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233章 中医药调理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

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

[病案]李某,一位年轻的女性,21岁,于1965年6月16日因发热、咽痛一天而入院治疗。她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曾注射了青霉素并口服了一种名为退热片的药物,然而症状却加重了。在她入院之后,医生对她的身体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入院时的体检显示,李某的体温高达39.5摄氏度,她的咽部红肿,局部还可见到脓性分泌物。此外,她的下颌淋巴结也出现了肿大现象,皮肤上出现了散在的针尖样出血点。尽管如此,她的心肺功能仍然正常,肝大1厘米,质地较软,脾脏则未触及。她的舌头表面呈现薄白苔,脉象表现为浮数。

血象检查结果显示,李女士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36克\/升(13.6克%),红细胞数量为5.05x10^9\/升(505万\/立方毫米),血小板数量为140x10^9\/升(14万\/立方毫米),而白细胞数量仅为0.7x10^9\/升(700\/立方毫米),其中中性粒细胞占12%。

根据这些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最终诊断李某患有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咽峡炎

[治则]辛凉解表,利咽解毒。

[方药]银花24克,连翘15克,竹叶9克,牛蒡子9克,薄荷3克,马勃9克,板蓝根30克,生甘草9克,桔梗9克,芦根3克。急煎送服,并以冰硼散吹咽。服药后热浙退,咽痛稍减,汗微出。复查血象:白细胞1.050x109\/L(1050\/立方毫米),中性10%。次日在原方上加用荆芥,以防凉药太过,有遏邪之弊。同日骨髓穿刺检查,示粒系统增生低下,核象左移。入院第三天,白细胞升至3.5x109\/L(3500\/立方毫米),中性40%,体温正常,咽痛明显好转,于前方中去荆芥、薄荷,加山豆根9克,射干6克。治疗六日后,白细胞升至7.7x109\/L(7700\/立方毫米),中性48%。治疗十一天痊愈出院。

[评析]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较为严重且常见的疾病,通常属于温热病或喉症的范畴。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应充分考虑温热病的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症状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

在病初阶段,病邪主要侵犯人体表面,表现为表证,此时应以辛凉解表为主,辅以清热解毒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案可参考银翘散的化裁方,以达到疏散风热、解毒消炎的效果。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邪进入气分阶段,此时应以辛寒清气、苦寒泻火之法进行治疗。常用的方剂有白虎汤、三黄解毒汤和普济消毒饮等,具有清热生津、解毒消炎的作用。

若病邪进一步传入营分,则需采取清营泄热、凉血散瘀的治疗措施。此时应选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化裁方剂,以达到清营解毒、凉血活血的目的。

治疗这类病人时,还应结合咽喉病变的特点,选用解聋利咽的药物。常用的药材有板蓝根、牛蒡子、山豆根、射干等,同时可采用冰硼散吹喉等外用药治疗。

总之,针对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和特点,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