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305章 新政(上)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305章 新政(上)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第二日散朝之后,朱雄英直接就来了武英殿,身后还跟着徐子卿。

片刻之后,六部尚书也鱼贯而入,就连五军都督府在京中的高级将领,都出现在了这里。

三位内阁大臣一看就知道,这是陛下又有大动作了。

果不其然,朱雄英坐下之后,直接开门见山的道:“诸位,今年的科举马上就要进入到殿试了,对殿试的题目可有什么想法?”

这话问的,您要是没定下来,会来问我们?

凌汉直接将这个问题甩了回去:“陛下,殿试的题目,一般都是由天子钦定,今年录取的二百名士子皆是品学兼优之辈,臣相信定然不会让陛下失望。”

朱雄英哈哈一笑道:“这是自然,朕想将今年的殿试题目定为如何看待大明的土地制度问题,你们以为如何?”

土地制度?

杨思义眼睛一转,马上就反应过来了,猜测道:“陛下可是想改革我大明如今的土地制度?”

朱雄英诚实的点了点头道:“朕确有此意,最近朕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天子治国,自然离不开其他人的协助,从古至今,君王治国的方针都不同,张阁老,你学富五车,博古通今,不如讲讲。”

张紞轻抚自己的胡须,自信满满的侃侃而谈道:“回陛下,三皇五帝时期,还实行着禅让制,那个时候天下为公,一切事务都要与天下人商议。”

“到了后期,儒家兴起,协助天子治理朝堂,是为与士大夫共同以礼治理天下,百姓只需要听从政令即可。”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前元,前元粗鄙,特立独行,凡事只看重自己的利益,完全不理会他人的死活,纯靠武力镇压,是为以武治天下。”

“到了我大明,情况又有所不同,虽然取消了承袭的丞相制,改为了内阁制,但是对读书人依然有所优待,所以臣认为,我大明是与读书人共天下。”

张紞的一番话顿时引发了满堂的喝彩。

“不愧是张阁老,果然学贯古今。”

朱雄英听的也是连连点头,很多时候,和这种大儒说话,总是会觉得受益匪浅。

“张阁老所言,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过朕有些不一样的想法,郁新,你是户部尚书,你来说说,我大明如今有多少人口?”

作为一个合格的户部尚书,这些数字自然已经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回陛下,如今我大明有子民一万万并七千四百三十万人。”

这个数字很多朝臣还是相当震惊,明初的时候,民生凋敝,人口还不到六千万,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人口就翻了三倍?这个速度是相当恐怖的。

朱雄英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这中间有多少农民?”

郁新沉思了片刻后,大概估算了一个数值:“其中,大概有一万万并一千万人,从事农耕生产。”

对于这个比例,朱雄英没有任何意外,毕竟现在大明还是个农业社会,土地耕种依然是大部分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

“听到了吗?我大明绝大部分百姓依然是农民,所以朕觉得,咱们大明应该与这些农民共天下。”

“朕虽然是天子,富有四海,但是这些农民同样是大明的主人,所以朕有意对土地进行改革,而且已经有了些想法。”

“这次录取的二百名士子,全部下放,进行土地改革,实践永远是成长最快的途径,如果他们能将这件事做好,那日后自然可以委以重任,如果能力不行,就老老实实的做些清闲的文职吧。”

其实土地改革并不是什么新鲜词,历朝历代的改革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这方面,所以众臣也没觉得有什么。

毕竟相对于之前朱雄英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这已经不算什么了。

只有杨思义敏锐的意识到了不对,以他对当今陛下的了解,只要出手一定会做的石破天惊。

所以他试探性的问道:“陛下,您打算将土地改革到什么程度?”

朱雄英微微一笑:“我大明二十一省,共有耕地面积约一千四百万顷,除了漠北之外,大部分的土地都在地主的手中,真正分到农民手中的是少之又少,别的不说,就是在座的各位也都有不少的田地。”

“当然朕也不是怪罪你们,毕竟黄庄的地比你们加一起都多,朕才是天下最大的地主,但是这样不行啊。”

“这些农民每年风里雨里这么辛苦的劳作,最后只能赚点辛苦钱,如果遇到那些黑心的,可能还要被各种克扣,这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啊?”

