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迷雾之命运 > 第两百章-山长向林青山请教兵法

迷雾之命运 第两百章-山长向林青山请教兵法

作者:林某某29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4:5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蒋易这句话并没有解开赵幽兰的迷惑,反而加深了林青山的神秘感,如果一个人这么说林青山可能是个人眼光的问题的,但是许多人都这样说那就是真的有问题了,谢安,山长,陈夫子,裴夫子,蒋易,这些人物放眼晋国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他们对林青山的评价都是众口一词,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一天过后,晋国大军全部渡过长江,北伐大战全面开始,战争前期的剧情跟预料的一样,陈庆之的前锋部队,王坦之的右军,以及以北府军为主的左军,每条战线上都大获全胜,晋国大军势如破竹,在短短八天的时间里就收复了长江北岸五百里的失地,这样的战果用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但是问题依旧存在,而且是一个老问题,所有的战报汇总过来,算是先一步过江的陈庆之部队的战果,总共歼敌还不到两万,这么大的收复了这么多失地才歼灭不到两万人,这些部队的性质可想而知,也就是说秦国根本就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这种情况比前几次北伐更严重,前几次北伐一般情况下推进到这个份上,敌军的伤亡都会超过五万,造成这种结果有客观原因,苻坚可能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防守晋国的北伐,所以就把南方战线暂时放掉了,对于苻坚来说,除了中原地区和华北平原,其余的地方如同鸡肋一般,收上来的税收远远抵不上大战的军事开销,而且他放在长江防线的四个将军在上次淝水战役之后就成了停调不听宣的主,借此机会收回长江防线上四个大营的兵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结果也如苻坚预料的一样,四个边防将军尝试着防守一波之后,便深刻的认识到北伐大军根本就不是他们能抵挡的,上次淝水之战之后,这些将来也在期盼着重现林青山那种以一打N的神级操作,但事实再度证明不可战胜的不是林家军,而是林青山,即便他们已经将林家军的各种技战术模仿到了极致,但是到了战场上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一回事,战车跑着跑着就没了踪影,林青山用战车吊打了秦国的骑兵,但是他们的战车部队遭遇晋国骑兵部队,一个冲锋就全军覆没,他们见状不好,连忙将战线收缩,沿途只留下一些疑兵和阻击部队用于迟滞晋国大军的进军步伐,整个战局对于秦国来说无疑是相当不利的,但是对于苻坚来说开局就赢了一把,他手里又多了近七万部队,其中大约有一万人属于精锐部队,这是一股相当可观的战斗力,失去了根据地,这七万人就需要苻坚的粮草,有奶便是娘,苻坚现在想要收回这支部队的兵权简直不要太简单,对此那四个前线将领也没有丝毫办法,他们没有任何退路,以往北伐,晋国朝廷还会象征性的下达几份招降的文书,但是这次不一样了,除了开战前夕的一封战书,长江南边再也没有传达过来哪怕只字片语,这一次的北伐跟以往的每次都不一样,所有考虑到这一细节的人都明白了这次北伐跟以往北伐的性质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晋国一方想要达成何种目的没人知道,只是有人隐约觉得跟林青山可能有关系,

时间来到四月底,端午节又临近了,这次月假祝英台直接摆出一副埋头苦读的样子,看起来这次没人能再能动摇祝英台的意志,林青山本着事在人为的态度派小欢去尝试了一番,于是当天下午,书院山门处就发生了这么一桩怪事,小欢拉着祝英台的衣袖不肯让祝英台离去,祝英台不一会儿就急出了眼泪,双方僵持不下。银心去请来了山长裁决,山长裁决的方案如下:“祝英台,介于你与小欢的特殊关系,你不能拒绝小欢的请求,但是林青山,为了避嫌,你必须留在书院,这个月假不能踏出书院半步”,然后祝英台瘪着脸跟小欢下了山,林青山则代替祝英台在书院苦读,夜幕降临之后,林青山搬出一把自己做的竹椅坐在星空之下“吸月与星辰之精华”,颇有一副高人风范,然而这种安静的气氛没有持续多久,山长,师母,两位夫子联抰而至,林青山听见脚步声,睁开眼睛一看,吓了一跳,夜幕之下,距离太远看不见来人的面容,但是根据身形和衣冠推断出四名来者的身份亦不是难事,林青山起初以为四人只是路过,于是装作没有发觉,想让他们就这样过去,但是四人来到院子门前齐齐转过身来,看样子就是冲着林青山来的,林青山再装下去再也没有意义,连忙起身问好:“诸位深夜来此,有何贵干?”,山长拱手说道:“就是因为闲的没事,所以就过来找你聊聊,现在时间方便吗?”,“方便,太方便了,请进!”,林青山连忙转身回屋里搬来四张凳子让他们在院子里坐下,四人坐下之后,山长也确实摆出一副闲聊的架势:“今天来找你,主要是想聊聊你对北伐的看法”,

