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826 车同轨 书同文

唐谋天下 正文 826 车同轨 书同文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无论是小到一个人、一个个体、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敬意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更不是依靠礼与德的施舍就能得来的。

最为显著的例子莫过于新罗、百济,特别是倭国,向来就是只对强国表现出自己的尊敬,对于弱者从来都是棍棒刀枪的野蛮行径。

而在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中,向来却是讲究以德服人、以礼待之,而在所谓的美德之中,我们民族却又给这种礼与德加上了一道枷锁,那便是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样的枷锁。

所以无论是小到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在帮助一个人或者是一个民族时,我们在展现出我们强大的文化优势跟礼与德时,却总是期望着受到自己帮助的人,能够时时刻刻的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上。

甚至在有些时候,当被你帮助的人在某一件事情上,违背了你的意志,变得偏离了你既定的轨道时,我们便会认为此人乃是忘恩负义之徒。

上升到一个民族的高度,无论是大唐还是强汉,当我们以武力驱除外来的入侵,当我们以为善之民意帮助其他民族时,往往也会把感恩戴德四个字,一同免费送给人家。

这种桎梏了民族本义,只求回报的行径,从来就不会是本身惠利的外交手段,但这却是华夏先祖给予了文化强行的一道枷锁,把我们的概念只是放在中原范围内,却把被我们征服了民族当成了蛮族异己对待。

异族异己在向往憧憬,甚至想要融合进这个华夏民族的大圈子时,往往需要在脑袋上顶着乞怜、悲戚的救助者身份,而我们却忘了,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他都有他最基本的尊严。

无论是土蕃还是其他牧族,无论是这一世,还是上一世,对于李弘来说,都是难解的难题。

甚至是上一世,同样在大批大批的优惠政策奉上时,我们就开始急不可待的,希望人家为我们立刻大唱赞歌,立刻给予我们同等价值的感激不尽。

“所以……土蕃需要戴至德这样的老古董帮助他们学习我们的文化,但却又需要我这样的人来当恶人,让他们在适应了我大唐对他们无偿的奉献后,给予他们一种威慑与惧怕,从而让他们念及我们从前的好,也就是念及皇权的恩德?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而不是因为老古董传授给了他们,是他们在对比之后,主动做出的选择。”林士翎一向自诩聪明过人,不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他更善于阴谋诡计之人,但现在面对太子殿下的解惑,他觉得自己一直被殿下玩弄于鼓掌之间,连殿下为何派遣自己前往土蕃的最终目的都没有揣摩明白。

“可以这么说,循序渐进而已,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而后以车同轨、行同伦、书同文造就了如今中原大一统,楚、韩、燕、齐、赵、魏之地,如今依然居住着那时的国民。但经过这近千年的磨合与融合,谁还会记得自己是楚国人?是齐国人?不都是以唐人自居,以华夏百姓自居?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他们不再反朝廷复国了?那些千年前的国度在历史的尘埃中烟消云散,但大片大片的土地为何却在无声无息的时间河流中,融为了一体呢?”李弘站在亭台处望向远方的洱海,平静的湖面在金光闪闪中显得安逸而平和。

“同根同源,我们有着相通的文化,相连的血脉,哪怕是五胡乱华之时,哪怕是隋统中原,哪怕是我大唐坐拥盛世江山,我们在共通的前提下,足以用华夏文化凝聚民族的力量,所以谁也拆不散我们?”林士翎感觉自己好像琢磨对了方向,两眼有些放光的说道。

“不错,但中原圈子是不是禁锢住了我们的儒家大贤了?是不是让他们开始变得不思进取,只知守着让他们崛起的沃土,抱着皇权的大腿,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享受百姓对他们的赞誉了,却从来不知道他们应该抱着他们的经史子集,继续扩充这一个华夏圈子!所以就不如让我帮帮他们,全给赶到蛮荒之地去,我倒要看看是他们被蛮夷吞噬,还是蛮夷被他们融合!如果说他们被蛮夷吞噬的尸骨不剩,那么我们身为华夏民族的传承,就不如集体自杀算了,如果蛮夷被他们融合,为什么就不能继续扩大范围,寻找同根同源的民族与血脉呢?”李弘微笑着继续看着洱海,声音在林士翎听起来,仿佛如同滚滚雷声般,炸入脑海。

