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209 檄文

唐谋天下 正文 209 檄文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史书记载:咸亨元年,即公元670年。 因大旱、赦天下、改咸亨。

大唐罢安西四镇,唐军复国吐谷浑、兵败大非川,薛仁贵、郭侍封、阿史那道真三人免死除名。

高丽不满大唐统治,唐再度平高丽,历时四年。

但史书记载的是李弘上一世的史实,而如今的史官正在大明宫内,一边记载一边乐不可支。

关中大旱,因当初户部尚书李弘的救灾机制,加上京兆府宗楚客的合力救济,大旱并未给关中造成多大的影响。

百姓从运河中接到的赈灾粮食,已经快要让他们忘记了大旱这一回事儿。

而就连长安的大小官员,无一不是笑容满面、神态轻松,对于户部在敬晖的掌管下,雷厉风行的赈灾策略,众官员都给予了很高的肯定。

而这一切的功劳,无论是上到李治、武媚,还是三省六部的大佬,都知道这是当年太子殿下在崇文馆所创。

因此这几日李治天天乐的是眉开眼笑,就连给武媚吵架斗嘴,都觉得多了几分乐趣,就连那圈禁着贺兰敏月的濮王府,都很少去了。

咸亨元年四月:报……太子殿下、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李弘,破吐蕃泽当,以两万骑兵歼灭吐蕃天赤七王之一聂赤赞,共计八万将士。

报……太子殿下、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李弘破吐蕃悉勃野部,歼天赤七王之穆赤赞六万人马。

报……太子殿下、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李弘,破吐蕃桑耶,歼天赤七王之丁赤赞五万人马。

报……太子殿下、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李弘,破吐蕃朵康、象雄两城,歼天赤七王索赤赞、达赤赞四万人马,索赤赞、达赤赞战死。

“如今他在哪里?”李治起身走到沙盘跟前,自己这几日做梦都是李弘大败吐蕃的消息。

而更让他激动的是,随着李弘继续挺进,以如此势如破竹的势头,攻下吐蕃王城逻些可是指日可待。

“回陛下,太子殿下、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李弘,如今已经陈兵于吐蕃天赤七王,德赤赞、思赤赞两人共同镇守的工布城。只要大破工布,太子殿下即可直指逻些城。”兵部尚书任雅相,神情兴奋、豪迈激昂的说道。

“如今他有多少人马?”李治兴奋的搓着双手,看着沙盘上吐蕃的地形图,问道。

“回陛下,太子殿下率部共计四万七千余人,黑齿常之奉命从疏勒出发援助。”任雅相看着李治兴奋的样子,自己也跟过年似的,继续说道:“如今疏勒陈兵一万余人,由姚崇率兵镇守。碎叶城同样一万余人,由桓彦范率兵镇守。”

李治听的眉头一皱,这两人他都不曾听说过,于是抬头问吏部尚书:“此二人是何人?官居几级,为何朕对此二人闻所未闻。”

吏部尚书李义琰神情一紧,有些不安的说道:“回陛下,此二人乃是太子殿下从弘文馆要走的学生,因为并未入仕,所以如今并未有品级在吏部成册。”

“可堪大任否?”李治不乐意了,没品级的人都被派上去镇守了。

“这……臣……尚不知……。”李义琰额头有些冒汗,胆战心惊说道。

“吾儿身处吐蕃出生入死,吏部却不曾派遣官员入安西都护府,辅助吾儿?李义琰你是何居心?疏勒、碎叶乃我大唐抗击吐蕃、白衣大食之防线,岂能轻易置于他人?”李治这是真生气了。

此番问话,非但没有用朕,而是用吾儿,这足以说明,李治对于朝廷上下,对于李弘未鼎力支持,让他很愤怒。

“回陛下,安西都护府自太子殿下担任大都护以来,向来不曾从吏部选拔官员,都是以安西都护府的原有官员为依托,臣等也曾经给太子殿下去信,但并未等到太子殿下的答复。”李义琰小心翼翼的说道。

“去职罢官,由吏部侍郎郭正一担任吏部尚书,散朝。”李治不理会李义琰的解释,说完后便拂袖离去。

“陛下,臣自当听从陛下惩处,只是臣还有一事儿需立即向陛下禀明。”李义琰看着准备离去的李治,急忙开口说道。

对于自己被罢免一事儿,看样子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说。”李治站定,转过身子,冷冷的看着他。

“是,陛下。”李义琰从袖袋里掏出一封信,缓缓打开递给扬武,然后说道:“陛下,这是太子殿下今日刚刚送来的,要求吏部调遣戴至徳以及弘文馆几位先生,立刻奔赴安西都护府。如今马载已在玉门关等候。”

李治不说话,拿着李弘给李义琰的信,细细的读了一遍,然后头也不回的便离开了。

李弘这个小兔崽子到底在吐蕃玩的什么鹰,恐怕如今除了他跟裴行俭,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计划。

李治心里寻思着李弘到底想干嘛!戴至徳都被他罢官去爵,现在又要让戴至徳去安西,到底为了何事儿?

