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 第362章 窥探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362章 窥探

作者:有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23:09:19 来源:小说旗

第362章 窥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逐渐回暖,接连好几个晴日,暖阳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给这片大地带来了久违的温度。

田间地头那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的轻抚下,开始慢慢消融,雪水顺着地势缓缓流淌,汇聚成一条条细小的溪流,奏响了一曲春的前奏。

村中各家院子里堆积如山的积雪,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多数都被运往地势低洼之处。

一时间,村子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村民们互帮互助,干得热火朝天。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互相鼓劲,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那场景,仿佛在向列祖列宗宣告,他们绝不会被轻易打倒。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只是村子通往外界的道路已经阻断,想要前往镇上了解情况,恐怕还要等积雪消融之后。

因为积雪已经开始消融的缘故,王清晨关注村里各项事务的同时,也时刻留意着冰面的解冻情况。

每日,他都会来到河边,观察冰面情况。

如今,冰冻虽还未大规模消解,但只要他静下心来,便能隐约听到,河中冰块开裂的声音。

那声音清脆而又带着几分隐秘,仿佛是大自然在悄悄宣告。

开冻也就这几日的功夫了,现在才是最需要关注的时候。

好在冰面有所上涨,但是也还在可控范围之内,看来小青牛山的积雪也开始消融了。

即便春汛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防备春汛仍旧十分必要,丝毫马虎不得。

毕竟,大自然的力量变幻莫测,一旦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

族长同样有先见之明,早就组织了一些经验丰富的族人,每日沿着河堤巡视,以一方面是防备春汛,另一方面也是巡视河堤、沟槽是否需要清理整修。

祭祖之后,族人们的精气神仿佛被重新点燃,积极性空前高涨。

不管是修缮房屋,还是清理道路,又或是参与各种灾后重建工作,大家都积极响应,热情满满。

众人众志成城,拧成一股绳,为了重建家园而共同努力着。

……

“憨娃,你小五叔在这上边写的是个啥?”一位年长的族人,手指着墙上的字迹,满脸好奇地对着村里识字的小孩问道。

憨娃仰着脑袋,眼睛亮晶晶的,大声念道:

“雪灾无情村有情,携手重建人心宁。”

“那这个呢?”另一位族人紧接着追问。

“我知道,我知道,”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抢着回答。

“小五叔写的是除雪患,修屋舍,齐心力,建家园。”

“这个是不等不靠不依赖,同心同力同期待。”

又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家门口的标语。

“我家门口也写了:抗雪减灾,众志成城。”

……

村中那些年纪不大的娃娃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纷纷抢着说起自己家门口的标语。

清脆稚嫩的声音,为这个饱经雪灾的村子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这小五,事情都做成花了,听着是真提气。”一位大爷笑着说道,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就是,读书人写的东西,听着就是不一样。”旁边的人附和道。

“咋的,恁个都听明白了?”有人半开玩笑地问,他听得一知半解,就不信这些大老粗全都懂了。

“那肯定的,小娃娃都明白,俺老汉有啥不明白的。”一位老者挺直了腰杆,自信满满地回答。

“就是,再明白不过。”众人纷纷点头,然后又投去调侃的目光。

……

直到村中年纪稍大的孩子讲解之后,大家才真正明白了这些标语背后的深刻含义。

原来,这些都是王清晨这几日用白灰在村中相继书写的。

他这么做,不仅是为了给族人提气,增强大家战胜雪灾的信心,也是预防疾病的需要。

白灰本就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写在墙上,既能警示众人,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清洁环境的效果,同时还能为村里增加一点文化修养,何乐而不为。

不过,提气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些朗朗上口的标语,就像一首首激昂的战歌,当做民谣传播的口号,在族人中传唱得极为响亮,时刻激励着大家勇往直前。

……

当然,族人们也不负当日祭祖时所言。

一些家中略有盈余的族人,主动将多余的粮食和药材捐赠出来,毫不犹豫地递给那些受灾更严重的家庭。

他们的眼神中满是真诚与关切,守望相助,理应扶持。

年轻力壮的汉子更是活力满满,修整房屋的间隙,还不忘进行护卫训练,提升村子的安全保障。

不仅如此,他们看到村里困难家庭有重体力活需要帮忙,便立刻撸起袖子,二话不说地上前搭把手。

村中的孩子们也不再像往常那样调皮捣蛋,四处疯玩。

他们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要么乖乖地待在家里,帮着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么学着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

看着孩子们懂事的模样,大人们的心里满是欣慰。

整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

在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中,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这场雪灾反而让族人团结一心,也让大家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就连村中曾经有名的懒汉,此时投入建设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只见他满脸通红,卖力地搬着石块,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旁人打趣他,他也只是嘿嘿一笑,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停。

正应了那句话:天灾无情,人有情,这就是众志成城之意。

……

然而,就在村子内部齐心协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时,村子周边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他们村子偏安一隅,家底殷实,在雪灾中受灾相对轻微。

可其他村子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皆有不同程度的受灾,人员财产损失难以计数。

有些村子受灾严重,粮食储备几近枯竭,百姓的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

他们每日都在为寻找一口吃食而发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成了常态。

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

有些村子更是房倒屋塌,一片狼藉。

百姓们上无遮风挡雨之蔽,下无遮身暖体之衣,只能在废墟中瑟瑟发抖。

流离失所的他们,已经有成为流民的趋势,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一些遭灾严重的百姓,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开始四处寻找食物和住所。

