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雪淞散文随笔集 > 袁世凯称帝7、8

雪淞散文随笔集 袁世凯称帝7、8

作者:长春雪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1:27:52 来源:小说旗

宋教仁的被暗杀及凶手的被灭口使国民党人异常悲愤,他们在全国组织了抗议活动,揭露袁世凯谋图**暗杀宋教仁的政治阴谋,并抗议袁世凯政-府向国外非法借款,要求袁世凯辞职。

湘、赣、皖、粤四省的国民党员都督谭延闿、李烈钧、柏文蔚、胡汉民发表通电,对袁世凯提出谴责和抗议。李烈钧声明:“一息尚存,此心不死,宁为共和之鬼,不为**之民。”胡汉民称:“谁为祸首,颠覆共和,当与国民共弃之。”

袁世凯与国民党撕破了脸,下令免去谴责他的国民党员都督的职务,又调兵逼近南方,威吓国民党。

国民党不甘示弱,1913年7月上旬,孙中山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会议,决定兴师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7月10日,李烈钧任江西讨袁军总司令,并宣布江西与北京政-府脱离关系。

接着江苏、安徽、上海、广东、湖南、福建、四川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并成立讨袁军。

双方交战一月,袁世凯与将领、幕僚们研讨战局。

一个瘦高幕僚用竹鞭指着墙上挂着的大幅军事地图汇报形势:“7月16日,大总统任命段芝贵为江西宣抚使兼第一军军长,赴前线平叛。7月25日,李纯所率陆军和汤芗铭所率海军从两面夹攻,叛军不支,湖口、姑塘收复。接着,我军兵分三路,进攻瑞昌、南康、德安。为鼓舞士气,大总统特发10万银元犒赏,又提升李纯为江西护军使,授前敌将领吴金彪、石振声中将军衔。士气大掁。”幕僚说到这讨好地笑望袁世凯。众将领、幕僚鼓起掌来。

袁世凯抽着雪茄笑说:“我袁慰庭向来赏罚严明,只要肯用命作战,立功,我是必定厚奖的。你们也包括在内。好好干,都会得到提升,得到奖励。”

众将领、幕僚又兴奋地鼓掌。

瘦高幕僚继续汇报:“德安、南康、建昌、吴城相继收复。8月18日,我军攻克南昌。大总统给前线作战得胜将领授勋。”众将领、幕僚又鼓掌。

“同期,我军张勋部大败叛军驻徐州第三师,收复柳泉,叛军退至徐州。大总统立授张勋上将军衔、江北镇抚使。张勋部士气高涨,既而攻克徐州。目前我军张勋部由水路进攻镇江,冯国璋部由陆路进攻浦口,然后二军准备会合攻取南京。”众人又热烈鼓掌。

半月后,袁世凯又与将领、幕僚讨论前线战事。

瘦高幕僚再次拿着竹鞭指着军事地图讲述战局:

“7月末,叛军在江苏全线败溃,匪首黄兴离开江苏,跑到上海去了。程德全宣布取消江苏独立。

8月2日,冯国璋在安徽攻克蚌埠。冯国璋部和张勋部向南京挺进,形成合围之势。”众人鼓掌。

袁世凯这时说道:“向前方发电,传我的命令:对投降的叛军一律缴械,首领该处决的处决。令冯、张二部再接再厉,尽快占领南京。”一个幕僚迅速纪录着,听完命令后马上去电报房发报。

袁世凯望着众人又说:“我已派人收买南京叛军中的第八师师长陈之骥,他是冯国璋的女婿,会拉拢过来的。他一反正,收复南京就容易了。”说罢哈哈大笔。

“大总统足智多谋,软硬兼施,叛军岂能不败!”众人笑着奉承。

陈之骥果然为袁世凯所收买,反过来攻击讨袁军。里应外合,南京很快被攻陷了。二次革命历经两个月,被袁世凯的北洋军镇压了。孙中山、黄兴、李烈钧、陈其美等国民党领袖人物被迫流亡海外。

袁世凯哈哈笑着对众幕僚说:“现在在中国靠什么说话?靠实力!靠军队!国民党要声讨我,我就请他们吃子弹,他们还不是得灰溜溜跑到国外去。现在南方革命党占领的地盘,都被我们北军收复了,南北终于统一了。”

“以后大总统的话在中国就是一言九鼎,谁人敢不听,谁人敢不服?”瘦高幕僚连忙奉承。

袁世凯哈哈笑着对众幕僚说:“今晚我请大家吃火锅,涮羊肉,庆祝胜利。”

