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迷雾之命运 > 第两百零一章-大鱼开始上浮

迷雾之命运 第两百零一章-大鱼开始上浮

作者:林某某29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4:5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青山这边,山长他们走了之后林青山的脸上挂满了惆怅,这些重要的作战经验总结林青山本来就不想对外提起,但是话要是说得太假又会被他们识破,所以只能挑一些次要的内容讲给他们听,战车作战最重要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和大纵深作战林青山一句都没有提,端午节前夕,趁着北伐大军立足稍稳且兵锋正劲之时,谢玄指挥部队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多方向突击,二十万大军兵分九路齐头并进,只用了短短五天的时间便将战线往前推进了一百五十公里,收复了大大小小的城池近百座最突出的中军主力和右军主力已经抵达徐州城下,这种结果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谢玄原本计划的主要突击方向是西部战区,因为西部战区的部队主力是他的北府军,不会存在有消极怠战的情况,张翰和赵去病这次也各自统领了五千人马,这两个原本没有任何背景且只是林青山账下的副将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就混成了两个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没有人想去关注他们,但是现如今的局势又不得不去关注他们,事实也证明了他们二人现在确实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率领的两路大军在西部战区插得最深,战果最大,赵去病的部队一路夺下了七个城关,歼敌五千余人,张翰这边歼敌数远不如赵去病,只有不到两千余人,但是所属部队推进的距离丝毫不落于赵去病,中部战区和东部战区的进攻作战从战役开始的第二天就失去了控制,先是王坦之率领的右军装备精良且有大量的战马和战车,在东部战区的平原上一路推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力的阻击,途径的二十几个城池没有一个城池防守时长超过了两个时辰的,原因很简单,有了战车之后,投石器等攻城器械跟随大军一起移动,大军在城下列阵完成之时,投石器也差不多架设好了,守军的作战意志力也差得离谱,基本上都是晋国的士兵小规模登上城楼之后便投降或者溃逃,中军的部队就很诡异了,本身装备精良且有大量的骑兵,骑兵兵临城下却没有重武器支援攻城,于是只能绕过这些城池向更深的地方推进,这样做也可以截断敌军的退路,后来发现往西边的路不好走,而且关隘还多,东边确实一副截然相反的局面,道路又大又宽阔,沿途的关卡还少,所以为了最大化突击深度,便有了集体向右的趋势,真正按照既定路线进攻的只有谢玄和陈庆之两人的大军,徐州城池坚固,秦国从长江退回来的两部大军都驻守在徐州,加上徐州原本就有的三万守军,总兵力超过了六万人,晋国大军兵临城下之后,苻坚第一次向南方增兵,派了五万大军前来驰援徐州,徐州并不是秦国的核心地带,富庶那时以前的事,经历了五胡之乱后,现在徐州六郡之地的平民加起来还不到十万人,,这么点人还不如现在双方的士兵总和多,苻坚派兵前来的目的很明显不是为了防守徐州,而是找机会在徐州地区与北伐军展开一场试探性的决战,徐州地势平坦,利于战车发挥更利于骑兵发挥,晋国现在集中在徐州地区的骑兵约有两万,战车两千多辆,看上去很豪华,但是这次苻坚派来的五万援军中有三万是骑兵,由苻坚的弟弟符融亲自统领,直观的对比,晋国一方约有三万匹战马,而秦国一边战马总数接近五万,高机动性兵力差距超过一万,这足以令任何统帅感到头疼,但这种差距尚属皮藓之疾,经过一些攻防调整之后也能勉强应付,比如集中兵力攻其一点,狭窄的攻击面能让北伐军重武器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敌军多出来的部队也无法展开,真正的危机是双方的单兵战斗力差距,胡人善骑是公认的事实,经过几十年的掠夺,重骑兵,重步兵和各种精良的钢制武器也基本上满编,放眼全场,晋国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说在兵器上占到明显的优势,根据以往北伐的经验来看,一个胡人的精锐士兵面对晋国的精锐士兵,一打二基本上没有问题,群战又稍微要好一些,胡人不擅长配合,但是一但晋国士兵这边的阵型被撕开一个明显的空档,整个军团基本上就算完了,骑兵的优势之一就是追击战,一旦陷入这种场面,品质稍次的骑兵都跑不掉,更别提徒步的步兵了,胡人那边刚好相反,打不过落荒而逃一直被他们视为光荣传统,胡人的精锐部队每人标配一匹千里驹,再加上高超的骑射技艺,只要拉出十米以上的距离,基本上就不可能追上了,苻坚派出援军的第三天也就是端午节的前一天,谢玄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将中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和陈庆之率领的先锋部队全部派往徐州,

