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 > 第280章 灾情与法子

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280章 灾情与法子

作者:裳星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0 20:39:33 来源:小说旗

三姑奶奶今年四十又九,比秦木桥小了六岁。她爹是个更夫,不也没什么本事,她长到十四岁,就说给了同村的王保。

二人成亲后,陆续生了六个孩子,就养大了三个,她男人不到四十岁就走了,留她拉扯着两儿一女长大。

唯一的女儿嫁给一个商人,嫁鸡随鸡,也不知去哪做生意,断了联系,多少年不曾见过面。

俩儿子都是老实本分的人,没什么心眼,只有一身气力,兄弟俩拉家里的田,积攒些粮食银钱,前后脚娶了媳妇,家中添丁,到如今,俩儿子儿媳都三十多岁,最大的孙子也已经娶亲生子,足足四代人同堂。

家里人口一多,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样样都要钱,全靠几亩地养活,三姑奶奶没什么本事,从小穷苦人家长大,擅长把日子过得精细,全靠她把持家中财政,一家子才没饿肚子。

三姑奶奶俩儿子,一个叫王强,一个叫王壮,王强有两儿一女,王壮有两女一儿,最大的孙子叫王亮,去年娶妻,今年生子,小娃娃才六个月大。

除了王家人,那个王更夫的表侄女,名叫碗娘,今年十九岁。

上次秦木桥回去是为了给母亲迁坟,兄妹二人不曾有时间详细叙旧,如今见了面,从晌午叙到吃晚饭。

秦家的女人们在厨房里忙着张罗晚饭,王家的媳妇也都过来帮忙,本就热闹的秦家更加喧哗,厨房都快挤不下人了。

冬日天寒,炒了菜也很快会凉,王丽梅便煮了锅子。

这可不是秦扶清的主意,国人吃锅自古以来就有,毕竟在炒锅发明出来之前,人类也就蒸煮烤之类的烹饪手段。

不过秦扶清出了点主意,让锅子变得更丰富了些。

王丽梅在灶台前忙活,给她烧火的是那位叫碗娘的姑娘,其他人在外头洗洗刷刷,偶尔进厨房放东西又拿东西。

“按照辈分,我该叫你一身妹子嘞!既然来了这儿,就别拘谨,当成自己家一样!”

王丽梅爽快地劝慰碗娘,见这姑娘长的眉清目秀,条盘亮顺,看着喜欢。

碗娘羞涩地笑笑,挽起耳边发丝,轻柔地道谢,“给您添麻烦了。”

“说的这叫什么话?哎,都是老百姓,要是能在自家过安稳日子,谁想逃难来?你呀,就别多想,把这段日子熬过去就成!”

碗娘在笑,可严厉却浮现出一抹忧愁来,王丽梅看出她似乎有难言之隐,便问道:“妹子,你十九了,可曾许配人家?”

碗娘道:“不瞒大姐,我嫁过人,夫君身患顽疾,我刚进门没三天,他人便没了。”

说着,碗娘垂泪当场。

王丽梅哑口无言,心疼安慰道:“是我多嘴问了,你快别哭,好好的姑娘,怎么就被人骗了?你嫁过去之前,可有知道他患病了?”

碗娘面露哀愁,先是点头,后又摇头。

她命苦,爹不疼娘不爱的,知道未来夫婿是个从小喝药的病秧子,收了钱也要不管不顾地将她嫁过去冲喜。

谁知道她嫁过去没三天,还没圆房,夫君病死,她成了寡妇,被婆母关在家中,只让她纺线,吃的是给猪煮的潲水,一口喝的都不舍得给,成天还在村里骂她是个丧门星。

就连村里闹起灾来,都能怪罪到她头上。

婆母嫌她晦气,绑了她要把她带到镇上卖了换钱,正好遇到远房婶娘,也就是三姑奶奶。

她小时候见过自己做更夫的表叔,后来他续弦时,她也曾去吃过筵席,若是换了别时,兴许她不认得表婶娘,谁知那天走投无路,她死马当成活马医,叫了声婶娘,二人认了亲,见碗娘落魄地落泪,便又替她做主。

