淡渺云气。

缘灭镜伫立在他的身后,就像是佛祖背后永世不灭的光圈。

无数金黄色的经文自虚无中出现,飘荡在佛国的半边天空里,璀璨生辉,灿若生花。

景色无比壮丽。

仿佛人间再有朝阳升起。

神都另外半边天空愁云疏淡,伤心惨目。

天道印所凝聚之云涡,即将为佛光所撕碎,不复存在。

皇帝陛下看着道休,感慨说道:“了不起。”

道休说道:“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到这个程度,我又怎会站在陛下您的身前?”

“有道理。”

皇帝陛下笑了笑,笑容疏朗畅意,问道:“感觉如何?”

道休认真说道:“很不错。”

自玄都决战后,他就再也没有一次真正的出手,直至今日。

时隔百年,在寿入深秋的如今迎来此战,感觉自然不错,可以为之欢喜。

皇帝陛下望向庵主,又再问道:“值得吗?”

庵主沉默不语。

不是冷漠,而是此刻的她正七窍流血,曾经平静的面容荡然无存,眉头紧皱如锁。

她的身体正在剧烈颤抖着,唯独紧握念珠的右手与持法印的左手始终维持着平静,然而她转动念珠的速度正在不断地放慢,仿佛落在指尖上的是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压得她不堪重负。

有碎屑从念珠上被剥落,片片缕缕,转瞬燃烧,似是来自星辰的尘埃。

这代价已是肉眼可见的沉重。

道休没有说话。

皇帝陛下静静看着,眼中有无数光芒正在流转,明亮至极。

观主没离去,仍在此间。

“值得与否,是选择之前的决断,不是此刻所思考的问题。”

道人说道:“而且这是值得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没有刻意压低声音,依旧为满座神都所知。

人们听着这话,在片刻的微怔过后,生出截然相反的感觉。

那些效忠白皇帝的忠臣们,被强烈的不安占据心神,与之相对的诸世家与宗门之主却是在错愕后狂喜,认为是胜利即将到来。

是的,事实理应如此。

先是剑道二宗两位掌门真人不惜宗门千年底蕴,强行破开神都大阵一半,再有观主不惜性命与道行及上真飞仙图,再将大阵破去剩下的那一半,这前后已是两次羽化层次的全力出手。

就算魔主复生归来也必须正眼相看。

随后再有庵主手持念珠颂唱声声佛偈,借缘灭镜所聚拢的人心命缘为金桥,落入人间无数寺庙,唤来无数僧人虔诚,最终铸就那座与天齐高的金身。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就是倾巢而出。

万年禅宗尽数皆至神都。

否则何以让神都一半沦为佛国?

……

……

没有皇朝比禅宗传承更久,更为古老,更有悠长的历史。

纵是踏入第二个千年的大秦同样远远不如。

人世间唯有道门有资格与禅宗相提并论。

而在今天,道门与禅宗并肩。

那么。

还有谁能与万年禅宗为敌?

答案是没有。

皇帝陛下该败了。

这是全天下人得出的结论。

……

……

以未央宫为界线,佛光步步而进。

温暖的光芒穿过窗棂,洒落在锃亮的地板上,留下一片光明。

随着风动,千万光明碎成无数片金叶子,于空旷无人的未央宫内绘出极尽美丽的图案。

若往最深处去看,这些图案无一不蕴藏着极为高妙的禅意,引人向善。

曾经夺目的华美庄严梁柱正在不断褪色。

就像大秦即将迎来的命运。

……

……

神都城中。

佛光普照大地好似佛国,赐予禅定静谧之美,依旧掩不住四起的尘埃和哀嚎声。

那是神都的血与火。

那是无数人的生死。

林挽衣茫然看着天空,感受着灿烂佛光带来的真实温度,却未因此而生出太多的温暖。

她咬住下唇,闭眼片刻再睁眼,望向前方。

楚珺和林浅水就站在那里。

“走吧。”

楚珺看着林挽衣的眼睛,说道:“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语气很认真,咬字格外清晰。

林挽衣唇角微扬而笑,说道:“可是我又该去哪里呢?”

楚珺沉默了。

是啊,还有哪里能去呢?

当那场世间至为壮观的雨落下,无声叙说朝天剑阙预谋已久的立场后,不久前身在未央宫中的林挽衣该当如何呢?

