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农家种田:我有一座物资回收空间 > 第163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本以为卢少爷只懂读书,没想到生意之道却也如此精通,一言直指要害,知道这货源的妙处。”

“这话说的,你以为世家子弟整天就知道飞鹰走马,不知道赚钱,那家族不早就灭亡了?”卢照凌哼了一声,“老叶,现在村里的鸡鸭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熟吧,这样,我记得清风学院有个叫范思哲的,他家里就养了很多鸡鸭,专门给酒楼供货的,明日我跟阿福走一趟,跟范思哲把这件事情定下来,就说本少爷要以十文的价格,买下他家所有的鸭子。”

“对了,老叶,别光卖鸭货啊,来点蔫黑.......”

叶琛打断道:“算了,先弄鸭子吧。”

在鸭子大规模成熟之前,原材料的问题解决了,这个买卖基本上就成了。

叶琛看向二壮,“你打算怎么卖出去?”

二壮拨弄着算盘,说道:“卢少爷每斤可以赚三文,爹每斤能赚二十文左右,那我不能赚得更少,所以我觉得最起码六十文一斤。”

“二壮,你疯了,六十文一斤,你怎么不去抢。”大壮很不赞同道:“你十文钱一斤都未必有乡亲买,你卖六十文一斤,顾客莫不是都疯了?”

“大哥,你不懂的。”二壮认真地解释道:“这蔫黑鸭不是卖给乡亲们的,他们想吃鸡鸭自己在家里宰杀就是了。这钱要赚,就只能转有钱人的。比如说酒楼酒肆,比如说南来北往的商旅,他们才是主力军。”

卢照凌闻言道:“这鸭货用来佐酒不错,我建议卖给红袖招一些,直接上五两一斤,他们不在乎钱的。”

二壮疑惑道:“那么挣钱,在哪儿啊,卢少爷。”

温华也疑惑道:“红袖招,听名字挺文雅的,莫不是书生聚集品茶之地?”

卢照凌哈哈嘲笑道:“温华,你看你土了吧,去了红袖招谁还有心思品茶,小曲儿一起,胡旋舞一摇,那就是男人的天堂啊。”

叶琛眼皮子一直跳。

红袖招,再加上卢照凌如此放肆的笑容,他瞬间就明白了。

他猛然起身,咳嗦了一声道:“卢照凌,你跟我过来一下。”

卢照凌以为是谈生意,站起身跟着走了出去。

叶琛和卢照凌,一前一后,来到大树底下。

看着丝毫没有说错话觉悟的卢照凌,叶琛有些犹豫。

毕竟不是自己家里的崽子,揍他吧不合适,说得轻了吧,没啥用。

正犹豫呢,隔壁的刘老太领着富贵,端着碗过来还碗。

“老蔫,你这鸭货真的是绝了。”

“这么一大海碗,我儿子还有栓子他们,一眨眼就吃完了。”

“栓子爹小时候吃鸭子伤着过,我做的鸭子他碰都不碰,你们家做出来的,他就爱吃,恨不得搞些下酒菜来过过肠子。”

听闻小儿子又要开拓新的买卖,而且还那么好吃,叶老太太当仁不让地溜达着过来还碗,在一旁搭话道:“这鸭货还真不错,搁在以前,虽然也会一起炖一炖,但是孩子们总是要挑剔一二的。但是你这鸭货做出来,鸭心鸭肝都成了抢手货呢。”

叶琛笑着将碗接了过来,示意卢照凌稍等,自己搬来两条凳,安排两位老太太坐下,笑着说道:“二壮这孩子,吃了这鸭货,就想去做生意,他想从我这里进货,然后拿出去卖,也不知道外面的人会不会喜欢呢。”

刘老太继续说道:“你这鸭货也不知道是加了茱萸,还是啥,味道有些辣,我们家小花、小草喜欢吃清淡点,吃了一点就不敢继续吃了。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做一些不辣的,客人自己选,老蔫,我没做过生意,就随口一说,你可别笑话我。”

“老太太,您这个建议实在是太好了。”叶琛认真地说道:“若是辣里带点甜,您会喜欢吗?”

