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东帝 > 第三百九十一章 公羊到齐

战国之东帝 第三百九十一章 公羊到齐

作者:腊月青梅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10:19 来源:小说旗

另一边。

自魏国前来齐国讲学并购买典籍的公羊启,则被田骈引向稷下学宫。

稷门外,田骈与公羊启下了车,并列西行,以游学宫。

此时,田骈笑着对公羊启道:“公羊子,说起来我齐国学宫之所以兴起,也是受到了魏国西河学派的影响,当年魏国强盛,西河学派名扬天下,为魏国培养了一大批名臣名将。

我先君桓公见此(齐侯午),便有意建立属于齐国的学派,于是,桓公就在稷门外设立学宫,以招纳诸子培养学子。”

说话间,田骈指责不远处的几间高大的房屋道:“那边的房屋便是学宫最初设立时,桓公为环子他们修建的住所,为了彰显桓公尊贤重贤之心,桓公特意见房屋修得极为高大,以明心迹。

其后,为了能让贤者安心留在学宫,修书教学,桓公又效法申池,在周围广种竹林。”

说到这,田骈又指向西方道:“公羊子请看,这周围的一大片竹林,都是我齐国近百年所修种,学宫诸子也大都生活在竹林之中。

之前宣王之时,我学宫之中同时有千余人在教授学生,而且享受大夫俸禄的大贤,也有七十余人。不过各国伐齐之后,许多诸子带着学生离去,虽然大王即位后,学宫有所恢复,但现在学宫也还未达到宣王时的盛况。”

此时,公羊启看着西面不远处覆盖方圆数里郁郁葱葱的竹林,顿时露出惊叹之色。

当年,晋国组建十二国联军伐齐,大军一度杀到临淄城外,然后联军一把火就将齐国非常着名的美景申池竹林给烧了,其后,齐国申池竹林便一直未能恢复。

不想,两百年后,齐国为了修建学宫,竟然在临淄城西面又弄出一大片竹林。

见此,公羊启惊叹道:“稷下学宫能取我西河学派而代之,成为天下最着名的学派,果然是有道理的。

当年申池竹林乃是齐国着名的美景,为齐侯所独享,禁止百姓入内。可是,申池竹林被毁后,齐国没有大力恢复申池,反而将精力放在了学宫,可见齐王之尊贤重士。

稷下学宫,名传天下,理所当然。”

田骈笑了笑,继续引导公羊启向西。

接着,过了系水,进入竹林之中,走在竹荫小道上,田骈又道:“先生,我学宫本来是在稷门外,但是,随着历代齐王的扶持,随着学宫的扩大,学宫便从稷门外一直扩张到系水西岸。

如今,我学宫大部分先生都居住在竹林之中。平常时候,诸子都在自己的住所教授学生,互不干扰。而我学宫只负责为诸子提供便利,满足诸子日常用度,至于诸子收什么人做学生,教导什么内容,学宫全都不过问。”

公羊启闻言,点了点头。

这稷下学宫的特色,他在魏国也有所耳闻。

顿了顿,随着二人不断深入竹林,此时,公羊启见竹林幽静,便问道:“骈子,在下在魏国就听说,学宫之中时有辩论,各家争论不休,可是现在学宫幽静宜人,诸子各安其所,这是何故?难道是传言有误?”

“不,传言是真的。”田骈笑道:“虽然诸子各自教导学生,其他人不会过问。但是,若是诸子有好友,也可以前去交流学问,让各自的学生旁听,以让学生能了解各家学问。

当然,若是对一个问题有异议,诸子也可以约定时间,相互辩论。

甚至,有诸子为了扬名,也会挑选其他有名望的诸子进行挑战辩论。

尤其是后两者,就会有其他诸子旁观,甚至是学宫众多学子前来旁听。

之前我齐国辩论国法道德之时,整个学宫的人都参与了,现在,只是短暂的平静时期。”

公羊启恍然大悟,接着,又诧异的道:“骈子,难道你们不居中调和诸子争辩吗?”

田骈反问道:“为何要调和?”

公羊启应道:“且不说我儒家自己就有数个学派,互不相服,墨家的人也一分为三,道家的学派更多。虽同属墨家,秦墨与齐墨迥异,同属道家,庄子与老子不同截然不同。

最关键的地方,诸子各有理论,各成其说,即便是学有所成的大贤也不能驳倒对方,若是学子听了这些言论,岂不是会让他混乱吗?”

