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女汉子系统[末世] > 第73章 城

女汉子系统[末世] 第73章 城

作者:春风榴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0 15:30:26 来源:小说旗

炉火旁的爱情

——穆旦《赠别》解读

这是穆旦写于1944年的一首爱情诗。与他那些极富理性色彩和思辩色彩的诗歌相比,这可以说是最为感性的一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真挚而深切的感情。

全诗由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两章组成。诗歌第一章着眼于现实,通过对时间流逝过程的呈现,写出了爱情随之发生的变化。

由“迷醉”而“怠倦”而“遗忘”,这是爱情所必经的阶段。“迷醉”一词写出了青春之爱的特征,冲动、狂热然而短暂,它与人的青春、美貌以及生理的渴望密切相关,所以“这里”便不仅仅指爱情本身,更指所爱的对象“你”以及“你”在青春年华所拥有的一切美的特质。迷醉之后怎样呢?他们终究是要离开的。在熙攘的路途上,在现实功利的社会中,“他们”慢慢地丢失了自己。而这丢失也是不知不觉的,或者是知道了也要故意地遗忘。爱是以个人的独特性为前提的,在爱里我们才能发现对方也发现自己的存在。而一旦自己已经被丢失并被遗忘,爱的根基也必然被撼动。所以,言外之意遗忘的不只是自己,更是曾经让人迷醉的爱情和“你”。对于他们的迷醉和离开,你是怎样的呢?“朦胧的是你的倦怠,云光和水”。“云光和水”指时间的推移和变化,它和“你”的对爱情的倦怠一样,是朦胧的,不知不觉的。在第一节中,那个主体“我”一直没有出场,却暗含在与“他们”的比较当中。

第二节是对第一节的进一步展开。“园门开启”是接纳的意思,同时“园”对于穆旦而言,更有一种象征的意味在里面,结合着他的其他一些诗歌,将有助于我们的理解。“园”关住的是美丽的青春和爱的**,而一次次开启和关闭园门,则是一次次地对爱的敞开和疏离。次数的重复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在这过程之中,“你的美繁复,你的心变冷”。繁复与任性正是青春迷醉的体现,是年轻时代爱情的变化无尽。可是,变化虽然带来了新鲜感,却容易使人感到捉摸不定,并因此受到伤害。如果说年轻的时候,四季的变化都是美丽的歌,总以为会永远那么动听;如果说在上一节中时间的流逝仍是朦胧的,云光和水一样不知不觉,那么,到了此时,时间的来临虽仍是那样悄无声息,但是却有足够的分量和寒冷,让你感觉到它的沉重、具体与恐怖。“尽管”二字加重了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感。以歌喉之轻灵美好对应夜露凝重,不由人不生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当无翼而来的夜露凝重——”,以一个“当”和一个省略号将我们引入了下一个场景中。“无翼而来的夜露凝重”的时候,也就是“你”“我”都老去的时候。这时候会怎样呢

接下来是一个想象中的场景。第一章诗歌很明显地可以看到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名诗《当你老了》的影响,并由此追溯到法国16世纪的诗人龙沙的《致爱伦》(第五首)。想象年老的恋人在炉火旁的情形,是其共同之处。人之老时,便尤其渴望炉火的温暖,它照亮了过去的一切,那些爱与恨的往事。在龙沙的诗中,年老的恋人痛悔的是年轻时没有接受诗人的爱,“而你将成为老妇人蜷缩炉边,/痛惜我的爱情,悔恨自己的骄矜”;2在叶芝的诗中,也是老妇人对未曾把握住的爱情的凄然回味,“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诉那爱情的消逝”;3而在穆旦的诗中,虽然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在里面,“就会知道”便是如此,但是更多的却是自己无怨无悔的爱。因为有过对“你”的爱,回忆将不再是一片空白,因而也不再会感到寒冷。表面看来,诗人写的是年老的“你”在炉火边回忆的情景。当人世的繁华已如花落无声,离死亡也仅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人的灵魂才会变得无比澄静,才会更加接近于生命的本质。这时候“你”“就会知道有一个灵魂也静静地”,这个“也”字是本诗的诗眼,饱含深意。这是经过了年轻时的喧嚣、熙攘和繁复,对生命真谛的彻悟,也是抵达生命本质之后灵魂的默契。这时候,实际上守在炉边的就不仅是年老的妇人,也是“我”,尽管也许“我们”并不在一起。下面两句便是对此的直接说明。“变化无尽”呼应着前面的“多少次”、“繁复”等词语,写出了变化之中始终不渝的爱:即使人生的旅梦已碎,可是仍爱那“你”的“愁绪纷纷”。“纷纷”二字,使人想起落叶和落花之类,是对老年的一种隐喻,同时对应着“旅梦碎了”,有种弥漫和坠落之感。这时候,那个“我”终于出场,经过季节转换、世事变迁,“他们”离开、遗忘,“你”也怠倦,“我”的爱却从未变化,甚至日久弥深。前面的种种,都是为了进行铺垫,在比较中显出“我”的最为深刻和持久的爱。可是那个“我”仍未真正出场,而代之以“他”。因为这个年老时的情景毕竟是想象中的,那个“他”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我”,通过“我”对“他”的客观观照,更能看出感情的真挚和长久。

