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名门天姿 > 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南方

名门天姿 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南方

作者:紫苏落葵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0:45: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众人一听,这魏老头一上前,还真是没好事啊,这次又不知是谁家倒霉了。壹看书·

魏征双举着奏折,内侍接过去,仔细查验一番,交给高位之上的李世民。李世民翻开了奏折,瞧着上面所揍之事,顿时就来气了,合上奏折,怒不可遏地喝道:“混账。”

“陛下,这是益州侍中高士廉递上来的折子,同时还搜集到的剑南道军中高层贪污军饷,虚报人头骗军费的证据。”魏征又拿出了一个账簿以及一些来往的书信呈了上去。

李世民翻看了一下,脸色非常难看,但还是强忍着,问:“玄成,可有人证?”

“人证亦被高侍中送到了长安,我怕人证有危险,还在我府上藏着。”魏征回答。

“张将军,既然此事事关重大,你就走一趟,将人证保护起来。”李世民当即下令让张嘉前去。

已经执掌了左屯卫的张嘉,一袭武将朝服,英姿勃发。此番,面无表情,只身领命,转身离去。

李世民则是黑了一张脸,说:“北地,战斗不息。剑南道竟然如此腐烂,看来剑南道乃至益州都该整顿整顿。”

说罢,他又对刚刚凯旋归来的柴绍说:“柴将军,你辛苦一趟,去瞧瞧李尚书,说一说剑南道的事。”随后,他又瞧着众大臣,道,“今日退朝后,兵部、刑部、吏部到甘露殿来见朕。”

“是。”众人领命。

“侯将军,你如今归来,也不得停歇,跟程老将军走一趟剑南道,先将涉案人员全部拿下,稳定剑南军中。”李世民又吩咐。

侯君集与刚归来的程知节得了命,恐事情有变,还没等退朝,也立马奉命启程。

早朝就在这样一件震惊朝野的大案中落下帷幕。谁都知道剑南道驻守算是萧氏一系,就算是知晓点什么,萧氏一族跟各家族都有联姻,沾亲带故的,众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眼。

如今,这益州侍中高士廉是个什么意思?他本来因了高家早年做下的孽,跟长孙无忌并不是很对付,虽然也算有才华,但也只能偏安一隅,小心做人。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他也算功臣。之后,就去益州做侍中。到了益州,不管换了谁是大都督,他都做得中规中矩,按时述职,及时上报。还体察民情,还效仿李冰父子,在都江堰的基础上又设水渠,解决了当地百姓每年的水涝之患。同时,彻底改了蜀中信奉鬼神,对于重病父母不照顾怕沾染鬼神的做法。还设立了立方律法,对于不侍奉老人,不照顾老人者予以重罚。同时,还与其子一并带人亲自去看望这些老人。

可以说,高士廉在益州做侍中做得有声有色。凭他那些表现,若是跟长孙无忌没有那些罅隙的话,早就可以高升了。但就因为高士廉跟长孙无忌不对付,朝中也没人提及,吏部也更不敢轻易说升迁的事。就高士廉的事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他又不会动摇朝廷根基。

而后,皇三子李恪死活要求封蜀王,做益州大都督,并且死活要之官。壹?????看书看众人心想皇三子李恪与长孙无忌不对付,如今入了蜀地,怕这高士廉要跟随李恪了。

可是,高士廉还是处之泰然,安之若素。对于李恪也是正常的工作汇报,完全没有跟随的意思。但杨氏六房的马铃薯、红薯,他却又积极配合推广。杨氏提出神农计划,提请建设格物院。高士廉却也毫不避嫌,积极出钱出力,十分拥护。

曾有朝中之人在他入长安述职时讽刺他此举是迎合蜀王,人蜀王也没打他的钱,看不上他。

他神情淡定地回答:“神农计划利国利民,格物院网罗天下人才,实在是大好事。我作为益州侍中,为什么不支持?为天下百姓好的事,作为官员不该支持吗?”

