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名门天姿 > 第六百二十四章 父子

名门天姿 第六百二十四章 父子

作者:紫苏落葵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0:45: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恪在蓬莱殿用了午膳,正准备回蜀王府,刚出了殿门,就瞧见甘露殿的舍人小方小跑着前来。

小方一到近前,还气喘吁吁着,便行礼,道:“蜀王,可找着你了。”

“小方,这事何事?这日头这样毒,你跑成这般。”一旁的月姑姑问。

“是陛下要见蜀王。”小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陛下不是在甘露殿议事么?”李恪蹙眉,他是不愿意参与此事的,父亲应该是明白的。这会儿,找他去到底是何意?

“回蜀王,陛下在甘露殿议事。”小方还在喘气。

一旁的青云递过去一大杯茶水,小方咕噜噜灌了一大口。杨淑妃一颗心也紧张起来,她生怕陛下让李恪去查剑南道的事,便也顾不得平素里的低调,忙问:“小方,你可知是让蜀王去作甚?”

“回娘娘,陛下的心思,奴婢哪里知道呢?”小方为难地说。

“那陛下可是宣我去甘露殿?”李恪问。

小方摇摇头,道:“陛下是让奴婢寻着蜀王,让蜀王去东宫等他一并用午膳。奴婢以为蜀王回蜀王府了,去跑了一趟,王管家说蜀王没回去,不是去了杨氏六房府邸看望九姑娘,就是去宫里看娘娘了。”

李恪这算明白了,道:“小方这原本是我的失误,你莫要担心责怪。”

“蜀王说哪里话呢。是奴婢失误,没差人事先打听一番,就妄自去了蜀王府。”小方这会儿气算是喘匀称了。

“小方,你这么跑来跑去,指不定陛下已去东宫了。”青云笑着说。

“正是呢。方才小彭来说,陛下已起行去东宫了。今日,陛下正不痛快,奴婢这小事都办不好,得惹陛下烦。还请蜀王随奴婢前去东宫。”小方鞠躬道。

“行。”李恪挥挥手,便与小方出了蓬莱殿。

小方原本差人放了软轿在外,李恪笑道:“我又不是公主,娘娘的,还需软轿么?小方,咱们就步行过去,你要跟得上我的脚步才行。”

“诺。”小方话音刚落,就瞧见蜀王走了很远。

他忙不迭地小跑跟上去,却总是追不上。蜀王明明只是行走,而他小跑,就是隔着好远一段距离。他内心不由得赞叹:这蜀王的功夫还真是好。

蓬莱殿与东宫也并不是很远,李恪脚程很快,不大一会儿,他就到了东宫门口。小方一路小跑,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

东宫管事出来招呼李恪。李恪问:“陛下可曾到了?”

“陛下刚到,与太子正在下棋呢。”管事回答。

李恪点点头,又瞧了一旁的小方,对那管事的说:“今日小方舍人怕是累坏了,你且好生招待着。”

“这是自然。”管事连连点头。

李恪则没再多言,径直去了正厅。正厅里静悄悄的,并不见人。他倒是一愣,随即想到李承乾平素里在东宫都是呆在书房里。那书房实在是他的一方天地。只不过,他没想到他竟然在书房接待父亲。

“蜀王,太子与陛下在书房里下棋呢。”管事的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他是东宫管事,也是有些身手的,却发现自己只是略一耽搁,蜀王就的到了正厅。

“嗯,我自寻去,你去忙吧。”李恪对他挥挥手。

管事哪敢真自顾自地忙,连忙摇头,道:“太子命小的在门口等殿下,方才是小的失职。”

“无妨,你带路吧。”李恪语气平静温和。

管事领命连连称是。李恪也不在意,只随了他到了太子的书房。太子的书房的在独立的四方院落。院落周围参天大树,鸟儿鸣声上下,倒是显得周围颇为安静。

树下皆是低矮的灌木花木,只是品种相对于蓬莱殿,少了许多开花的。护卫们就在书房的四方院落外,守着。

管事走在李恪前面领路,瞧见坐在门口的皇帝的贴身内侍也是矮了身行礼。那内侍连忙站起身,对着东宫管事行礼寒暄,尔后又对李恪郑重行礼,笑道:“蜀王,陛下等候多时了。”