就在楚珺准备开口的时候,一道疲惫的声音自不远处传来,夹杂着楼宇被焚烧崩塌的动静。

“或许你该看一封信。”

来的人是陈迟。

他头发散乱,衣衫破乱,浑身上下皆血,显然是从一场又一场的厮杀中闯过来的。

林挽衣眼神微变,问道:“是他的信?”

陈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伸出手递出那封信,然后长长地松了口气,随意找了块墙壁依靠着箕坐下来,贪婪地仰起头,呼吸着并不新鲜的空气。

林挽衣道了声谢,拆开信封。

这当然是顾濯写的那封信。

也许是早已考虑到她此刻的处境,信纸上的措词十分简单,格外直接。

只是简单一眼,她便已看完信中所言,沉默不语。

林挽衣醒过神来,收起那信,问道:“他还有别的话要你带给我吗?”

陈迟摇头说道:“没了。”

林挽衣心想好像是该这样。

陈迟说道:“但我有几句话想要和你说。”

言语间,他依旧背靠着那面墙壁,眼神不曾被尘埃掩去明亮。

“我不知道信上写了什么,可我真的不建议你回朝天剑阙,更希望你不要抱有多余的奢念,因为就连我这样的人都活得这般辛苦,何况是你?”

这是陈迟真实的唏嘘。

林挽衣沉默不语。

陈迟站起身来,感慨说道:“我曾经把宗门看作为是一个具有真实感情的人,或是父亲,或是母亲,但事实从来都不是这样的,它只是一个纯粹由人组成的利益群体,对这样的存在而言,没有什么旧事情是不能被遗忘的,这个道理希望你也能明白。”

听着这话,林挽衣没有太多的反应。

楚珺眼神莫名变化。

该说的都已说过,要送的信已经送到,陈迟准备离开。

他为自己留了两条路走,如果宗门即将赢得胜利,那就继续从前,要是败了便去寻找顾濯,总之,活着是他行事的一切前提。

在此之外,很多事情都已不再重要。

比如宗门存亡,又或快意恩仇。

林挽衣看着他的背影,问道:“那在你看来,还有什么是需要在意的?”

陈迟说道:“所有与你有着真实情感为系带的人,至少,在这一刻我认为这依旧值得在意。”

话音落下,天光忽生变化。

四人下意识抬起头,望向天空,只见那尊直抵穹苍的高大身影正在止不住地摇晃。

万顷佛光于无声中忽明忽暗,已然真实降临的佛国就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正在遭遇不可挽回的瓦解。

经声仍在持续着,其中悲痛苦难之意更为浓郁,字字沥血。

忽然之间,缘灭镜上生出让人无法忽视的道道裂纹,隐隐可见金色的光浆正在从中流淌。

那难道是佛祖的鲜血?

……

……

身在孤崖上的王祭看着这一幕画面,沉默良久。

他的目光停留在神都,看着那尊正在流血的佛祖虚影,看到人间无数寺庙中正在迎来的毁灭。

……

……

茶庵寺的上空,有乌云无由而至。

寺中的僧人们正在苦苦诵经,借无上微妙法,至诚挚之念远赴它方,立人间佛国。

于是,当那片云掩去温暖冬日阳光时,无人知晓。

直至一道纤细的光柱从云中落下,带来毁灭。

身在其中的僧人才是错愕醒来,抬头望向瞬间被那道光柱破灭的大殿穹顶,想要做些什么,但已经来不及。

轰!

地面不断震颤。

佛寺坍塌,烟尘四起。

寺中的僧人倒在废墟里,身上都是砖石与梁木,鲜血裹挟着石砾缓缓流动,无一人活。

待尘埃落尽之时,乌云恰巧散去。

清丽的阳光再次洒落大地。

那旧经声。

已然不闻。

……

……

相同的事情发生在人间各处的每一座佛寺上空,每一个诵读经文的僧人头顶,无有遗漏。

在这一幕画面真实出现之前,谁也想象不出……哪怕所有人都知道白皇帝曾以天罚诛杀盈虚道人,让整座人间沉默。

然而那是盈虚。

不是默默无名的芸芸众生。

数千道或是纤细,或是粗壮的光柱就此落下,数以万计的僧人无知无觉地死去。

生者站在尘埃笼罩下的废墟里,或是伴着温暖的阳光,或是就着凄寒的冷雨,或是最为寻常的冬日阴天,眼神惘然地看着眼前的事物。

片刻后,满是惶恐的恸哭声陡然响起,带着余生再也抹不去的恐惧。

其时,身在神都的绝大多数人们对此仍旧一无所知。

……

……

“这一幕留在史书上将会是怎样的?”