林士翎同样望着洱海,金光灿灿的水面连同着太子殿下的话语,就像是为林士翎开启了一副盛世画卷,让他不由自主的陷入到了那种华夏民族圈的状态之中不可自拔。

“是啊,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即便是朝代更迭又有何妨?华夏民族的血脉却已经渗入到了人们的骨子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是谁来统治江山,无论是有多少诸侯揭竿而起,但因为我们有着同根同源的血脉,早晚有一天还会如始皇帝统六国一般……臣罪该万死!请殿下治罪!”沉浸在幻想中突然间清醒过来的林士翎,看着一脸微笑望着他的太子,瞬间意识到自己刚刚说了些什么,瞬间意识到自己人头落地不过就是刹那间而已。

“这些话自己憋在心里就好,如今天下这形势,想要亡我大唐还早着呢,再过个两百年再说吧。”李弘拍了拍林士翎惊魂未定的肩膀,而后转身准备往回走。

“殿下难道就不想建立一个百年、千年、万年的不衰帝国吗?如果按照殿下您的提议……。”

“别做梦了,那是违背历史规律的,历史的长河里只有时间是永恒不变的,其他的没必要想太多,做好当下就足矣,对得起你的民族就足矣,至于后来事儿……我们都死了还操那么多心干嘛?青史留名的事情别人愿意,就让别人留名,到时候我就效仿母后……。”说着说着李弘就摇头不语了。

感慨万千的差点儿说错话,把上一世龙妈立无字碑的,留给后人评的事迹差点儿给剧透了。

不过如今在李弘看来,这一世龙妈估计是没有那个机会了,那就不如留给自己好了。

夜色渐渐再次笼罩住了点苍山与五指山,就连太和城外远处的洱海,此时也呈现出一片褐色模样,如同一潭死水一般,偶有点点渔火的小舟荡漾在其中,倒也有些像是点点繁星落入到了水面之上,点缀、亮丽着彩云之南。

细奴逻与老舍龙二人则是第一个来到了他们自己的王宫,相比较于往日,今夜再次走到王宫门口时,无论是细奴逻还是老舍龙,都不由自主的对这座自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王宫,竟然在心底生出了丝丝陌生感。

那些向来不曾注意过的灯笼,那些向来不被自己看上一眼的侍女,那些当年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建造起来的宫殿,在今夜昏黄的烛光照耀下,都透露着丝丝的冰冷跟陌生。

也同时让他们的心里在与这座王宫生出距离感的同时,产生了一丝丝的懊悔跟对王宫的不舍情怀。

这一夜注定会成为六诏命运的转折点,无论是被逼退位的老舍龙,还是意气风发,但隐隐已经感到自己儿子势大力强,开始威胁到自己王位的细奴逻。

二人走在侍女、家仆恭敬的态度下,心里却没有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沉重的情绪下,让他们第一次觉得这熟悉的王宫,在今夜看来就像是自己行走在长安的皇宫一样,没有安全感,只有臣服感跟有些喘不上气来的窒息感。

王宫的正殿,正该是他们最为熟悉,最为经常活动的地方,虽然并没有任何的景物变化,但现在看来好像已经不再属于他们了。

大唐臣子杨思俭站在正殿的门口,身后跟着侍女与其他几个大唐的臣子,正含笑望着他们父子二人。

“在下杨思俭,蒙舍诏、云南王请,殿下已经在里面恭候多时了。”杨思俭温文尔雅、自在从容风范,看起来更像是这王宫的主人。

相反细奴逻与老舍龙,更像是客人一样,被邀请至此。

“有劳了,不知道其他几个诏王可已经到达?”老舍龙向杨思俭回礼问道。

“还不曾有人比您二位先到达,请。”杨思俭再次作出请的手势,让二人立刻进入正殿。

细奴逻脸上努力的挤出和善的笑意,冲着杨思俭点点头:“如此多谢杨大人在此等候了。”

说完后便与杨思俭相视一笑,而后才与老舍龙在侍女的带领下,往正殿里走去。

“盛逻炎你可叮嘱过了?千万别让他干出什么混蛋事儿来,可不能出什么岔子才是。”老舍龙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含笑而立,如沐浴在春风中的杨思俭沉声说道。

细奴逻沉着脸在正殿门口一顿,而后继续跟着老舍龙面无表情的往里面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