而此时,林青山早就回到了林家庄,这次回家祝英台没有再与林青山同行,实际上自从上次那件事之后,祝英台跟林青山说过的话还不到十句,这聊聊的几句话还是因为书院的一些公事,林青山也尝试了一些办法去跟祝英台套近乎,但是祝英台的态度异常坚决,这个情况再加上从小欢那里套过来的消息可以说明祝英台不跟林青山说话并不是因为林青山抢走了她的“相好”,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样的原因让林青山去猜是肯定猜不出来的,难道这个爱国小青年从哪里的小道消息里听到了林青山暗中跟苻坚签订了卖国求荣的和平条约?林青山跟苻坚签订的这一条约在晋国高层并不是什么秘密,因为秦国的使团自从暴露身份之后,他们身上的一切便不再是秘密,包括跟林青山签订的那一纸条约,但是这种‘家丑’和影响北伐军士气的消息肯定会被严格保密,所以他们那里是安全的。除了他们,那还能有谁呢?难道是从林家庄传出去的?这个概率小,但不是没有。比如哪个白痴在外面喝醉了跟人家吹牛就把这件事说出来了。林青山手里没有半点线索也只能乱猜一通。其实这样的结果也挺好的,祝英台早点学会自立,林青山也好早点抽身干自己这边的事,

身边少了赵幽兰这个眼线,林青山也可以放开手脚在家里改进火yaoqia

g,改进火yaoqia

g最好的两个地方就是工坊和林府,工坊人多眼杂,做成品可以,但是边做边试验是不可能的,家里原来有赵幽兰在的时候林青山行动也多有不便,只能把设计和制造两部分分开来搞,在家里画图设计,去工坊做成品,现在赵幽兰不在的话,林青山可以在自己的那个小院子里的熔炉边上画图设计,而且可以便做边试验,甚至可以省略掉很多设计和绘图的工序,想到什么可以直接在旁边的熔炉里先做,林青山现在重点研究的是火yaoqia

g的机械结构,机械结构坦白讲,作用很小,不会提升qia

g支的威力和精度,只能少许的提升可靠性,da

夹容量和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说明白点就是用着称不称手,这一点相对来说有点用,科技种类属于人体工程学,可操作性做到极致最多可以提升百分之二十的综合战斗力,林青山自知水平有限,所以定的目标只有百分之十三,差不多就行了,花了两天的时间,qia

g支终于定型,外形和内部结构跟上次批量生产的那种基本一样,只是在某些地方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比如改进了瞄准基线,使之可以加装瞄准镜,qia

g支精度不高,这样的改进意义不大,但是林青山自己使用的东西以后是肯定会用上线膛qia

g管这种高科技的,所以预留这么一个功能也不错,第二个改进地方是增加了qia

g管的可替换功能,这个改进不会改变qia

g支的外观,内部结构改动也不大,只是将一次性将qia

g管粘贴在护木上的工艺改成了高度贴合,这样会是qia

g身的整体强度下降百分之三左右,但是这个代价完全可以接受,

试手完成之后,林青山开始操办此次端午节的主题,为林小青她们制作一些防身武器,并不是林青山看不起蒋易教林小青她们的武艺,而是不信任这个冷兵器时代,武功用来强身健体挺不错的,但是要用在实战上还是算了吧,一个苦练十年的高手依旧抵不过一杆毛瑟步qia

g,效费比太低了,首先确定武器的硬性标准,两百米内可以穿透一般的重铠甲,一百米以内精确点射误差不超过十公分,这两个标准现有改进版就能满足,但是林小青和林小倩的身体素质跟林青山差太远,林青山也不想她们为了提升武力值把胳膊大腿练得五大三粗的,所以就要降低后坐力和整个武器组的重量,qia

g支这种小威力武器不适合用复进式减震装置,这种装置虽然可以有效减轻后坐力的爆发,但是对精度和威力的影响太大,步qia

g威力本来就小,再来这么一出就有点不划算了,否认这个思路之后就要考虑da

药的改进,减小口径和减少装药量都是可选方案,这一点问题不大,毕竟现代步qia

g基本上都普及到五点五六毫米步qia

gda

制式装备能够使用这个口径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口径从七点六二下调到五点五六对有效射程和精度不会产生太多的影响,只是会严重影响da

