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 第82章 再坑弘农杨氏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第82章 再坑弘农杨氏

作者:世家千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8:38:35 来源:小说旗

论起何家的各种关系,可谓是复杂之至。

何进、何苗、何贵人三人的血缘关系,非常地有趣。

何进与何贵人,同父异母。

何苗与何贵人,同母异父。

何进和何苗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们是重组家庭。

何苗本名朱苗,他的母亲改嫁给何进的父亲后,改名“何苗”。

后来才有了何贵人。

曹操盛情宴请了宋奇、何苗,三人畅谈太学、鸿都门学诸生事迹,其乐融融。

何苗出身卑微,却能游刃有余。

曹操轻吐一口气,赞叹道:

“叔达志向高远,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何苗脸上惊异,双眸浮现出自信的诡色,他向曹操施礼,以示谦逊。

“以后还需要曹使君多多提拔。”

曹操勉励了几句,接着道:

“我可以举荐叔达入鸿都门学,不知道叔达感不感兴趣?”

作为大汉两大学府之一,鸿都门学在寒门子弟中,还是非常有排面的。

何苗心潮澎湃,差一点失态。

“真的可以吗?”

曹操袖袍鼓荡,洋洋洒洒道:

“鸿都门学的祭酒好说话得很,叔达入鸿都门学,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何苗依仗妹妹受宠,才得以显贵。

现在他的身份、地位,远远不如曹操。

“多谢使君!”何苗深施一礼,眼神中多了几分微妙。

“以后大家就都是朋友了。”

宋奇举酒爵相邀,曹操、何苗都给予了慷慨的回应。

三人都没有谈论敏感的话题,等到酒足饭饱、送别何苗后,宋奇才忍不住道:

“如今皇后在老君山居住了一段时间了,一直清心静养。陛下、太后仍旧没有迎回皇后的意思,薄情寡义至此。”

“皇室指望不上了,宋家继续攀附很可能惹来祸患。按照孟德最初的安排,我们和赵忠、何苗都谈好了条件。”

“赵忠还好,反倒是何家心急如焚。何苗、何进依旧客客气气,唯有何贵人不好相与。”

曹操回过神来,不紧不慢呷着茶,缓缓道:

“何贵人这条线走不通,她未必会记着宋家的恩情。何进、何苗不同,他们都有着远大的志向,不会甘心现在的地位。”

“何氏兄弟要笼络士族,不可能亏待宋家。他们的德行要是有所欠缺,损失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只是何苗此人心思深沉,只能来往不能寄托任何希望,他和宦官走得比较近。何进为人仗义,多和他亲近。”

宋奇思绪飞转如电,眼中闪烁精芒。

“朝堂扑朔迷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孟德身为司隶校尉,处在飘摇风雨的中心,一定要谨言慎行。”

“只要宋家能够平稳地度过危机,以后孟德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尽管直言,某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曹操没有过多纠结此事,而是意味深长道:

“风浪越大鱼越贵,要想人前显贵,必须历经磨难。”

“曹某是司隶校尉,理所当然为朝廷做点事。眼下的困境和迷茫,根本不算什么。”

宋奇心中平添深深敬意,告辞离开。

曹操没说话,但脸上表情肃然。

每个志存高远之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奔波。

他们想要成为强者,掌控自己的命运。

曹操的这一点功绩,还不足以让他威震朝堂。

他要成为三公,录尚书事,开府!

要完成这些,绕不开一人,那就是天子刘宏。

司徒杨赐、司空袁逢请辞,已经倾动朝堂。

但远远不够!

这一夜。

曹操和丁氏、刘怜精疲力竭地酣睡,幸福感爆棚。

刘怜早早起身,为曹操准备早点。

曹操气定神闲,享用着美食。

刻苦勤奋?

偶尔存在一下即可。

想要通过努力突破壁垒,简直是痴心妄想。

所有士人,都不讲究艰苦奋斗。

越是攀登到上层,越是讲究血脉、天命。

曹嵩父子一路走到现在的地位,依旧有人在背后诋毁。

“阉宦之后”不可能被士族认可。

哪怕曹家一心一意向士族靠拢,仍旧会被恶语相向。

曹家越是殷切,士族越是肆无忌惮。

曹操能做的,是以经学入手,改变他人的刻板印象。

当然。

这是正经的道路,走起来艰难百倍不止。

曹操决定开辟新的赛道,在汉祚崩塌时,重建秩序。

那时候完全由他说了算。

不服的人,都将成为枯骨。

成为司隶校尉,打击宦官、士族,不是曹操的目的。

上梁不正下梁歪。

从天子刘宏开始,到底层郡吏、县吏都坏透了。

曹操怎么可能监察得过来?

他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司隶校尉,获取政治资源。

尚书梁鹄、尚书卢植,现在都是曹操的人脉资源之一。

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效果。

曹操收拾完毕后,私下拜访了侍中杨彪。

“曹孟德,你还敢来?”

杨彪冷冽一笑,佯怒一喝,非常有威势。

“杨兄不欢迎?”

曹操愣住了,表情很是无辜。

“你弹劾我父亲,还要我欢迎你?”杨彪满脸惊奇,就好像第一天认识曹操一样。

“我是来送礼和好的。”曹操满脸笑意,主动示好。

杨彪左右打量,看到曹操手中空空如也,感慨道:

“来者不善啊。”

“你又想干什么危险的事,要陷害我杨家?”

曹操神色肃然,语气意味深长:

“弘农杨氏巍然如泰岳,谁能陷害得动?”

“司隶校尉弹劾都没用。”

杨彪的心头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脸上的冷笑刹那消失。

“上次我请马日磾和郑玄作为见证,通过和他们交谈,我得知一个重要的消息。”

“古文经学的发展,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必将冲击今文经学的地位。”

今文经学:学章句,弄图谶。

古文经学:反谶纬,通训诂。

王莽推崇“古文经学”,刘秀相反,他利用皇帝的权威敕令天下,废除古文经学。

直到古文经学出现了三位大佬,分别为贾逵、马融、许慎。

许慎的着作《说文解字》,将古文经学的发展推向整个士林。

弘农杨氏作为传承今文经学的世家,不得不慎重对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