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名门天姿 > 第六百二十章 考验

名门天姿 第六百二十章 考验

作者:紫苏落葵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0:45: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恪与李承乾顿时吃惊,两人不可置信地看着父亲。

李世民扫了两人一眼,道:“这什么表情,没出息极了。”

兄弟二人很是尴尬,咳嗽两声。李承乾率先开口,道:“父亲,我也很想分担此事,然孩儿不曾在军中历练,对军中门道不清。再者,此事干系重大。方才,你也说了此事弄不好,会引起蜀中哗变。”

“是呢。父亲,大兄不曾参与军中事务,到底生疏,此事关系大唐国祚。北地本就不安分,这连续两年天灾,若是蜀中再生事端,我怕”李恪也说。

在此时,他是断然不能依靠前世的经验的,这一世已经不一样了,将来会如何走向,他心里也没底。

因前世里,剑南道与山南道军中大换,是到了李治执掌朝政后。而今,没想到在贞观初,就出了这样绝佳的机会。说来说去,这机会似乎还是阿芝创造的。因了阿芝的缘故,牵扯出了不少人。他顺藤摸瓜,就掌控了许多的证据,包括有些前世里没发掘出来的证据。

尽管证据非常充分,足可以让剑南道与山南道的官场军队被连根拔起,但如今大唐初年,根基未稳。李建成的余孽还到处活动,这个节骨眼上,剑南道与山南道的事,肯定要妥善处理的。父亲将这样一件事交给不曾军中历练的太子,这实在是儿戏。

因此,李恪跳出来反对。

李世民扫了他一眼,反问:“你反对,难道派你去?”

“父亲,不可。”这回出声反对的是李承乾。

李世民瞧着他,问:“照你三弟所言,定然要派个懂军队门道的去。他这几年化身阿念领兵的事,太子你也是知道的。”

“三弟乃将帅之才,兵法如神。若是他来主导这次的调查,定是好的。然而,作为他的大兄,我要保护他。”李承乾没有明说。

“是呢。父亲,孩儿刚出使突厥回来,还没休息够呢。再者,我与大兄还有暗地里的敌人要揪出来。再者,若是我来主导这次调查,朝中有些人可能会心生异端,异想天开。比如,我刚在突厥一箭三雕,这会儿又让我沾染军队。就是大兄不乱想,那些朝中重臣也会乱想的。”李恪诚恳地说。心里却是腹诽:好久没好好陪阿芝了,他才不要这些繁琐的事了。

“父亲,三弟说得对。更何况,他蜀王府有个侧妃是萧氏。而今,剑南道上可有不少是出自兰陵萧氏。这也得要避嫌。”李承乾立马又找到一条。

总之,他就是不能让老三去冒险。更何况他知晓老三特别懒,若他不帮,回头就该埋怨他了。

李世民看着俩儿子,忍不住笑着问:“你们的意思是你们俩都不去?”

李恪兄弟二人面面相觑,李承乾清了清嗓子说:“父亲,三弟是断不能去的,会给他平添许多事端。”

他想的是若父亲非得要一个儿子,那他就勉为其难地去吧。谁让自己是长子,是太子,是父亲的儿子,是大兄呢。他断然是要护着三弟的。

“老三肯定不能去。”李世民淡淡地说,随后伸了一个懒腰,看着李承乾说,“至于你,大唐太子,未来君主。这军队这块儿是肯定要执掌的。难道你想要旁人为你执掌军队?”

“可是,天下军队”李承乾说了一半。

李恪已警觉起来,忙打断李承乾的话,问:“父亲,你的意思是说要,要亲自执掌兵权?”

