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131章 第一次内阁会议(上)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131章 第一次内阁会议(上)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吏部和户部都是重中之重,相对而言兵部与礼部的职能就略逊一筹。

其实历朝历代兵部都很重要,只有明朝是个例外,大明的兵部并没有军队的指挥权,只有调兵权和军官的任免权。

可是五军都督府的大佬都有爵位在身上,兵部根本就难以节制,所以现在的兵部更多的是作为五军都督府的辅助机构。

所以朱标推荐了两淮转运使王建国,王建国虽然才华平庸,但是忠心耿耿,而且四大盐商无论怎么诱惑,他都能秉持原则,从没有收过任何贿赂,足以证明他适合在兵部这个位置上。

礼部其实是最难的,因为熟知礼法的确实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的人,但是偏偏所有世家的人都异常团结,钱用壬和吕本的下场摆在面前,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会接下礼部这个烂摊子。

所以只能由朱雄英暂代,这样所有尚书之位的空缺就都定下了下来。

翌日早朝,随着吴王与太子的回归,朝堂上再次热闹了起来。

组建内阁的旨意一下,群臣都来了精神,自从宰相制被取消了之后,文臣的热情难免受到了影响,毕竟文臣的终极目标就是拜相嘛。

现在好了,能去内阁的不就是另类的宰相吗?而且内阁的人数还多,给他们的机会也多了。

第一任内阁的成员,凌汉,杨思义,刘三吾。

虽然只有三个人,但是这三个人都是人品贵重,德高望重的老臣,所以其他人都没什么反对的意见。

直到朱元璋耷拉着眼睛,补充了一句“吴王也要入内阁,参赞机务”之后。

朝廷才再次沸腾起来,现在的吴王,身上有着后军都督府大都督,礼部尚书等要职外,还入了内阁,这代表着什么?

特别是在吕本与钱用壬彻底淡出朝堂之后,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淮王已经没有了和吴王一争的能力了。

所以现在的大明朝堂空前的团结,在散朝后,皇帝在太极宫召见内阁成员,共议国家大事。

太极宫内,凌汉与杨思义都是一副要大展拳脚的表情,刘三吾这些年一直在国子监,反而是最稳重的一个,朱雄英则是头疼不已,他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皇爷爷连自己都坑。

见到朱雄英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朱元璋不由得训斥道:“你小子,摆那副表情干嘛?今天是第一次内阁会议,你给咱精神一点。”

朱雄英这才挠着脑袋,不好意思的道:“好的呢,孙儿接旨,不过皇爷爷,我这才从钱塘回来,您一天都不让歇啊?”

朱元璋眼睛一侧,对着朱标道:“标儿啊,咱俩自建国以来,休息过吗?”

朱标义正言辞的道:“没有,父皇,他就是惯的,还想休息。”

朱雄英只能举起双手投降:“好好好,是孙儿懈怠了。”

见到朱雄英这个样子,朱元璋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色的道:“诸位都是国之重臣,如今既然入了内阁,日后更要克己职守,勤政爱民,今天内阁要商议的事情颇多,朴半城,给三位阁老看座。”

朱雄英一听顿时跳了出来:“皇爷爷,我不用坐吗?”

“你年轻,你站着。”

“……”

朱雄英一整个大无语,但是也只能受着,谁让人家是皇帝呢。

在三人落座后,朱元璋才缓缓开口:“好了,今日议会第一项,就是北元的问题,大孙儿,你在漠北数年,是最了解北元的,你展开说说。”

说道正事,朱雄英也收起了玩笑的表情,正色道:“回皇爷爷,如今北元皇帝马哈木,是个不世出的明主,当初他带着十几万的大军逃回草原后,用了短短的时间就统一了草原,建立北元后更是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如今能战之兵不下五十万,其中精锐骑兵至少十万,而且此人极度向往中原文化,熟读兵法,手下能人无数,一直对我大明虎视眈眈,实在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听到北元能够号召起五十万大军的时候,三位阁老明显都被惊到了。

凌汉有些担忧的道:“殿下,这个情报准确吗?那漠北的力量能够扛得住北元的攻势吗?”