说来也巧,那日三姑奶奶带着俩儿子是去镇上缴粮税的,看见碗娘被人捆着,穿的破破烂烂,浑身散着臭气,问清因果后,便把碗娘的婆母当成拍花子叫骂起来。

最后仗着人多势众,胡搅蛮缠过后,花了两斗粮食把碗娘给救了回来。

碗娘被三姑奶奶带回家,便成日地伺候三姑奶奶,王家自身难保,本想把她送回去,可碗娘跪地苦苦哀求,说自己就算回去,只怕也是要被爹娘再卖掉。

她被王家人救了,宁死也要跟着王家人,现在天灾**不断,到了危急时刻,哪怕被王家人卖掉救急,她也心甘情愿。

同样是被卖,她宁愿帮到王家人,也不愿让她那狠心爹娘再尝到甜头。

三姑奶奶见她主意坚决,相处出感情也不舍得送她走,左右添一双筷子的事情,做主留她在家。

可若是平日里,留个姑娘,添个帮手,少吃些饭也能熬过去,可睢县轮番闹灾,王家自己都熬不过去,无奈之下,才求助秦木桥。

要是秦木桥没伸出援手,说不定碗娘又要被卖了呢。

碗娘说起这些时,眼睛亮晶晶的,“大姐,多谢你们好心搭救,不然婶娘一家都不知怎么过冬,我给您磕个头!”

她说着,竟然跪在灶台前,结实地给王丽梅磕了个头。

王丽梅正在往锅里下丸子,一时没反应过,受这一磕,连忙叫道:“哎呀!你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我受不起,受不起!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实诚?”

她手脏着,用手臂把碗娘拉扶起来,怜惜地道:“好姑娘,来了我们家就不要多说这些,都是沾亲带故的,能帮我们也就帮了。算不得什么,你那狠心爹娘真是够狠的,多好的姑娘啊,他们也舍得往火坑里推!呸!灾秧货!早晚有报应!我也有俩闺女,跟你年纪差不多大,要不是差了辈分,我真想把你当闺女一样疼!”

碗娘听出她话里的真心,心头一暖,其实来的路上她还很是忐忑,毕竟和王家人比起来,她与秦家人关系差的更多!

万一遭人嫌弃了,谁知道要过什么苦日子呢。

婶娘路上向那个秦行打听,也从镖局口中得知了秦家的事情,才知道秦家出了个举人。

年纪还很轻!

“大姐,你教我怎么做你们这边的菜,以后我来做饭吧!”碗娘一心讨好王丽梅,二人按照辈分来以姐妹相称,实际上碗娘比王丽梅大儿子还要小两岁。

女人间一旦打开话匣子,那简直收不住,没多久,碗娘就知道王丽梅的烦心事,才知道她儿子都二十一了,还没成亲,相亲相看了好几个女子,都不满意,这样拖延下去,还不知道何时能成亲呢!

王丽梅煮的锅子更像后世的烩菜,里头有肉有菜,自家做的馒头,个个有碗大,怕不够吃,米稀饭烧的稠糊糊的。

饭菜一做好,一人拿个海大的碗,装一碗菜,蒸好的馒头用竹箩筐装着端到主屋里去,谁不够吃谁自己夹。

这也是怕王家人初来乍到不好意思吃饭,如今一人一碗菜,肯定不会又不好意思吃的情况。

秦家十几口人,王家十几口人,两大家子往屋里一凑,寒冷的天气都没那么冷了,愣是营造出赶集的氛围来。

两家人互认了脸,叫了称呼,围在一起吃饭,东一嘴西一嘴地问着,关系自然就拉进了。

给王家人盖的客房还没盖好,秦木桥安排他们先在闲置的房间里挤一挤,得知秦家人还特意给盖了屋子,三姑奶奶又落泪起来,哭她娘走的早,没能享有本事的哥哥的福气。

安顿好远亲的住宿,秦扶清总算得闲回到自己的房间,没人往他屋里凑,他乐得清闲。

刚好把秦行叫来细细询问睢县的情况。

“你这次去睢县,都有什么见闻?”

秦扶清坐在桌前,给自己倒杯茶,给秦行倒一杯,“坐着说。”

“好嘞,少爷,我这回可是费心思打听了!睢县闹灾,是天灾,也是**,这里面门道可深着呢”

“怎么说?”秦扶清来了兴趣,身子向前倾斜了一些。

“少爷,睢县那边确实闹灾了,而且是从四月份最关键的结穗期就开始不降雨的,百姓们挑水抗旱,夏收还算过得去。可到了种第二季庄稼的时候,已经三个多月不曾降雨,河里的水都成了有主的了,睢县有条河被县里几家大户给平分了,除了他们,不许百姓挑河里的水,为了抢水,还有几个村打架,都闹出人命来了!”