“我喜欢吃。”叶老太太皱眉道:“不过甜就要放糖,是不是太糟蹋东西了?辣就辣吧,或者啥都不放,毕竟是肉,喜欢的人多了去了。”

叶琛笑着跟两人聊了起来,后面逐渐就聊到了孩子们的婚事上去了。

卢照凌站在一旁默默地听着,这种乡村里的家长里短,最为无趣,他转身就想走。

叶琛的余光看了他一眼,这才结束了谈话,“我家里还有事情要忙,就不去送你们了。”

刘老太和叶老太太笑着离开了。

叶琛叫住了卢照凌,“卢少爷,我喊你出来,就是想问问你,红袖招是什么东西?”

卢照凌开始显摆自己的见识,“红袖招就是勾栏之地啊,勾栏听曲没听说过吗?口袋里千八百两银子,根本就进不去人家的大门。”

“那里的男人,哪一个不是豪掷千金,这蔫黑鸭卖他个几两银子一斤,完全不成问题。”

叶琛的额头的青筋直跳,“你进去过?”

“像是咱这样的风流才子肯定去过啊!”卢照凌咳了咳,“我姐带我去的,我只需要衔觞赋诗,那些花魁就不要命似的往我身上扑呢。那地方,刚才一开始可能觉得挺刺激,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儿,无非就是作诗,投壶,无趣得很。”

叶琛:“……”

怎么这勾栏之地,到了他嘴里就成了大型轰趴馆,或者ktv了?

“卢少爷,红袖招这种地方还是少去为妙。”叶琛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当然,您若是想去也可以,毕竟您是大才子吗。但是您千万别带我家孩子去,他们出身贫寒,没见过大世面,容易迷失自己。”

卢照凌冷哼一声道:“温华不解风情,二壮穷得要命,人家红袖招让他们去才怪呢。老叶,你这担心纯粹是瞎担心。”

“喂,卢照凌,你说谁穷!”

二壮不满地冲了出来。

经过这么多天的朝夕相处,叶二壮和卢照凌混熟之后,也没再一口一声卢少爷,有时候打打闹闹就喊卢照凌,卢照凌这家伙也并不在意。

“你不穷吗?”卢照凌扫视了二壮两眼,“人家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可是你瞅瞅你自己,从头到脚打满了补丁,那些势利眼能看得起你才怪呢。”

温华在一旁嘲讽道:“说得跟你自己不是一身补丁似的。”

“这能一样吗?有句话怎么说的,心有诗书气质华!你们这样穿,那就穷酸,我这样穿叫放荡不羁。”卢照凌得意道:“二壮,你听我说,想做有钱人的生意,一身干净的衣衫是不可避免的。不然那些商人狗眼看人低,不等你说什么,就开始歧视你。”

叶二壮轻哼:“这我知道,不需要你来教。”

小壮蹦蹦跶跶的出来,看着自信心满满的二哥说道:“二哥,我手头的钱放着也没啥用,借给你做生意吧,赚了钱记得给我分点红。”

三壮也在一旁说道:“我暂时也没用钱的地方,马匹也买不起,二哥,都借给你吧。”

叶二壮没有推辞接了过来,他坚信自己能赚到钱,也坚信自己能让两个弟弟都赚到钱。

叶琛很喜欢几个孩子互相帮助的氛围,他将手里的杂事忙完之后,去了一趟村长家。

村长家里也格外的热闹,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一人手里拿着一把果脯,几个儿媳妇在院子里干着杂活。

秋收之后卖了粮食,家家户户都阔绰了一些,每个人眉眼里都是喜悦。

村长老伴正在缝缝补补,抬头见叶琛来了,笑眯眯的说道:“老蔫,你来的正好,家里新买的果脯,你来尝尝。”

叶琛如何能跟人家家里的孩子抢零食吃,他笑着推辞之后,转头看向村长,“叔,我想找您帮个忙。”

村长放下手里的旱烟,认真地听他说。

“秋收忙完了,冬麦还要缓一缓,我想趁着这个时候,盖房子了。”

“先前家里打了不少土坯,但是肯定不够用。”叶琛从怀里掏出图纸,“你经验丰富,看看这张设计图,需要多少土坯啊?”

