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 第83章 觉醒的杨赐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第83章 觉醒的杨赐

作者:世家千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8:38:35 来源:小说旗

杨彪老谋深算,无论曹操怎么说,他都只相信一半。

作为世家豪门,他们一举一动牵扯太多。

怎么可能为了一个不确定的事,倾斜资源?

弘农杨氏,不想入局。

就这么和汝南袁氏开战,哪怕只是舆论战,杨彪都认为得不偿失。

“朝堂宦官当政,士族举步维艰。一个判断失误,都有可能迎来穷追猛打,身死族灭。”

“孟德,你已位列司隶校尉,有弹劾三公的功绩傍身。不管到了哪里,都可以昂首挺胸生存了。”

“只要你不主动得罪宦官,宦官也不会针对你,何必为了琐碎的事,继续折腾呢?”

“你父亲曹嵩位列九卿,能够给你留下重要的政治资源。你只要继续打磨几年,提升资历,何愁不能位极人臣?”

杨彪苦口婆心劝说,可以说是推心置腹了。

这根本不符合他“明哲保身”的生存方式,有违处事初衷。

曹操深知弘农杨氏的劣根性,也是世家豪门的通病。

能不动,则按兵不动。

不给他们刺激一下,他们根本不会入局。

曹操起身背负双手,与生俱来的傲气凛然横空。

“杨兄,你是想让在下偃旗息鼓?主动落入颓势,从此一蹶不振?”

“作为一股新兴的政治势力,曹某即使做错了事情、走错了道路,以至于兵败如山倒、一败涂地,也不可能止步不前。”

“我呢,和你不一样。我宁愿不断犯错,也不愿什么都不做。弘农杨氏名声在朝,能够过上好日子,天下黎庶呢?”

“他们永远见不到朗朗青天了!”

曹操震耳发聩的话,杨彪根本不以为意,甚至连思考都节省了。

“善谋国者如烹小鲜,朝堂的事盘根错节,甚至牵扯到宫里。该争的时候争,该隐忍的时候一定要隐忍。”

“你弹劾三公震惊朝野,那是因为有人希望看到这一幕,看到士族倒霉。凭你一个人,也妄图弹劾弘农杨氏、汝南袁氏?”

“说句不好听的话,司隶校尉还不够资格!陛下要用的人,你推不倒。陛下舍弃的人,你保不下!”

“天下黎庶有天下黎庶的日子要过,士族有士族的劫难要渡。你弹劾百官,到底为公还是为私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要认清自己,量力而行。”

杨彪文韬武略,都显得平平无奇。可他的为官处事之道,已经炉火纯青。

他韬光养晦,故作平庸,关键时刻却能够一鸣惊人。

这是传统世家豪门的为官之道!

他们求稳,不激进。

曹操要走的大道,截然不同。

想要争雄天下,做一方霸主,怎么可能像弘农杨氏一样,当缩头乌龟?

能够成为诸侯的,都有一股攀登高峰的锐气。

袁术就是敢称帝。

袁绍敢拔刀对着权倾朝野的董卓:“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杨彪不行。

袁基也不行。

他们都是世家豪门培养出来的传承之人,天生缺乏雄主的气质。

杨彪、袁基太听家里的话了,只能成为“臣子”。

袁术、袁绍同样的出身,却格外地“叛逆”,因而能够成就大业。

诸侯,都是当世之杰。

他们的性格或许各有缺陷,但肯定是同时代的领袖。

杨彪还不够资格和曹操相提并论!

现在还不是彰显野心的时候,但并不影响曹操申大义于天下。

曹操凝目而视,浑身上下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压迫感。

“我要除掉曹节,杨兄你站在哪一边!”

那种舍我其谁的胆魄,震撼着杨彪。

曹操没有士族的内敛,每一处毛孔都散发着霸道。

气势,所向无前。

“我不想听你的计划,更不想掺合。今日之事,就当没有发生过。”

杨彪思绪翻转,眼神频频变化。

“除非弘农杨氏回去种田,否则你们逃不掉!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又世受国恩,以身报国当无怨无悔!”

“怎么能像你们一样趋吉避凶,罔顾青天大道。朗朗乾坤、煌煌大汉如此,你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日我曹操拨乱反正、涤荡乾坤,寻找志同道合之士,无论何时都欢迎杨兄加入。”

说罢。

曹操抱拳辞行,留下杨彪怅然若失。

“孟德,你还是心急了。”

杨彪将此事,告知了父亲杨赐。

杨赐浑身震颤,悲感道:

“老夫每读《张禹传》,没有一次不感到愤怒叹息的。既不能竭忠尽情,极言治国之道,而反留意少子,乞求让他女婿由远地调回近任。”

“朱游欲得尚方斩马剑处治他,未尝没有道理。老夫以微薄之学,充先师之末,累世见宠,无以报国。”

“曹操真有办法除大奸,帮助他也无妨,死而后已罢了。”

杨彪瞬间惊悚,甚至以为父亲出了什么毛病。

没等儿子反应过来,杨赐已经在写奏书了。

“臣闻之经传,或得神以昌,或得神以亡。国家休明,则鉴其德;邪辟昏乱,则视其祸。”

“今殿前之气,应为虹蜺,皆妖邪所生,不正之象,诗人所谓蝀者也。”

“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又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

“乐松处常伯,贾护居纳言。郄俭、梁鹄俱以便辟之性,佞辨之心,各受丰爵不次之宠。”

“惟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

杨赐弹劾“鸿都群小”,将鸿都一派都列入奏书中。

杨彪懵逼了。

文武百官懵逼了。

天子刘宏也懵逼了。

说好的独善其身,杨赐怎么突然头铁起来了?

一开口就是地图炮,将鸿都门学出身的诸生,都狠狠地批判了一遍。

乐松、贾护、郄俭、梁鹄等人,都成为了弹劾的目标。

曹操收到消息时,心神震颤。

杨赐放过了他,可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这算什么事?

以后岂不是要遭受“鸿都群小”的排挤?

还好曹操急中生智,声称这是杨赐的报复。

他弹劾杨赐,杨赐却故意漏掉了他,勉强蒙混过关。

而后事情的发展,越来越变化莫测。

太中大夫韩馥、御史中丞萧瑗纷纷上书:

鸿都门学缺乏五经教化,当引入《欧阳尚书》等今文经学,弥补不足。

彻底引爆朝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