林青山:“北伐?哪方面的看法?”,

山长:“你觉得这次北伐胜算几何?”,

林青山:“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晋国稳赢,但是由于战争后期晋国的后勤压力数倍于胡人,所以容易在战役后期容错率比胡人低,综合起来看的话,晋国一方至少有八成的胜算”,

山长:“嗯,这一点跟我们的意见相似,但是之前的几次北伐又作何解释了,每次北伐的剧情进展几乎如出一辙,一开始势如破竹,连连获胜,但是拖到后期都因为粮道不足或一些别的原因失败了,单单考虑双方总体实力和不同时期的容错率这两个因素,以前的每次北伐晋国一方至少也有六成的胜算啊”,

林青山:“没错,站在我的角度说,占了这么大优势的情况下还战败了,一次可以理解为意外,但是很多次就说明了这其中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晋国一方不齐心协力算是一个主要原因,主帅的能力不足以指挥这么大的战局也是一个重大原因”,

山长:“除此之外呢?”,

林青山:“没了吧,很多次战役的失利最后都能找到天气影响的因素,但是每次北伐都要持续数年之久,不可能天天都是好天气,而且,作为对手,胡人也可以利用天气来实施一系列的作战计划,这在用兵的过程中是必然的,虽然胡人读书少,但是看天气的眼力不会比我们差多少,除了人和 ,天时地利都是对于双方而言的,说实话,每次北伐,我们的运气也不算差,甚至可以说很好,什么时候,什么天气基本上都和历书上预言的差不多,总不可能指望雨季进军之时不下雨,旱季大军被围困的时候天降甘霖吧”,林青山说完,山长与两位夫子都赞同的点了点头,林青山这番点评可谓入木三分,完全站在客观的角度总览了整个战局,但是问题又接踵而来,既然每次出征运气都算偏好的那一类,为什么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呢?

裴夫子言道:“自春秋至今,这种类似于今天的战局不胜枚举,最显著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一个是楚汉之争,相似点有几个,第一,发动战争的一方拥有优势,第二被统一的一方都是松散的联盟,联盟间不齐心,相互掣肘,两场战争都是以发动战争的一方取胜而告终,而且都是一战而胜,先如今,晋国无论是后勤还是兵力都远胜于北方的胡人,可是战争的进展却始终差强人意,以这次北伐战役至今的战报来看,前期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收复了近千里的失地,但是胡人根本就没有接战,将主力部队撤到了后方的险关坚城内,没能在前期歼灭敌军的一部主力,后期会越来越难打,这次一开始就起了个坏头,往后的战局恐怕难了”,

林青山点头道:“对,北伐军在前期有巨大的战略失误,秦国部署在长江防线的四部大军,只要稍微做点部署吃掉两部应该不难,也不知道谢玄他们是怎么想的,就这样以大军直接压过去,只要对方不是傻子,肯定会弃城跑路啊”,

山长:“依你之见!之后大军应该如何部署?”,

林青山:“继续前压,压到秦岭一线,停下修整一年,在率大军度过淮河,推进到黄河一线,然后再停下修整一年,然后先攻下华北平原,这时便对胡人控制区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态势,最后三路大军全线出击,收复全部失地”,

陈夫子此时提出了意见:“以往的北伐都是以西部战线为主,从荆州或者扬州出兵经豫州,泸州攻取洛阳,再往东收复长安,最后才是青幽并冀四洲之地,这次北伐的进攻主线还不得而知,但是看起来也不像是要从东部战线出击啊”,

林青山:“两线各有优劣,谈不上那条战线更好,如果沿着西部战线出击,一路上虽然崇山峻岭,险关扼要不少,但是攻下之后也利于防守,西部地区多山,胡人的骑兵也不好发挥,从西部战线进军是最稳妥的选择,虽然不可能产生一日千里,奔袭龙城的壮举,但是敌军亦然,最关键的一点,即便战败,西部多山多关隘的特点也可以有效掩护大军撤退,我们林家庄善用战车,所以如果有得选,我们肯定会选最平坦的那条战线进攻,防守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压力,大军团作战的背景下,战车完克骑兵,补给线是个大问题,但是东部靠海,海运至少可以解决三成的补给,用以维持对峙的战局完全够用了!”,