药的威力,比如穿透力和杀伤力,相对而言,口径减小可以极大的提升da

药携带量,用da

药携带量换有限的威力损失,这一笔交易五五开,谈不上划算,也谈不上亏,使用小口径da

药这一点基本上可以确定下来,至于口径都不用再试验了,直接定到五点五六,跟‘国际’接轨,qia

g支种类选在半自动,手动拉栓式其实也不错,可靠性更高,射速也不会慢多少,只是考验射手的基本功,全自动步qia

g看似火力凶猛,但是实际用途十分有限,林小青她们掌控不住后坐力,臂力不能保持qia

g口准星都是次要原因,关键是da

药撑不住,一把全自动步qia

g的射速基本上都在七百发每分以上,一身满装三百发的容量也撑不住半分钟的火力全开,这年代身上的da

药打空了也不可能有缴获补充,堡垒防御直接上mg42元首电锯或者m2老干妈,用自动步qia

g做火力支撑不是脑子有病是什么?

当然,还有一种可切换模式的自动步qia

g,但是这种qia

g的内部结构太过复杂,林青山现有的武器制造经验甚至无法保证这种武器的可靠性,所以这个方案只能被第一波筛选下去,即便是防卫型武器,可靠性也是仅次于火力和精度的第三大要素,半自动步qia

g的标杆林青山想了一圈,认定了一个并不出名的半自动步qia

g,国产五六式半自动步qia

g,这种步qia

g装备不多,列装时间也不长,相比起m1,m14等世界名qia

g也并不出名,但是作为一个半自动qia

g族的后来者,这种qia

g的设计有一个很高的起点,抛开工艺方面的因素,五六式步qia

g压m1一个头是没问题的,若不是世界范围内的自动步qia

g列装速度太快,五六式半自动步qia

g的改进型必将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小口径da

药的杀伤力毕竟不足,所以还可以设计成两根qia

g管,一根发射常规da

药,一根发射大口径da

药,说起来很复杂但是实际操作却很简单,两根qia

g管等于是两个武器体系硬生生揉到一支步qia

g上,除了主体结构互不相干,qia

g膛小口径da

药半自动发射,大口径da

药照搬手动步qia

g,实际操作起来应该不难,林青山在当天晚上定下大致方案之后便立即着手制作,到这事林青山才发现前两天成效不大的研究有一个很大的彩蛋,那就是极大的提升了自身的qia

g械设计制作水平,林青山估计现在自己的手艺也能勉强混进中级工程师的领域了,给林小青她们的配qia

g在端午节当天中午制作完成了,除此之外林青山手里还拿着一根简化版的单qia

g管半自动步qia

g,林青山将这一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本来一切工程进度都很顺利,但是林青山将半成品拿在手中的时候发现qia

g械的自重竟然超过了五公斤,按照这种趋势做到成品起码有七公斤,这个重量对于一杆步qia

g来说完全可以接受,但是林小青她们现在的身体素质用这种重量的武器会稍稍感到吃力,问题也没办法解决,光是两根qia

g管加qia

g膛重量就超过了四公斤,以后就算有细微的改进都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于是林青山立马停掉现有的方案,重新做了一把单qia

g管半自动步qia

g,这根成品做出来十分轻巧,qia

g身不含da

夹重量才堪堪三公斤,试验品三公斤,算起来成品应该也不会超过五公斤,这样的重量就算合格了,林青山弄了一个***的da

夹测试了一下,一气呵成,没有任何问题,吃过午饭之后林青山又让林小青和林小倩各自打了三个da

夹,换装小口径da

药之后,她们看起来也能控制住这个级别的qia

g械了,完成之后林青山将这支试验品拆卸成零部件让工坊用最好的材料制作,这种qia

g是给林小青林小倩标配防身用的,所以不用考虑量产的问题,怎么好怎么来,如果蒋易在林家庄的话,林青山还打算请他亲自做qia

g膛,qia

g管两个主要部件,经过一晚上的加班加点,第二天下午,第一支成品终于做出来了,qia

g刚刚组装好,林青山试着打了一个da

夹,感觉十分良好,然后连忙驾着马车带着二女去练马场试验,明天林青山将再度开始苦涩的书院生涯,今天必须把林小青和林小倩教会,林青山让林小青和林小倩每人打了整整五百发子da