“证圣四十年冬,冬至日,白帝落星灭佛。”

“我很后悔。”

“嗯?”

顾濯望向王祭。

王祭认真说道:“百年前玄都一战,我真该去亲眼看看的。”

顾濯沉默片刻后,转而说道:“我大概知道白皇帝走在怎样一条路上了。”

王祭神情变得极为凝重,问道:“怎样的路?”

顾濯的声音很是复杂:“天上的归天上。”

王祭怔住了。

顾濯说道:“你应该明白了。”

王祭听懂了,故而才会不知道该说什么。

顾濯忽然笑了。

王祭看着他,眼神是不解。

顾濯感慨万千,说道:“真是南辕北辙的两条路啊。”

……

……

悬于天穹的缘灭镜布满裂纹,人间之佛的虚影不再明亮,在风中无力地摇曳着,也许下一刻就会迎来最后的幻灭破碎。

佛国再一次成为与人间最为遥远的事物,取而代之的不是满天风雪。

雪在落下的途中,为最后的阳光所烧毁融化,成雨。

雨水并不凄冷,是温暖的。

就像人的血。

未央宫前。

庵主手中的念珠已然碎裂,十余道鲜血从她的身上各处涌出,彻底染红僧袍,气息孱弱至极。

今天的她已经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极致,接下来再也没有出手的可能。

她用衣袖抹了抹带血的脸颊,发现怎么也不可能擦干净,声音沙哑说道:“我先走了。”

说完这句话,庵主不等答复便已迈步离开,步履蹒跚。

在离开前,她似是无意地看了一眼观主,但什么都没说。

观主神情平静,仿佛不觉。

广场上一片死寂。

直至雨落此间。

道休伸出手,感受着温热的雨水,眼神宁静如往常。

人间各地寺庙发生的事情,无数僧人的死去与生者的恸哭,似乎不是一件值得他去悲伤的事情,又或许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这注定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皇帝陛下很累了。

哪怕他境界再如何高妙,事前有再怎么多的准备,想要做成这件事依旧要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而这体现出来的就是疲惫。

雨水在他的脸上流淌滑落,带来的是掩之不住的疲倦。

于是他坐了下来,在台阶上。

道休盘膝而坐。

隔着不再遥远的距离,石阶上下,两人平静对望。

很有意思的是观主依旧站着。

皇帝陛下看着道休,说道:“谈谈这个世界吧。”

道休说道:“是该谈谈。”

不管怎么听,两人的话都很莫名其妙。

是的,按照世俗的道理来判断,在战争引起双方都已无法承受的沉重伤亡时,关于和平的谈判出现是十分合理的一件事情。

然而无论皇帝陛下还是道休,都不该是这样的人。

皇帝陛下说道:“朕一直相信天道的存在。”

听着这话,道休回忆起当年旧事,说道:“很难不信。”

皇帝陛下看着他说道:“或许天道无亲,视众生如无物,但朕终究不喜。”

道休说道:“谁又会喜欢呢?”

皇帝陛下说道:“正是不喜,故而修行才会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过程,穷尽一生所能地往高处去走。”

道休说道:“以道场在人世间划出自己的世界,这依旧不够,所以我们还要去羽化,让自己不断超脱凡俗,直至登仙。”

皇帝陛下平静说道:“千万年来,无数人走在这条路上,前赴后继不绝。”

道休沉默了会儿,说道:“史书上的太过久远,你我曾经见过他的道,那或许是一条可以通往终点的路。”

皇帝陛下说道:“但那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路。”

道休说道:“修行从来都是一人事。”

皇帝陛下仰起头,望向仍在下雨的天空,说道:“修行者为人间带来的变化从来不是一人事。”

道休懂了。

“天意为何物?”

皇帝陛下的声音越发淡漠:“在君主的眼中其实很简单,从来都不复杂,是地震和洪水,是飓风和天火,是绵延不绝的暴雨和大雪,是冻杀无数人的寒冷……所有的这些肉眼可见的灾祸。”

道休还是没有说话。

这些话本就不需要他来回应,只是一次自身理念的平静阐述。

为什么要说?

