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 > 第241章 探亲访友(二)

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241章 探亲访友(二)

作者:裳星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0 20:39:33 来源:小说旗

“石头可总算是回来了!快过来让阿婆看看,哎哟,长高了!比从前高多了!”

林氏如今也成了小老太太。秦扶清记忆里的外婆,当年站在案板前和面擀面条,忙来忙去都不停歇,多精神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腰杆子像是被什么抽走了。

王家厨房外不远处种了一棵梨树,梨花早就落了,结些青绿的果子。

秦扶清走过去时还要弯腰,王家人经过碰不到头,也没人想要修剪。

外公把秦扶清拉到一棵树前,当初秦扶清住在这里时,每每都是叫他站在树下面比划,在树上刻一道痕迹。

如今树也长大了,上面留着些斑驳疤赖的痕迹。

秦扶清再次站到树跟前,树长高了,他也长高了,外公已经没法往树上划痕迹了。

他收回刻刀,对王丽梅道:“我看呐,石头应该是老秦家个头最高的了吧?”

“虎头年长他几岁,长的也不如他高,那个猫娃子病怏怏的,看着比他爹差不多高,还是咱石头个头高,显得人精神、好看!”

自己家的娃怎么夸都夸不够,王丽梅绷着笑道:“石头读书,听圣人讲吃的好才能长个,打从家里有点余钱,就没在吃上委屈这些孩子。他哥哥姐姐们亏在生早几年,你看锁头个头不也不矮吗?”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从孩子们的身高聊到家长里短。外公闲不住,拿了长竹竿要去林子里找早熟的杏儿。

舅舅王立来不在家,外公讲他听人说谁家田里种的稻子好,便打算去买些种子回来,“说是你写信差使他的,你舅舅算是最听你使唤了。”

林氏嗔怪道。

秦扶清咧嘴一笑,外甥像舅,他一笑起来的憨厚样子,和王立来还真有几分相似。

“那舅舅什么时候能回来?”

“都去两三日了,算着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你们在家住几日,可怜我老婆子见天瞧不见人,也没人跟我说个闲话,好不容易闺女来了,多陪我几天,我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久可活了。”林氏哀叹道,她几个儿女,远走的远走,远嫁的远嫁,唯独剩下王丽梅王立来挨的近一些。

像她这般大年纪的婆子,早都抱上孙子了,王立来本就是她晚生的儿子,可怜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抱孙子。

王丽梅痛快应下,又说过两日秦扶清要到县学去,不能耽误时间,她在家陪娘多住几天。

林氏应了下来,给女儿和孙辈们安排房间。

提起未来舅母,还得说起石堰山。

王立来受这个朋友影响不小,可前些年,人家石堰山就接受家中安排成亲生子了,倒是王立来还没个对象。

石堰山家世摆在那里,他娶的妻子也是高门大户,而王立来的未婚妻,则是石堰山的妻妹之一。

未来舅母姓陈,听说只是个庶女,不过打小就没了亲娘,与石堰山的妻子大陈氏养在一个院子里,二人比亲姐妹还要亲几分。

她年纪小,自从大陈氏嫁到石家后,没少到石家玩,一来二去就和王立来认识了。

王立来家中可比不得石家,她再怎么是庶女,配王立来也有几个来回了。

奈何小姑娘就是看上王立来,求着姐姐姐夫做主,王立来几乎掏空家产,掏出的聘礼才勉强叫陈家看上眼。

比起王家出的聘礼,陈家带来的嫁妆那才叫丰厚。

二人刚定亲不久,婚期在今年十月份,找了城里最好的裁缝剪裁新衣,就等着新人进门了。

刚好过了十月,小陈姑娘就过了十八,与王立来的年纪之差听起来总算没那么离谱。

秦扶清没想到舅舅的婚事竟然还有这么一层渊源,这是又和石家搭上关系了啊,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不过就算没这层关系,秦扶清也得去拜访石堰山的。这些年镜今草堂顺利办到现在,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皆是因为有石堰山这座大山在身后立着。