他神情坦荡,讽刺他的那人顿时无言以对。

在众人心中,高士廉就是这样一个只会在百姓那里树立点所谓口碑的没什么本事的官员。就连皇上下令彻查先前蜀中一系列官员遇害的事,他也查得特别糟糕,没半点眉目。后来,还是剑南道军队介入去查的。

“这样一个人怎么冷不防就参人一本?”众大臣心中疑惑。

“大约参的只是剑南道军中几个涉事将领,萧丞相莫要太过有心。”下朝的路上,因许多重臣都被叫去了甘露殿,只有萧没有被叫去,有人就安慰他。

萧苦笑,走路也有些踉跄,浑身冷汗涔涔。

“就是。高士廉那样的人,涌不起什么浪。”又有人安慰。

“别忘了,高家可也曾是皇族。”有人提醒。

众人一阵沉默。是啊,人家高家也曾是皇族,也是大贵族呢。

众人不再说话,鱼贯而行,出了皇城,各回各家,各自细思今日这一变故到底意味着什么。

普通的官员回家细思,其余的重臣则都在甘露殿里等着陛下的雷霆之怒。

魏征的奏折一扔,张嘉的证人一提。被留在甘露殿的几位大臣才知晓高士廉不做则已,一做惊人。那一长串名单简直就是把剑南道、山南道的军中都要翻个彻底,这一次的贪污军饷吃空头的丑闻几乎涉及了剑南道、山南道所有军中官员。

“这,这彻查下,怕得山南道、剑南道都得彻底换了。”房玄龄开口。

“换,怎么不换?这样的人带领的军队能好?”魏征性子火爆。

“可涉及整个剑南道,还有山南道部分。这不是个小事。”房玄龄在考虑这件事的严重性。

李世民沉着一张脸,瞧着一言不发的长孙无忌,问:“辅,你的意思呢?”

“臣还是避嫌比较好。”长孙无忌直言,“长孙家有人在剑南道军中任职。”

“但说无妨,他们是他们。如今是说事。”李世民挥挥。

长孙无忌这才说:“如今北地军队打了胜仗,而西北因吐谷浑时不时骚扰,加上吐蕃还时不时试探,西北军也一直在苦苦迎战。而作为平安无险的剑难道、山南道却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定是要彻查。否则,此事不足以向北地军民交代。”

“朕也是这个意思。你们几位呢?”李世民看向几人。

杜如晦久病初愈,依旧被赐了座。他站起来,拱道:“陛下,臣也觉得该彻查。但眼下不宜大张旗鼓地彻查,毕竟北地祸患未除。若是南方军队动荡,保不齐吃了哑巴亏的颉利会卷土重来,将刚刚收复的朔方又夺回去。”

“那克明你的意思是?”李世民坐直了身子,他心中其中已有盘算,此番正是个好会。萧氏一族猖獗太久了。

“彻查,暗中查。此番涉案人员名单并未公布,除了在座各位,以及上报的高侍中,并未有旁人知晓涉事多少人。我们此番明面上先抓几个主要人员,其余人员待暗地里彻查,由兵部直接处理。”杜如晦回答。

“老臣也正是此意。”房玄龄也说。

长孙无忌也点点头,道:“臣也是这意思。”

“朕也觉着这法子妥帖。今日之事,事关重大,你们是肱骨之臣,知晓今日之事的重要,望莫要向旁人提起一个字。”李世民万分威严。

众人应了声,李世民挥挥,道:“你们几位,我亦是信任的,这话也是给大家提个醒,莫要因自家涉事,就一时糊涂,泄露国家密。”

他说着瞧了长孙无忌一眼,众大臣又说应声说断然不敢泄露。

“行了,既然方案已出,兵部与吏部共同调查此事。另外,朕决定着令太子全面负责调查此事。”李世民骤然宣布。

众人皆惊讶,只有魏征提出疑惑:“此事事关重大,太子到底年轻了点。”

“太子需要历练,此事正好。再者,太子有太子太傅、太子府功曹,另外这事还有吏部与兵部。”李世民铁了心要让儿子历练,为太子立威。

众大臣也是瞧出来,只有魏征直言:“太子太傅年事已高,且是儒学者,军中之事,未必全懂。至于太子府其余人员,虽有才,但此事事关重大。臣以为不妥。”

“太子太傅李纲确实年事已高,那即日起,玄成,你就入太子府成太子太师,好好教导太子吧。”李世民不由分说,就将魏征塞入了东宫。

魏征顿时懵了。这太子太师与太子太傅都是极其重要的地位,人家陛下将太子交到你里,让你做太子太师,那是心实意的尊敬,但如今这事不对呀。他是在反对太子参与此事,怎么就一下子被任命为太子太师了?