山长闻言微微一笑:“所以你们不远万里去西南造船就是为了应付北伐的后勤”,

林青山咧嘴一笑:“有这方面的考虑,但不是主要原因”,

山长:“你们林家庄实在啊,比那些整天把北伐挂在嘴边的人强太多了,听你这么一说,东部战线倒成了一个绝佳的选择,此次北伐大军共二十万人,战车就装备了四千余辆,这种配置应该能把东部战线打通了吧”,

林青山:“按理来说,问题不大,但是战车使用起来战马要难太多了,恒玄,陈庆之,王坦之,三个人都是大将之才,但是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摸索出一套战车的使用技巧来,恐怕难!”,

裴夫子:“你不准备教教他们?”,

林青山:“这有什么好教的?就跟练习骑马一样,有个人教跟整天骑在马上自己练差距大吗?”,

山长:“总要好一些嘛,要是在这方面走了弯路那可就是数千将士的性命啊”,

林青山:“按理来说,这三个人都属于那种稳重守成的人,应该不会做出太冒险的举动,而且最关键的事,我要是都去前线了,直接带着他们往前打,实战练习不比校场上来的更好?”,

山长:“有道理,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

林青山:“看情况,理论上应该是今年年底,也有可能不会去”,

师母:“不会去?”,

林青山:“他们要是能打赢我还去干吗”,

师母:“也是,若是不到紧要关头,恐怕他们也不会请你去抢战功”,

林青山:“呵呵呵呵!哪有这回事?昨年谢丞相来林家庄的时候请过了,我们林家庄分不了兵而已,就看今年这一波新军出来,看看能不能带上三五百人去凑凑热闹”,

山长:“这个热闹你肯定凑得上的,就算本来不热闹,你去了也会慢慢热闹起来的”,

林青山:“哪有?几百人哪能搅起什么风浪,只能跟在几位大将军身后打打酱油,仅此而已!”,

陈夫子:“打酱油?”,

林青山:“凑热闹的近义词!没有任何深刻含义?”,

山长:“明白,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土,有不同的寓言,我们明白,我们回到正题,若是你去参加北伐,谢玄的北府军与张翰赵去病两部人马都在西部战区,若是东部战区没有较大的军情,西线大军是不会调过去支援的,这种情况下,你是打算直接去投奔王坦之将军的右军还是先投到左军,而后再寻找机会去东线战场发展?”,

林青山:“大军团作战东边比西边好,小部队作战西边比东边好,要是林家军能全部带去北伐,东线还可以试试,就几百人的话还是算了吧”,

山长:“原来是这样,我们对于行军作战的看法只是纸上谈兵,接下来向你请教一些战车的使用技巧和配套战术”,

林青山:“呃,你们打听这些真的只是聊聊吗?”,

山长:“有区别吗?”,

林青山:“当然有,如果只是简单聊聊我会跟你们讲一些你们听得懂的内容,但是这些东西只能做一个参考。不能拿到战场上去,要是全部照搬可能会出大问题”,

山长:“还有这样的讲究?”,

林青山:“当然了,战车不见得是威力最大的兵种,但绝对是使用最复杂的兵种,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

山长:“嗯,没错,我们的确准备编写一部兵书用于支援北伐,以尽个人的绵薄之力”,

林青山:“但是。。有个问题啊!你们就算写好之后,打算交给谁呢?这本书朝廷是肯定上不去的,想要递给那些前线的将军恐怕半路就给直接筛下来了,退一万步讲,就算递到了那些前线将军们的手里,没个三五年实战经验的人看不到两行多半就扔了”,

裴夫子:“这是为何?”,

林青山:“我先给你们说一段你们就知道了”,

山长:“请讲”,

林青山:“战车的使用第一要素,地图,而且是详细的全地形图,地图上不光要标注距离和河川,还要标注每一段路的具体路况,宽窄,详细坡度,路上有几个坑都要标记清楚,还有路面的硬度,地势,有些地方平时看起来没事,但是一旦到了下雨的时候就会成为被溪流阻断,一点小水流无法阻挡战车通行,但是雨水侵蚀地面导致地面变软,若是碰巧战车上又载有重物,那种地方就是战车的死地,路面的判断标准很复杂,但是这只是基本功之一,使用骑兵和步兵同样要考虑这个因素,所以对于一般的将领来说问题不大,接下来的才是重点,坡度会影响战车的速度,还会严重影响战马的体力,骑兵和战车的战马不同,骑兵的战马经过短暂的修整之后又能投入一场低强度的作战,但是战车不同,战车使用的战马一场大战之后至少要修整一天才能恢复作战能力,若是路况差情况会变得更糟,有些时候即便让战车通过上坡的时候慢一点也不要去争那一点点的时间,军情紧急用在这个时候是不正确的,战车在接战之后至少还要有三分之一的体力投入机动作战,若是在战场上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整个战车就差不多废了,所以战车的使用,需要预先规划一条行进路线,每个地段的通过速度都要根据战况详细规划,这个规划一般都是由统帅和车队领队共同完成,统帅给出大致时间,然后具体如何实施由战车领队全权负责”,

