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 第361章 祭祖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361章 祭祖

作者:有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23:09:19 来源:小说旗

第361章 祭祖

村中的状况相对乐观,虽说历经这场罕见雪灾,所幸未出现严重人员伤亡与重大财产损失。

仅有部分老旧房屋因不堪积雪重压而破损,极少数人因灾受伤、染病,整体而言,村子大体维持着稳定态势。

王清晨一直忧心忡忡的疫病,幸运地并未降临。

否则,仅靠他一人承担诊治全村病患的重任,压力之大简直难以想象。

他不禁联想到自家师父柴胡在镇上医馆的处境,想必也是忙得焦头烂额,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族叔,今天感觉怎么样?”

村中的隔离点设在一处废弃的蒸房里,这里原本是村里人用来蒸干药材的地方。

空间宽敞,且还算干净,只是没有窗户,仅有一些小小的通风口,致使屋内光线昏暗。

不过,按照族人的说法,这里“火气大”,正所谓“火克万物,邪不生焉”,在大家眼里,这儿就是理所当然的风水宝地。

王清晨抵达时,几个尚未痊愈的病患正坐在门口清理出来的一块空地上,惬意地晒着太阳。

在门口坐着的五人中,有两人腿脚受伤,行动不便;两人风寒未愈,仍在调养;

还有一位身材粗壮的汉子,其实早已康复,只因家中妻子刚刚生产,他担心自己风寒初愈,身上或许携带病邪,会传染给妻儿,这才主动留在隔离点,同时也帮忙照顾其他几位病友。

王清晨依次为他们把脉诊断,发现问题都不算严重,只要按时调养,很快便能恢复。

那两位摔伤的族叔,只因年事已高,身体元气恢复较为缓慢,所以康复进程稍显滞后。

“我就说,有小五在,你们还担心什么?”年纪最大的老汉,之前摔伤了手脚,如今在王清晨的悉心治疗下,恢复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般焦虑。

“小五啊,你这医术可真是神了,我这老胳膊老腿,本以为要好长时间才能好,没想到在你的调理下,好得这么快。”

“族叔您过奖了,都是我应该做的。”王清晨微笑着回应。

“再过个三五日,大家便能痊愈了。不过,两位叔爷,你们这腿脚想要好得快些,每天不仅要晒太阳,还得多在门口走动走动。”王清晨耐心地叮嘱道。

“你叔爷我就是走路时不小心摔的,如今腿脚还没好利索,还要走啊?”其中一位老人有些犹豫地问道,脸上满是担忧。

“那是自然,不过可别再走在雪地上了。如今天气放晴,在这干燥的地面上走动就好,走得慢些不要紧。”王清晨解释道。

“两位叔爷,适当走动能促进活血生筋,对恢复很有帮助。要是一直坐着不动,反而不利于康复,等好了以后,手脚可能会不灵活。”

“原来是这样啊,只要是你说的就有道理,你族叔我可得听你的,这就起来走动走动。”老人点头,说罢便扶着门框起身,显然是利索的行动派。

“走啊你还坐着干嘛?没听小五说吗?”另一个老人倒是有些不情愿,不过还是没有拂了王清晨的面子。

王清晨又细细地叮嘱了众人一番,这才转身前往祠堂。

……

如今天气转晴,诸多事务亟待处理,可谓千头万绪。

其一,安抚族人情绪至关重要。

如此严重的雪灾,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王清晨,内心也难免滋生出负面情绪,更何况那些普通族人。

