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陈郡谢氏 > 23.023 双士对弈

陈郡谢氏 23.023 双士对弈

作者:李暮夕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5:15: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023 双士对弈

此后的日子,秋姜一直在院内练习书法。谢衍让人送来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贴,她视为珍宝,每日临摹,不过半月,便略有小成了。

约定出游的日子未到,她却迎来了及笄的日子。

及笄作为古代嘉礼之一,又称“上头礼”,只有贵女行之。秋姜是元妻嫡出,谢衍对这事非常看重,约请了豫州一带不少的名望,又邀了太原王氏的郡君来做正宾,拜帖的不胜枚举,连河南王元瑛都派使者来参礼观礼了。

这日,暖风袭人。一大早,秋姜就被青鸾拉了起来,经过沐浴、熏香等等繁琐的礼序,她已经清醒地不能再清醒。

“过了今日,三娘子便成年了,是大娘子了。”青鸾跪在下座为她换履,笑着道。

锦书附和地点点头,为她换上加礼前的采衣,也是一脸喜气。

翟妪又叮嘱道:“今日来观礼者众多,多为命妇名儒,三娘子切记言行不可有失,以免落人口实。”

秋姜一连声应着,头大如两个:“妪,三娘知晓了,你都说了不下十遍了。”

翟妪无奈地笑了笑。

谢府有八辆牛车,此次出行便备了五辆。祭祀加礼的家庙在郊外东南的葛云山,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多有不便,太夫人想到这点,又让人备了上山乘坐的肩舆,随行的丫鬟婆子也携带了羽扇、如意、方褥、书帛等物,另有仆役小僮抬着器乐和托盘,浩荡而行。

初春时节,外间春光明艳。昨夜下过一场雨,路边的青石台被细雨打湿了,磨得锃光圆滑,映衬树荫底下扶疏的花影,葳蕤的枝叶,恍然如画。

牛车宽敞平稳,甚是舒适。车轮辘辘而响,林间鸟兽清绝。坐了会儿,秋姜拨开轻纱,又让锦书卷起垂帘,对外间跪坐的另一个婢子道:“何时可至?”

答曰:“约一时辰。”

也就是说——还有两个小时?

靠!

秋姜放下帘子,怏怏不乐。车内置有暖炉,时间久了,她不由手心冒汗,身上的采衣黑底朱边,很是繁重,让人燥热难当。翟妪笑道,为她取了香巾擦拭额上的汗珠:“三娘子再忍忍,很快便到了。届时众贤云集,可万万不可失了礼数。”

“诺、诺、诺。”秋姜烦闷地应了多声。

翟妪都被她气笑了。

出了山林,到了葛云山山麓下,秋姜由丫鬟婆子伺候着戴上帷帽,换了肩舆。这下可不比坐着牛车舒服了,人力使力始终各有不同,一路上颠地她摇摇晃晃,好不难受。

锦书在旁道:“你们且稳着些,别摔了我家娘子。”

拉夫们唯唯应着。

后来实在受不了了,秋姜不顾几人的反对下了肩舆,翟妪和青鸾拿她没辙,只好一左一右羽扇为她遮阳。其实这山间林木茂密,哪里来的烈日?秋姜知晓她们性情,也只得由着她们。攀上半山腰,山路愈加奇陡,右侧的林深荫庇处隐约可见寺庙几楹,错落有致。林间香烟袅袅,环绕朱红色的楼宇。

秋姜顿觉神清气爽,又紧走几步,只见庙宇正殿门下有一棵参天大树,树影下有两位跪坐弈棋的士人。

那二人皆是长衫纶巾的儒士打扮,似乎风尘仆仆,许久未修饰,络腮胡子满脸,看不出容貌年纪,只是谈笑间声音颇为清雅悦目。

二人身旁皆有一士子随侍,恭敬站立,目不斜视。秋姜走近了些,发觉这两个少年都颇为俊朗,白衣葛衫,不敷粉黛,虽不及李元晔,却远在当日见过的杨约、杨尹之上。

一人听到脚步声回过头来,笑意淡淡,道:“家师对弈,闲人勿扰。”

秋姜并不作恼,却道:“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尊师运棋如神,浩博如渊,何惧一小小娘子之陋见乎?”

那执白子的士人闻言抬起头——秋姜对上了一双清澈深远的眼睛,黑如点漆,渊博浩淼,蕴含着难以言说的悠远宁静,仿若与这山间丛林的静谧融为一体,让人无来由地感到一阵清风扑面、神思清明。

秋姜忙欠身道:“陈郡谢三娘,见过尊驾。”

那士人眼中含笑,轻一摆手:“无妨,小姑可上前来观。”

秋姜再拜,恭敬上前,见他二人在棋盘上已对多时,如今是终局较量了。停局填子,子多为胜。这是十九路棋盘,和她前世所学并不相悖,只看一眼,心里便有计较。

对面,那执黑子的士人挥着白玉柄麈尾,朗声笑道:“子封,任你满腹经纶、国士无双,但在这对弈一项上,君输予远矣。”

“子眺骄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执黑子的士人大笑,一双挑花眼微微斜挑,甚是得意,抬头却见面前的女郎盈盈含笑,不置可否的模样,不由挑了挑眉:“小姑有何见解?”