众人闻言沉默了许久,之后山长才一脸苦涩的说道:“这样的地图绘制起来很费工时啊,而且地图又是消耗品,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换一幅地图,这样的话”,

林青山继续说道:“地图是必备的,而是是标准配置,必不可少,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把地图记在纸上确实很麻烦,但是记在脑子里就要方便得多,前提条件是指挥官要花很多时间骑着战马或者战车去熟悉战区的路况,恕我直言,一般情况下,很少会有人这么去做,如果这件事让人代劳,导致指挥官对战区的军力调动不能了然于胸,效果会大打折扣”,

山长:“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林青山:“两个办法,第一是做简略的地形图,第二是放权,可能是山里出来的人有这方面的天赋,只要走过一遍的路,然后只要看着地形图,坡度,长度,和地形地势就差不多清楚了”,

山长:“放权要放到什么程度?”,

林青山:“我只给他们时间,路线,具体什么时候到领队的统领说了算,战车怎么开由车长负责,指挥官也无权过问”,

山长:“如果没有强制性的军令,导致战机延误太多怎么办?”,

林青山:“如果指挥官和士兵相互信任,这个问题可以忽略,我一般只是把那些长期延误军机的车长降为步卒,少数人会被编成一线战士,如果这样他们还是不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我就只能像我承诺过的一样,让他们死在战场上!”,

山长:“照你这么说来就无解了?”,

林青山:“也不全是,我说的那时理想状态,实际上我们在卫国战争中使用战车机动也不能做到完美,达成度超过八成就行了,意外是无处不在的,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山长:“你继续说吧!”,

林青山:“我说这些真的有意义吗?你们打算把这部兵书交给谁啊?”,

山长:“朝廷和战场我们肯定递不过去的,但是王丞相和谢丞相两个丞相府还是可以试试”,

林青山:“他们的话,也行,可以试试,战场的主要战斗力来源于车载武器,而不是战车本身,战车本身只是一个载体,多数时候都是用于运输兵力,军械和粮草的,特殊构造的战车也可以用于构建临时的营寨以及建立战术防线。。。。。。”,林青山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给山长他们详细讲解了战车的各种使用模式,最后山长他们也怀着复杂的心情满意离去,林青山很明显没把战车的使用范围讲完,比如战车长距离突袭这个大方向,但是话说回来,就这些已有的东西讲了也没什么用,战车使用的核心在于对战区道路的把控,不但要利用整修已有的道路,还有开拓很多战术通道作为主干道使用,最后稍微一合计就得出了这么个结论,打一场持续两天的战争大概需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对战区防御工事的整修,这对于长时间的防御战来说还可以接受的,毕竟全地形图一次绘制之后就可以永久使用,战区的道路一次开拓之后只需要花费不多的精力维修即可,但是进攻就很难了,一旦走出已有的战区则意味着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从赵幽兰的住处出来,四人行走在书院的古老台阶上,山长若有所思的问道:“你们觉得林青山今天讲的战术有隐藏吗?”,

裴夫子淡然的回答道:“当然有,从林青山以往使用战车的战例来看,林青山十分擅长使用战车远距离突袭和包抄,今天林远山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偏保守类的战术,但是他将进攻的战术讲出来也没什么用,淝水之战中,东部战区本来就是大平原,适合战车驰骋,这次北伐战争敌军的防御纵深有近万里,这其间山川险阻不计其数,淝水之战也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

山长:“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光是这些保守的防御战术要在北伐军中实施起来也不是一件难事啊”,

裴夫子:“下放军权和让统帅亲自去熟悉战区的道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陈夫子:“还有一个问题啊,林远山说战车的主要战斗力来源于车载武器,这种战术思想跟以前的战术习惯大相径庭,北伐军的车载武器是绝对不够用的,若是真的按照林家军这种路线装备,至少要花一年的时间才能凑齐四千辆战车的车载武器,而且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重弩和床弩的箭矢补给,这种大规模战争箭矢的消耗本来就十分惊人,若是突然多了这么多重武器,后勤的压力难以想象啊”,

山长:“我们先把兵书整理出来递上去吧,后勤的问题有谢丞相把控,他心里有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