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到西北边陲种田养殖忙 > 第232章 李翠翠发动了

穿越到西北边陲种田养殖忙 第232章 李翠翠发动了

作者:季言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13:39:54 来源:小说旗

这个时候的吴刚先是礼貌的对着那些向他打听的大娘们行了一礼,然后笑着回答道:“各位大娘,我们都是北河村的,就是在北荒河边上,与北军村是邻居的那个村子。”

“北河村?不就是与北军村的年轻人们一起外出砌火炕,并去西北城将砌火炕的技术教给了西北边疆的那个村子吗?”

那些大娘一听是北河村的后生们,个个更来兴趣了。

“大娘的记性真好,这说的就是我们村!”

吴刚很是奉承的回答道,边说还边伸出手向大妈们介绍了他身后那些还没成婚的后生们。

这些大妈们当场就看中了北河村的小伙子,几天后,她们就迅速托了柳媒婆主动上门说媒,这且是后话不提。

吕蛮子与叶青青的成亲的事儿在慕老爷子和王氏的操持下办的很是成功。

吕蛮子和叶青青两人对慕老爷子和王氏也是感激不已。

这不,到了第二日一早见公婆的环节,吕蛮子和叶青青特意带着一坛酒和一条五斤的猪肉到了慕家感谢慕老爷子和王氏。

“你这孩子,直接带着亲亲来串门就行了,还带什么东西啊!”

王氏看着站在吕蛮子旁边,一脸娇羞的叶青青,忙拉着她的手,故作严肃的对吕蛮子说道。

这乡下人家,成个亲的花费可不低,且这孩子又没有父母帮衬,王氏这是真心替他们小夫妻俩着想。

不过看到这对小夫妻懂得感恩,慕老爷子和王氏的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正起床洗漱好进入厅堂的慕玖看到正向阿爷和阿奶行礼的蛮子叔和他刚娶的媳妇叶青青。

今天的叶青青发型已作妇人妆扮,上身穿着水红色的棉袄,配了一条青色的棉儒裙,身量比一般姑娘略微高挑一些,但却与身材高大的吕蛮子看起来是格外的般配。

“蛮子叔好,叶婶子好!”

吕蛮子与叶青青是长辈,作为晚辈,慕玖主动与他们俩打了招呼。

吕蛮子回应了慕玖后,也立即向叶青青介绍了慕玖,然后叶青青也笑着回应了她。

等与家里人都见过面,打过招呼之后,王氏热情拉着吕蛮子夫妻道:“蛮子,青青,你们俩就留在这吃早饭吧!”

吕蛮子抬头与叶青青相互看了一眼,就见叶青青礼貌的出声回绝道:“这次就不打搅婶子了,家里还有两个弟弟等着我们回家吃饭呢!”

王氏听了,只好作罢。

吕蛮子夫妻离开后,这慕家一家子的早饭最终还是吃到嘴。

因为前脚他们走后,后脚靠坐在火炕边上的李翠翠突然感觉整个肚子一抽一抽的疼了起来。

“娘,大嫂,我肚子好疼?”说着,她伸手扶着腰,心里顿时害怕了起来。

正端着盆,已经将陶盆里的大白米下锅了一半的王氏一听小儿媳的话,将盆往炕灶上一搁,忙对着在院子里为骡子的慕冲大声喊到:“老二,快来将你媳妇抱到房间去躺着,你媳妇要生了!”

吩咐完了老二后,王氏忙对着胡大强道:“大强,你赶紧去北军村一趟,将他们村的刘稳婆请过来!”

“大猛,你也去何大夫家将何大夫请来!”

胡大强和胡大猛听了王氏的吩咐,抬脚就往大门外冲。

而慕冲,一听到说他媳妇要生了,心里就慌了。

他将装草料的筐一扔,赶紧冲到厅堂,将突然疼的满头大汗的媳妇给打横抱到了他们俩的房间。

王氏也忙跟着去了二儿媳的房间。

许柔生了两胎三个孩子,已经有了经验,她知道一般头胎的产程都要长一些。

于是连忙吩咐小姑子慕元香烧火,她利落的将下了锅准备煮白米粥的米赶紧盛到了陶盆里,然后洗锅,再往里面上了一大锅干净的水。

然后又去拿了六个鸡蛋和红糖,在另外一口小锅里做了一碗红糖鸡蛋,并将红糖鸡蛋端到了弟媳妇的房间。

慕玖趁着这个功夫,身形一闪,就进入了空间。

她急忙去空间仓库将一根大人手指粗的人参拿了一根出来放进袖兜里,然后出了空间。

万一一会儿有什么不测,这人参也好能救命!

