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238章 刘三吾的死讯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238章 刘三吾的死讯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刘三吾是什么人?

自朱元璋起义之时就跟随左右,南征北战,大明建国后,文官势弱,很多名士都不愿入朝为官,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扛起文官的半边天。

明初朝廷大制作皆出其手,主编《省躬录》《书传会选》《礼制纪要》《寰宇通志》。

随后又参与编制《大明律》,在国子监中沉浸数年,推行新学,入主内阁,为官数十年来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将一切都献给了大明。

在被圈禁之前以八十岁的高龄还主动接了治理黄河的差事,想要为大明散发最后一丝余热,这样的一位老人竟然就这么死了。

最主要的是,他是太孙朱雄英的老师,他这一死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震动。

一时之间,朝野震惊。

无数的文人墨客,京城学校的学子,朝中的官员自发的聚集在京城学校的门口,想要送一下这位可敬的老人。

但是都被京城学校的教习陈默林与黄淮挡了下来。

“感谢诸位对先生的缅怀,但是先生临死前的嘱托是不要麻烦任何人,火化之后,骨灰就葬在京城学校的山巅,等到日后,诸位可以自行前来祭奠。”

随后,京城学校的大门就闭合起来,没有放任何一个人进去。

紫禁城内,朱标坐在象征皇权的椅子上呆愣许久,余德海有些担忧的道:“殿下,刘大人已经死了,您个样子也不是办法啊。”

朱标这才回过神来,叹了口气,语气有些落寞的道:“既然已经走了,为什么又要回来呢。”

说完,就止不住的剧烈咳嗽,一大口鲜血吐了出来。

余德海一脸惊骇,忙道:“殿下,这是您今天第三次吐血了,我去叫林先生过来?”

朱标挥了挥手,叫住了余德海,沉声道:“回来,孤自己的身体孤有数,不用麻烦林先生了。”

说罢,朱标强打起精神,平静的问道:“藏王到哪里了?”

余德海强忍住泪水,声音哽咽的道:“藏王已经进了江苏地界,很快就能进京了。”

朱标这时才露出一丝微笑:“呵呵,那就好,一切还来得及,来得及....”

也许是越靠近南京城,就越容易勾起一丝不好的回忆,朱允炆在进入江苏地界之后,行程就变的慢了起来。

在江苏边界的一处驿站之内,朱允炆有些惆怅的看着天上的月亮,近日朝廷的举动一件跟着一件传入他的耳朵。

朱标不愧是当朝数十年的太子,动起手来又快又狠,短短时间内,几乎就将朱雄英在朝中的势力拔除除了大半。

不过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这一切真的不是在演戏?自己的大哥和父亲之间真的出现了难以愈合的隔阂?

这可能吗?

这个问题朱允炆这一路上在心里问过自己无数次,正因为没有答案,他不想那么快的回到京城。

不知不觉间,手中的一壶酒被自己喝了个精光,朱允炆有些醉意的晃了下脑袋,准备回到床上休息一段时间。

就在这时,吕言神色匆匆的走了进来,语气有些莫名的激动:“王爷,天大的好消息,刘三吾死了。”

什么?朱允炆整个人像是被雷劈中了一般呆在了原地。

随后,整个人冲上前抓住吕言的手臂:“你说什么?刘三吾怎么死的?你说的清楚一点。”

刘三吾是朱雄英的老师,也是皇上极为信重之人,更是举足轻重的内阁大臣,怎么会突然死呢?

吕言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还是语气飞快的讲道:“听说是被太子殿下当廷打了板子,回去之后就不治身亡了。”

朱允炆整个人突然焕发了一种全新的活力,眼中的醉意也瞬间消失不见,发出一道畅快的笑容。

“哈哈哈。刘三吾都死了,我爹和我大哥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他很了解自己的大哥,不管是什么布局,他都不可能因为布局而牺牲掉自己敬重的老师。

所以他爹和大哥多半是真的决裂了,自己的机会真的来了。

收敛起笑容,朱允炆的脸上恢复了曾经的云淡风轻,低声道:“吕言,走,我们连夜启程,回南京。”

刘三吾对太孙的重要性不止朱允炆知道,朝堂中的所有人都知道。

很多原本还带着观望态度的朝臣瞬间就转变了阵营,人心无常,唯利驱之。

虽然大部分的官员没有出声,但是还是很多官员为刘三吾发声,自然这些人都被朱标丢进了诏狱。

有的官员维持本心,自然也会有人见风使舵,朝堂上很多原本隐藏的很好的官员纷纷跳了出来,弹劾朱雄英阵营的一众大臣,都得到了太子朱标的提拔。

一时之间,朝廷上的风气变的很奇怪,就连内阁的凌汉和杨思义都被气的闭门不出。

但是对这一切,朱标就好像是没看到一般,依旧是我行我素,没有任何顾忌。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藏王回到了京城。