秦扶清脑中闪过种种想法,趁着娘和外婆闲聊,叫上兄弟姐姐们去四周闲逛。

这些年王立来没少倒腾果园,家里的杏子林,少说有数十种品种,都是王立来听闻哪里有不同的果子后前去购买收集而来的。

另外还有一处试验林,王立来在这里玩嫁接,把A果枝嫁接到b果树上,反复试验,倒腾出来的果子性状不算稳定,但还真让他折腾出来一种早熟、个头大、皮薄多汁的杏儿。

石堰山给这种杏儿起名“美人春”,目前王家果园约有十七株美人春,每年结的果子不过千枚。

可每一枚都不会向市场上流通。

秦扶清给舅舅出主意,专门找人做竹签,给每颗美人春做数字标号,做专门的木盒包装,然后专门卖给有钱人。

石堰山用“美人春”送过几次礼后,安溪县的权贵全都把抢购美人春当成展现实力的手段,每年光是这千枚杏儿,都能挣得小万两。

王立来将这片林子看的极其重要,一小片试验林里,起码养了八只狗,要不是有外公在,秦扶清他们也不敢妄自闯入。

仲春时节,其他果子还是青绿的,美人春已经散发出将近成熟的果香来。

秦扶清他们有幸,赶在安溪县里的富人吃到嘴之前尝到美人春的妙处。

不得不说,一颗美人春能卖七八两也是有原因的。

这些年来,王立来在植物嫁接和授粉一事上没少费心思,既然果树能搞,那五谷能不能搞呢?

舅甥二人的书信不曾断绝,秦扶清知道舅舅的成果,也没少给舅舅出主意。

这次挑选稻种,就是秦扶清预谋已久的。

自古以来,粮食增收的作用都不容小觑,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兴盛都和粮食产量暴涨带动人口增长脱不了干系。

想要做到粮食增收,一是选种,而是精耕细作,三是化肥水利等手段。

选种又有两种方式,一是目前已有的主粮种子质量提升,亩产提高,二是出现新的高产农作物。

比如明清时期出现的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直接养活了当时华夏一大半的人口,才有清末时期四万万人口。

现在没有土豆红薯玉米,秦扶清暂时也没法子去寻找这些东西,那么就只能从水稻培育下手了。

占城稻大家可能都听过,占城并非华夏本土稻种,而是从藩属国传入华夏,其特点是早熟、细米,能够抵抗一定的旱害。

还有一种稻,名为京西稻,最初在《三国志》中就有京西稻的身影,到后来的《红楼梦》,京西稻从一开始的选种发展到最后,其品种更加优良,乃至成了皇家御用稻米。

诸如此类种种,都说明水稻是可以培优提升产量的。

秦扶清家中田产数百亩,石堰山家里的田地数量也不少,秦扶清说了稻种培育的好处之后,石堰山也很支持王立来做水稻试验。

石家消息灵通,哪里的稻米好,他能打听来消息,王立来就前去查看,若真是如此,便高价购得良种,慢慢筛选实验即可。

当天夜里,王立来骑着马回来了。

秦扶清不复当年的幼稚模样,王立来也变得像是另外一人。结交益友,也能提升自己。

王立来颇有不怒自威的样子,嘴边留着胡子,看着不显得邋遢,反而成熟稳重,见到外甥和外甥女,他很是高兴,飞身下马后,将几个外甥挨个抱了抱。

“臭石头,你可总算是回来了,外面好不好玩?”

秦扶清笑着道:“好玩是好玩,就是许久不见你们,想的厉害。”

“舅舅,你此行出远门,可有收获?”

