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130章 内阁成立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130章 内阁成立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朱雄英没有说话,而是默默的走到朱元璋的身边,小心翼翼的帮朱元璋开始按摩着肩膀。

朱元璋也默契的没有开口,静静的享受着这段和谐的时光。

“你这手艺,生疏的很,和你皇祖母比起来差的太远了。”

听着朱元璋的吐槽,朱雄英笑了笑:“孙儿的手艺怎么和皇祖母比呢?皇爷爷,自从您取消了宰相制后,所有的政务都由您一个人处理,这哪忙的过来啊?”

朱元璋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道:“那能怎么办?难道恢复宰相制?如果再出一个胡惟庸呢?宰相的权柄太重,统领百官,咱是绝对不会再立一个宰相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雄英自然知道相权过重会威胁到皇权的地位,所以他从来没想过要恢复宰相制,他所想的是现代的很多国家都还在采用的内阁制。

“皇爷爷,孙儿有个主意,既能分担皇爷爷的压力,也不会造成相权过重的情况。”

听到自己的孙儿又有想法了,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致,毕竟自己的大孙儿每次有想法,都能给自己带来很多惊喜。

“哦?你有什么想法?和咱说说。”

朱雄英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细细的说道:“皇爷爷,孙儿认为朝廷之上可以组建内阁,内阁由多人组成,彼此配合的同时也能互相牵制,主要的职责就是帮助皇爷爷处理政务,每天朝廷收到那么多份的奏章,小事就通过阁臣之间协调处理,大事内阁无法决断的,也要给出自己的意见作为参考,这样皇爷爷每天要处理的奏折就减少了一大半,剩下的经过内阁的梳理,条理也会清晰很多,就不用每日那么劳累了。”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脑海中不断的考虑着内阁的可行性。

诚如自己的大孙儿所言,如果真的组建内阁的话,不止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还加强了自己一直想要的中央集权,也不会出现宰相那般独揽大权的情况,确实可行。

“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入选内阁?内阁的品级应该如何制定啊?”

因为前世内阁的人员选定就有相关的标准,朱雄英也有过了解,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虑后,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皇爷爷,孙儿认为,内阁官员的品级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最好是正二品与从二品,这样与六部尚书平齐,既不会威望不足,也不会喧宾夺主,至于人员的选定嘛,必须要有出色的执政能力与管理能力,行文能力也要好,最重要的是人品才学都要上佳,例如吏部尚书凌汉,户部尚书杨思义,中书舍人刘三吾,均可以胜任。”

朱元璋痛苦的揉了揉脑袋,这几个人确实可以胜任,但是如今兵部和礼部的尚书出缺,礼部还好,还有朱雄英顶着,但是终究也还是要挑选新的官员入主礼部的,如果再把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也调入内阁,那可是四部尚书的人选,自己去哪找这么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朱雄英眼睛一转,也知道了皇爷爷的苦恼,不由得附在耳边,低声不知道说了什么。

只见朱元璋的眼睛不知不觉的亮了起来,一旁伺候的朴半城则全当没看见,将已经快要燃烬的蜡烛换下,点亮了一根新的,随后悄无声息的退下。

扬州距离南京城很近,怀揣着对家人的思念,朱标一路疾驰,已经能够隐隐看到南京城的城墙了。

如今南京城的城门日落关闭,日出才开启。但是太子殿下已经到了城下,哪里还有人敢真的等天亮才开城门。

只见城门缓缓开启,一人一马站在城门已经等待良久。

朱标眼睛一亮,笑哈哈的道:“臭小子,你怎么知道你老子今天回来?”

来人正是朱雄英,从太极宫出来后,他连东宫都没回,直勾勾的来到了城门下,就等着自己的老爹回来。

朱雄英做出一张苦瓜脸,谄媚的笑道:“这不是想您了吗?爹,您累不累?儿子给您捏捏?您渴不渴?儿子给您倒点水。”

朱标顿时防备的上下打量了一番自己的儿子,警惕的道:“咋了?你这是犯了啥事了?这么殷勤?你先说,省的你老子承受不住。”

朱雄英尴尬的笑了笑,但还是义正言辞的道:“爹,您咋能这么想我?儿子是真想您了,只不过是皇爷爷有点事,让我来找您。”

朱标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我就知道你小子没憋好屁,说吧,怎么了?”