第二章承接第一章,自然过渡而来,对年老时“我”在炉火旁追想青春的情景进行了描述。

因为是回忆和追想,“你”的到来便无法预见也不能捉摸,具有虚幻的色彩,因而“每次相见”的只能是“你闪来的倒影”。“倒影”暗示了接下来要写的,是溯时间之流而上的回忆,它往往使人想起水中的情形,也许与他们曾经相见的现实场景有关,也准确地表达了一种“镜花水月”的虚幻之感。但是这里,由于是守在火炉边,垂着头沉思,看见的也只能是火光中的倒影。“火”是爱情诗的经典意象,它有温暖照亮的意味,也是青春和**的象征。穆旦多次在他的爱情诗中用到这个词语,有他独特的意味。像《诗八首》中,“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更突出了爱情之火的蔓延之势和毁灭力量。“闪来”说明了速度的快,也是文中“火”的特征的体现。即使关于“你”的回忆倏忽即逝,但是到来也并非那样容易,需要种种机缘。最后,千万端机缘和你的青春的火这样无形的事物,终于凝成了虽虚幻却有形的“倒影”,但是还是会为滚滚而来的时间之巨轮碾碎于“无形”,即使这时间之轮是由“每一分每一秒的事体”组成,却具有谁也无法阻挡的力量。

当“倒影”已被碾碎无形的时候,“我”并未放弃对你的追想,而是进一步具体到“你”的音容笑貌:“你的跳动的波纹”和“你的空灵的笑”。“跳动”表明了仍是回忆中的情形,仍是空幻而不可把握的。同时也与前文的“闪来”一样,与青春的“火”密切相关。“波纹”则对应着“倒影”,也是水中的情形,但更加细节化。这里作者运用了一个倒装句式,将宾语前置,进行了强调,同时也隐约传达出了这样的一种意思,即“波纹”和“笑”这样形象化的东西是扑面而来的,是情感上的渴想,但理智上却明知是“徒然的”,因为还有许多“我”所无法把握的因素在里面,联系着下一句就是“神的智慧”。在有着基督教背景的穆旦那里,世界是神创造的,他控制和安排着世间的一切,包括“你”、“我”的命运。“神的智慧”所创造的世界和安排的命运也是“我”所无法抗拒的,到了最后,留下的不过是“我”无法言明、不可说清的感情。

“看你去了,在无望的追想中”又是一个倒装句,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沉痛之感,加强了“无望”的感受。追想的无望使“我”常常沉默,“沉默”表示我的痛苦的深沉和“我”感情的曲折。“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沉默”,也对应着上一章中“有一个灵魂也静静地”。“直到你再来,以新的火/摒挡我所嫉妒的时间的黑影。”这是全诗的收束,也是“我”的感情更深一层的表达。“嫉妒”是爱情中固有的情态。这里,“我”嫉妒的不是“他们”,那些曾经爱过“你”的人,是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爱是变化的、不长久的,是会让“你”“怠倦”的,而“我”的爱则始终不渝,并会在“你”年老的时候被“你”所了解。但是尽管如此,“我”却永远也无法真正地拥有“你”,连对“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