田骈摇头道:“不然,只要是真的道理,那就不怕被人辩倒,只要是真的道理,学子听一听,又有何妨,所谓三代不同法,五帝不同治,但都能治理天下。

所以,我学宫以为,只要是道理,就都可以传播。就像我齐国虽然以黄老治国,但是,学宫对各家学说全都一视同仁,不管是何等学说,只要有道理,那我学宫就进行支持。

并提供俸禄,让其教授学生,深入研究自己的理论。”

说着,田骈自豪的道:“也正是学宫不禁,各种学说在学宫时常辩论,所以,许多学子便在诸子的交流之中,能有所得,甚至触类旁通,另起一派。

慎子、邹衍等等,都是这样自创一派,成为当代宗师。”

公羊启闻言,顿时沉默了。

稷下学宫的做法,与西河学派的理念格格不入。在西河学派,虽然兼顾兵法纵横学说,那都是各教各的,很少有爆发激烈争辩的,且儒家一家独大。

想到这,公羊启微微皱眉,或许,他西河学派的没落也有这个原因。

不仅仅只是因为原本西河学派的重要基地河西之地被秦国侵占,导致西河学派遭到重创,更是因为西河学派没有这种兼收并蓄的传统。

不仅包括兼收并蓄各种学说···还包括各种学子。

最近这几十年,西河学派已经看不到平民出身的学子了。

接着,就在二人说话游览间,两人来到竹林深处的一个院落。

此时,田骈笑道:“公羊子,这就是学宫为先生准备的住所,先生可先歇息数日。七日后,先生讲解《公羊传》时,可在住所讲解,当然,若是来听讲的诸子学子多,先生也可去竹林中的辩论台见解。”

说罢,田骈又召来一人,对公羊启道:“还有,公羊子,这位学子名唤阴凝,因为仰慕《公羊传》,所以自愿前来侍奉先生。

接下来,阴凝将会再次照顾先生,先生但又所求,皆可向阴凝提出。”

不久,公羊启在学宫中安顿下来后,召来阴凝问道:“凝,老朽听说临淄城中有出售典籍的地方,敢问在何处?”

阴凝闻言,心中窃喜,他叔父管丰让他来侍奉公羊启,可不就是为了现在吗?

想着,他立即拱手问道:“先生是想购买典籍吗?”

“不错。”

“不知先生是买一两本典籍还是打算买一批典籍?”

“嗯?”公羊启迟疑的看着阴凝,问道:“这其中有区别吗?”

公羊启应道:“回先生,若是买一两本,只需去临淄各处分店购买便可,我学宫不远出就能买。若是先生想要购买一批,则各分店的典籍就数量不够,如此,先生就需要去临淄城中的市集书店去买。

市集书店的典籍,一般都是一百本典籍起卖,不过价格要便宜一些,而且市集那边只收金币,不收铜钱还有楚金。”

“嗯?不收铜钱还有楚金?”公羊启一怔,满脸疑惑的问道:“何谓金币?”

阴凝一听,立即从袖中拿出一枚金银钱,递给公羊启道:“先生,这就是金币,一枚金币便算一金。可以市集中官府金铺兑换,楚金二十四两或者价值一金的铜钱,可兑换一枚金币。”

正在打量手中金币的公羊启,听到这小小的一枚约一两重的金币便抵黄金二十四两,顿时脸色一变,紧紧握住金币,难以置信的道:“凝,你没说错吧,这金币才不过一两左右,就值一金,这其中可是有二十四倍的差距啊。”

说着,公羊启皱眉道:“虽然这金币比楚金漂亮一些,但差距也太大了吧,有谁会用二十四两楚金换一两金币。”

阴凝闻言,立即应道:“先生所言极是,不过,因为之前有商人在楚金中掺假,而且每次使用楚金都需要称重,以及楚金难以携带的问题,所以大王才让人制造了这种金币。

并且,为了方便,大王还宣布,今后齐国官府出手的鱼盐、冠带衣履、贵重的铁剑、铁矿石、还有典籍等等,全都不收铜钱与楚金了,只收金币。”

公羊启闻言,微微摇了摇头。

这一枚金币与一金相距太大,足足二十四倍差距,谁会去换啊。这不是把别人当傻子吗?

当日下午,公羊启在阴凝的带领下,走进临淄市集中兑换金币的官铺。

“在下要兑换一百枚金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