李恪只是对他点点头,尔后入了东宫书房门。李承乾将这一座独立的四方院落都作了他读书学习的所在。这院落也是设了大门、二门。平素里,都是他的贴身侍卫守在大门、二门,负责这书院打扫与洒扫都是专人。

进了大门,过了二门,跨过高门槛,便是书房的院落。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桂树,一棵结满花骨朵的高大石榴树,院落里还置放了几口大缸,缸中荷叶碧绿,有锦鲤在里面游动。

四方的廊檐下,有不少垫子,读书的案几,吃茶的案几,颇为别致。此番,李恪一跨过二门,就瞧见父亲与太子在桂树下置了一方席,正各自正襟危坐在对弈。

观棋不语真君子!

李恪不敢打扰二人,便缓步走过去,在一旁站定,并不打扰二人。

棋盘上,你来我往,已下了大半。棋面上,李承乾已被围逼得节节败退了。李世民则是捏了一颗黑子,正好暇以整地等着李承乾落子。

李承乾心无旁骛,思考良久,才落下一子。整个棋盘又活了,棋盘形势又瞬间逆转。

李世民大笑:“承乾棋艺精进了不少。

“是得了父皇的点拨。”李承乾很恭敬地说。

李世民将手中那一颗黑子扔在一旁,道:“既然恪儿来了,今日就不下了,我们爷三人一并说说话。”

“是。”李承乾恭敬地站起身。

李恪立马上前,对父亲与兄长行了礼。

“我父子三人不必多礼。”李世民很随意地挥挥手,瞧了瞧天空,说,“今日天气不错,我父子三人就在这里坐坐。”

“是。”李承乾与李恪齐声回答,而后搬来垫子,恭敬地坐在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便询问李恪可用了饭,他来这东宫就饿了,便没等他,径直与太子用了饭。李恪连忙回答方才去了蓬莱殿看母亲,已经用过放了。

李世民点点头,就在这院落里,很严肃地直接切入话题道:“恪儿,你与你大兄的事,你大兄都告诉我了。”

李恪不由得看了看太子,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说:“从前,我们瞒着是怕父亲分心;后来,我们瞒着,是想把那些坏人都揪出来,再告诉父亲。可经过你被弹劾,还被盖上谋反的帽子,为兄就觉得我们之间的事该告诉父亲。不让父亲困扰,而且关键时刻,父亲信任你,信任我,才能保住你我。”

“大兄考虑周详,为弟万分感谢。”李恪对李承乾拱手。

“三弟,你莫说这等话。自小,咱们就秉性相投,且并肩守护我们的家人。如今,我虽是太子,但却依旧是你大兄,任何时候,守护我的弟弟都是应该的。”李承乾很是诚恳地说。

“多谢大兄。”李恪看着李承乾诚挚的眼神,心潮起伏。

前世里,他与李承乾并不亲近。没有过多的交情,因了高阳的缘故,对前世里的李承乾知晓一二,只知他性格乖张。而这一世,一切都不一样了。

首先,李承乾并没有如同前世那般出生在承乾殿,更不是武德年间生的人。如同他的出生日子提前了,就连李承乾也出生在大唐还没正式诞生前。那时,爷爷还没起兵,他的外公还是帝王,母亲还是隋朝公主。李承乾诞生在太原的一所小宅子里,不久后,大约是大业十五年,他亦诞生。

那时的隋朝,已岌岌可危。母亲预见了隋朝的败亡,又得了外婆的训示,暗示她与杨氏无关,让她一心侍奉夫君方为上策。于是,母亲诚心礼佛,甘愿将正妻位置交给了长孙氏。但长孙氏不管是哪一世却都是宽厚良善之人,待母亲与他都极好。

承乾是长孙氏一手教出来的孩子。与前世里不同,这一世的承乾因不是一开始出生就显赫为秦王之子,而只算作富贵人家的三房长子。三房又一直被别的房欺负,他懂事得早,又真正继承了长孙氏的良善。他常常以兄长自居,遇见危险,第一时间就挡在家人的面前。

