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 第248章 麻沸散与五禽戏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第248章 麻沸散与五禽戏

作者:枫笙水起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0 14:05:52 来源:小说旗

华佗手中的两把手术刀,运转如风,快如闪电,轻灵飘逸,却久攻不下。

“青莲剑仙,果然名不虚传!”

华佗淡淡一笑,突然闪至李白的身后,扬手撒出一把白色的粉末,瞬间罩住李白,却被李白用金光罩和斗转星移反弹回来。

这种白色粉末,正是由传说中的麻沸散演变而成,**效果超强。

华佗轻轻一扬手,倏地卷起一股劲风,将那些白色粉末收回袖中,施展五禽戏,跟李白游斗起来。

根据历史的记载,麻醉药是华夏古代外科手术的极大成就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领域就已开始使用麻醉药。

《列子·汤问》中记载,神医扁鹊为两位患者实施剖胸手术,而让其饮下了“毒酒”。患者喝完后,便失去了知觉,长达三天之久。

手术后,扁鹊又给二人喝下了“醒酒”,病人才得以苏醒。

根据文章的记载,不难看出扁鹊让病人吞下的“毒酒”,其实就是麻醉药的前身,可是“毒酒”的具体成分是什么,书籍资料中却没有任何记载。

东汉后期,战争连年不断。华佗是当时着名的医生,很多人都请他去疗伤。可是,因为没有麻醉药,开刀剜肉时伤员们声嘶力竭的喊叫,让人耳不忍闻。

医术高明的华佗,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世上草药不胜枚举,是否有一种草药,可以让人暂时失去知觉,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呢?

于是,他开始了反复漫长的实验,可是研究结果收效甚微。

一天,华佗给病人做完手术之后,已经是筋疲力尽,再加上心情抑郁烦闷,便多喝了几杯酒,结果酩酊大醉,人事不知。

华佗的妻子见状,吓了一大跳,当发现华佗的心跳、脉搏等一切正常时,她才确定他仅仅是喝醉而已,并没有其它病症。

华佗醒后,妻子把事情的经过向他讲述了一遍。

华佗猛然意识到,酒就是现成的可以麻痹人知觉的东西。

经反复试验,他发现酒的确有麻醉性,于是手术前便先用酒来麻醉病人。

但是,用酒麻醉,有个致命的问题:酒的麻痹时效短暂,如果手术持续的时间短,效果尚可,可时间一长,便失去了功效。

有一天,华佗在行医途中,遇到了一位奇怪的患者:他牙关紧咬,眼睛瞪着,酣睡在地,脉搏、体温等却一切正常。

经询问发现,这位患者身体一向强壮,什么毛病都没有,只是误食几朵臭麻子花后,便昏睡在地。

华佗如获至宝,急忙让病人家属帮他拿来了些许臭麻子花。他摘取一小片花朵,放入嘴里品尝,顿时觉得满嘴发麻,而且头晕目眩。

此时,华佗已经认定这种花朵具有麻醉作用,便按照解除麻醉的配方,为昏睡之人下药,片刻之后,病人果真苏醒过来。这便让华佗更加肯定了,臭麻子花是一种绝佳的麻醉药剂。

经过多次试验,华佗发现,臭麻子花的花、叶、根、果,都有麻醉性,但它的果实麻醉效果最好。

后来,他又拜访各地名医,多次尝试,终于研究出了麻醉药。

他发现,当麻醉药配以热酒使用时,麻醉效果更好,便将其命名为“麻沸散”。

“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

此后,华佗名声大振,确立了他在麻醉界的鼻祖之位。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后来被曹操咔嚓了,从此“麻沸散”便失传了。

那么,华佗的麻沸散,为何有麻醉功效?

原来,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曼陀罗,体内含有东莨菪碱、莨菪碱、曼陀罗碱、阿托品等生物碱。

当这些生物碱进入人体后,干扰、破坏了神经的正常功能,从而使其具备了止痛、镇静等麻醉功效。

如今,麻醉药已经是临床医药中必不可少的药剂,它从麻沸散进化为现在的麻醉药,历时漫长。

让人们倍感迷惑的是,在麻沸散失传后的若干年里,人们又是如何重新找到麻醉药方的呢?

不过,这也不再重要,只要有对医药痴迷的人,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

………………

接下来,要说一下华佗创造的五禽戏。

想当年,曹氏三代君王都相继去世了,而司马懿还健康的活着,成了三国最后的赢家。

司马懿活了七十三岁,弟弟司马孚活了九十三岁,这在古代算是非常长寿了,那么司马懿及整个司马家都长寿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说,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神医华佗临终前,传授给司马懿的五禽戏。

华佗创造的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这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种气功功法。经常练习,能治病养生,强壮身体。

五禽戏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具备,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外兼练,是一种仿生功法,与华夏的太极拳、扶桑的柔道相似。

它的动作看似缓慢柔软,实则很费体力,锻炼效果极佳。当年柏夫人只打了一招,便全身热血沸腾,春风拂面。

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却依然耳聪目明,牙齿完好。

2006年,华佗五禽戏被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

吴普着有《吴普本草》,李当之着有《李当之药录》,樊阿喜针灸,这三个弟子后来均成为有名望的医家。

广陵郡的吴普,投华佗为师学医,得到了华佗的教诲,不单医术高明,而且高寿百岁,耳不聋,眼不花,发不白、齿不落。

那么,他为何能活那么高的年龄呢?这里有个传说。

据说,吴普曾是官宦之家的子弟,过着富裕的生活,是一位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阔少爷。

有一次,华佗带着他出外采药,没想到一回到家,他就病倒了。

华佗就去给他看病,到那儿一摸脉,六脉和平,一点病都没有。

这个时候,华佗心中有底了,笑道:“人要想身强体壮,减少疾病,延年益寿,最有效的办法是劳动锻炼。”

吴普听了这番话,心想:噢,我说师父身体咋恁强壮呢,原来他有长寿的秘诀。

一想到这里,兴趣来了,他急忙问道:“老师,你的秘诀能教给我么?”

华佗笑着说“当然可以”,然后就将五禽戏教给了吴普。

那么,这五禽戏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次,华佗看到一个小孩抓着门闩,来回荡着玩耍,便联想起“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

他又想到,人的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畅和瘀寒停滞而造成的,如果人体也像“户枢”那样经常活动,让气血畅通,就会增进健康,不易生病了。

于是,华佗一有时间就专心致志地研究锻炼身体的方法,参照当时古人锻炼身体的“导引术”,不断琢磨改进。

后来,他根据各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拳法,叫做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

“五”是一个约数,并非限于五种功式;“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本法之起源,可上溯至先秦,如《庄子》中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等载述,可见当时已有多种模仿动物形神的导引图文,更属“五禽戏”原始功法之类。

华佗将“五禽戏”整理总结,并作为一套功法进行推广,只是有关“五禽戏”的原始文字早已佚失,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史籍记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