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雪淞散文随笔集 > 李鸿章出使欧美5

雪淞散文随笔集 李鸿章出使欧美5

作者:长春雪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1:27:52 来源:小说旗

一**六年八月二日,李鸿章访问法国后乘船穿过多佛海峡前往英国海口城市南安普敦市。

李鸿章坐在船上一声不吭痴痴地发愣。船虽平稳,心境却起伏、跌宕。

当年中国的国门就是以文明自居,实则为强盗的英国人首先用大炮轰开的。而后,英国的商船来了,法国的传教士来了,德国的冒险家来了,美国的职业海盗来了,俄国那些为沙皇在远东寻找“天然不冻港”的野心家和探险家来了,日本的侵华武士道道徒们来了。大清从此,从朝廷到百姓,国无宁日,家无宁日,人无宁日,这都是英国人入侵所致。

六十年来,我们的民族遭受了多少苦难,我们的人民饱尝了多少辛酸,我们的家园承受了多少蹂躏,我们的外交遇到了多少失败,真是让人好不心酸。

船泊码头,英国文化大臣代表女王前来迎候,并派来四辆高大华美的礼车。

英国海军司令特来斯、中国驻英使节龚照瑗及使馆全体官员、英国驻华使馆参赞马格里和南安普敦市府官员也一齐来到迎接。

李鸿章看到特来斯有些高兴。特来斯曾受李鸿章聘请,帮助训练中国海军。

登岸后,乘坐专列火车驰至伦敦。

眺望着窗外的美丽景色,李鸿章诗兴大发,作《伦敦火车道中口占》七绝一首:

飘然海外一浮鸥,

南北东西遍地球。

万绿丛中两条路,

飙轮电掣不稍留。

身着大红外衣的马车驭手故意放慢了速度,让李鸿章一睹伦敦街头的容貌:

高楼林立,崇阁巍峨,一尊尊乳白色的、赭褐色的雕塑像矗立在街心广场中央,蔚为壮观。

李鸿章所经之处,行人纷纷驻足不前。他们带着好奇、兴奋的眼神观望着,不少人还脱下帽子,欢呼致意。

给李鸿章准备的行馆正在伦敦市中心,本来是考登侯爵的故邸,现是议院贵族郎司岱的私邸,房屋高大宽敞、交通方便,所以英政-府就公费租下,接待李鸿章。

李鸿章乘礼车来到大门口,只见门前已围了许多群众向他欢呼,门内旗杆上悬挂着大清龙旗,正在金色风中猎猎作响,场面很是热闹。

休息一天后,开始外务活动。

李鸿章来到了下议院,他要亲眼看一看这个神奇的地方。他早就听说英国政-府议事,须经过议院表决,如果多数议员投反对票,便可以否决政-府的某项提案。这在魏源、严复的书中多有论及。现在他要在现场考察一下这种议会制度。

“中堂大人请进!”下议院的副议长和李鸿章有一面之交,他充当向导了。

李鸿章在特设宝座上肃立坐下,静听议员们议事。这议院大厅为穹隆式的圆形,向心而设众多座位,居中设有主席台,乃是议会议长主持讨论的席位。各议发言时便站起身子,用麦克风讲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惜这天议员甚少,讨论不很激烈。

接着,李鸿章又来到朴次茅斯港,参观英国最大的海军基地。

李鸿章的座船刚刚驶入港口,岸上炮台便鸣炮十九响,接着,各军舰炮声大作,声震云霄。

李鸿章走出了船舱,来到了甲板上。他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朴次茅斯港两岸停泊着众多的战舰,分列两行,像山一样雄壮。

“经述,你把战舰数一数。”李鸿章吩咐儿子。

“一、二、三……父亲,总共四十七艘。”

“这儿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战舰操练完毕已陆续回归驻防地了。”英海军司令特来斯在一旁插话说。他又说英国每年举行一次海军大演习,一般有一百二十艘战舰参加。李鸿章本可看到全部,只因在法国逗留时间过长而延误。现在演习已经结束,只有四十七艘舰在港了。