秋姜拱手道:“安敢?”

“但说无妨。”

秋姜低头望了望那执白子的士人,对方也微微含笑,眼神宽厚温和,她心里一定,取了白子往东南角落中一放。

格局立变。

那执黑子的示人不由搁下了麈尾,眉目紧锁,惊疑不定,眸中多有讶异之色。

执白子之士人却略一合掌,笑道:“好一步妙棋。”抬头问她,“小姑师从何处?”

秋姜笑道:“回老丈的话,三娘只是闲暇时候瞎鼓捣玩的,并无师承。”

“老丈?”身边侍立的少年一瞪眼,怒望她,“家师年不过二十又八,何以老丈称之?”

秋姜哑然,却无可辩驳,再低头看跪坐的两人。这满脸胡子的形象,实在看不出不到三十啊!

那执白子的士人却道:“沛云退下。”又见她虽然年幼,生得却是眉清目秀,风姿卓绝,心里不由赞赏,语气愈加温和,笑道:“秋水时至,河伯固于小川,焉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后至北海,方改其观。今日恭方觉吾为井底之蛙,见笑于大方之家耳。”

“竖女岂敢。”秋姜拱手欠身,“先生不必在意,不过是凑巧罢了。”

“小姑聪慧颖悟,不可过于自谦。”

这时方才阻拦她的少年上前恭声道:“师傅,时候不早了。”

两位士人收拾了棋盘,长袖轻甩,踩着木屐扬长而去,姿态洒脱,是秋姜生平仅见。这便是魏晋风流?

这个时代的人非常重视声誉,但并不崇尚那种循规蹈矩的老实人。像这样洒脱旷达、独立独行的人,才最得世人认可。

翟妪在旁催促她:“女郎,时候不早了。”

秋姜道:“走吧。”

一行众人登上台阶,缓缓步入朱红色的庙门。这是私庙,并不宽敞,广场前后不过二十来丈,置放生池与须弥座若干,彩饰丹垩,栏循台榭,正殿两面的四座钟楼隐于松柏林涛中,隐约可见,庄严肃穆。

场内一应准备就绪,诸像崇严,彩绘鲜艳。秋姜未入殿堂,便见谢衍立于东面台阶上等候宾客,看到她,微微点头,示意丫鬟婆子扶她进侧殿,转头招呼往来宾客。

到了巳时,宾客尽数到场。待下人来禀娘子于侧殿沐浴更衣完毕,谢衍在台阶上高声笑道:“今日诸公拨冗莅临,鄙人不甚荣焉。”说罢,和王氏一齐步下台阶,首先迎接正宾。

王卢氏盛装出席,上裳着紫金缠枝镶边对襟大袖衫,下配丹色、赤金双色条纹裙,外罩薄纱襦袍,容色雍容。

“母亲。”谢衍、王氏皆作揖礼。

王氏乃是庶出,生母虽然早逝,却很受郎主王源器重,年轻时给过王卢氏不少气受,王卢氏自然不待见她。但是,礼数却不能废,虚扶了他们一把道:“勿需置这些虚礼,入内吧。”

王氏扶了她缓缓踏上台阶,谢衍回头招呼其余人,忽然目光凝滞住了。

人群也不由自主分开一条道路。

“谢公,一别多年,别来无恙?”来人白衣翩翩,手执一柄白玉如意,一头乌发并不若其余人那样纶巾或笼冠,而是随意披散在肩上。他的年纪不及三十,姿态却从容洒脱,神色温和,颇有长者风范,面容更是俊美如玉,微微笑时仿佛初升的朝阳,耀目无双,令人不敢直视。周身更是神清气爽,有一种冰雪霜降般的悠然宁静,仿佛谪仙。

他身侧的士人年岁与他相仿,着一袭绛紫色袖衫,容貌也甚是出众,手中麈尾轻轻挥动,一双桃花眼顾盼风流。

谢衍忙作揖还礼:“王公、谢公有礼,衍不甚惶恐。”

琅琊王恭王子封,陈郡谢远谢子眺。这当今世上,有哪位名儒敢轻视他们?这二人虽不从仕,却冠绝南北,无人不知,是天下士子的楷模,名儒中的佼佼者。

北地鼎鼎有名的“江陵二昳”便拜于他们二人座下。

不说王恭了,在陈郡谢氏,谢远便是族人的精神领袖,就是族长见到他也要礼遇三分。谢衍所在的这都灵一脉更不及谢远所在的那一脉支族显赫,当然不敢无礼。

他虽有邀请二人,却没想到,他们真的会赏光,实在是意外之喜。若是传出去,他们都灵一脉的声望定会与日俱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