村长将图纸接过来,乡下人盖房子,都是自己心里有个成算,现场指挥着盖起来就完事了,不会有人专门画一张图纸。

图纸线条清晰,还有文字标识。

村长本来就认识一些字,这些时日小凡每回学完了回来,都会在家里教弟弟妹妹,村长又跟着学了一些,这上面写的是日常用到的字,村长都认识。

“呦呵,地主老财都比不过你哩。”村长看着眼前的图纸,忍不住惊叹道:“这是堂屋,这是厨房,这是餐厅,五间卧室,大号的书房,还有客卧,你还要做个大院子,还有男女茅厕,这得七八万块砖,不,这得十来万吧。”

叶琛点头,“孩子们都要娶媳妇的,娶了媳妇,又要生小孩儿,既然要盖房子,那就索性盖得大一些。免得以后住不开。”

他还专门准备了个大院子,种上些果蔬,布置了北方的园林景观。

村长站起身来道:“走,先去看看盖房子那块地,要是地基不行,怕是得考虑别的地方……”

叶琛起身,和村长一起朝那片荒地走去。

当初的几十亩荒地,如今成了正儿八经的水田。

为此,村里多少不少说闲话的人。

村长放出话去,一样的价格,只要出得起钱,水渠边的地,随便买,这才平息了风波。

“哎,这跟乡邻们相处,是真的不容易,”村长迈步,丈量着脚下的土地,忍不住沉吟道:“你买的都是靠近村边儿的地,真正的好地都留下来了,还是有人说风凉话,仿佛咱爷俩互相勾结似的。”

叶琛忍不住苦笑道:“能有什么办法?换我是旁人,见一个村里的,又是挣钱,又是置地的,也照样眼红。

对我来说,钱是一文一文挣来的血汗钱,没做啥丧良心事,别人爱说啥就说啥呗。”

村长呵呵一笑道:“你小子看得倒是透彻。”

说着村长掏出一截桃木枝,插在地上,嘴里念念叨叨的一阵子奇奇怪怪的话,又对叶琛说道:“老蔫,既然选了这片地,回去你就准备些稻、黍、稷、麦、菽,这样社稷神才能保佑你五谷丰登。”

“还有啊,你这房子的图纸,得略作修改,不能有前后窄左右长,这样会导致家中无法凝聚财气,这东西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明白吗?”

村长谆谆教导着,叶琛点点头道:“您费心了,叔。”

“跟你叔客气什么。”村长四处看了看说道:“你这片地,离着村里有点远了,以后有点啥事,村里也帮不上,你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叶琛开口道:“不考虑了,就是这里了。那么多地,离着近一些,也好照看,太远了,睡不好觉。”

村长呵呵笑道:“也是,你家一口气比别人多了将近一倍的地,又是水田,可得看好喽。”

二人聊着天,村长站在水渠的堤坝上,撒了一泡冲劲不足的稀稀拉拉的老尿,抖着腰带对叶琛说道:“老蔫,你这需要的土坯太多了,指着你们家那几口子肯定没戏,得请乡亲们帮忙。”

“所以今天我来寻叔您了不是。”叶琛道:“我想着出钱请村里的一些老把式来帮忙,挖地基和打土坯,一日给三十文钱,管一顿饭,您看如何?”

“管饭就成了,还给钱?”村长诧异道。

在村长的世界观里,这村里人谁家要是起房子,就是招呼一声的事情,要钱那是丧良心的。

“我这也是堵乡亲们的嘴,如今都知道我家里做生意,还只管一顿饭,人家不得说我为富不仁,不得偷偷地给我下镇物。”ps,笔者见过一个类似的案例,某家盖房,每天请帮忙的邻居吃面条,盖房是力气活,吃面条又不抗饿,邻居恼火,暗中下了镇物,从此家宅不宁,房顶上总是有奇怪的物件漂浮........)

村长笑吟吟道:“什么堵不堵嘴,我看你小子就是心善,知道今年大家收成都不好,家家户户缺钱,你小子挣了钱,变相的补贴乡亲们,别看有些人说风凉话,大多数人是记你的好。”

“老话怎么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小子前途无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