特来斯陪同李鸿章视察驻港战舰。李鸿章乘坐的御船“爱朴答”号驶入舰队 ,搭慢车先绕出其首列之行,继而曲折盘旋 ,如游龙戏水般地穿行于第二行之间。

当李鸿章的座船驶近时,各舰先降旗致敬,而后升旗。舰上海军军官率水兵列队行注目礼,军乐大作,以敬国宾。

“爱朴答”号绕行两周后,一直向朴次茅斯进发,又听到各舰大炮齐发,原来是海军向跟在李鸿章座船后边的太子妃座船致敬。

舰炮炮声刚停,岸炮炮声又鸣,一共十九响,这次是朴次茅斯炮台向中国钦差致敬。

处处表现出海军大国的彬彬有礼。

李鸿章感叹地说:“我当初创办北洋水师时,竭尽心思,糜尽财力,好不容易建成一军。今天看来,真是小巫见大巫啊!”

想起北洋水师,他觉得创办这支海军,既蹊跷又荒唐。

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门洞开,万里海疆几乎无防。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士农工商,对国外情况、国际形势一无所知,对外国人的说话更觉是天外来音。他们只知辨别中外人口,面对列强在中国的万里海疆耀武扬威,恣意妄为,更是麻木不仁。

李鸿章高人一筹,提出当务之急要建一支中国海军。几千年来,中国海疆从未设防,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李鸿章是杞人忧天 ,多此一举。反对派更是大肆攻击。于是,也就产生了以左宗棠为首的一批大臣的“塞防”观念和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批大臣的“海防”观念之争。

可是,朝廷经费紧张,建立海防的资金从哪里来呢。李鸿章想出一个迂回达标的办法。是时,慈禧正欲建造颐和园,但苦于无办法筹集到建园巨额款项。

李鸿章晋见慈禧,面呈良策:“何不以兴办北洋水师名义,下达任务,规定各省每年从上缴的费用中提取十之六七,再从这笔款中抽出一笔钱建颐和园,无须十年,颐和园即可建成。”

慈禧闻言大喜,笑着说:“还是李爱卿足智多谋,到底技高他人一筹。”

于是下达懿旨,兴办北洋水师。根据十八个省的财力状况,年下达五百万两

款项任务。若少数省份因天灾**完不成任务者,由户部从上缴的土药税予以补齐。

就这样,在这历史的夹缝中诞生了北洋水师,也建成了颐和园。因此说,没有北洋水师,便没有颐和园;没有颐和园,也就没有北洋水师,这是一对同时出世的孪生子。有人戏谑地说:颐和园是慈禧太后的私生子,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私生子。

甲午之战虽然败了,但李鸿章独能委曲筹划,以求大业之必成,其苦心奇计,开创建中国海军之先河。

看到英舰上士兵悠然自得的样子,李鸿章新病旧病一齐涌上心头,他跺了跺脚,叹息道:“当今之世,只有重改良,施新政,才能有长足进步。”他看了看身后的罗丰禄,罗丰禄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着英**舰出神。

“当初轻信传言,常有夜郎自大之举,及今日所见,才知道我们以前对西洋的了解太少了。”李鸿章继续说着。

“英国的军舰恐怕是世界一流的。”罗丰禄凑着说了一句实话。

停了一会儿,李鸿章认真地说:“这次考察,有三件事使我刻骨铭心:一是俄罗斯国王加冕的荣耀,二是德**队操练阵容的盛况,三是英**舰列队的威武。”

“我们中国未必不能后起而追之。”罗丰禄对前途还有一定信心。

李鸿章笑了笑,对这个问题他不想妄加评论,尤其在人多耳杂的地方。但他心里却在反复思考:

“未必不能?恐怕也只能是未必吧。从眼下来看,中国的出路或许就取决于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后辈的努力,但一群书生又能做出什么呢?没有权柄说什么、做什么都没有用,一个人的能量能有多大?可惜我老了……”

李鸿章轻轻地摇了摇头:“丰禄,回去给我找找魏源的《海国图志》和严复的《天演论》,我想再看一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