紫禁城,东宫。

朱标自从监国之后,就很少在子时之前回来,可能是今天自己的儿子回来了,他有些高兴吧,太阳还没落山,他就已经到了东宫。

朱允炆时隔多日再次见到朱标,眼眶不自觉的一红,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声音哽咽的道:“父皇,您瘦了,头发也白了。”

朱标的脸上带着宽和的笑容,扶起朱允炆:“你我父子之间,不必多礼。”

说完,就牵着他的手,走进了吕氏的居所。

自从朱雄英崛起之后,吕氏在东宫之内的地位也是急剧下滑,在朱雄英的运作之下虽然没有受到什么苛待,但是也没有了话语权。

这对于一向强势的吕氏来说,简直比杀了她还难受,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太子与朱雄英决裂,自己的儿子回来了,自己又可以像以前那般,风风光光的活着了。

在宴席上,朱允炆不断地倾诉着自己对朱标的思念之情,语气要多真诚有多真诚,朱标一直都是面带笑意的听着。

吕氏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忍不住出言试探道:“殿下,既然允炆这么思念您,您心中也有他,不如就让允炆多待一段日子吧。”

朱标的脸色骤然一变,语气冰冷的道:“后宫妇人,多嘴多舌,允炆的去留我自有安排。”

一句话怼的吕氏有些下不来台,只能装作委屈的道:“殿下,臣妾知错了,臣妾只是不想看见您骨肉分离啊。”

朱允炆也很配合,故作惶恐的跪地哀求道:“是啊,爹,我娘她什么都不懂,只是出于好心罢了,您别生气。”

朱标的眼底闪过一丝不忍,无奈的叹了口气:“好了,起来吧,允炆,明日跟着爹上朝,学习处理朝政。”

朱允炆低垂的眼眸中充斥着狂喜,表面却不动声色,依然是很谦卑的姿态,本想装模作样的推辞一番,但是朱标却直接起身。

“今晚还有些政务要处理,就到这里吧。”

说完就径直离开了东宫,留下陷入狂喜的朱允炆母子二人。

第二日的早朝,已经称病好几天的凌汉再次出现在朝堂之上,目光不善的盯着突然出现在朝堂上的朱允炆。

朱标的目光扫过一眼凌汉,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语气平静的道:“从今以后,藏王开始上朝,协助孤处理朝政。”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掀起一场地震。

凌汉面色一寒,直接站了出来,不满的道:“太子殿下,您当初调藏王回来,是为了给皇上侍疾,眼下皇上还在坤宁宫昏迷,藏王却出现在了朝堂之上,这侍的是哪门子的疾?”

朱标还没发作,一名身穿御史服饰的中年官员直接站了出来,怒声斥道:“大胆,太子殿下监国,自然有权利做任何的决定,难道还需要征求你凌大人的决定?你难道想学胡惟庸吗?”

凌汉目光一凝,面露不解的道:“你又是何人?”

中年官员梗着脖子,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道:“本官右都御史林不群。”

“林不群。”凌汉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语气讥讽道:“林大人的名字老夫倒是也听过,最开始拜在吕本的门下,后面太孙得势后,又开始不要脸的为太孙歌功颂德,被训斥之后才有所收敛,怎么现在又想抱藏王的大腿了?”

林不群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语气森然道:“凌大人何必出言伤人,本官不过是遵循本心而已。”

凌汉嗤之以鼻道:“本心?你也配?趋炎附势,欺上瞒下的无耻之徒,你也配做右都御史?简直可笑,本官现在官居武英殿大学士,你有什么脸面在本阁面前自称本官?”

“你...”林不群被怼的哑口无言。

朱标轻咳一声,淡淡的道:“他不配,那孤呢?藏王上朝是孤的决定与他人无关。”

凌汉浑身颤抖,满眼不可置信的道:“太子殿下,您到底是怎么了?您睁开眼睛看看吧,如今的朝堂都成了什么样子了?你还是我认识的太子殿下吗?”

朱标看着激动地凌汉,神色淡漠的道:“孤做什么,心中自有定论,还轮不到你一个臣子指手画脚,来人把他拖下去,既然病了,就回家好好休养吧。”

话音落下,门外的禁军立马走了进来,凌汉还想在说些什么,却被刑部尚书周祯堵住了嘴巴,直接拉了下去。

朱标这才将目光重新放在朝堂之上,冷冷的问道:“现在,谁要有意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