王立来喝了几口水,等着吃饭的时候,就开始对几个外甥外甥女炫耀起收获来。

他这次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稻种,原本昨天就该回来的,临回来时听一个路过的老汉讲村中有户人家种的稻子比别家收的都要多,他便又跑去看了。

见那户人家的稻子植株矮小,可稻花开的多,灌浆也多,又听主人家讲,说是年年别人家的稻子成熟时被风吹倒,他家稻子都好好的,王立来便要花钱买他家稻种。

一开始那人还不愿意卖,他们一家都靠种田吃饭,自然不愿意将家里吃饭的本事卖与他人,奈何王立来给的实在太多了。

“先给他们二十两订金,等收稻时我亲自去收,免得他们以次充好。”

秦扶清一听,这稻子确实不错,很明显抗倒伏还丰收,优良品种,值得二十两这个价格。

一家子在舅舅家住了两天,猫娃子来催,说是苏木他们今日来了见秦扶清不在家又回去了,商定好明日再来,秦扶清这才要赶回去。

王丽梅原想着要在娘家多陪林氏住些日子,却被林氏给赶回家去,“趁着孩子在,你多陪陪孩子,日后等他们翅膀长硬飞走了,怕是有你熬的!”

这话说的王丽梅心里头一酸,她既是做人女儿的,又是做人娘的,夹在中间,两种滋味都在心头,又哪头都舍不得。

“娘,你莫怪女儿,等他们几个都出去了,我得空多来陪陪您!”

“行了,快回去吧!”林氏依依不舍地和孩子们道别。

驴车吱吱呀呀朝前行驶,渐渐地将舅舅一家给抛在身后。

秦扶清叹口气,想到等自己日后年纪大了,回乡后就要像舅舅这样隐居乡间,这日子过着可真不错!

回到家中,秦扶清一刻都不得闲。

听闻他回来了,城里送来许多请帖,什么王老爷李老爷钱老爷的,今日邀请秦扶清去参加宴会,明日邀请他参加诗会……

钱老爷?钱鑫?万宝当铺的掌柜。

秦扶清脑海里捕捉到关键词,想到当初他考中秀才后,来家中主动帮忙的钱姓男子。

他对这人印象不错,便把钱鑫的请帖给单独留到一边。

抛开这些城里来的请帖,乡下地主豪绅送来的请帖也挺多,秦扶清不一定去,可有的也要写信告知,一一留下待处理。

村里也有人想要见秦扶清,陶砖厂里的陶之一家,还有黑三一家,秦行回来后在陶砖厂帮忙,前脚听说秦扶清回来了,第二天就扑个空。

好不容易盼着秦扶清从舅家回来,秦行说什么都不肯再离开少爷,整日秦扶清去哪他就跟着去哪。

除了几个亲近的工人,村学的夫子们,村里的村长等人,来见秦扶清也很正常。

秦家每天上午晚上都在接待客人,见到秦扶清回来,所有人都很高兴。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秦家正在快速爬升,还没到顶呢,将来会是什么模样,谁都猜不到。

宁可现在多付出些,攀上关系,也好过日后等秦家彻底发达,他们想攀关系也攀不上了。

村学开建两年有余,收学生的规模已经不仅局限于青牛村的孩子,附近村民也有把孩子送到青牛村村学的。

当然,秦扶清那些个田产,主要供应的还是村里孩子,以及佃户家的孩子。

佃秦家的土地,还没把家中孩子送到私塾读书,万一教出来个读书人,一家人都能跟着翻身改命,所以愿意佃秦家土地的人还真不少。

如今村学规模变大,又从县里请来几个秀才做夫子,也教出来一批还算优异的学生。

想必再读几年,就能下场考试了。

“能有今日的成果,全是几位夫子的功劳,我敬大家一杯,感谢诸位的辛勤付出!”

“东家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几位后来的夫子连忙起身回应秦扶清,他们只听说过这位十二岁考上秀才的天才之名,又从他人口中了解秦扶清的高尚品行,却从不曾与他打过照面。

他们愿意来青牛村村学做夫子,自然不是因为善心大发,而是被这里的月俸所吸引。

每个月除了丰厚的月俸,他们还可以收到免费粮食蔬菜等,大大减轻了继续求学的负担。

毕竟,也不是每个秀才都能像秦扶清这样,幸运地积攒出不菲的家产。

而今见到秦扶清后,他们惊讶于眼前的年轻人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年轻俊美,其待人接物之表现,更是让众人折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