诸位大臣原本还听的头头是道,但是越听越觉得不对,怎么听起来,这意思是要把他们的土地给农民?那他们吃啥?喝啥?

作为工匠出身的宋阳,最能体会这种阶级不平等带来的压迫,虽然他如今已经是六部尚书之一,位列朝廷诸公的前端,但是依然对底层的百姓怀有怜悯之心。

“陛下能够为天下百姓考虑,实在是千古明君啊,臣代天下百姓叩谢陛下大恩。”

其余人见状,心中都在暗骂,你倒是手里没有土地了,可是我们有啊。

不过骂归骂,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所以纷纷齐声道:“陛下圣明。”

朱雄英摆了摆手:“都起来吧,朕也没你们说的那么圣明,只是觉得虽然现在朝廷的国库充盈了,但是依然算不得真正的富强。”

“只有天下的百姓都跟着富了起来,那时候我们大明才能算是真正的富强!”

这简单的一句话,引起了所有人的深思。

其实现在在朝廷上能身居高位的,都是能够为百姓踏踏实实做事的人,那些蠹虫早就被朱雄英清理出去了。

凌汉最先回过神来,第一个回应道:“陛下仁心,感动天地,我等一定全力配合。”

朱雄英笑了笑,也不是不知道他们的担忧,宽慰道:“行了,你们也不用担心会损害到你们的利益,如果真的需要动你们的私田,朝廷会按照市面上的价格收购。”

这话一出,群臣就都松了口气。

朱雄英继续道:“朕决定除了少部分特殊的皇庄外,其余皇室的土地,都出售给百姓。”

“还有之前朝廷施行屯田制的时候囤积的土地,也都出售,争取让所有的农民都有自己的土地。”

“什么?”群臣的脸上都露出惊骇之色,纷纷劝阻道:“不可啊,陛下,皇庄是皇室私产,怎能变卖给百姓啊?”

“是啊陛下,您自登基以来,取消了徭役,田税也是一降再降,对百姓已经多有优待了,如此这般,让臣等情何以堪啊?”

“是啊,请陛下收回成命,臣等愿意将自己的私田交出,分与百姓。”

面对群臣的劝谏,朱雄英则是不以为的道:“诸位爱卿不必如此,朕每日在皇宫内锦衣玉食的,也没受什么苦,皇庄留在手里也不过是给朕的私库多加些金银罢了,这大可不必。”

“而且朕虽然一直降低农税,但是这个好处能不能真的落在农民身上还不一定呢。”

其实大家都知道,朝廷不管出什么利民的政策,最受益的永远是掌握土地的贵族阶层,农民能受到的好处实在是少之又少。

不过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没人能够改变,就连农民自己都习惯了这种生活。

不过朱雄英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改变这个现状。

“陛下,臣佩服您为百姓所做的一切,但是恐怕百姓的手里并没有那么多的积蓄,大部分的土地还是会被地主拍得,这样的话,岂不是白费了您的一番苦心?”

张紞的话再次引起了群臣的议论。

朱雄英则是笑而不语,看着徐子卿,后者会意站了出来:“张阁老的担心不无道理,所以陛下与本官商议了两条新政,由本官主持推行,今日,就与诸位大人共同商议一番。”

“其一,为了朝廷的政令能够让广大百姓熟知,从即日起,组建大明报刊局,负责印刷发行朝廷推行给民间的报纸,上面会刊登朝廷近期推出的一些利民的政策,也能刊登一些朝廷的战报或者发生的大事。”

“一方面能够加深朝廷与百姓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开化百姓,不让他们受到蒙蔽的作用。”

“由朝廷印刷完成后,派发到各地的驿站,各地百姓都可以通过驿站进行购买,因为报纸的成本不高,所以暂时的定价就是一个铜板。”

报纸?又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大家还在接受这件新事物的同时,徐子卿又抛出一个新的概念。

“第二条新政就是开设朝廷直属的钱庄,名为大明皇家钱庄,和诸位大人想象的皇庄一样,都有着存银和取银俄作用。”

“除此之外,百姓如果没钱买地,皇家钱庄可以先行垫付,等到粮食收成之后,再行补缴即可,当然,根据金额大小和补缴时间的长短,钱庄会收取相应的利息,但是这个利息一定会比外面的钱庄利息低很多,只有一分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