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 第94章 孤明白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第94章 孤明白

作者:喵小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8:11:51 来源:小说旗

朱标摆了摆手:“孤明白,孤的意思是加快变法准备速度,没要你现在开始变法。

不管怎么变法,都需要一批志同道合的官员,这些官员只能你慢慢去找。”

闻言,方时霎时间想到了正旦大朝,想到那个猛人。

“殿下,吏部赵尚书为人如何?能否相信?”

朱标沉默半晌后,才缓缓点头:“可以!此人与静诚先生相熟,你可以找他帮忙。”

“微臣明白了!”

赵好德太猛了,对方能把天子打下神坛,足以证明对方也是锐意进取之辈。

方时觉得自己该改变对儒家子弟的固有印象,儒家子弟个个都学易经,不可能全是腐儒。

或者说没有根本没有腐儒,只是有些读书人无法接受新的事物,当新旧观念产生冲突时,保持旧有观念的便成为腐儒。

从东宫离开后,缓缓向翰林院走去,一路上方时都在想农学子弟从哪里找。

刚进翰林院,听到了一如既往辩论声,方时没有在意,径直找到刘仲质。

此时的刘仲质正在书桌前,对着面前一本书皱眉,没注意到方时到来。

“刘学士,什么书看的这么入迷?”

刘仲质抬头看了眼,指着对面一张椅子缓缓开口:

“坐下聊,各种理念相冲突,各有各的观点,着实让人头疼。”

“这也正常,理在气先、气在理先,这都吵几百年,更别说其他。

吾等只要根据天心即民心,编修一部适合为民造福的经典出来就行。”

“此次不同!”

刘仲质轻叹出声:“大学一书,到底按原本编写还是按朱子章句编写,这是一个难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晦庵先生的亲民作新民,更符合未来革新,原本亲民却更符合善待百姓之政,这就是他们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的原因。”

一个将‘亲’字解释为新,一个将‘亲’解释为亲近,各有各的道理,除非子思复生,谁也不知到底何意。

“下官更希望用亲民,此书是给朝廷百官所看,最重要的是善待百姓。

若有志成为圣人,则可以自己前去观看朱子集注,朝廷百官不可能个个都是圣人。”

其实用王阳明的心学可以更好驳斥理学,然而心学也有很大的弊端,特别王阳明对格物穷理的解释,着实不适合现在的大明。

朱熹的格物穷理是研究万事万物的道,是对外的;而王阳明的格物穷理,是格本心不正,是对内的。

还是那句话,在还未吃饱穿暖的日子,个人修养永远是第二位,知行合一与格物穷理相互联合,才是方时现在想要的。

刘仲质轻微摇头:“如此一来,将来那些官员或许又会陷入抱残守缺的境地。”

“不会,易学是基础,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学的,穷则变、变则通将会刻在这些人脑海中。”

“方司柬就这么看重易学?”

方时郑重点头:“一阳来复,不管是土地还是山林鱼泽,亦或者金银铜矿,我们万万不能竭泽而渔,得给后人留下些东西。

只有知道易学理念,懂得循环,知道剥极需复,才会明白乾坤毁、无以见易。

不能这么无休止的辩论,还是让陛下决定。”

“也好!如此多经典确实不能一直争论下去。”

话落,刘仲质开始转移话题:“方司柬此次过来,是为何事?”

“京营将士千字文大多都已学会,该开始下一步教学,希望刘学士安排两三个人,编修一本简单的修身书籍。”

“什么样的?”

方时一脸平静:“如荀子的劝学、荣辱篇;论语的学而篇等等,一切以简单易懂为主。

若是可以,再编写一本简单的史书,如某个时间发生了何种大事,让将士们知道些历史常识。”

刘仲质想都没想便答应下来:“这个简单,无需改编,只需要注释即可,我会安排人去做。”

方时正准备起身离开之时,一道苍老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方司柬,可否单独聊聊?”

方时转头看去,只见鲍恂一脸笑眯眯看着他,见状,方时对刘仲质躬身一礼,便跟着鲍恂离开。

跟着鲍恂来到二楼一个房间内,方时开门见山问道:

“仲孚先生,不知叫晚辈有何要事。”

鲍恂脸色不变:“坐吧!没什么大事,就想问你个问题。”

方时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随后一脸狐疑看着鲍恂。

鲍恂也没有寒暄:“理在气先、气在理先、释家的空、道家的无、性善性恶,此类种种又该如何编修?”

“不用编修,此类研究天道乃圣人所为之事,只有全天下最聪明之人才能明白。

天下最多的还是庸人,能懂得一些圣贤之道即可,万事万物从何而来,还是别为难像我这样的庸人。”

“若无性善、性恶论等,先贤很多言语都站不住脚。”

“不是有易学吗?”

方时轻声解释:“不管性善还是性恶,在易经中都能找到答案。”

易经就是万金油,哪个地方都能解释的清楚,这也是为何看哪本经典,都能找到易经的影子。

鲍恂的目的不是这,而是想要试探出方时的变法方略。

见这个问题无法套出来,便继续开口:

“以天心即民心为底编修经典,那么律法、礼仪之类也得改变,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

方司柬可否上疏陛下,让朝廷大才是不是来翰林院帮忙?”

“仲孚先生不比我更合适?晚辈只有十九岁,陛下肯定更信重先生。”

“天心即民心是你提出,由你上疏更合适。”

“……”

在两人各怀鬼胎之时,朱常正邀请吴文来府做客。

“仲质兄,今日方司柬会来我家拜访,你不是有很多问题?要不要去问问?”

“是否太过唐突?方司柬拜访三绝先生,吾等在一旁也不合适。”

“等他们谈完,我们再去问呗,朝廷现在不用天人感应了,你不好奇接下来用什么理念?”

话说到这,朱常扫了眼周围,压低声音说道:

“家父说过,方司柬目前兼任翰林典籍,也参与编修经典。

明年科举出题,或许也和这有关,多问问总有好处。

再说你的志向不是和方司柬一样,这可是大好机会。”

吴文思考半刻钟后,才沉声应下:

“行,下学后我与你一起回去,我想问问格物穷理能否让大明人人吃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