朱雄英严肃的点了点头:“凌阁老,北元的兵马比这个数字只多不少,漠北如今的主力部队是驻扎在镇北府,由魏国公徐达统帅的镇北军,近十万人,还有驻扎在漠河军镇,由颖国公傅友德统帅的天策军,也近十万人,再加上曹国公李景隆统帅的两万神机营战士,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所以抗住北元的攻势绝对不是问题,而且北平的靖安军,大宁的宁武军,辽东的武东军,加在一起也足足有十五万大军,这还不包括山海关耿炳文的靠山军,所以只要北元敢犯边,绝对吃不到好果子。”

这么粗略的算下来,大明的整个北部防线足足有四十多万大军,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就连朱元璋也投去了满意的目光。

杨思义也老脸一红,原本他还觉得在北境养那么多的军队很浪费,为了这事还和吴王吵过几次,如今看来自己确实有些目光短浅,如果没有这四十多万大军,只怕漠北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了。

不过杨思义还是问道:“殿下,既然漠北现在的力量足够防御,那还有何可商议之处呢?”

朱雄英冷酷一笑,拍了拍手,很快,几个禁军就带着一张巨大的卷轴走了进来,在殿内铺开后,竟然是漠北之外,北元的地图!

地图很详细,也很精密,就连北元仿照漠北建的城池都标注在了地图上面。

在几人不解的目光中,朱雄英指着北元的都城,北川城问道:“各位大人,有没有想过将这里也变成我大明的领土?”

此言一出,不止三位阁老陷入了沉默,就连朱元璋与朱标也震惊了。

朱雄英继续规划道:“诸位请看,如今漠北已经完全属于我大明,因为轻徭薄赋和各种惠民的政策,漠北的人口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井喷,相信现在已经过了千万,我想随着大明的国力越来越强,大明的人口也会越来越多,别看现在大明的土地辽阔,但是一旦把北元拿下,我大明的国土瞬间就会增加三分之一!诸位,难道不心动吗?”

刘三吾的嘴角露出一丝苦笑,看来自己这个学生的眼光远远在自己的想象之外啊。

朱标有些迟疑的道:“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这么大的土地,我大明现在吃的下吗?而且魏国公年事已高,已经很难领兵出征了,想要打进北元,至少也要三十万大军,何人为帅?如此大规模的征讨,粮草辎重需要耗费几何?这些都是问题,不能轻启战端啊。”

朱标不愧是监国数十年的太子,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三位阁老也都赞同的点了点头。

凌汉中肯的说道:“殿下,您的战略意图很宏大,但是如今的大明国力能否撑得住这次北征呢?”

其实这些问题朱雄英早就想过了,之前也和朱元璋汇报过,要说整个大明谁最想向外扩张,那绝对是朱元璋本人,作为开国皇帝,怎么会安于现状,之前大明国力羸弱,很多想法他都是强行控制着自己不要往那个方向去想,但是如今大明国力日渐增强,自己的大孙儿又如此雄才大略,如果心里不生出向外扩张的心思,他也就不是朱元璋了。

只见老爷子轻咳一声,示意朱雄英继续。

朱雄英顿时会意,忙接着道:“各位不用担心粮草辎重的问题,如今的漠北粮仓有上百座,每一座都储满了粮食,而且漠北土地肥沃,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别的不说,现在漠北的储量就足够四十万大军北征一年的,至于说运输问题也不用担心,之前本王擅自做主将水泥卖给北元,如今北元境内,也是水泥路林立,根本不会有太多的损耗,所以只要选出何人为将就好,如今五军都督府内也是人才辈出,蓝玉,傅友德,都可为帅,北平有燕王,辽东有辽王都是能征善战之士,所以此次北征,我大明必胜。”

这一番话虽然还没彻底说服众人,但是最起码让他们没那么抵触了,这也是个好的开头,所以朱元璋也没有操之过急,当下便开口道:“行了,北征之事先由五军都督府与兵部拟订作战计划,内阁负责统筹,等吴王大婚后,再制定具体的日程。”

朱元璋的这番话就算是一锤定音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很明显,咱就是要北征,你们只需要制定计划,告诉咱怎么北征就好了。

在场的都是人精般的人物,哪能听不出皇帝的意思,所以都默契的没有说话。

朱元璋接着提出了第二件事,远征倭国的事情。

这下三人可是彻底不淡定了,就连刘三吾都觉得自己的学生步子迈的太大了,当即反对道:“殿下,咱们现在北征之事都还没影呢,就开始谋划倭国,这不是要南北两线开战吗?这万万不妥啊。”

朱元璋看着刘三吾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自己的学生,不由得呵呵一笑,这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朝局,他们可以有自己的情感,但是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以大明为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