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大秦质子 > 第558章 孝王篇二十二

战国之大秦质子 第558章 孝王篇二十二

作者:一夜星辰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21:18 来源:小说旗

面对秦王嬴渠梁提出的这个问题,身为大良造的孙伯灵再次对着其躬身一礼,然后联系刚刚自己所分析的吴楚战事缓缓诉说了起来。

“王上,正如臣刚刚所说,此番吴楚之间的大战吴国之所以能够取胜,除了其主将凌奕谋划得当之外,也是因为楚国这次实在是太过于轻视对手。”

说着大良造孙伯灵将自己的右手缓缓移向了身后那幅地图之上,最终落在了地图右下角的一座用赤色颜料勾画出的一座城邑之上。

顺着大良造孙伯灵手指下落处看过去,秦王嬴渠梁不由注意到那座城邑赫然就是吴国都城,吴城。

就在秦王嬴渠梁心中思索之际,耳畔却又传来了大良造孙伯灵的幽幽话语,“王上,这吴国都城周围都是平原,根本就是无险可守之地。”

“这样的易攻难守之地一旦落入敌方手中,就极有可能成为敌军长驱直入的根基所在。”

说完这句话语之后,大良造孙伯灵的视线望向了对面的秦王嬴渠梁,立时看到了一双思绪凝重的视线。

而此刻的秦王嬴渠梁正对照着地图,回忆着此前那番大战之中吴楚两军之间的调兵遣将的行动。

正如大良造孙伯灵所说的那样,地处平原的吴国都城吴城除了本身的城防之外,周围地形可谓是一马平川,可谓是无险可守。

这也是吴军主将凌奕会选择放弃这座作为吴国象征的都城,而选择将北部的重镇丹徒作为自己防御重点的缘由所在。

不是不想守,实在是无法守住。

若是吴军主将凌奕执意坚守此城和楚国大军来一场攻城战的话,那么不用说后面的反败为胜了,恐怕他和他麾下士卒的结局将会和今日被困孤城的楚军主将上官祖钊一般。

片刻之后,大良造孙伯灵的手指缓缓在吴越之地上勾画了一个圈,然后再次对于双方之间的动作给出了自己的评判。

“其实战事进行到这里,双方之间都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吴军方面,主将凌奕知道都城不可坚守而索性选择放弃,依托北部重镇丹徒重新建立防线;至于楚军方面,主将上官祖钊也没有错失良机,果断拿下了吴国的都城。”

“眼见敌军攻破了自己的都城,吴国百姓之中或许有悲愤之辈,却也不乏绝望之人。楚将上官祖钊的这一个动作,重要的不是攻取吴国的都城,而是攻取吴国百姓的战心。”

评判进行到这里望着地图之上双方接下来的动作,大良造孙伯灵先是缓缓闭起双眼陷入了一阵凝思之中,然后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

“可惜啊,上官祖钊他太急了,或者说是楚国太急了。”

“因为之前攻越之战的进展顺利,上官祖钊以及整个楚国都把覆灭一个国家看得太过于简单了。可是他们可曾想过昔日的越国只是一个特例,今日的吴国也并不是越国。”

“从内部来看,越国内部矛盾重重,犹如一盘散沙;反观吴国则是在大战开始之间就将大部分的畏惧之人从自己之中踢了出去,可谓团结一心。”

“从外部来看,越国作为曾经的东南霸主,过去百余年之间树敌无数;反观吴国一向是以信守盟约着称于世,纵使面对楚国这般强敌,其背后也有陈国这样的盟友作为依靠。”

“单单凭借数万精卒,单单只用数月时间,要想覆灭如此一个实力不弱的吴国,用一句痴人说梦来议论也并不为过。”

伴随着大良造孙伯灵这般幽幽话语在大殿之中落下,站在他面前的秦王嬴渠梁双眼随即变得清明了许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能够听大良造孙伯灵将吴楚之间的形势对比说得如此透彻,秦王嬴渠梁心中顿时感觉到了一种无比畅快的感觉。

当这股感觉在心底涌起之时,秦王嬴渠梁的思绪之中不经意地出现了先王嬴连和武侯吴起两人的身影。

“或许当年,父王和武侯议论天下战局之时,也是这般的感觉吧。”

这股思绪只是在秦王嬴渠梁的脑海之中停留了片刻便悄然消逝,与此同时一个有些奇特的想法出现在了他的心中。

“大良造,若是由你来统领这支楚军,同样是要覆灭吴国你会怎么做?”