若此时不及时加以引导和安抚,很可能会流传出“天灾罚人”之类的谣言,人心必定大乱,届时整个村子便会陷入混乱,犹如社稷失去根基。

所以避免恐慌情绪在族人间蔓延也至关重要。

同时,匀粮互救,整修房屋、清理废墟等重建工作也要有序推进。

其二,保粮保民刻不容缓。

受灾期间,粮食短缺几乎不可避免,并非所有村子都像他们村子这般富足,大灾面前,社会秩序极易陷入混乱。

因此,村子必须加强巡逻,防止流民沦为盗贼,趁灾打劫。此外,还要加强对对外道路的巡查,防止流民冲击,保障族人的安全。

毕竟,在这艰难时刻,他们村尚有一定的粮食储备,很可能已经成为周边饥民眼中的“香饽饽”。不是王清晨不救,只是自救尚且不足,更遑论其他。

其三,生产自救迫在眉睫。这场大雪必然会对今年的播种和收成产生影响。尽快清理田间积雪,恢复农业生产,这也是王父以及其他族人最为牵挂的事情。只有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才能保障族人来年的生活。

“爹,这雪灾对庄稼的影响可不小,咱们得赶紧想想办法。”王清晨回到家,跟父亲商量着,“明天我组织些人,先去把田里的积雪清理一下,看看能不能尽量减少损失。”

“好,小五,你想得周到。”王父点头赞同,“我也去跟族里的老把式们聊聊,看看他们有没有啥经验,能让庄稼快点缓过来。”

其四,预防洪涝不容忽视。

如此大规模的积雪消融,对于河边的淤田而言,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若不提前采取措施,田亩受损事小,一旦引发洪涝灾害,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过,在族人眼中,田亩乃是他们的命根子,损失田亩或许是他们更难以忍受的事情。

……

“祭祖?”此时天空放晴,祠堂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显然是族长叫来的。王清晨万万没想到,天晴之后,族里商议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祭祖,而且全体族人一致同意。

“爹知道你有话说,有事做,只是族长已经决定了,此事还需要你的支持。”王父在一旁轻声劝说。

他知道自家儿子一心为族里着想,所要做的各项事都是为了村子的长远发展。然而,宗族之事有时就是这般无奈,传统和习俗的力量根深蒂固。

“啊……”王清晨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抗拒。抛开封建与否不谈,在他看来,这就如同前世的誓师大会。在大灾大难面前,一场祭祖仪式或许更能凝聚族人的团结之心。有时候,一面旗帜或者一种精神图腾,在鼓舞士气、坚定信念方面,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我知道了,族长需要我做什么?”与其无谓地争辩,不如积极配合,加快各项事务的进程。

……

“列祖列宗在上,今吾王氏,遭逢白灾,天地素裹,山河失色。连日暴雪,致屋舍倾颓,道路阻绝,田亩被埋,人畜多伤。

往昔太平之时,我等蒙祖宗庇佑,风调雨顺,家兴人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皆顺遂如意。

如今大难蒙临,子孙惶恐,然亦知祖宗福泽深厚,必不置吾辈于不顾。

望列祖列宗显灵,庇佑乡族大地,速驱严寒,化雪为润,使天地回暖,万物复苏。

庇佑生者平安康健,伤者速愈,病者康复;愿流离失所之人皆能重归家园,重建屋舍,再兴家业。

愿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仓廪充实,百姓富足。

吾等后世子孙,定当铭记祖宗遗训,守望相助,共度时艰。

灾后必敬修宗庙,勤祭祖先,以表感恩追思之情。祈祖宗永享福食,福泽绵延,护佑家族昌盛,永享太平。

“吾等后世子孙,定当铭记祖宗遗训,守望相助,共度时艰。

灾后必敬修宗庙,勤祭祖先,以表感恩追思之情。祈祖宗永享福食,福泽绵延,护佑家族昌盛,永享太平。”

“吾等后世子孙,定当铭记祖宗遗训,守望相助,共度时艰。

灾后必敬修宗庙,勤祭祖先,以表感恩追思之情。祈祖宗永享福食,福泽绵延,护佑家族昌盛,永享太平。”

(重要的事情念三遍)

……

随着裕老头中气十足地将祷词念完,包括王清晨在内的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仿佛瞬间感受到了祖先的庇佑。

