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275章 边军变革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275章 边军变革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在简单的叮嘱几句之后,朱高炽就迫不及待的拉着黄淮出了宫。

朱雄英也只觉得有些疲惫,靠在椅子上正准备歇息一会,一双柔软无骨的玉手轻轻放在他的太阳穴上,轻轻的揉动。

不用猜他也知道来人是谁。

“灵儿,现在你也是皇后了,内廷那么多事都需要你一个人管,也够操劳的,还是要多注意休息。”

沈灵儿的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将自己头靠在朱雄英的肩膀上,吐气如兰道:“陛下,您登基也有一段时间了,后宫不能就臣妾一个人啊,什么时候给臣妾加几个姐妹啊?”

朱雄英握住沈灵儿的手,调笑道:“怎么?你不吃醋吗?”

沈灵儿叹了口气,顺势躺进朱雄英的怀里,低声道:“陛下,您是天子,臣妾何尝不想和您一生一世一双人呢?但是皇嗣关系到国本,臣妾这肚子..”

说到这里,沈灵儿有些失落的摸着自己的肚子。

朱雄英紧紧的抱着沈灵儿,小腹传来一阵火热,坏笑道:“想要皇嗣还不简单,走吧,朕这就和你回坤宁宫。”

沈灵儿俏脸微红,美眸之中秋波涌动,甚是诱人。

就在朱雄英要把持不住之时,王九成的声音从殿外传来:“陛下,内阁的三位阁老请陛下移步武英殿。”

朱雄英瞬间就清醒过来,有些无奈的嘟囔道:“这几个老家伙可真会挑时候。”

沈灵儿咯咯直笑,在朱雄英的脸上轻轻一吻后,就像是一只蝴蝶一般飘然而去。

“臣妾在坤宁宫等你哦。”

朱雄英脸上带着笑意,轻轻揉了下自己的脸颊,似乎是在回忆刚才的柔软,呢喃了一句:“这小妮子..”

武英殿内,三位内阁大臣已经等待多时,朱雄英才姗姗来迟。

“三位爱卿,叫朕前来所为何事啊?”

凌汉拿出一份奏折,躬身道:“回陛下,北境的新防线已经初步构建完成,特送陛下御览。”

“哦?”朱雄英也来了兴致,接过了奏折。

这孔士行确实是个人才,偌大的北境防线在他手中井井有条,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已经成型。

面对北元的七城防线,孔士行建造了十二座城池,第一道防线五座城池,第二道防线七座城池,彼此之间互相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再加上有宣北自治区的策应,将北境防线构建的固若金汤。

朱雄英看完之后也点了点头,赞许有加:“这封奏折朕已经看过了,并无什么错漏之处,几位阁老急着叫朕前来是为了何事?”

三人对视一眼后,还是凌汉率先开口道:“陛下,根据您之前推行的军制,大明取消卫所制,天下兵马分为三种,分别为京营,地方驻军以及边军,”

“随着大明的扩张,曾经的九边重镇已经成为了历史,目前北境的防线是以阿尔泰,山南,山北三省之地为主。”

“如今镇北王带着镇北军驻守在阿尔泰,曹国公带着靖安军驻守在山北,颍国公带着天策军驻守在山南,这就已经是二十五万大军了,如果按照规制,在这三省的地方都司继续驻军五万,那北境岂不是就有四十万大军了?这是不是有些多了?”

“而且武东军与平安军都驻扎在辽东,辽东都司是否还需要继续招募地方军?毕竟防范一个奴儿干都司似乎并不需要十五万兵马这么多。”

“另外大宁与北平如今已经不再是边境,那武宁军和镇山军这两支边军又该何去何从?”

朱雄英这才意识到,原来北境已经云集了这么多的军队,如果不加以协调的话,只怕三省之地连养活这么多明军都困难。

“传兵部尚书过来。”

王建国自从太子朱标身亡之后,就一直变的沉默寡言,一度想要去为朱标守灵,但是朱雄英手里实在是太缺人了,所以只能把他先强行留下。

六部办公的衙门都在皇城的外围,所以用不上半盏茶的时间,就已经到了武英殿。

“行了,免礼吧,王大人,朕与几位阁老觉得北境的力量过于集中,想要加调整一下兵力分布,所以你给朕和几位阁老讲讲我大明军事力量的分布,提些建议。”