朱雄英便将想组建内阁的想法和自己的老爹大概讲了一下,包括第一任内阁的人选。

朱标听了之后立马就反应了过来,脸上带着笑意的问道:“所以,现在四部尚书出缺,你想让我给你举荐几个官员,出任四部尚书?”

朱雄英一拍大腿,笑呵呵的道:“哎,对喽,爹,您协助处理朝政多年,门生故旧那么多,谁适合什么职位,您一目了然啊,这件事除了您之外,还有谁能帮忙吗?只有您啊。”

朱标挥手制止了自己儿子的吹捧,有些无奈的道:“行了行了,别给你爹戴高帽了,这件事不好办,先回家,在路上我再想想。”

听了朱标这么说,朱雄英的心就放了下来,这事不好办的意思就是这事可以办。

从城门到东宫的这一路上,父子二人都没有说话,朱标皱着眉头一直在认真的思考,而朱雄英生怕自己出声会影响到自己老爹的思考,也只能眼巴巴的等着。

一直到东宫门口,朱标才回过神来,看着翘首以盼的朱雄英,不由得轻笑一声:“行了,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我说几个名字,你记一下,回去斟酌斟酌,明日上朝之前,我们再商量一下。”

朱雄英如获至宝的将所有的名字都记了下来,随后就让林朝阳,将天枢中所有人的资料都送了过来,逐字逐句的看了起来。

在各部之中,吏部尚书的位置最为重要,吏部作为六部之首,负责选拔,推荐,任免,考核官员,如果吏部尚书的人选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以德服人的话,那整个大明的官场都会受到动荡。

如今的吏部尚书凌汉,人称凌铁头,为人公正,处事公允,早年是监察御史出身,起初巡视太原之时,不畏强权,弹劾晋王,被朱元璋所赏识,一路晋升,直至如今的吏部尚书。

他在朝堂中不偏不倚,一直没有参与过党争,做任何事情都是遵从自己的本心,所以朱雄英才会将他放入第一任内阁的人选中。

朱标给出接任吏部尚书的人选是云南布政使张紞。

张紞担任云南布政使已经十三年了,最初的云南刚刚平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凡是土地,贡赋,律法,政令都是由他亲自裁定,就连民间的婚丧祭扫也都制订了规章制度,虽然改变了当地的习俗,但是当地的百姓都愿意遵守,在当地的威望很高,可以这么说,没有张紞这十三年的付出,就没有如今稳定的云南,就连朱元璋都曾经夸赞他为“治行为天下第一”。

这样的人物直接进内阁都行了,最主要的是,张紞是洪武初年太子府的属官,是铁杆的太子党。

看到这里,朱雄英的内心不由得对自己的老爹又升起了一丝敬意,不愧是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曾经的太子府属官如今在大明的各个角落都占据着要职,怪不得皇爷爷会把这件事情交给自己的老爹来做,整个大明也找不出第二个比朱标更适合做这件事的人。

除去吏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户部了,户部掌管着天下的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最重要的是,户部掌管着国库,如今的国库之内可是有着上亿两存银。

如果户部尚书想要上下其手,那可真的是防不住,而且六部尚书之中,户部尚书绝对是受到诱惑最多的一位,没办法啊,朝廷的每一个部门都想要从国库里面抠银子,大明这么大,朝廷的钱再多,如果户部尚书没有能力的话,很快也就败光了,所以户部尚书的人选至关重要。

之前的户部尚书杨思义就不用说了,洪武初年每年的财政收入就三千万两,他竟然能让整个大明有条不紊的进行,这理财的才能都不用多说了,而且就连朱雄英自己,想要筹备军备司的时候都从杨思义那里扣不出来银子,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其实朱雄英也明白,户部最好还是由杨思义担着,但是杨老大人已经为大明默默付出了几十年,如今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如今大明的国库也算充盈,所以他也有意想让杨老大人歇一歇。

朱标给出接任杨思义的人选,是户部侍郎郁新。

这些年来杨思义的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有心无力,都是郁新在做。

在去年的时候,郁新在大殿之上细数天下的人口土地赋税,以及地理险易情况,朝臣无不叹服,而且人品贵重,确实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