打到夜幕降临才把所有子da

打完,中途林小倩胳膊酸了,使出浑身解数跟林青山撒娇表明不想打了,林青山最后只将五十发的配额划拨到了林小青那里,打到最后两人看起来都累得够呛,以同一个姿势揉着肩膀,林青山驾着马车一路上跟两女卿卿我我的漫步回家,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但是天边还有些许微光,那些光亮从天空再反射到地面,地面上的道路也依稀可见,即将到达林家庄外围的时候,一支利箭破空而来,林青山久经沙场,对这些冷箭的感知异常敏锐,几乎条件反射般松开缰绳抱着二女退回马车内,这个马车本来就是按照战车的标准设计的,只是林小青将里面做了一些细微的布置,乍一看就成了一个房车,但是整个战车的主体结构还在,防御重箭不成问题,二女被林青山这一举动吓了一跳,她们并不知道此时发生了什么,以为林青山想在这里对她们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下一刻她们就注意到林青山严肃的面容,就在此时,车顶上传来撞击声,林青山一听便知是箭矢钉在了车顶上,随后林青山的表情不但没有放开,心里反而浮现起更大的疑问?这箭法能偏这么多?从林青山坐的车驾位置到车顶,直线距离都有两米了,一个合格的弓箭手站在一百五十步之外用重弩点射也不会偏这么多啊?虽然马车处在行进状态,但是这条路是直的,马车速度也是稳定的,想要预判弹着点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就这种水平也来搞刺杀?不可能吧?而且箭矢就一支,一般情况下刺杀为了追求一击必杀都会以多角度的交叉齐射,最不济也要以两支箭矢同时发射以追求稳定的打击效果,但是林青山刚才确实只听到了一个破空声,撞击声也只有一次,通过撞击的声响还可以判断这是一只轻箭,而且箭矢的速度和冲击力达不到重弩发射的强度,箭矢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重弩发出来的,而是一张精良的强弓,用一张强弓来搞刺杀就跟不可能了,就算这个用箭人的箭法已经出神入化了,但是强弓和重弩的射程和威力差距还是摆在面前的,所有的事情综合起来判断:这根本就不是刺杀,如果只是一箭的话,很有可能在箭头上带了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密信。现在还在两山之间,林青山不敢冒险探头出去确认结果,林小青她听到那个撞击声也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有林小倩还蒙在鼓里懵懂无知,林小倩还微笑着问道:“怎么了?”,林青山和林小青都没有回答她,林小青绕过去把她的头抱在胸口轻轻安抚到:“没事,我们很快就到家了”,直到马车走出了那个山谷林青山才探出头去,果然,车顶上插着一支箭矢,箭头下缠着一张纸条,真的是来送信的!林青山看箭矢倾斜的方向,这支箭矢应该是从左边的山腰处射下来的,林家庄周围长期活跃着密探林青山也清楚,林青山断定他们不会对自己下手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带着两女独自出门,林青山从林小青那里拿了一张手帕取下箭矢,入手的一瞬间林青山就知道了这支箭矢的具体参数,总体设计跟林家军的箭矢类似,以精确打击和飞行轨道作为主要设计初衷,其次是射程,再其次才是威力,用这种箭矢的人或者组织肯定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信心能精确命中要害,杀伤力并不重要,再看箭头部分是一个锥型四刃的结构,刃上还有环状缕空,这种设计是在不影响气动外形的条件下加强威力用的,设计思路很常规,但是箭头的制作工艺就很困难了,这种结构基本上杜绝了批量生产的可能,只能由高手大匠人工制作,为了保险起见,林青山小心翼翼将箭矢上的书信取下之后将箭矢留在了马车外面,谁知道箭矢上是不是有什么挥发性毒剂之类的,林青山将纸条递给林小青,纸条上只有十六个字,林小青看完之后也一脸疑惑,林青山问道:“上面写了什么?”,林小青一字一句的回答道:“生杀两可,阴阳两隔,人心难测,黑夜如渊”,直到这个时候林小倩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此时她也抱紧了林小青,不敢松开,林青山文化功底不深,但是这十六个字的含义也不难理解,这是一次善意的警告,意思是说,我想杀你很简单,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人心不能揣度,你认为安全不见得就一定安全,总会有一些不开眼的二愣子上门来寻晦气,最后一句黑夜如渊意思很深,很复杂,可以翻译成:夜路行多终见鬼,走夜路小心点,别在晚上出门最好!黑夜如渊,看来也是道上的人啊,年前扔出去的那颗深水炸da

还没见有应用就惊起来了这么一条大鱼,看来今明两年还有不少好戏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