“弟妹,趁着现在宫缩的还不是很厉害,赶紧将这碗红糖鸡蛋吃了,一会儿才有力气生孩子!”

说着,许柔亲自用勺子舀了个荷包蛋递到了李翠翠的嘴边。

“大嫂,我现在吃不下!”

李翠翠这是第一次生产,这肚子一疼,她就紧张的不行,哪里还有心情吃东西?

已经将生孩子要用到的东西拿到跟前的王氏一听小儿媳的话,她连忙出声劝道:“翠翠,你大嫂说得对,今天一早你还没吃早饭,再不吃一点东西,一会儿生孩子可就没力气的!”

“是啊,翠翠,好歹吃一些吧!”

慕冲双手紧紧的握住妻子的手,都说生孩子对于女人来说是走了一趟鬼门关,他不断的在内心祈祷,希望妻子和孩子平安。

李翠翠一想到肚子里的孩子,还是乖乖张开了嘴,一口一口的将这一碗红糖鸡蛋给吃了。

一碗糖水鸡蛋吃到一半时,胡大猛一边背着医药箱,一边扶着距离近的何大夫急匆匆的赶来了。

何大夫一到,房间里的人那颗紧张的心都松了半口气了。

何大夫先是走到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替李翠翠把了把脉:“你们放心,这胎像都正常,这第一胎生孩子产程都有些长,大家都不要慌!”

何大夫说没事儿,大家吊着的一颗心也稍稍放平稳了些。

何大夫把了脉后,就自觉的去了厅堂候着,他虽然是大夫,但毕竟是个外男,医者仁心,他怕产妇有顾忌,就抬脚去了慕家的厅堂等着。

一刻钟后,北军村的刘稳婆在胡大强的搀扶下,急匆匆的来了。

“你这小子,一路拉着我老婆子直跑,把我老婆子都快跑散架了!”

进了房间的刘稳婆虽然不会把脉,不过她伸出冻的冰冷的双手用热水洗了洗,然后走到床边,将李翠翠肚子上的媳妇给解开后,用双手在她肚子上摸了摸,然后对大家说道:“这胎儿胎像是正的,大家都放松心情!”

李翠翠上午的时候,痛一阵的同时还能稍微歇息一会儿,等吃了午饭后,疼痛的频率更加的频繁。

“救命,好痛,我不生了!”

痛的满头大汗的李翠翠伸手紧紧的抓住了许柔的手。

“弟妹,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你想想肚子里的孩子……”

许柔一边拿着帕子替李翠翠擦脸上的汗水,一边不断的说着鼓励她的话。

李翠翠声嘶力竭的喊叫声传到了房间外面,让冒着寒气候在房门口的慕家一家子也紧张的不行。

特别是王氏,双手合十,不断的向菩萨祈求保佑小儿媳和肚子里的孩子平安。

慕冲更是急的恨不得冲进房间去。

“好了,看到孩子的头了,开始吸气、呼气,用力……”