“陛下,臣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魏征还是硬着头皮请辞。

李世民呵呵干笑两声,道:“玄成呀,你这是说朕昏庸,不会用人么?”

“臣惶恐,臣只怕教不好太子。”魏征连忙跪下。

“你的才学,朕知晓,朝野上下都知晓。你一颗心无私,大唐才可运转。如今,太子正需要你这样的人作为指路明灯。此事,就此议定。今日,朕就让太子来拜师。”李世民不容魏征再反驳。

魏征知晓此事自己不能推脱,就连方才的反驳也不能继续说了。不过,他还是不放心,跪地谢恩表了决心之后,又想到了补救的事,道:“陛下,臣如今承蒙陛下看得起成了太子太师,然臣还是不得不说如今剑南道军中一案牵连甚广,稍不注意就会让益州乃至南方动荡,搞不好还会让江淮也动荡。太子年少,又不曾亲自带兵,对军中之事怕处理不当,而臣也非带兵之人。如今,臣想斗胆,推荐一人也为太子太师,专教授太子军中之事。”

李世民听闻此话,也觉得颇有道理。承乾经营日久,但也只是暗地里,如果此番做得太出色,反而让人起了疑心,让那些牛鬼蛇神收敛了,还不好灭之。再者,他也想给承乾找个真正有才学的军事人才作为辅助也好,掩人耳目也罢,或者干脆就是太子日后的势力。

“臣推荐前日里解甲归田的秦叔宝秦将军。”魏征朗声道。

甘露殿里顿时鸦雀无声。秦叔宝的问题很是复杂,他的解甲归田也有被强迫的意味,就连他交出左屯卫军也有李世民强迫与默许的意味在。这李世民好不容易让秦叔宝解甲归田,宾主皆大欢喜。这魏征如今又要将他推荐回来,这还真是老糊涂了么?

李世民听闻这个名字,顿时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不过,他很清楚没有比秦叔宝更好的人选了。论带兵、用兵,朝野上下,秦叔宝不输给任何人,就连以用兵如神出名的李靖也未必就比秦叔宝高明。论品行端正高洁,这朝中上下,怕也没人与之能比肩。秦叔宝是清风朗月的人,心里是家国天下。

承乾若得秦叔宝指点,定然是极好的。只是他这人太清风朗月,太家国天下,对于一个未来君王来说,还是有些许不合时宜。不过,如果是从前,李世民怕李承乾受秦叔宝影响太深。而如今,经过前些日子在东宫里父子俩的促膝长谈,他明白自己的长子并不是普通的少年人,而是经过了历练的孩子,凡事有主见。因此,他并不怕李承乾被秦叔宝影响。再者,帝王权谋这方面,他会亲自教他的。

“这倒是极好的,我亦听闻大将军身子大好。只是大将军解甲归田,怕此事得要得到大将军首肯。”李世民点头赞许。

“此事怕要陛下与太子亲自走一趟了。”魏征建议。

“甚好。此次军中之事,朕也觉着该问问大将军。”李世民说着,就命众人都到各自的办公地点去待命,不到下班时间不要随意走动。

待大臣告退,甘露殿恢复平静后,李世民起身踱步走了一会儿,才喊:“元宝。”

“在。”屏风后转出一人,正是影卫元宝。

“你让文英带几个人走一趟剑南道,不用出面,就暗地里查看什么情况。”李世民吩咐。

元宝领了命,随后又停下脚步,问:“可否要动用益州的人?把高士廉也查一查?”

李世民也一愣,随后蹙眉,道:“莫小宋也逍遥太久了,此番就让文英秘密去益州,与莫小宋一道查一查高士廉。”

“是。”元宝转入了屏风后,消失无踪,只留下五月初的日光斜斜地照进来。

李世民站了片刻,将那奏折以及秘密的证据贴身携带,尔后走到殿门口唤了内侍,前往东宫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