王建国作为兵部尚书,自然对大明军事力量的分布了如指掌,所以直接开口道:“回陛下,如今大明有二十个行省,一个自治区,还有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奴儿干都司这三个名义上归顺大明的区域,还有即将筹建的北海行省。”

“按照军制,大明内地各省都司如今都已满员,五万人的指标只多不少,漠北都司甚至达到了八万人,相对而言,黄海,阿尔泰,山南,山北四省的百姓对大明的认同感还需要时间去沉淀,所以还是以边军为主,都司之内并无太多兵马。”

“目前京营也已满员,共计二十万,分为天子六卫与禁军,六卫满员各两万,分别驻扎在顺天府的各大州府,作为京师的屏障,禁军八万负责守卫皇城,大部驻扎在东山大营。”

“此外,我大明还有两只水师,其一为黄海水师,共计将士十五万余,目前驻扎在北海,其二为福建水师,水师提督太监马和正在重建,预计也不会少于十万人,驻扎在福建沿海。”

“至于边军的具体情况由五军都督府负责,微臣不敢妄言。”

朱雄英眼睛一斜,知道这王胖子又开始明哲保身了,所以语气严厉了几分道:“王建国,你是先太子留下的老臣,朕同样倚重和信任你,这次叫你来,就是为了北境边军过多之事,你不可顾左右而言它,说说你的建议。”

王建国的小心思被点破,但是也没有多少惶恐,他与朱雄英打过多次交道,知道他是个讲道理,念旧情的明君,只要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死。

所以他沉思了片刻之后,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陛下,如今大明的边军确实太多了,特别是武宁军,宁王如今常年不在大宁,更是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所以臣建议,将武宁军拆分,分散道北境三省的都司之中。”

“镇山军拆分,一部分并入武东军,由长兴侯耿炳文统领,进驻辽东。”

“另一部分并入平安军,驻扎在平壤,原平安军距离辽东太近,驻地应该迁往云山和三池渊,这样才能起到抵御奴儿干都司的作用。”

“另外镇南军,镇北军,定西军三支军队十万人的定额在微臣看来也有些少,应该扩编。”

听到这里,杨思义逐渐意识到了不对,他赶忙道:“王大人,大明现在的军队已经达到二百万上下,每年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六千万两,继续扩军那这军费也太多了些。”

得,一听这话,朱雄英就知道杨老大人又开始心疼银子了。

不过王建国可不管不顾,既然陛下让他说,那他就就只能实话实说了:“杨老大人此言差矣,如今大明之所以国富民强,与大明军队屡战屡胜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虽然这些军费看起来很高昂,但是确是保证国家强盛的基础,这个钱不能省,更何况在我朝建国初期,军队总数在二百六十万上下,对比这个数字来说,目前军队数量已经减少了很多了。”

“更何况镇北军要成为抗衡北元的主力,而且,镇北王的品级也比两位国公要高,所以臣拟定镇北军扩军为二十万。”

“镇南军现在驻守在云南边境,看似太平,但是土司残留势力仍在,而且紧邻暹罗,缅甸,老挝三国,就连归附大明的交趾同样需要防范,所以应该扩军至十五万。”

“定西军目前由护国公蓝玉带领,驻扎在昌都,乌斯藏都司地域广阔,虽然名义上属于大明,但是实际上大明对这块区域的控制实在是太过于薄弱,十万大军在如此广阔的地域根本就是捉襟见肘,而且日后定西军很可能是抵御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的主力之师,所以微臣建议,将定西军的编制扩编至二十万人,全面掌控乌斯藏都司,一旦时机成熟,大明又将多出一个行省。”

朱雄英听着王建国的规划,一时之间双目之中异彩连连,这王胖子还真的有几把刷子。

“如果三位阁老没有什么意见,那就按照王尚书的意思去办吧。”

虽然杨思义还是心疼银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王建国所言确实有些道理,所以并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好,那就传旨吧,晋升耿炳文为宁国公,统领武东军。”

“大将军平安晋升泰安侯,统领平安军。”

“对了,朕记得北伐之时,有个叫毛忠的将领很不错,将他调到镇北军中,还有张玉之子张辅,也勇猛异常,一并在镇北王帐下听从调遣。”

“如今,朕把张玉,丘福,朱能都调走了,自然也得给四叔配几员猛将不是?”

看着陛下对镇北王如此信任,张紞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犹豫之色,但是终究没有说出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