“刀在自己手中好,还是在别人手中好?”李世民反问。

“这么说,父亲是接受了秦大将军的方略了?”李承乾也满是惊喜。秦大将军的方略是李恪去将军府找的,然后他私下里递给父亲的。

“秦大将军乃李家恩人。再者,他品行高洁,心中所怀皆家国天下,毕生所学都想的是为天下太平尽一份力。如今,这治兵方略实在是好,我为何不接受?”李世民很严肃地说。

若这世间,非得要找一个人让他来佩服。那么,就只有秦叔宝了。

“父亲既然有了决断,想必胸中已有丘壑。只是万不可激进。毕竟世家大族根深叶茂。”李恪认真地说。

“恪儿放心,为父不是按捺不住的人。今日的话就是我们的闲谈,切不可传了出去。”李世民说。

兄弟二人很是严肃地向父亲保证。李世民捶了捶腿,看着两个儿子,说:“此次,是最佳机遇。承乾,不要怕。”

先前,李恪反对李承乾去,是因为此事事关重大。如今,父亲已在着手潜移默化进行军事改革,而且这就是开刀的事。李承乾作为未来的君王,必须要亲自参与。

因此,他上前一步,端端地对着父亲跪下,道:“父亲深谋远略,是孩儿方才考虑不周。此事,确实是最好的机遇。”他说到这里,又瞧着一旁的承乾说,“大兄,你要去。我会暗地里待命,帮助你。就像你护着我一样。”

“承乾,你三弟熟悉军队的事,他既说暗地里待命,你就不必太担心。”李世民也安慰。

李承乾点点头,道:“父亲,三弟,你们放心,此事,我定然全力以赴。”

李世民很是满意的点点头,李恪则是忧心另一件事说:“父亲,此事干系重大,魏征不曾领兵,程老将军是深谋远虑,但脾气也火爆。儿子觉得还是欠缺点什么。”

“哦?欠缺什么?”李世民听到李恪这么说,他倒是来了兴趣,想要考考这俩儿子,到底有多大能耐。

“儿子认为是欠缺一个真正做事考虑周详,且十分公正的人。”李承乾接了话。

然后,兄弟二人不约而同想到一个人,便是对视一眼。那一眼,兄弟二人都了然于心。

李世民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乐呵呵的。他这个做爹的做得真成功啊。

“这样的人,怕是不太好找。”李世民假装忧心。

“父亲,您不是说秦大将军正是公正之人么?他考虑事情都是从家国天下出发,而且军队改革是他提出来的。”李恪建议。

“可他辞官归隐了。上一次去迷途山探路,就是我做得对不住人家了。”李世民叹息。

父子三人顿时陷入了困难境地。一时之间,三人都没说话。周围鸟儿鸣声上下,日光正盛。

“我听说,秦大将军从迷途山回来后,身子骨比从前好多了?”李世民忽然开口,瞧着李恪问。

李恪点头,道:“我还没去瞧过,但早上碰见秦铭,说感谢我和九姑娘的安排,他父亲身子骨大好。秦铭是个实诚的,断不会说谎。”

“他是真正的军事奇才,挂靴归隐,总觉得是我这帝王容不得人似的。”李世民感叹。也有点瞧不上当初自己的一念之私。

“父亲,是秦大将军身子骨不好,你莫要自责。”李承乾安稳。

李恪却是径直说:“反正大兄作为太子,学兵法,了军中事,这是必须的。我瞧着太子府的几个老师都不顺眼呢。”

他言下之意可聘请秦叔宝去太子府做老师。李世民一听李恪这样想,心里也是乐呵:果然,自己的儿子真是不凡,这才十来岁,就考虑周详。

但他面上却是很惊讶,问:“太子府几个老师如何不顺眼了?”

“如何能顺眼呢?你瞧太子太傅。”李恪撇撇嘴。

“李老先生可是大儒。”李世民斥责。

李恪摇摇头,道:“他大儒不假,然而终归是老了,做事难免迂腐可笑,不知变通。教一教小儿认字还好,如何能继续教太子呢?并且,我听闻他最近身子骨也不好,总是生病。大兄正需人指点时,他这总生病也不是办法。”

“李太傅总生病?”李世民很是讶异。在他印象中李纲虽年迈,但身子骨一向没毛病。

“最近总是生病。请了好些有名的大夫来瞧了,也只说是身子骨老了。”李承乾回答。

“再者,他也不吉利啊。”李恪嘀咕。

李世民却是听见了,问:“恪儿,你说什么呢?”