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

而作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状元村自然成为了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这几年,状元村的发达他们有目共睹,在他们眼中,或许这里便是他们最后的活路,是他们黑暗生活中唯一的希望。

时间临近正月底

已经有一些熬不住的流民开始在村口徘徊窥视。

他们远远地望着村子,眼神中既有渴望,又有几分畏惧。

三个硕大的牌坊对于他们来说有着莫大的威压,这既是皇权的象征,也是阶层的分隔。

王清晨家就在村口不远,看到这一幕,他心中满是忧虑,只得返回村中,守护在家人身边。

村中青壮组成的巡逻队日夜坚守,轮流巡查,这才使得村子暂时得以保全,没有被流民冲击。

不过王清晨的心却是乱了。

气温逐渐回升,道路不再像之前那样难走。

除了最初聚集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的流民,如同潮水一般,开始朝村口涌来。

他们或拖家带口,或孤身一人,源源不断地朝着这个看似充满希望的地方汇聚。

这给村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以及巨大的隐患,仿佛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让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

王清晨也是第一次这么真切地近距离认识灾民。

眼前的场景,让他不禁想起前世电影中的画面。

如今,那些画面却如此真实地具现在他眼前,让他的心情格外沉重。

远处,山峦被厚重的积雪层层覆盖,连绵起伏的白色山脉,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

往日的生机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一片死寂的白。

那毫无生气的景象,和眼前这些灾民的处境何其相似,同样的绝望,同样的无助。

临近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寒风愈发凛冽。灾民们一个个紧凑地窝在村口的雪窝里,身体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或许只有这样紧紧地挤在一起,才能保存他们身上所剩不多的温暖。

他们的模样,更是让人心如刀绞,难以呼吸。

有的人身上裹着千疮百孔的衣物,那些破旧的布料,在寒风中被吹得猎猎作响,根本无法抵御这彻骨的严寒。

有的小家伙鼻涕早已冻结,头发上挂着冰碴凌乱地散落在憔悴的面庞前,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残酷印记。

他们的脸颊冻得通红,干裂的嘴唇泛着雪一样的白,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空洞地望着远方,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一位老者,静静地坐在地上,双腿僵硬地伸着,麻木得似乎已经失去了知觉。

他双手紧紧地裹住一件破旧的皮袄,那皮袄破得不像样子,处处都是缝补的丝线,好像是临时拼凑的一样,几乎无法给予他任何温暖。

可他依旧死死地裹着,仿佛那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怕引起别人的觊觎。

他的目光呆滞地望着牌坊,眼神中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期待着一丝希望,可又深知这希望是如此渺茫,渺茫到几乎不可能实现。

不远处,几个妇人挤在一起,身体不停地颤抖。

她们的眼神中透着深深的恐惧与迷茫,在这冰天雪地中,她们没有孩子在身旁,这种天气结伴出来,既是寻找活路,可又何尝不是寻找死路。

她们的命运,就像这不时刮起的雪花,飘摇不定,随时可能被无情地吞噬。

雪地里,凌乱地散落着一些破旧的农具和生活用品,那是他们曾经生活的痕迹,也是他们所剩不多的个人财产。

如今,这些东西被随意地丢弃在雪地里,无人问津,就像他们的主人一样,被这个世界遗忘在了角落。

偶尔有几只乌鸦从天空飞过,发出凄厉的叫声,划破了这寂静而又压抑的夜空。那叫声,仿佛是为这些悲惨的灾民奏响的悲歌,为这悲惨的场景更添了几分凄凉。

寒风如刀刃般凛冽,呼啸着刮过,割伤的不仅是无处躲避的灾民,更包括在场每一位良知尚未泯灭的族人。

尤其是村中那些没什么见识的年轻人,或许他们早就忘了饿肚子的感觉,习惯了平日里的安稳生活。

可眼前这幅乱糟糟、凄惨无比的场景,就像一把尖锐的匕首,瞬间点燃了他们脆弱的内心。

他们的眼中满是不忍,心中五味杂陈,对这些灾民的遭遇深感同情。

“唉,造孽啊。”村口,几位族老看着饥饿麻木的流民,忍不住摇头叹息。

他们的声音中满是沧桑与无奈,搁在往日,他们想必也是其中的一员,所以他们更能体会这些流民的痛苦。

“我家其实还有一点粮食,我可以少吃一点的。”有些心软的小家伙,眼眶泛红,忍不住想要落泪。

他们纯真善良的内心,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刺痛。

“糊涂,你能管住一张嘴,你还能管住千千万万张嘴吗?”

立刻有人出声喝止,语气中带着几分严厉。

任何事情就怕开口子,一旦口子开了,想要堵住就难如登天,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可是,可是……”

“给口吃的吧!”无数纷杂的呢喃哀求声,从流民的口中传出,那声音微弱却又充满渴望,就好像饿鬼的低语。

在寒风中飘荡,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娘,我饿……”

“我好想睡啊!”

……

仅仅只有一道沟壑相隔,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守候在这边的年轻护卫,一个个想要摸索自己身上是否还有一些吃食。

施舍有时候正是一个褒义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