袁克定和杨度坐在北京西郊小汤山别墅里豪华客厅里,边喝着香茗,边等着一个重要人物的到来。袁克定身穿一身乳白色西服,戴着深紫色领花,因为右手有疤痕,戴着白手套,很有德国归来的西式派头。杨度则是细竹布淡蓝色长衫,儒雅书生模样。

小汤山有温泉,水量大,矿物质丰富,常年温度在50度左右。清代皇室将小汤山辟为皇家休憩地。清朝灭亡后,袁克定在这里修建了一所豪华别墅,经常在这里招待一些贵宾。

二人喝着香茗交谈着。

杨度:“击败所谓‘二次革命’后,大总统威望更高了。权力也更集中了,距离称帝的时间也更近了。”

袁克定点头:“是呀。我们要抓紧行动呀。”

杨度:“大总统不但能治外,也能治内。他控制总理熊希龄及国会议员的手段,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杨度是专门研究过帝王之术的,所以对统治者的驾驭手段也颇为了解。

“嘿嘿,家父的治人之术,我这儿子也万分钦佩,只是望尘莫及呀。”

镇压了讨袁“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就要解散国民党,彻底解决这个死对头。但按法规解散政党必须由总统和总理共同签署命令。而总理熊希龄却认为现在是民主共和了,不应再实行党禁。几天后,袁世凯说有事要谈将熊希龄召进总统府。侍卫说总统正在接见英国公使,请他先在另一房间等一下。熊希龄在房间里坐下后,突然看到桌上有份密报,上面还露出熊希龄三个字。他好奇地拿起一看,是揭露他盗取承德避暑山庄珍宝的事。他的手马上颤抖了,心也突突跳个不停。过了一会儿,袁世凯让他进了会客厅,看着他问:“你怎么了,怎么脸色这样难看?身体不舒服么?”“没什么,没……什么。”熊希龄说话有些结巴了。袁世凯一笑:“嗯,没事就好。噢,我找你来是想请你签署份文件。”熊希龄一看,是解散国民党的命令,但他再也不敢争辩了,拿起笔颤抖着签了字。

“家父现在消灭了反对党,控制了内阁和议会,应该抓紧称帝的事了。”袁克定说。

“是呀。我们‘筹安会’也在抓紧宣传这件事呢。”杨度应和。

“晳子(杨度字晳子),你写的那篇《君宪救国论》真是不错,高论,高论呀,家父看了非常赞赏。”

“这篇文章我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花费不少心血呀。”杨度笑笑说。

“你这篇文章即是称帝的理论根据,又是行动的纲领,写得条理清晰,论据充分。你揭露共和的弊病:一、军队讲绝对集中,而共和讲民主,故而难以建立强大军队。二、各执其言,也难以建立有权威的政-府。三、为野心家开启了竞争最高首脑之门。总统选举之年,必将是国家大乱之年。数年一选举,数年一大乱,中国永无宁日。四、国家一乱则给外国列强干涉中国提供了口实,国家危亡矣。说得好,说得好!一语中的,入木三分。难怪家父要给你授勋,还给你送了‘旷代逸才’的匾额。”

“大总统对我真是厚爱有加,在下是愧不敢当呀。”

“晳子,我们亲密如兄弟,你好好干。如果家父称帝,我就是太子了,那时你的拥戴之功,定当得到厚报。一定让你平生之学得到充分施展,你可以做中国的伊腾博文、俾斯麦。我若继位做了唐太宗,你就是房玄龄。”

杨度听了这话心里很热,嘴上却说:“我只是觉得中国应该恢复帝制,而现今可以当皇帝的人非大总统不可。我这人认准了一件事,就会执着的去做。”

“知道,知道,要不你能钻研下这么大学问么。”

“‘筹安会’要借严复的大名,我几次去求见,他都不肯见。后来我听说他有严重的气喘病,就找了德国医生为他看病。又把他的西学译着又研究了一遍,同他交流,他这才扭转了态度,同意挂名了。”

“严复可是学贯中西,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意挂名‘筹安会’,使此会名声大震呀。宣传帝制就更有力度了。晳子,你确实能干,砥柱中流,当个宰相也很够格。”

“芸台,你过奖了。”杨度嘴上谦虚,心里却觉得很得意。自己前一段教育总长的位置都没应承,想的可就是宰相的乌纱呢。想当大官可不是为了谋私,是为了一展做大事的抱负,握重权才能做大事,张居正是心中的榜样啊。

“晳子,给‘筹安会’拨了80万的经费,够花么?”