“听说李太傅教过大伯父,教过我外祖父的兄长。”李恪说。

李世民当即就变了脸色,细细一想:可不是么?前朝太子杨勇就是李纲教的,最后被废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为太子时,是李纲教的,然后被废了。如今

他不由得看了看李承乾,李承乾也是蹙了眉。

“反正儿子觉得他不行。这跟怪力乱神没关系,儿子就是觉得连续两任太子都没教好,他定然也是有责任的。文学大儒又如何?治国的事,他还能比得过父亲,比得过魏征,房相他们?领军的事,他就更不能了。”李恪这会儿也大胆,径直就说了。

反正他看到李纲就不舒服。这人书是读了不少,然而迂腐可笑,不过纸上谈兵。难怪教了三个太子,都让人家被废了。是的,若是加上前世李承乾被废,那李纲还真称得上是太子杀手,太子府的丧门星。

如今,他既是愿支持李承乾上位,就决不能留着这个丧门星。

“这样呀,李太傅身子不好。太子你就安排安排,让李太傅颐养天年吧。逢年过节,差人瞧一瞧,也不失了师生一场的缘分。”李世民大约也觉得李承乾说的在理,顿时就替李承乾想了个办法。

“父亲,这事怕不成啊。当初是你下的旨意。怕大兄去处理,旁人会有意见。”李恪说。

李承乾也点头。说实话,他真的有点怕李纲这里嗦一大堆的老头。要他自己去处理,可真是得绞尽脑汁了。

李世民见老三处处护着太子,心里很是高兴,便当即说:“是父亲欠妥贴,等下午我就下旨,让李纲回去颐养天年,并且派尚医署去会诊。同时,父亲在先前为你定了魏征为太子太傅,等这边谈完,你就去拜见魏大夫吧。”

兄弟二人一听,都知晓父亲早就胸中有丘壑,方才的一切不过是考量二人。两人顿时汗颜,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父亲,你这是考我们呀。”李承乾小声问。

李世民摇摇头,说:“李纲的事,我确没想到。我只想到了让你能顺利去完成此次的调查。”

“因此,父亲为儿子定了魏大夫作为太子太傅?”李承乾很是感激。这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感觉可真是好。

“除了魏大夫为太子太傅,父亲应该还想请秦大将军。”李恪顺着方才的话思索一下,便得出这结论。

李世民赞许地点点头,尔后又发愁说:“我正有此意。然而,秦大将军情况特别,我答应人挂靴归隐,如今人才挂靴几天,我又下旨,实在不妥帖。”

“那就大兄自己去请教了,虚心请教。就算没师徒名分,也有师徒之实。”李恪说。

“我也这样想,三顾茅庐也是美谈。”李世民笑着问李承乾,“承乾,你可愿意?”

“求之不得。”李承乾笑道。

“若能让他对你倾心相助才好。”李世民还是有些担忧。秦叔宝这人太过家国天下,太过正直。这也是很头疼的事。

“父亲,我是去学本事的,这种事不必强求。”李承乾讪讪地说。

“我听说秦大将军的二儿子秦铭,也是博学多才。”李世民提醒。

“是呢。在左屯卫军中,是个小校尉。”李承乾回答。

“那你看看东宫还有没有什么合适的职位,你先将秦铭调进东宫。”李世民帮儿子出主意。

李承乾一听,立马就说:“有个空缺,是东宫左千牛。”

“这原来是谁?因何空缺?”李世民很是好奇。

“原是贺兰楚石,前日里东宫进了贼人,他受了伤,一时半会儿也来不了。”李承乾回答。

他上次在柴府听那王谢说贺兰楚石面相不好什么的,他心里就疙疙瘩瘩的。再加上,当时,独孤先生虽没说话,但也似乎很不喜欢贺兰楚石。他就一直想着将贺兰楚石换了,如今算是逮着机会了。

李世民一时没想起来,李恪提醒:“就是侯君集的义子。”

“哦,原是他呀。”李世民恍然大悟,随后蹙眉,道,“承乾,你此事处理得太急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