因为理念不是生死,需要被留在人世间,为后来者知晓。

这就是先行的意义所在。

皇帝陛下收回望向穹苍的目光。

他再次看着道休,微笑说道:“朕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从来都不复杂,便是让天上归天上。”

道休沉默。

“人间的……”

皇帝对这个世界说道:“归朕。”

……

……

整个人间都听到了白皇帝的声音。

他的话是那么的简洁,是那么的简单,找不出任何被曲解的可能,却又是那般的让人无法理解,因为没有人能想到这该怎么做到。

在未央宫前的谈话当中,观主在面对白皇帝的数次关于天道的询问,给出的回答始终是天道无言。

天道本就是缥缈无迹的存在,它不会因为你衷心相信它的存在,就心生怜悯地出现在你的身前安抚你又再赐予长生。

那是活在故事里的仙人才会做的事情。

天道就像是生死,无声无息地活在你的世界里,你真实地知道它的存在,不惜一切代价地想要与它在床褥上辗转反侧缠绵千万遍,但那只不过是你的虚无幻想,醒来是唯有空荡荡的被褥,留不住,挽不回。

这是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的事情。

就像那个让你钟情致死的姑娘,无论你变得再怎么好,再如何英俊潇洒多金才高八斗还要更多,她依旧可以偏偏不喜欢你,而这不需要任何一丁点儿的道理。

如何才能让这天道与你言?

千万年来,无数人在这道路上折戟沉沙。

就连道主也未能成功。

陛下您又要怎么做到呢?

下一刻,很多人忽然想起观主不久前说过的话。

——天意将会以某种方式出现在陛下您的身前。

……

……

“没有什么存在的事物是真正虚无的,所谓无言,无非轻蔑。”

“既然无言,那就不该理会世间事。”

“人间不再该有天灾,四时雨顺,节气分明,为朕之万民所享。”

“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必流离失所,有己所喜。”

“这就是朕的人间。”

……

……

皇帝陛下以平静的语气说完这话,听不出半点波澜,无比从容,强大至极。

道休安静片刻后,问道:“那陛下您又将如何?”

皇帝陛下说道:“劝尔一杯酒。”

道休叹息说道:“世上何有万岁之天子耶。”

皇帝陛下说道:“正因无,更要有。”

这是何等霸气的一句话?

天地无声。

道休说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皇帝陛下看着他,说道:“这世上最为正确的选择永远都是由一个人独自做出,绝非从众而得。”

道休再次沉默,说道:“万世之圣君,未免荒唐。”

皇帝陛下说道:“荒唐之说,无非前无古人。”

道休说道:“陛下您对自己有着无限的信心。”

这场谈话开始以来,皇帝陛下第一次陷入沉默,没有立刻给出回答。

但这并非犹豫,又或者不自信。

而是这句话对他很重要。

“朕为此苦思冥想四十余年,单以自信二字形容,未免过于狭隘。”

皇帝陛下认真说道:“此事与自信无关,只与这是开万世之太平的唯一选择有关。”

说完这句话,他从台阶上站了起来。

帝袍为雨水所微湿,鬓间华发正在随风而飘。

这时他的气息已经大不如前,与最初的巅峰相比起来,相差明显。

这时他的气势却是前所未有的强大,古来今往无人能及。

纵是当年端坐玄都之上的道主,亦然不如。

因为他正在做的是前所未有之事。

……

……

孤崖上。

王祭问道:“何以万世?”

在问这句话的时候,他心中已有答案,只是不敢确定。

顾濯看着神都,仿佛亲眼看到那位正在攀上此生最高处的君主,轻声说道:“以众生系一人之命,长生万世又有何难?”

王祭的眼神变得无比复杂,沉默片刻后,喃喃自语问道:“万世之君主……那会是怎样的一个人间?”

言语间,他无意识地握住手中剑,五指慢慢用力。

顾濯看得很清楚。

……

……

神都一片寂静。

未央宫前更是如此。

雨水将要落尽。

道休抬起手,擦了擦脸,平静说道:“这些话很有意思,但陛下您应该清楚明白,您要做成这件事情的前提是什么。”

皇帝陛下没有说话。

道休站起身来,看着他说道:“首先,陛下您要把所有敢站出来反对您的人杀死,要让这人间噤若寒蝉般无声,唯有如此才有万世可言。”

皇帝陛下平静说道:“朕不是已经在这样做了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