听到秦王嬴渠梁抛出的这个问题,对面的大良造孙伯灵脸上神情先是一愣,然后他的嘴角之间便浮现了一丝笑意。

带着这份笑意大良造孙伯灵的手指再次回到了那幅地图之上,一个灭亡吴国的计划便在他手指的勾画之下缓缓展开。

其实大良造孙伯灵为楚国制定的灭楚计划说简单也简单,用八个字便足以概括其精髓。

南北夹攻,强势碾压。

正如这八个字所体现出来的含义,大良造孙伯灵为了覆灭吴国一共动用了两支大军。

其中的南部的那一支便是此番大战之中,楚军主将上官祖钊所率领的这一路楚军。

不过与此番大战之中这支楚军不同的是,大良造孙伯灵将这支楚军的人数提升了整整一倍,达到了恐怖的十万人。

在大良造孙伯灵的计划之中,这支十万人大军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借助吴越之间那一马平川的地形迅速完成攻占吴国都城吴城的战略规划。

至于完成了这一任务之后,那就是北部那一支同样拥有十万人之众的楚国大军行动的时候了。

对于北部这一支从江水北岸的昭关出发的大军,大良造孙伯灵交给其的任务一共有两个。

其一、抵挡北方陈国可能抵达前线的援军;其二、尽可能地攻略吴国江水以北、淮水以南的城邑,进一步压缩江水以南的吴军的生存空间。

等到这一切都顺利推进之后,等待着被南北夹击、又士气低落的吴军的选择只剩下了两个。

要么死,要么降。

“彩,大彩。”

一道喝彩声在偌大的大殿之上响起,随后就看见秦王嬴渠梁脸带激动,与对面神情平静的大良造孙伯灵的视线互相对视。

眼见着对面脸上充满畅快之情的秦王嬴渠梁,大良造孙伯灵向着这位君王抛出了一个问题。

“王上可知,如此之战的前提是什么?”

耳畔响起大良造孙伯灵的这道问题,秦王嬴渠梁在一番思索之后面色一肃,开始整理起了身上的衣衫。

数息之后,只见秦王嬴渠梁以对老师的礼仪向着面前的大良造孙伯灵躬身一拜:“请先生教我。”

将面前秦王嬴渠梁的这一番动作默默看在眼中,大良造孙伯灵不经意间点了点头,然后一句话语从其口中缓缓脱出。

“王上,楚国要想以此计灭亡吴国,所需要的是数倍乃至于数十倍强大于吴国的国力。”

“就像当年先王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阴谋阳谋不过是虚无罢了。”

“王上,我大秦要想完成天下一统,便需要拥有比之今日的大秦更加强大的国力。有着一日当大秦的百万雄师开关东出,天下何愁不能平定,我大秦的大业又如何不能建立呢?”

大良造孙伯灵的这一番话语在这座大殿之中缓缓响起,道出了秦国统一天下的道路,也让对面聆听的秦王嬴渠梁深受震撼。

良久之后,好不容易压制住内心之中的心潮澎湃的秦王嬴渠梁向着大良造孙伯灵再次躬身一礼。

“先生,渠梁受教了。”

……

就在咸阳宫大殿的这一番君臣交谈之后不久,身处秦国咸阳多日的楚国令尹景言突然接到了秦国官府的一封来信。

不过这封信的主人却不是令尹景言期盼的当今秦王嬴渠梁,而是如今的秦国大良造孙伯灵。

不过即使不是秦王嬴渠梁亲自召见自己,对于大良造这一职务在秦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十分清楚的令尹景言,心中还是难免生出了几分激动的。

数日之后,根据那份书信之上约定的时间、地点,楚国令尹景言来到了大良造孙伯灵的府邸正厅,见到了秦国自武侯吴起之后的这第二位大良造。

“楚国令尹景言,见过大良造。”

“秦国大良造孙伯灵,见过令尹。”

这两个可以说是代表着秦楚两国高层的重要人物进行了一番见面必须的礼仪之后,作为此地主人的秦国大良造孙伯灵便摆出了秦国在此番吴楚之上的态度。

用大良造孙伯灵的话语来说,此番大战是楚国先行挑起如今却又因为战败而选择求和,于情于理楚国都应该向吴国、陈国付出一些代价。

如果楚国想凭借自身国力强行结束这场战争的话,那么不仅吴国、陈国不答应,就连秦国也不会在一旁坐视不理的。

大良造孙伯灵如此一番态度,前来秦国寻求调停的楚国令尹景言并没有表现出半点吃惊的样子。

事实上,在临行之前无论是楚王芈良夫还是令尹景言都做好了为了求和付出代价的准备。

此次秦国之行无非是想借助秦国这个表面之上的盟友的面子,尽快促成楚国与陈国、吴国双方的停战罢了。

要是秦国不提什么代价就一口答应帮助调停,楚国令尹景言或许还会怀疑秦国这是另有图谋。但是如今秦国直截了当地将态度摆了出来,楚国令尹景言那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去。

之后,楚国令尹景言向着秦国大良造孙伯灵说出了己方为了此番求和而愿意付出的代价。

淮北部分土地以及半个越国之地。

当从楚国令尹景言口中听到了这个条件之后,大良造孙伯灵双眼之中一道淡淡的喜色忽然浮现。

虽然他的心中十分清楚单单凭借吴国、陈国的力量根本无法抗衡强大的楚国,迟早需要秦国亲自下场与楚国一战。

不过要是能够凭借这番大战的胜利,从楚国的手中夺取一些土地夯实两国的根基,让这个迟早来得比之前更晚一些。

这对于秦国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