尽管在一些族人听来,这些祷词或许有些繁文缛节,但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力量,却如此真切,直击人心。

这便是文字的力量。

“小五,你写的这祷词真是提气!我现在感觉浑身热乎乎的,一点都不冷了。”一些与王清晨同辈的年轻人,此时只觉得胸中涌动着一股热烈的豪情。

“就是,小五,你家缺粮不?一会我给你送点去。”有些仗义的族人拍着胸脯说道。

“我家还有些药材呢,也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一位妇人在一旁温柔地说。

“这点小雪算啥,我这膀子一甩,一会儿就能把活儿都干完,根本不够热身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夸张地挥舞着手臂,吹起牛来。

在这艰难时刻,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尤为可贵。

精神的统一,往往是走向胜利的开端。

王清晨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看来,这次祭祖确实很有必要,裕老头此举,颇具先见之明。

……

“大家听我说!”裕老头站在祠堂门口刚刚为祭祖清理出来的空地上,对着围拢过来的族人高声说道。

“这场雪灾虽然厉害,但咱们村子底子好,损失不算大。大家别慌,咱们一起想办法,肯定能渡过难关。

家里粮食多的,匀点给缺粮的;房子坏了的,大伙一起帮忙修。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裕老头是个有担当的,这也是答应王清晨的。

“大家还记得前几年的灾情吗?全都是缺粮闹的,这雪一化,其他缺粮的村子肯定难过,为防万一,从今天起,咱们村里的小伙子们分成几拨,轮流巡逻。”

“行,族长,我们都听你的,尽管吩咐就是!”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纷纷应和,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这个由五郎负责,村中青壮全由五郎调遣,至于如何做,他会教给你们”裕老头直接说道。

说着便给王清晨递了眼神这才继续说道。

“此外,积雪消融,河水肯定要涨,河边的田亩各家都有不少,如何防范大家要拿个章程。”

族长召集了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熟悉水利的族老说道。

“确实咱们得提前想想办法,如何加固一下河边的堤坝,疏通河道,千万别让洪水把咱们的田给冲了。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这话算是说道众人痛点上了。

“我觉得可以在堤坝上多堆些土石,能挡一挡水。”一位老者提议。

“嗯,这个办法可行。还有吗?”

……

祭祖仪式圆满完成之后,其他各项事务便在有条不紊地逐步开展。

首先,村中房屋的修整工作以及护卫队的组建,交由村中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负责。

好在有拖拖等人帮忙训练,护卫队很快便有了模样。

这些小伙子们对于学习各种护卫技能热情高涨,守护自己家园的决心空前热烈。

“大家听好了,咱们今天开始练习基本的队列和防御动作。”拖拖站在队伍前,大声喊道。

“这关系到村子的安全,都给我认真点!”

“是!”小伙子们整齐地回应,声音响彻村子上空。

好在王清晨没有让他们使用铁器,要不然性质就不一样了,一人一杆木矛,倒也训练的有模有样。

至于农田水利的整修,则由王父等一干族老负责,不过眼下天寒地冻,土地冻结,一时之间难以施工,只能暂且规划,等待开春以后,大地回暖,再行安排。

不过,族人都知道,这是关乎村子未来生计的大事,丝毫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前期的规划他们也无比用心,王清晨这才发现村里这些族老竟然样样精通,规划水利做得有模有样。

“大家看看,我画的这个河道疏通图,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一位族老将自己画的图纸摊开,跟大家讨论着。

“你这画的是什么?还没咱家的屁墩画的清楚明白”

“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大家明白就行呗”那族老一点也不脸红,显然是不识字的,更别说绘图了。

不过大家相处这么多年,连蒙带猜也能明白个七七八八。

“这里要加宽一些,水才能流得顺畅。”

“嗯,我觉得这边的堤坝也得加固一下,不然怕是挡不住洪水。”另一位族老指着图纸说道。

“这边都得加高一些,恐怕还得打些木桩,要不然容易垮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