满腹心事的他走到武媚的宫殿,只见李贤跟李哲跪在那里,正在被武媚训斥。

纳闷的李治围着两个跪在地上的皇子转了一圈,摇摇头然后在武媚旁边坐下,然后才出声问道:“这是又怎么了?”

“您自己看看。”武媚寒着脸,把一篇文章交给了李治。

“斗鸡赋?谁写的?怎么回事儿?”李治也皱起了眉头,看着李贤跟李哲两人。

李贤低着头,脸色有些发白,李哲同样是如此,如斗败的公鸡一样耷拉着脑袋。

武媚看着两个天天乐此不疲,每天在王府斗鸡作乐的两人,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远在吐蕃,此时正在浴血奋战的李弘。

如此一比较,武媚都是不由得摇头叹息,同样是皇子,这两人与那个天天让人恨不得揍八百遍,都不解气的祖宗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那个天天虽然鼓捣一些奇事儿,天天一副欠揍的模样儿,但看看那像是造钱的太乙城,再看看如今那安西四镇,这样的功绩,如今可是直逼先帝当年这般岁数时。

而眼前这两个,却是只知在王府斗鸡作乐,过着悠然自得的奢侈生活。

王勃身为朝散郎,被主考介绍到李贤的沛王府,担任王府修撰,竟为了讨好自己的主子李贤,写了一篇《檄英王李哲鸡文》讨伐李哲的斗鸡,以此来为李贤助兴。

当年通过李常伯上一篇《宸游东岳颂》,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予朝散郎,成为了大唐最为年少的朝廷命官。

而后又是一篇《乾元殿颂》,被李治赞为笔端生花、文章绮丽,惊叹:“奇才、奇才、朕大唐之奇才也。”

也是因为此事,未及弱冠的王勃被拿来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列,并被推为四杰首位。

此事当时被李弘知晓,不过是撇撇嘴,表现的不屑一顾。

武媚当时还以为李弘是少年心性,因为王勃名声大震而心中有些嫉妒。

毕竟自己的儿子也是才高八斗,少年英才,虽然赋诗不多,但每一首也都是脍炙人口,难得的留篇佳作。

何况他们当初游曲江池,王勃赋诗一首,李弘却未做出诗赋,虽然最后以障眼法似的法术,同样赢得了满堂彩,甚至有压过王勃的势头。

但武媚一直以为,李弘不待见王勃,是因为王勃的才学隐约比他高出一筹。

如今看来,人李弘是早有远见,小小年纪便已经看透了王勃,并未像杨炯一般抓在手里不放。

如今杨炯虽然还未入品,但在安西四镇已然是独当一面的大才。

相比下来,无论是王勃、还是李贤,亦或是李哲,都被李弘远远落下。

恐怕就是那杨炯,以后的成就,也非是这个王勃所能比拟。

“歪才、歪才,二王斗鸡,不单不加以阻止,反而写檄文助兴!甚至虚构、夸大事态,隐有挑拨离间皇子之意,此人不可留,立刻逐出王府!”李治气的把那篇檄斗鸡文,扔到了地上,低声哼道。

李治一番话,让原本就战战兢兢的李贤跟李哲,登时更是脸色唰一下失去了血色,这对他们来讲,还是第一次看见父皇如此生气。

以前就算是今日这般生气,也是因为老五在安西四镇胡乱瞎搞,惹得父皇跟母后吵架,没想到自己两人也会有今日。

但不知道为何,就算是老五面对震怒的父皇跟母后时,还能够嬉皮笑脸,而他俩,此刻已经快要吓得半死了,双腿发软到无法站立起来的窘境。

武媚不说话,只是在思索着,当年李弘为何就能一眼看穿,这个王勃不如杨炯?

这两人可都是鼎鼎有名的才子,但为何李弘却是对杨炯青睐有加,反而对于略胜一筹的王勃,却不怎么待见?

真如李弘当时所说,一个人的才情再高,如果心性不端,为我所用反而是祸害了。

想到此处,这才发现,李治放在桌上的一封信,赫然是李弘要求吏部调遣戴至徳等人,去往西域。

于是武媚看着那封信喃喃念道:“杀人诛心、亡国灭文。”

这小兔崽子看来是要在吐蕃,布置一番大局啊。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 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