李恪被人暗害推入水塘,大病一场起来后,李承乾就格外留心是否有人暗害他。有好几次遇见李建成的那几个孩子挑衅。李承乾都是直接挡在他面前,安慰他说:“三弟别怕,有大兄保护你。”

这样的次数多了,李恪心里也柔软了几分,想着这一世不一样了。前世里,李承乾的命运悲惨。而今,他对自己这样好,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既然知晓他的命运走向,那么,就好好帮他一把吧。

就这样,在又一次面对堂兄们的挑衅与欺侮时,李恪站到了他的身边,与他并肩作战。久而久之,兄弟俩感情越发深厚,李恪也有意无意地点拨,为他铺路。

那时,他就想:自己只要找到阿紫就好。而另一方面,他要保住家人,还要保护李承乾这个大唐太子,让他成为天下无可争议的帝王。

他敬重李承乾,暗地里保护他。李承乾也待他极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他成了太子,也是一直思量着保住他。

因此,看到李承乾诚挚的眼神与神情,那一声“多谢大兄”真是发自肺腑。

“三弟,莫要见外了。”李承乾有点不高兴。

李世民在一旁瞧着这一双孩儿,常常舒了一口气。这手心手背都是肉。

过去,他时常忧心他喜欢的两个孩儿会因为权力而走上自己与建成的老路。

因此,他常常敲打李恪,有意无意地试探李恪,想着若是发现苗头,他就趁早给他掐灭,以便于保住他;对于承乾,他则是有意无意地强调他在家是男人,是长子,要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好弟弟妹妹,在外则是天下的太子,未来的天子,要保护好大唐黎民百姓。

如今,他发现自己的担忧实在是没有必要。看着自己极其喜爱的孩子,心里真是舒坦。

“谨遵大兄之意。”李恪依旧行礼。

李承乾大手一挥,笑道:“老三,你别装了啊。你那点破事,我都告诉父亲了。你平时跟我一道可不是这样的。”

李恪显然没想到李承乾说得那么细致,也是惊讶地“啊”了一声,很是尴尬地看了看父亲。李世民哈哈大笑,道:“你们兄弟俩啊,挺有意思的。”

“父皇。”李恪耷拉着脑袋,还不忘偷偷瞪一眼李承乾,意思是说你怎么不早告诉我这事。

“喊什么父皇,在这里喊父亲就是了。”李世民甚为欣慰,心情大好。

“是,父亲。”李恪喊。

李世民也不说别的,径直说:“恪儿,我今日叫你来这里,是有件事想听听你兄弟二人的意见。”

“是。”兄弟二人一听,知晓父亲这是有大事商议,两人不禁正襟危坐。

李世民看两人神情姿态,赞许地点点头,才说:“高士廉搜集了证据,让魏征带进来,参了一本,涉及了剑南道、山南道大大小小的军队官。此番涉及面甚广,让我也始料未及。此事若是处理不当,怕引起蜀中哗变。但这事,实际上也是个机遇,正好可将蜀中军队与官场清理一番。”

“正是如此。”李承乾点头,李恪也轻点头附和。

“只是不知父亲有何打算,派何人来彻查,来整理?”李承乾询问。

“此事是魏征替高士廉递的奏折,这负责调查的人必定有魏征。其次,既是军队与官场,定然还要有吏部与兵部的官员。吐谷浑那边最近按兵不动,我想派柴绍过去镇守,让程知节老将军参与调查此事。程知节老将军嫉恶如仇,不畏权势,却又心细。有他在,旁的人不敢造次。另外,也要大理寺介入。”李世民先说了常规人选。

“父亲考虑周详。这些人都是朝中重臣,又多是领军奇才,在军中威望很高。有他们处理,定能稳定军心,又能彻查此事。”李承乾连忙点头赞许。

李世民没回答李承乾,只继续说:“承乾,此事虽风险大,却也是个历练的绝佳机会。为父思量再三,觉得这一次的调查,就由你来主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