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 第159章 安南国使者到了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第159章 安南国使者到了

作者:喵小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8:11:51 来源:小说旗

若说哪个地方聪明人最多,那么一定是大明应天,能在史书留名的没有一个是傻子,就像黄子澄。

三十二岁的年龄,虽还未进入官场,却也时不时关注着朝局,承志部的出现让其决心参与明年科举。

“子澄兄,你不是说自己才学不足以进一甲,想要再等等吗?”

黄子澄轻微摇头:“王兄从开封府传信给我,他在中牟县每天都忙到半夜,然而他觉得短短三个月时间,学到的东西比过去三十年还多。

还有承志部,此部一看便知是防止读书人进入官场后,忘了自己原先理念,成为贪官污吏。

吾辈读书人当一生力行孔孟之道,承志部既教导官员忠于王事,又教化天下读书人,我想去承志部。

仲质兄,你与我一起去,以你才学二甲必有你一席之地。”

吴文苦笑一声,他是最近才升上率性堂,知道自己的才学还不足以与全大明的读书人争锋。

“我就算了,经义倒还好,策论那一关我是过不去的。

你也看到林盛弑父一事,我至今也还未想到,该对林盛如何处罚,该如何防止此事再次发生。

一个案子我都判不了,将来若主政一方,该如何提高赋税,更是不知。”

“何必妄自菲薄,承志部已立,自然会有前辈教导吾等,越是早点中举才能越快为民造福。

仲质兄,吾不知陛下何时开启变法,可吾等也应当修身以俟之!”

“说的好!”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赞叹声,朱常满脸笑意的走进来:

“子澄兄此言甚合我意,作为谢礼,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们。”

“子安兄请说,吾等洗耳恭听!”

“各地儒学新设立命、立志两堂,国子监也一样,各级官员不仅要学习如何处理政务,还要学习朝廷治国理念。

吾等国子监学生,成绩优异者亦能参与旁听,国子监立命堂助教,不仅仅有各部侍郎,还有机会见到各部尚书。

家父便是助教之一,可惜名额只看成绩决出,就算我也没办法拿到。”

相较于黄子澄三人心心念念想要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方孝孺则一直在等待他人举荐。

春节将近,方孝孺准备回乡一趟,在此之前,他还想见见方时。

为此,他直接在方府门外等候,并不想像上次那样,等了好几日才见到。

傍晚时分,方时刚到府外便看到方孝儒直挺挺站在围墙下,心里有些郁闷。

[我又不是你亲戚,咋就时不时来串门呢?]

来都来了,方时也不可能赶他走,随即出声提醒:

“希直兄,我们进去说!”

方孝儒躬身一礼:“恭敬不如从命!”

来到大厅,很快便有杂役端来茶水,方时喝了一大口后,才缓缓出声:

“希直兄,陛下已肯定你的德行,太子殿下也对你寄予厚望,他日必将得到重用。”

“借方司柬吉言,我此次前来,一是向方司柬辞别,再是想请教方司柬一个问题。”

“希直兄请说!”

方孝孺深吸口气,脸色变得凝重:“敢问方司柬,承志部真能减少贪官吗?”

“不能!”

方孝傻眼了,什么意思?不能你还弄个承志部出来,耍人玩?

见方孝孺表情呆滞,方时轻轻放下手中茶杯,慢条斯理开口解释:

“贪官任何时候都有,就算你不想贪,形势也会逼得你不得不贪。

哪怕是你,我也有一万种方法让你贪污,更遑论其他人。

承志部的职责不是减少贪官,而是减少庸官和懒官,贪官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连贪都不会贪的。”

“何意?”

方时轻轻摇头,没有在这问题上纠结,而是转移话题:

“你想恢复周朝以礼治国、以德治国,这不能说你错了,只是时机不合适。”

“方司柬上次说了,是人心不同,可我想来想去都觉得,人心变才更应该恢复周朝礼乐。”

方时轻轻一叹:“既然你要回家过年了,我便跟你说实话。

周王朝没你想的那么好,史书上记载的成康之治,那是没有写庶人与奴隶的待遇其实一样。

周礼也好、宗法也罢,这都只适合于管理贵族领主阶层,也就是现在文武百官以及地主豪绅,然而百姓才是这个天下的基石。

不管什么制度,只要粮食产量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批判殉葬制度,然而万事有利有弊,白起因何坑杀赵军、隋朝洛阳粮仓,为何唐太宗时期还未用完?

开皇时期人口八百九十万户、永徵元年三百八十万户、神农元年六百一十万户,纵然其中可能会出现隐户之类,却不会相差太多,现在你还觉得史书可信吗?”

方孝儒悚然一惊,满目尽是不敢置信:

“怎么会?史书上明明写着:帝既儒仁无远略,见诸将数败,乃博咨近臣,求所以御之之术。

若如你所说,宋朝时期修的唐书尽是谎言?唐高宗才是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功臣。”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亚圣都觉得虞、夏、商、周史书不可尽信,吾等又怎敢尽信史书?

宁海县处台州府,亦是沿海县城,那边商人众多,希直兄回去后,或可去了解一番,必定会有所进益。”

“商人?”

方孝孺眉头紧锁,面露不悦之色,仿佛有什么脏东西在靠近他。

“方司柬,商人重利不可信,此辈只有利益毫无家国,四等之末名副其实。”

“去看看吧!等你知道江浙商人,了解农民,再结合史书食货志去看,特别是你老师编修的元史,一定要认真去看。

看完之后,你便会明白我为何要一心变法。”

方时不知道方孝孺是不是江浙商人的代表,也不知道朱元璋晚年死了那么亲人到底是不是巧合。

既然历史上发生了,不管是不是巧合,他都得防止,能下个钉子也好。

他现在在等,等朱允炆的启蒙老师,还会不会有南方大儒。

次日一早,方时本想着去东宫和朱标商量衍圣公一事,然而事与愿违,晋王朱棡一句话打断了方时。

“方司柬,安南国使者到了,本王也准备回封地了,你现在就跟我去礼部主客司衙门。”

方时眨了眨眼睛,满脸错愕:“晋王殿下,此事你去不就好了?臣去了也没用啊!”

朱棡连连摇头:“你跟着去本王才放心,山西什么都不缺,就缺树!

可这东西还需要安南百姓运送,这就有点缺德了,本王怕说不过使者。”

朱标也在一旁附和:“方司柬,你去吧!也不一定都是安南百姓,大明灾民亦可。

不过再运送途中,一定要让安南百姓明白,大明百姓哪怕是流民,也是大明一份子。”

方时郑重点头:“微臣明白了,一个吃糠、一个米饭加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