“闹这么严重,官府没人管?”

“管了啊,怎么没管?不许百姓从河里挑水呗,谁要挑水,还得给那些有钱人送钱呢!”秦行脸上满是不忿,“呸,他们也配做官?反正叫他们一搞,有钱人家的田有水浇,平民百姓想浇地都没水,村里有井的把井看的比人命都重要!”

“闹到秋里,蝗灾又来了,别说普通百姓种的庄稼遭殃,就连那些大户人家的庄稼也跟着遭殃,几乎颗粒无收,不过他们遭殃,倒霉的还是下面的百姓!”

秦行跟着秦扶清耳濡目染,多少知道什么叫阶级。

地主是地主,普通百姓是一层,佃户又是一层,地主遭灾,怎么都不是地主遭罪,而是普通百姓和佃户。

颗粒无收,佃户还要交租子,还比往年交的多!

他们胆敢拖欠地主的租子,就等着被扭送官府,卖儿卖女吧!

秦行去了不过两日,就把睢县上上下下的情况给弄清楚了。

没有官府包庇,睢县的灾情远远不能有现在的情况。

就是因为官府包庇,视而不见,才会出现百姓卖儿鬻女、家破人亡,甚至全家逃荒的情况。

秦扶清的三姑奶奶是个明白人,家中还有一些粮食,她就想到了长远的冬日,向秦家求援了。

可睢县更多的人,无处可去。

只能眼睁睁地守着空荡荡的粮仓,拼命熬过漫长的冬季。

可他们,还能熬过去吗?

秦行本身就是一个苦命人,他也曾是地主的佃农,没爹没娘,最后还因生病被丢到荒郊野岭,任凭他丧命。

要是没有那些善心大发的和尚,他活不到现在。

要是没有遇到秦扶清,他也不会知道自己的苦不仅是自己的苦,而是许多像他这样没有人身自由权的奴隶的苦。

秦行会读书认字,跟着秦扶清走过不少地方,他人也聪明,脑子转的快,说起这些来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

秦扶清也对睢县的情况有了简单的了解。

他眉头紧皱,想到前不久离去的稻客,又想到睢县连抢水都抢不到的百姓,顿感可笑至极。

天下如此之大,不过百里距离,一地百姓欢欣等待过年,享受着秋日丰收的喜悦,而另一地百姓却被困灾情之中,卖儿卖女,走上绝路。

此时交通不便,与其说是皇权社会,更不如说是族群社会。

地头蛇也不会怕所谓的皇权,毕竟这实在离他们太远了。

皇权不下乡,百姓之苦难能传到哪里去呢?

走投无路的百姓不知,秦扶清也不知。

倘若他是个无能为力的人,他可能说几句无奈的话也就罢了,可睢县就近在咫尺,明知此地百姓无辜受难,依旧不闻不问,这是读书人该做的吗?

想到这里,秦扶清又问秦行道:“你可打听了睢县的粮价?”

秦行会意一笑,“那是自然!”

睢县的粮价已经飙升到安溪县的三倍之多了,但当地售粮点都被世家大族所把持着,买卖都要经过他们的手,不仅如此,他们还搞粮食限购,也就是说,当地百姓的生死,从始到终都掌握在他们这些地主手中。

官府也与他们私通,勾结一起,不开仓赈灾。

如此以来,灾荒必然会越来越严重。

秦扶清轻敲桌面,陷入沉思。

他该如何做,才能给这些硕鼠狠狠一击呢。

看不下去,实在看不下去。

“明日你去县里找锁头,然后这样做……”秦行凑在秦扶清嘴边,听他耳语。

眼睛一亮又一亮,激动地点头,“少爷,我明白了!”

秦扶清拍拍他的肩膀,“锁头成日想着做出一番事业来,你告诉他,这是我对他的考验。”

“好的少爷!我一定告诉小少爷,您不是也要去吗?”

“要去,自然要去,我不去,这戏要怎么唱下去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