“目前还可以。不过我们尽力在扩大组织,各省也都在筹建分会,以后需要钱的地方还很多。”

“不够了你就说,我向家父帮你要。为了办大事,就得舍得花钱。”

“兄弟在这里先谢谢了。”杨度向袁克定拱拱手。

“谢什么,我们都是办的一件事么。”袁克定对称帝一事确实非常积极,与其说是为父亲,其实更多是为自己。父亲已经57岁,而袁家祖上几代人都没有活过59岁,如果父亲不称帝,那他不在了总统就得民选,自己还能掌上一国之柄么?自己如果不当上太子,那将来连总统之子都不是了。没有了权势,能像现在这样花钱如流水,借父亲大名号令天下么?所以必须搞帝制,必须!

袁克定看着杨度又说:“要做大事首先得造舆论、争民心,你们‘筹安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事,继续努力吧。日本的有贺长雄博士是很有名的宪政专家,他有一篇《论天皇制》在《东京日报》发表,此文对中国恢复帝制大有帮助。我准备叫人翻译出来,在国内几家重要报纸刊登。还有,美国着名政治学家古德诺博士下个月来中国,他是主张君主制的,我想请他写一篇这方面的论文,也在报上发表出来。”

“好,好。”杨度兴奋地点头,他觉得眼前这个大公子真的很有办法,很有能力。跟着他干,也许真的会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梁启超乘着袁克定派来的德国小轿车来到了小汤山别墅。看到酒席前只有袁克定,杨度两个人,他有些诧异,“不是说今晚文人聚会么,怎么就我们三个人?”

袁克定笑说:“今晚是七月七日乞巧节,二位都是当今大才子、大忙人,我请二位到此饮酒赏夜,放松一下,老朋友谈天叙旧,也是快事呀。”说着他请杨度、梁启超入席。

梁启超笑说:“这小汤山别墅,我还是头一次来,景致真是不错,再配上这月色佳肴,良宵美景俱全呀。”

“那就好好乐一乐,来,我们干一杯。”袁克定说着举起高脚玻璃酒杯。

三个人笑着碰杯。

几杯酒后袁克定便把话题引入他的套路,他看着梁启超笑说:“陆费逵前不久约晳子写一篇关于国体的文章。”

陆费逵是中华书局的总经理,梁启超很熟的。“共和国体已经实行四年了,为何还要议论国体呢?”

袁克定说:“共和国体虽然已实行四年,但弊病丛生,有识之士都提出不宜将共和制度实行下去。”

梁启超沉吟着不出声。

袁克定又说:“卓如先生(梁启超字卓如),你是中国最着名的政治家,家父对你也很推崇。今日请你来,也是想听听你对共和与帝制的高见。”

梁启超内心里是反对复辟帝制的,但他不想现在表露出来。他看看袁克定说:“这个问题我还要好好想一想。”他看看杨度又说:“晳子不是写了篇《君宪救国论》么?我也要好好研读一下。今晚不是要聊天放松么,我们就不谈政治了,好么?”他又看看袁克定。

袁克定看出再硬逼梁启超他也不会现在表态,便想出一个主意,他起身走出,一会又回来了,手中拿着一张支票。

“春上卓如先生回粤为令公大人祝寿,我事先不知道,没有送礼,很对不起。现在我补个礼吧。这是二十万银元的支票,请先生不要嫌少,是我的一点心意。”说罢袁克定把支票递给梁启超。

梁启超看到袁克定此举,心中更有微词,他摆了下手说:“大公子盛意我心领了,但家父生日已过,就请不必再破费了。”

“这是兄弟一点心意,卓如兄务必要收下。”?袁克定把支票又递了过来。

梁启超再推脱:“不,事过境迁,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再收礼就不合适了。”?

“芸台诚心诚意,盛情难却,卓如,你就收下吧。”杨度在一旁劝道。

“大公子一片盛情我承领了。这样吧,等来年家父寿诞时,大公子再表示吧。我这里先谢谢了。”?

袁克定脸上有些不悦,“我一片诚心,卓如先生却见外,是不是看不起我这小兄弟呀。”?

“不是这意思……”梁启超有些尴尬。场面一时有些僵。

杨度出来打圆场:“梁兄,不要拂了芸台的一片好意。他是讲义气的人,也要面子。你就先收下吧。”说着拿过支票,塞到梁启超衣袋里。

晚上,梁启超独自躺在客房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袁克定这是要收买我,借我的名为他们复辟帝制服务。我梁启超岂是金钱能收买的人!我不但不会为他们效劳,还要揭露他们,坚持真理。第二天早上,梁启超把支票压在床头柜茶杯下,便离开了别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