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八百五十六章中医药调理咽痛语涩

每日医案 八百五十六章中医药调理咽痛语涩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25 20:14:00 来源:小说旗

咽痛语涩

[病案]鲁某,一位年轻的女性,25岁。在1964年6月17日这一天,她来到诊所就诊,诉说自己的症状。她表示,最近几天她一直感到舌咽部疼痛,同时还伴有头昏目花的不适感,让她感到很不舒服。此外,她的手心也时常感到发热,让她感到有些担忧。

经过初诊,医生诊断鲁某为虚热所致的病症,并为她进行了针刺治疗。治疗过程中,医生选取了合谷穴进行针刺,以期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治疗后,鲁某的症状略有缓解,但并未完全消失。

然而,在治疗后的数小时,鲁某的病情再次恶化。她感到咽部剧烈疼痛,甚至导致言语困难,疼痛主要集中在右侧。同时,她的右脉也变得十分虚弱。

[治法]健脾滋阴。

[取穴]针三阴交(补),针后熟睡,喉痛即愈。翌日继针1次,舌亦灵活。

[评析]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人体经络系统与脏腑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依据《黄帝内经》记载,脾经作为足太阴脾经的主干,其循行路线始自足大趾内侧端,沿小腿内侧后缘上行,经腹部,止于舌根部位。脾经与人体右侧有着特殊关联,其循咽络放舌下的生理特性,使得当脾经功能失调时,往往会在舌咽部位出现相应的病理表现。

从临床实践来看,脾经疾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舌本强痛,这种疼痛往往呈持续性,且伴有舌体活动受限。在初诊时,若采用常规的针合谷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疗效,这是因为合谷穴虽属手阳明大肠经,但其主要作用于头面部疾病的治疗,对于脾经病变的针对性不够。因此,需要采用更为精准的穴位定位和治疗方法。

三阴交穴作为脾经的重要穴位,其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该穴位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针刺该穴可有效调节脾经功能。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三阴交能够促进脾脏血液循环,增强脾脏的免疫功能,同时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达到健脾和胃的治疗目的。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注意以下操作要领:

1. 准确定位:患者取仰卧位,确定三阴交穴的准确位置;

2. 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进针深度约0.5-1寸;

3. 留针时间:每次留针15-20分钟;

4. 治疗频率:每周2-3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通过系统的针灸治疗,可以达到以下治疗效果:

1. 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2. 调节阴阳:平衡阴阳,清除虚火;

3. 缓解疼痛:快速缓解舌咽部位疼痛症状;

4. 增强免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例如,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可以采用轻刺激手法;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或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