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战:我的至强德械军团 > 第462章 上峰说决战,长官说坚守,军官说跑路

东北野战军迟迟做不了攻坚还是支援华北的决定,总部与地方反复妥协。

有分歧便解决分歧,达成一致,执行下去。

而国府这边同样有分歧,察觉到敌军行动,有南下攻打锦州的动作。金陵那边立刻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奉天守军支援。

卫俊如觉得不对,应该继续坚守奉天,从平津地区调配兵力支援锦州。

随后再集合兵力支援奉天,将兵力连成一片,则此刻的危机解除。

卫俊如一个人拿不定主意,跟手下的兵团司令商量,到底是坚守沈阳,还是支援锦州。

但手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趁着敌军南下攻打锦州,何不趁机安排主力脱身。

向营口转战,坐船直接跑路,逃离关外这个大火坑,岂不是最佳选择?

哎,真别说,算挺好的主意。

大家的困境无外乎是如何脱身,将主力撤入关内。

现在机会来了,从营口坐船跑,野战军无船只可派,这是一条脱身的绝佳妙计。

将坚守奉天与转战营口这两份作战报告提交升上去,供老头抉择一下。

让我们捋一下,

老头的想法是趁着敌军调动,打一场决战,重创敌军,缓解关内的战事。然后封锁平津地区,短时间无忧矣。

地方最高长官提交上来的作战报告却是坚守不动,或者从营口跑路。

一时间冒出三份作战方案,令堂堂国府总统不满意了。

娘希匹的,命令不管用了?手下都要造反了?

把作战报告往一边一扔,看也没看,下令要求奉天军出击,支援锦州。

这不是出城决战,这是让兄弟们去送死。

卫俊如在作战部内走来走去,一如热锅上的蚂蚁。

再度召集了手下人,商量接下来的动作,看看众兵团司令的意思,看一看各军长的意思。

大家一致认为支援锦州属于送死,根本不具备野外决战的实力。

以己之短攻敌所长,万万不能按此命令行事。

所有人把目光看向卫俊如,眼神里有求生的**,兄弟们想去营口,脱离东北战场这个大火坑。

“大家稍安勿躁,我再去跟上峰沟通。”

卫俊如托关系,请金陵的朋友,务必说服老东西,可不能出城决战,这是**裸的送死。

不光将士们不想,他这个长官更不想。

结果,

金陵方面大怒,斥责东北的果军不听命令,既然决定了打大决战,就按照计划部署执行。

安排了督察人员,催着奉天守军执行命令。

卫俊如急得冒汗,单独出兵支援锦州,必然会葬送几十万大军,走营口或者继续坚守才是正确选择。

士兵不愿意动,各军长都不愿意出城。每个人都清楚,出城就是找死。

于野外作战,必死无疑。

见指挥不动这群人,老东西从金陵飞奉天,指着手下大骂,尤其是黄埔军校的学生,斥责他们不听校长的话。

“若是你们打不出奉天去,那就来生再见,这辈子无缘再做师生情谊了。”

放下了一句狠话,吓得重军长心里直哆嗦。

决战是必须要打的,就在锦州打一场胜负之战。可以向葫芦岛增兵,支援果军的东北兵力。

这是一场涉及百万军人的大决战,做好了命令之后,再也无法更改。

交战双方从兵力与士气上均有较大差距,与之前攻守之势完全逆转。

楚云飞能够感受到一股空前的战意,士气凝聚,民心所向,则战无不胜。这种级别的战斗,几门火炮、几千杆枪已经左右不了战争的局势了。

唯一能够左右局势的,唯有士气。

一方士气如虹,一方默认必败无疑,这种情况下打决战,不是太好的抉择。

而果军似乎也没有可以抉择的能力了,处在劣势地位,不管怎么样都是亏。

顶多是亏损多一些,还是亏损少一些的问题。

双方围绕锦州,展开厮杀。

远在海参崴,两位兵团司令回到了作战部,坐下来聚精会神的分析接下来的战争动向。

即便预估到了果军劣势,可对方仍有几十万兵力,那可是几十万拿着枪杆子的士兵,不是漫山遍野的野猪。

楚云飞哼了一声,“兵败如山倒,几十万野猪反而更有用处,几十万人那不过是几十万的降兵。”

“钧座,您就不好奇这决战的走向?这可是超过百万兵力的决战,国内战场还绝无仅有。如此规模,如此兵力,过瘾啊。”

黄玮一介书呆子,还是个战争狂人呢。

廖建楚若是还在果军序列,此时此刻应该被处理掉的就是他的新六军。

楚某人突然笑了,

“廖建楚,你知不知道我救了你一次。”

“什么时候?我怎么没印象?”

没印象就算了,命运的尾巴已经变动,而廖建楚也不是那个被野战军覆灭的精锐兵团了。

“命令李士龙、王俊、廖震国严防远东战线,三个兵团防守,短时间内无忧。需要提前考虑两位兵团司令的接班人,李士龙跟廖震国两位上了年纪,还能否打硬仗?”

楚云飞心中微微叹息,若是杜光亭能够幡然醒悟,选择过来帮他,倒是一个很不错的镇守人选。

果军序列内还是有几个能打的,可惜在大局势之下,个人能力又如何扭转战争的颓废。

而国府的衰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问题,还有经济上的崩溃。

印刷了百万金额的法币,比上坟用的纸币都猛。谁他娘的用一张百万的钱?那还是人么?

一美元兑换1000万,就这还加紧忙活的印刷法币,一年印刷10万亿,生怕经济不崩溃。

随后战争压力下推行金圆券,继续开足马力疯狂的印钱,把本就崩溃的经济推到了一个难以挽回的境地,通货膨胀严重。

买一屉包子都需要几百万,拎着一袋子钱去吃早餐,大概就是还不如一卷卫生纸贵。

货币改革是好事情,针对经济问题推行新的货币,关键国府内部黑暗**,有人提前获知了消息,开始抛售手上的资产,套现走人。

这场改革最大的坑,比之法币还坑的玩意儿,金圆券脱身而出了。

内部人员提前把资产兑换成黄金,趁着货币改革大捞一笔。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宋夫人,以及背后的一众权贵。

内忧外患之际,一条本就漏水的破船,有人想缝缝补补,有人却拿着锤子恨不得它沉得太慢,说的便是国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