刘稳婆也擦了擦额头的汗,不断的教着床上的产妇跟着她的节奏用力。

中午,在三月十八的凌晨,李翠翠生下了一个七斤重的小子,一家人这才放下心来。

孩子洗三之后,慕老爷子给这小孙子取名慕兰景。

三月二十,两村负责孵蛋的负责人郑氏和朱腊梅都先后来给慕玖报了喜,小鸡仔已经慢慢在出壳了。

三月二十二,孙大林给他二儿子孙江也办了个十分热闹的婚礼。

三月二十七八,十二位负责孵蛋的人家,小鸭仔也开始逐渐破壳。

四月初,小鹅仔也逐渐开始咬破了蛋壳,毛茸茸的小鹅仔开始从蛋壳中出来。

连着快一个月的好天气,四月初,整个西北边疆的积雪也已经被融化。

四月初一,慕老爷子和王氏、许柔以及慕玖三姐弟一早起床都穿戴一新后,吃了早饭就带着两个双胞胎去了镇上的官学报名入学。

镇上的官学叫百川书院,山长是一位年近五十的举人,名叫杜朔。

六人坐着自家的骡车赶到百川书院大门口时,就看到不少家长带着自家孩子来报名。

慕老爷子将骡子存放到不远处的车马行回来后,就从书院里出来了一位执事。

他面露微笑,和蔼的对大家说道:“带孩童入学报名的家长请随我来!”说着,就转身在前面开始带路。

这百川书院也是镇上规模最大的学校,这西北偏远地区的学院的建筑风格跟镇上的房子一样,外面院墙高大,双开大朱红色大木门上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百川书院”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清新飘逸。

走近书院大门,是一个大大的院子。

院子里的地面皆被青石铺路,看起来很是干净清爽,院子的一角有几排直冲云霄的大白杨,此时树上带着点点绿意——已经在发芽抽叶。

院子的另外一边有座凉亭,亭子下有石桌石凳。

院子最里面有三栋呈“山”字形排列的建筑。

那位执事直接带着他们进了正中间的那栋房子。

进入这栋房子的大门后,里面也是一块面积很大的空地,地面平整,应该是学子们平日里课间活动的地方。

院子的后面有一栋并排有好多个房子的青砖房舍,此时还从里面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穿过院子,那人就直接带着他们走进了一间屋子:“杜山长,这是今日带孩子来报名的家长!”

正坐在书案后提笔写字的杜院长闻声,连忙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笑着对排在最前面的家长说道:“请将孩子带过来吧!”

慕玖他们这一家子排在队伍的第五位,他们都能隐隐约约听到杜山长的话。

这杜山长声音温和、面容慈祥,对于那些害羞胆怯的小孩子也十分的有耐心。

慕家一家子看到这里,也是松了一大口气,有这样的山长,他们将两个双胞胎放在这里上学,也能放下心了。

轮到慕兰修和慕兰庭两个小家伙时,杜山长看着两个个头一样,长相有七八分像的慕兰修和慕兰庭主动问慕老爷子道:“这是一对双胞胎?”

慕老爷子见杜山长主动与他说话,他有些惊喜的回答道:“是的,杜山长,这是我的两个双胞胎孙子,兰修兰庭,快来见见你们杜山长!”

慕兰修和慕兰庭听到阿爷的话,两个小家伙连忙走到杜山长的身边,恭敬的对着杜山长弯腰作揖行了个大礼:“杜山长好!”

杜山长开办这书院几十年来,这还是第一次收双胞胎学生呢。

他见两个小家伙一言一举都彬彬有礼,很是开心的伸手将慕兰修和慕兰庭给扶了起来。

“你们当中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啊?”

杜山长伸手摸了摸他的山羊胡,开始对着这两个长的玉雪可爱的双胞胎提问了。

“回杜山长,小子是哥哥慕兰修!”

“回杜山长,小子是弟弟慕兰庭!”

哥哥慕兰修性格内敛稳重,弟弟慕兰庭虽然平日里比较活泼好动,不过也知晓今日是见官学山长的重要日子,所以他也是乖乖的挨着哥哥站着。

“你们识字吗?”

慕老爷子带着家人进来与杜山长聊了几句,就对杜山长说了是来意北河村的。

但在杜山长看来,这一家子虽然是来自乡下,穿衣打扮上面也只仅仅比一般的乡下人家要好一些,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却是与普通农户家里是不一样的。

“回杜山长,小子和弟弟在家里跟着娘亲和姐姐学过三字经、弟子规,识得一些字!”

慕兰修听到山长的问话,上前一步,不慌不忙的回答道。

杜山长看了一眼两个孩子身后的中年妇人和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这母女两人看起来内敛沉静,确实有一股读书人的文雅之气。

“既然学过三字经和弟子规这些启蒙书籍,那老夫就考考你们兄弟俩……”

杜山长对着两兄弟各出了五道题,慕兰修全部回答正确,而慕兰庭磕磕跘跘的回答对了三道。

“不错,不错,你们兄弟俩我就收下了,明辰氏之前就要过来上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